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人牙周韧带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体外培养是否存在增殖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hPDLC中分别加入50μg/ml、100μg/ml、200μg/ml、400μg/ml和800μg/ml不同浓度的EGCG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两组均在孵育24 h、48 h、72 h后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在各时间段中,50μg/ml浓度组细胞的吸光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00μg/ml、200μg/ml、400μg/ml和800μg/ml 4个浓度EGCG组细胞的吸光度较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EGCG对人牙周韧带细胞的最小显效浓度是100μg/ml,在100~800μg/ml浓度范围内可明显促进hPDLC的增殖活动。结论 EGCG对hPDLC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内源性Farnesol处理变异链球菌后牙釉质脱矿的变化。方法 放置牙釉质切片于培养皿中,实验分5组,前3组加入变异链球菌菌悬液的同时分别添加去离子水、白色念珠菌24h上清、白色念珠菌菌悬液,第四组加入白色念珠菌菌悬液(实验组),去离子水组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4、48、72h)菌悬液中钙离子的浓度。 结果 加入白色念珠菌24 h上清组钙离子的浓度在24、48、72h分别测得(80.26±1.63)、(81.14±1.24)、(78.31±0.76)μg/ml,明显低于其它变异链球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P<0.05)。变异链球菌作用牙釉质的脱矿过程受到白色念珠菌分泌的Farnesol的调控,其脱矿作用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 内源性Farnesol可抑制变异链球菌对牙釉质的脱矿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菌剂作用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细胞活力。方法:将已形成24h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分别用1000μg/ml、500μg/ml、100μg/ml、50μg/ml、0μg/ml红霉素药液作用3h后取出,对这些生物膜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处理。A组将生物膜继续培养后,用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观察;B组将生物膜细胞刮下接种到培养基上,革兰染色观察。结果:A组每个标本均重新形成较完整的生物膜;B组每个标本均发现有变形链球菌生长。结论: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被高浓度抗菌剂作用后,膜中存活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并可修复已损伤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脱位牙不同离体时间和保存液对牙周膜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麻醉拔除犬牙35个,首先将20个牙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室温干燥放置0、30、60、120、240 min组,另15个牙室温干燥放置30 min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放入牛奶、HBSS液,100 g/L蜂胶液中浸泡2 h。各组处理完成后,采用全牙消化法获得牙周膜细胞,并通过4 g/L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牙周膜活细胞数和存活率。结果:室温干燥放置30、60、120、240 min后,牙周膜细胞存活率依次为33.6%、23.6%、18.5%、0.8%,而0 min的牙周膜细胞存活率可达95.5%。拔后30 min,经牛奶、HBSS液和100 g/L蜂胶液中保存2 h后,牙周膜细胞均有活力,其细胞存活率大小依次为100 g/L蜂胶液、HBSS液和牛奶,其中100 g/L蜂胶液与HBSS液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牛奶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离体时间延长,完全脱位牙根面牙周膜细胞活力明显下降。100 g/L蜂胶液和HBSS液保存犬牙牙周膜细胞活力优于牛奶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种不同保存液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培养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分离出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自来水、Hank平衡盐溶液、豆浆、生理盐水、牛奶和DMEM高糖培养基6种保存液中1h、2h、4h、8h和24h五个时间点时的细胞生物学活性。结果在五个时间点,DMEM组细胞残存率大于生理盐水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豆浆、HBSS和DMEM三组之间细胞残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1h、4h和24h 3个时间点,牛奶组细胞残存率大于DMEM组和豆浆组,其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奶、豆浆、HBSS和DMEM高糖培养基4种溶液是有效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临时保存液,而生理盐水和自来水保存效果差,不适合作为保存液。  相似文献   

6.
含氟正畸托槽防脱矿性能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体外条件下研究含氟正畸托槽防脱矿的能力,寻找能够有效预防固定矫治过程中釉质脱矿的方法.方法 将非改良托槽+0.2%氟化钠漱口水处理组、改良托槽组及对照组的托槽置于脱矿液(pH值5.0)和人工唾液(pH值7.0)中进行体外pH循环,每天2次,共35天.ISOMET 4000硬组织切片机制作牙齿磨片,IDA-2000高清晰度数码分析系统采集图像、观察并测量开窗区釉质脱矿深度及灰度.结果 在实验期间0.2%氟化钠组和含氟托槽组没有发生脱矿,而对照组产生约20μm 脱矿.灰度比较结果显示:0.2%氟化钠组和含氟托槽组没有显著差别,但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金属正畸托槽在体外pH循环35天内能有效防止正畸托槽周围釉质脱矿发生,其防脱矿作用与0.2%氟化钠漱口水近似.  相似文献   

7.
