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肾移植、肾切开取石术、肾部分切除术等复杂手术和血管外科的主动脉修补术等,术中阻断肾脏血流会引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休克后微循环再通、体外震波碎石也会引起肾IRI,成为影响术后患者康复及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贾志华  胡晓松 《西南军医》2011,13(5):894-896
一定水平的自由基是机体防御外来有害成分(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的有效防御因子.但若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自由基则会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缺血再灌注可诱发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通过攻击生命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造成机体在分子、细胞及组织等水平的不同损伤,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并诱发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 - 1β在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 - 1mRNA和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mRNA表达量。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不引起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 (P >0 .0 5 ) ,而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 (PMN)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缺血 30min后再灌注 2h ,IL - 1βmRNA的表达量为 (1.0 76± 0 .330 )V ,约为正常对照组的 2倍 (P <0 .0 1) ;再灌注 6h达到高峰 ,并持续至 12h。I CAM - 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 4h为 (0 .94± 0 .12 )V (P <0 .0 1) ;再灌注 12h ,其单位微血管面积内ICAM - 1蛋白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 3倍 (P <0 .0 0 1)。 结论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 ,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IL - 1β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对肾脏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肾动脉不夹闭;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组(I/R1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组(I/R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组(I/R2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抽血检测血清CD44含量,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脏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光镜观察sham组肾组织肾小球较多,肾小管结构完整。I/R各组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淤血,部分肾小球纤维化,体积缩小,大量肾小管细胞水肿、变性,宫腔缩小,部分肾小管腔闭合。其中以I/R4h组形态学改变最明显。I/R各组血清CD44含量分别为(0.88±0.03)ng/ml、(10.22±3.01)ng/ml、(40.12±6.59)ng/ml、(8.12±1.59)ng/ml,肾组织表达分别为0.41±0.024、14.35±5.262、36.357±8.774、10.317±3.726,各组表达均较sham组升高,但是I/R4h组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CD44表达增加,再灌注4h达到峰值,24h开始回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合病理对照研究MR灌注成像评价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雄性家犬1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结扎左侧肾动脉30、60、90和120min,开放后再灌注损伤1h。MR检查选择5个时间段,即动脉结扎前、动脉结扎后即刻、动脉开放前、动脉开放后即刻和再灌注损伤后,分别进行常规T:WI和(或)重T2WI(T2WI)[包括: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快速自旋回波(TSE),平面回波成像(EPI)]和T1WI,最后进行灌注加权成像(PWI)[采用反转恢复快速小角度激发(IR-turbo-FLASH)序列]检查。测量肾皮层(C)、外髓层(OM)和内髓层(IM)的信号强度值(SI),比较不同时间段肾脏各层之间的信号变化,并绘制信号强度与时间关系曲线(SI-T曲线)。选择曲线峰值(P)、达峰时间(Tp)和曲线下面积(A)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动脉结扎后,在T2WI、T2WI上左肾各层信号明显下降;动脉开放后,EPI各组中左肾OM和IM信号仍明显低于右肾。右肾各层SI-T曲线清晰显示三期增强方式,而左肾OM和IM均表现为“单期增强”,无明显的增强峰出现,且曲线下面积较右肾明显减低。结论 PWI能较准确地评价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临床上常见的病理过程,发生于失血或中毒性休克、肾移植、肾部分切除、肾实质切开取石等手术过程中,此类手术往往需要夹闭肾血管,暂时性阻断肾供血造成短时间的缺血,一旦缺血时间过长,肾脏很容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7.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急性肾损伤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重要因素,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急性肾衰竭。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血氧水平依赖(BOLD)、动脉自旋标记(ASL)、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等功能MRI能够无创、敏感、多次地监测不同程度的肾损伤,提供水分子扩散、微循环、血流灌注及血氧水平等微观信息的动态变化,为了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等提供更多信息。就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功能MRI实验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脉络宁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脉络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将 2 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脉络宁组 ,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即将恢复血流灌注时 ,两组分别自耳缘静脉注射等渗盐水和脉络宁注射液。在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上分别测定血清有关生化指标并取胫前肌行光、电镜观察。 结果 对照组再灌注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丙二醛 (MDA)明显升高 (P <0 .0 1)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明显下降 (P <0 .0 1)。脉络宁组再灌注后各指标变化不明显 ,而与对照组同期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光、电镜观察可见再灌注后对照组组织损伤严重 ,而脉络宁组较轻。 结论脉络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线粒体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脏外科、休克等病理过程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可避免,该过程以缺血、缺氧、能量供应中断为始动因素,经细胞钙超载、氧自由基形成及白细胞浸润三个重要环节,通过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释放,不但对缺血肝脏造成损伤,而且对全身其它脏器造成一定的伤害;在这一病理过程中,线粒体对细胞内钙的调节、氧自由基形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损伤将是今后实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 45min ,再灌注 2 4h) ,观察抗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单抗对心肌坏死面积、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表明 ,实验组心肌梗死范围 (19 2 5 %±5 6 1% )与手术对照组 (31 71%± 6 46 % )差异显著 (P <0 0 5 ) ;实验组左心室收缩期压力峰值 (LVSP)、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上升的最大速率 (+P′max)、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LVEDP)、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P′max)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大鼠心肌坏死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抗ICAM 1单抗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这种保护作用可持续到再灌注 2 4h后。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PMN)内核因子-kB活性变化与中性粒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心肌浸润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兔24只分为:(1)缺血再灌注组(IR),(2)IR+RDTC组,(3)假手术对照组,并分缺血前,再灌注后30、60、90、120、240、360min时相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Ns ICAM-1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NF-kB的活性,酶法测定PMNs浸润数。结果,心肌再灌注30nin后NF-kB活性开始增高,120min达到高峰,之后活性下降;PMNs ICAM-1的表达在心肌再灌注120min开始增高,并与PMNs浸润数升高有相关性;PDTC能抑制NF-kB的活化及PMNs ICAM-1的表达和PMNs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kB的活化,启动PMNs ICAM-1的表达而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4.
