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萎胃宁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萎胃宁颗粒,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丽珠得乐、叶酸。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随访,复发率比较,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胃腺体萎缩程度、IM病理分级、ATP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P根除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萎胃宁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AprueA基因表达状况,探讨Hpure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原位PCR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0例、胃癌(CG)35例胃粘膜Hp及ureA基因感染状况。观察非癌患者胃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慢性浅表性胃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Hp检出率分别为48.57%、62.5%、0、54.28%;ureA基因检率分别为51.42%、75%、37.14%、82.86%,萎缩性胃炎、癌旁组ure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P<0.01)。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ureA组、Hp^ 级较HP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纤维性胃炎、胃癌患者HpureA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引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说明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系,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果胶铋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1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果胶秘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果胶秘联合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奥美拉唑治疗;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果胶铋与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胃炎停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炎停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胃炎停胶囊,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丽珠得乐、叶酸。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随访,复发率比较,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胃腺体萎缩程度、IM病理分级、ATP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P根除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停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试用五肽胃泌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并以未治者14例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胃粘膜活检病理及细胞动力学变化,综合判定疗效。结果表明,小剂量五肽胃泌素能明显缓解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可使部分胃体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程度减轻,标记指数下降;但对胃窦部萎缩性胃炎似无明确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难治疗。我院自制复方胃灵口服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5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藏西医结合治疗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将案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根除HP、促胃肠动力和保护胃黏膜治疗;治疗组在根除HP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藏医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均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和药物副反应,同时观察HP根除率和病理变迁情况。结果:两组HP根除率均达90%以上,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黏膜萎缩、肠化、异性增生等病理表现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根除HP结合藏医药治疗能明显改善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和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其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 PGⅡ)和PGⅠ/PGⅡ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Ⅰ、PGⅠ/PGⅡ低于健康人群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健康人群、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GⅠ和PGⅠ/PGⅡ是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肽性分析法(PCR-SSCP)及HP尿素酶快速检测法,随机对4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胃溃疡、36例胃癌的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了ras、p16、p53及HP检测,并对其在胃癌致癌机制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ras及p53在胃癌标本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浅表性胃炎(P<0.05);②p16在胃癌标本中的检出率远远低于基本正常胃粘膜及其他胃良性病变(P<0.05);③HP在胃癌标本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浅表性胃炎(P<0.05);④ras和p53阳性表达的各种胃良、恶性疾病中的HP阳性检出率均高于p16阳性表达的各种胃良、恶性疾病中的HP阳性检出率(P<0.05)。提示ras、p53、p16和HP感染在胃癌致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有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普瑞酮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内科收治的120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均治疗1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91.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善总有效率(81.7%)明显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普瑞酮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黄晋红  张仲海  罗红  于海英 《武警医学》2004,15(11):815-817
 目的探讨消萎灵Ⅰ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服用消萎灵Ⅰ号胶囊治疗组52例、服用维酶素治疗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症、镜检及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胃镜下黏膜相及活组织病理的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病变明显改善(P<0.01).结论消萎灵Ⅰ号胶囊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消萎灵I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服用消萎灵I号胶囊治疗组 5 2例、服用维酶素治疗对照组 2 6例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症、镜检及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胃镜下黏膜相及活组织病理的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病变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消萎灵I号胶囊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顽固性难治性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病程缠绵,反复迁延。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之代表方,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方剂。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5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蒌缩性胃炎(CAG)和消化性溃疡(PU)共86例病人的活检胃粘膜进行Warthin-Starry银染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确定有否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T、B淋巴细胞的增生以及淋巴滤泡形成。结果表明,在Hp感染病人中(59例,68.6%),有淋巴滤泡者占35.6%(21/59),发现6例淋巴上皮病变。而无Hp感染的病人均无淋巴滤泡。Hp感染的有无和感染程度与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和慢性活性胃炎呈显著相关(P<0.01)。结果提示,Hp感染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有关。临床上有必要对存在胃淋巴滤泡/MALT的病人进行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与叶酸片联合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和病理改变。方法选择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叶酸组、B12组和联合组,每组21例,疗程为6个月,分别单独服用叶酸、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和叶酸加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的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联合组、叶酸组和B12组分别为90.47%、52.38%、80.95%,组织病理学改善好转率分别为联合组91.20%、B12组82.40%、叶酸组62.30%,联合组的效果最好(P<0.05)。结论联合应用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和叶酸片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自1986年9月以来,采用合肥科学仪器厂研制的EGG-IA型胃电图仪,对胃疾患者及正常人进行描记诊断。胃电诊断浅表性胃炎823例、萎缩性胃炎6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6例、胃溃疡15例,胃节律紊乱综合征86例、胃癌36例;正常50名。其中有胃镜对照250例,其符合百分率分别为浅表性胃炎82.7%,萎缩性胃炎82.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0%,胃溃疡83.3%,胃癌83.3%。正常组30名全部符合,余850例  相似文献   

17.
胃得治胶囊治疗慢性胃炎2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胃得治胶囊 (云南佑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品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与传统疗法对照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97例 ,年龄 2 7~ 82岁 ,平均 4 1 6岁 ;慢性萎缩性胃炎 187例 ,年龄 32~ 72岁 ,平均 4 3 9岁。1 2 诊断 依据患者上腹痛、反酸、嗳气、胃胀等症状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1 3 治疗方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 9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 9例 (口服胃得治胶囊 ,2粒 /次 ,3次 /d) ,对照组 5 0例(采取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GC)发生的关系,作者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PCRIS)及一步反转录(ORT-PCRIS)对GC、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组病例136例组织标本进行EBV DNA或EBV RNA检测。发现EBV在GC组检出率达29.6%(16/54)、CAG组为11.6%(6/43  相似文献   

19.
内镜Nd:YAG激光治疗上消化道无蒂隆起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院自1986年以来,应用内镜Nd:YAG激光治疗上消化道粘膜的无蒂隆起性病变(sessileswellinglesions-SSL)18例。这些病变活检病理检查为:胃腺瘤样病变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不典型增生(ATP)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伴肠上皮化生(IEM)8例、慢性十二指肠球炎症1例、Barrett’s病变伴ATP1例。治疗结果:病灶切除率94.4%,无并发症发生。治疗后10例病人经过内镜活检病理复查,其中8例原病变消失(80%),2例分别在病变残留部和非残部发现恶变。本文就该疗法对上消化道SSL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病机理和应用中药治疗此病的效果,作者进行了胃粘膜超微结构观察。在治疗前、后取胃粘膜做光、电镜检查,发现本病胃粘膜变化突出的特点是淋巴细胞侵入腺细胞内,溶解腺细胞,破坏细胞间联接装置,使腺腔破溃,腺管萎缩。以上变化可占全部病例的87.5%。另一特点是腺细胞内出现微囊(8例中有4例),这在慢性胃炎尚未见有电镜观察报道。作者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前驱,而腺体萎缩的原因是由于淋巴细胞的浸润破坏;这为由细胞介导引起的胃腺细胞损伤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