口腔内毒素监测牙周病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5名全身健康的中一重度牙周炎初诊病人为研究对象,20名全身健康的牙周健康者作对照研究,用鲎试验的合成基质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口腔中唾液和龈沟液的内毒素。 结果表明唾液内毒素量与唾液厌氧菌总数及G厌氧菌的百分比呈正相关。牙周炎组唾液内素素的均数为1.089μg/ml,牙周健康组为0.121μg/m1,牙周炎部位龈沟液内毒素的均数为3.616μg/ml,牙周健康部位为0.445μg/ml,二者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唾液龈沟液的内毒素变动和牙周炎临床症状紧密联系,其测定方法简便,正确性重要性也大于细菌研究,为监测牙周病带来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变异链球菌在不同浓度赤藓糖醇-牛奶混合液中的产酸情况.方法:配制含赤藓糖醇质量分数为2%、4%、6%、8%的赤藓糖醇-牛奶混合液,设纯牛奶作为阴性对照,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各组溶液经灭菌处理,并经涂板检验无细菌生长后,分别接种变异链球菌菌悬液厌氧培养;培养0、2、4、6、8、10、12h测量各组溶液的pH值,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培养0~4h各组的pH值均急速下降;6h以后,阴性组和空白组的pH值仍继续下降,而4个浓度赤藓糖醇—牛奶组的pH值变化微小.各时间点的pH值均以空白对照组最高,阴性对照组最低.培养2h时阴性对照组pH值低于8%赤藓糖醇—牛奶组(P <0.05);4 h后各时间点均低于赤藓糖醇—牛奶各浓度组(P<0.05).不同浓度赤藓糖醇—牛奶组相比,4h前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h后各时间点,除6%与8%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藓糖醇能够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在牛奶中产酸,且高浓度较低浓度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乳牙牙本质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乳牙牙本质胶原降解中的作用.方法 因滞留拔除的正常乳牙制备牙本质粉,分为空白组、醋酸氯己定组和6-去甲基-6-脱氧-4-去二甲氨基四环素(CMT-3)组;每组6份标本,每份标本50.0mg.各组标本置于脱矿液中6h,人工唾液中18h,进行pH循环,共7次.醋酸氯己定组和CMT-3组的脱矿液和人工唾液中分别加入0.2%醋酸氯己定和0.02% CMT-3.收集各组的脱矿液和人工唾液的上清液,用羟脯氨酸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脱矿液和人工唾液上清中的胶原降解量.结果 空白组的脱矿液和人工唾液上清中的胶原降解量均高于醋酸氯己定组和CMT-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氯己定组和CMT-3组的胶原降解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牙牙本质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活化后可降解牙本质胶原,使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牙本质胶原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肾固齿丸水提液对LPS影响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长及分泌IL-1β作用的调节能力,初步探讨补肾固齿丸的治病作用机理,以期为更好的利用中药治疗牙周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与脂多糖LPS 50μg/ml、LPS 50μg/ml+补肾固齿丸水提液12.5μg/ml、LPS 50μml+补肾固齿丸水提液25μml、LPS 50μg/ml+补肾固齿丸水提液50μg/ml共同孵育6、72h,于6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IL-1β分泌水平;72h应用MTT法检测存活细胞数量,评价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LPS可显著抑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长(OD=0.198±0.097),并刺激细胞IL-1β分泌水平显著升高(1.122±0.370pg/ml)(P〈0.01);而补肾固齿丸水提液25μg/ml和50μg/ml则可显著抑制LPS的细胞毒性作用(OD=0.354±0.055,OD=0.368±0.029)、细胞IL-1β泌量也显著降低(0.685±0.168pg/ml,0.525±0.14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固齿丸有效治疗牙周病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细菌对宿主细胞生长抑制的毒性作用以及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材料和方法将Au-Pt合金,Au-Pd合金,Pd-Cu-Ga合金,Ni-Cr-Be合金以及Ni-Cr(无Be)合金铸造成直径5.5mm厚度3mm的盘形试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为1.3cm2/ml)。试件经严格抛光消毒后在线性刷牙机上进行模拟刷牙实验,用OralB的软猪鬃毛刷以200g力每分钟循环90次,持续48h。实验模拟正常刷牙(2次/天,2min/次)两年的时间效应代替合金在口腔内的长期刷牙反应。实验分为3组(每组6个试件),A组为pH7中性溶液,B组为pH4酸性溶液(以0.1ml/L乳酸钠酸化),C组为牙膏液(用Ul-trabrite牙膏配制成以重量比为1:7的溶液),并设立对照组。