白介素-1β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IL-1β预处理后心肌细胞粘着分子(CAMs)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延迟保护(DP)作用的关系,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上设假手术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IL-1β预处理组(ILPC组),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酶法检测低剂量IL-1β注入大鼠后即刻、12h和24h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和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CD11a)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以及中性粒细胞(PMNs)的浸润数,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发现,与C组比较,NS组和ILPC组各时相点ICAM-1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和CD11a蛋白质表达以及PMNs浸润数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但ILPC组后24h I/R末,上述指标的增幅明显减少(P<0.05),且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下降(P<0.05)。即刻和12h,ILPC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低剂量IL-1β预处理可使心肌延迟期CAMs表达减少而产生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雷米芬太尼对失血后肺损伤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 ,以健康SD大鼠为实验对象 ,复制改良Wigger休克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复苏 药物使用组 ,观察休克前、休克、复苏 2h、复苏 4h 4个时点 ,每组每个时间点的动物数为 6只。采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测定ICAM 1、P Selectin的肺内表达。结果发现 ,电镜下可见药物使用组肺损伤程度轻于其他两组 ;从复苏 2h开始 ,肺内I CAM 1和P Selectin蛋白质的表达药物使用组的阳性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复苏组 (P<0 0 5 )。ICAM 1和P SelectinmRNA光密度比具有时间顺序性 :休克时P Selectin的表达与休克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早于ICAM 1的表达。组间差别与免疫组化结果相同。提示雷米芬太尼可能通过下调肺组织中粘附因子的表达 ,从而缓解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再灌注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肾移植受者B淋巴细胞活化与CD11a和CD54表达的关系,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技术动态观测10例肾移植稳定病人和10例排斥反应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CD19、CD11a和CD54的表达。结果显示,术后3天时两组CD19、CD54表达明显高于术前,且排斥前CD19表达明显高于同期稳定组;排斥反应时CD11a由(31.9±12.4)%升至(49.5±20.2)%(P<0.01),抗排斥治疗后则迅速下降。稳定组CD54与CD19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951,P<0.05),排斥组CD19的表达变化较CD11a提前2~4天(γ=0.9806,P<0.05)。研究表明,B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与CD54的表达增加有关,监测CD11a和CD19的表达变化分别有助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超负荷血糖条件下有否血脑间(BBB)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本研究采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毒素的方法,建立超负荷血糖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了3天至6个月不同时程的超负荷血糖大鼠脑组织BBB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发现超负荷血糖3天时,BBB内皮细胞可见有少量ICAM-1表达,7~14天时,表达不明显;不个月时再次升高;3个月时,可见大量表达,皮层尤为明显,6个月时,仍保持明显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气腹对肝硬变大鼠肝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肝硬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理.方法制作大鼠肝硬变模型,闭合法建立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的气腹,于术前、术后1d、7d采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采取门静脉血测内毒素含量.取肝组织匀浆测自由基、NO、NOS的含量.HE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肝组织学变化.结果(1)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ALT、AST则越高,1.33kPa(10mmHg),2h、1d组分别为135.75±19.79iU/L、370.50±44.70 iU/L,显著高于术前及假气腹组(P<0.01);白蛋白在第7d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2)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内毒素水平越高,最高可达5.11±0.26 EU/ml,显著高于术前及假气腹组(P<0.01).(3)MDA、NO、NOS水平随压力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O、NOS的变化与内毒素变化成正相关(r=0.561、0.572,P<0.05);ALT、AST的变化与内毒素变化成正相关(r=0.406、0.441,P<0.05).(4)HE及免疫组化观察显示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iNOS表达越多,肝组织损害越重.结论肝硬变条件下,CO2气腹对肝功能的损害与内毒素、NO的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细胞粘附实验和细胞粘附阻断实验,观察了单纯放射损伤(单放组)、单纯烧伤(单烧组)和放射复合伤(复合伤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VCAM-1)、纤维连接素(Fn)、层粘素(Ln)和Ⅳ型胶原(Col Ⅳ ) 的变化,以及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和对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GM-CFU)能力的影响.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Fn、Ln和ColⅣ水平单烧组>正常组>复合伤组>单放组;②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伤后第3~7天,单烧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0.01)、单放组低于正常组(P<0.05~0.01)、复合伤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提示,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损伤可能是放射复合伤造血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烧伤早期大鼠血浆,皮肤创面及脏器内皮素—1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5%Ⅲ度烧伤模型,于伤前、伤后共8个时点,分别检测血浆、皮肤创面及心、肺、肝、肾肠5种脏器的内皮素-1含量。实验发现,血浆ET-1含量伤后1h高,8h达到峰值,并持续升主同直至伤后2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