模拟刷牙后,用MTT染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环境下,苯妥英钠(PHT)对人牙周膜干细胞钙调蛋白(CaM)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设空白对照、LPS 5μg/ml、PHT 5μg/ml、PHT 20μg/ml、PHT 5μg/ml+LPS 5μg/ml和PHT 20μg/ml+LPS 5μg/ml共6个实验组,刺激24 h、3 d、5 d后,运用RT-PCR、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实验组牙周膜干细胞中CaM表达的变化。结果:①适宜浓度的PHT、LPS单一刺激、PHT和LPS共同刺激均可增强牙周膜干细胞CaM的表达。②PHT 20μg/ml对牙周膜干细胞产生CaM的正向作用最强。③PHT 5μg/ml+LPS 5μg/ml的混合刺激作用强于PHT20μg/m+LPS 5μg/m。结论:PHT可能是通过CaM途径对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产生促进作用。低浓度的PHT和LPS混合刺激作用要优于较高浓度的PHT与LPS的混合刺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吉西他滨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和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周期变化;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PAGE-银染法显示端粒酶电泳图像。数据采用SPSS10.0中独立样本t检验法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吉西他滨能够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5.0μg/ml组72h增殖抑制率均值为72.2%,高于0μg/ml组(F=161.854,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吉西他滨作用72h后,S期细胞比例下降,5.0μg/ml组均值为18.1%,低于0μg/ml组38.5%(t=5.801,P<0.05)。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A值)随吉西他滨作用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下降:72h,0和5.0μg/ml组A值分别为1.32±0.12、0.28±0.02(F=811.208,P<0.05)。结论:吉西他滨能够有效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可以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alla chinensis extract,GCE)及其4个化学组分(GCE-A,GCE-B,GCE-C和GCE-D)对早期牙釉质龋的再矿化作用,初步追踪五倍子促牙釉质再矿化的有效成分。方法选择脱矿后显微硬度值为160~180努氏硬度的70个牛切牙釉质样本,随机分为7组,每天进行4次药物处理(1 min/次);药物包括4 g/L的GCE溶液(GCE组)、GCE-A溶液(GCE-A组),GCE-B溶液(GCE-B组),GCE-C溶液(GCE-C组)和GCE-D溶液(GCE-D组)、去离子水(DDW组,阴性对照)和1 g/L的氟化钠溶液(NaF组,阳性对照)。样本pH循环12 d后用显微放射照相定量分析循环前后病损的总矿物丢失量。结果 GCE组的矿物丢失量和病损深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但仍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GCE的4个组分,即GCE-A、GCE-B、GCE-C、GCE-D都有一定的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作用(P<0.05),但效果明显差于相同浓度的GCE(P<0.05)。结论 GCE及其4个组分都有一定的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作用,GCE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白屈菜红碱对变链菌产酸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白屈菜红碱对变链菌产酸的影响,为龋病预防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BHI液体培养基将白屈菜红碱稀释为从390.6 μg/ml到24.4 μg/ml 5个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不含白屈菜红碱溶液的BHI液体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将pH值均调定为7.4,按菌液与白屈菜红碱溶液1:10的体积比接种变链菌,测定在不同培养时间段各浓度白屈菜红碱溶液实验前后pH值的变化值( pH).实验结果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总体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白屈菜红碱浓度的升高,各浓度组 pH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除24.4 μg/ml浓度组外,各个浓度组与对照组的 pH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3 h的各组及24 h和48 h的24.4 μg/ml和48.8 μg/ml组以外,各浓度组在各个时间段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细菌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前后各溶液 pH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白屈菜红碱溶液产生最大 pH差值的时间不同,浓度越高则达到最大 pH差值的时间越长.结论:白屈菜红碱对变链菌代谢产酸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Ⅳ型胶原(ColⅣ)及层粘连蛋白(LN)含量的变化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30例口腔鳞癌及6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抽提液中ColⅣ及LN的含量,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ColⅣ及LN含量分别为1.83±0.21μg/ml和1.02±0.11μg/ml,而正常组织分别为2.87±0.45μg/ml及1.98±0.23μg/ml,两组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肿瘤组织中ColⅣ和LN含量的变化与病理分级及肿瘤部位无关,而与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方式有关.结论:测量口腔鳞癌组织中ColⅣ和LN含量对判断口腔鳞癌有无转移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宿主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对根部牙本质胶原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根部牙本质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对牙本质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将脱矿的根部牙本质粉离心、冷冻干燥后分7组,每组6份,每份50.0 mg.各标本中分别加入1ml含不同成分的人工唾液,根据成分不同分为2 mmol/L4-乙酰氨基苯汞(APMA)组(MMP活化剂);2、100、200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组,0.2%、0.02%醋酸氯己定组(MMP抑制剂);以空白人工唾液作对照组.37℃4 h后,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测定各标本的胶原降解量.扫描电镜观察脱矿及脱矿后置于人工唾液中的根部标本表面结构变化.结果APMA组的胶原降解量最多,其次为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MMP抑制剂组的胶原降解量均显著少于APM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仅脱矿的根部表面胶原纤维较完整;而脱矿后置于人工唾液中的标本胶原纤维断裂,结构紊乱.结论脱矿过程中的低pH值能使根部牙本质中的MMP活化,在中性时可降解牙本质胶原.提示宿主来源的MMP可能是龋病进展过程中有机质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3种过氧化脲漂白剂对釉质表面作用的SEM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3种过氧化脲漂白剂在体情况下对釉质表面的影响。方法:选用临床正畸患者即将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分为4组,每天分别给予3种过氧化脲漂白剂(300、160g/L CP—Rembrandt,150g/L CP—瑞康)漂白处理,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2周后,拔除受试牙,即刻用扫描电镜对釉质表面进行观察。结果:300g/L过氧化脲漂白组釉质表面局部有轻度溶解、脱矿现象;160、150g/L组漂白后釉质表面较光滑,无明显脱矿。结论:临床情况下,以上受试产品中,300g/L过氧化脲对釉质局部表面有轻微脱矿作用,160、150g/L过氧化脲对釉质表面无明显脱矿作用。上述脱矿现象与釉质本身表面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淫羊藿苷、黄芩苷和大黄素联合作用对体外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黄芩苷和大黄素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体外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将从新生兔长骨分离的细胞与牙本质磨片共培养,建立体外骨吸收模型,并加入白细胞介素(IL)-1β及淫羊藿苷0.01μg/ml、黄芩苷0.01μg/ml、大黄素10μg/ml或其等比组合进行干预,动态观察并测量吸收陷窝的数量和面积。结果分离的细胞与牙本质片共同培养24 h后,牙本质片上出现少量吸收陷窝。体外共培养10 d,加入IL-1β的阴性对照组的陷窝数量和面积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同时加入提取物的各组陷窝数量和面积均小于阴性对照组(P<0.05)。其中,淫羊藿苷组、黄芩苷组和大黄素组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组合组陷窝数量和面积均小于上述3组(P<0.01)。结论淫羊藿苷0.01μg/ml、黄芩苷0.01μg/ml、大黄素10μg/ml等比组合可抑制IL-1β诱导的骨吸收。  相似文献   

20.
材料与方法 取牛切牙唇面直径为6mm的圆柱形牙体组织块148个,在近釉牙本质界处平行切除牙釉质,磨平抛光唇面牙本质,用丙烯酸树脂固定。样本分成37组,每组4个标本。实验一:将30组样本分别置于10mlpH值为4.0,4.5,5.0,5.5,6.0,氟化钠浓度为0,0.5,1.0,2.0,5.0,10.0ppm的脱矿液中,在0,1,3,5,7,14,21d抽取两份10μl脱矿液,分别利用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