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中药对CYP450酶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主要由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上的肝药酶催化,其中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同工酶是催化药物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等代谢作用的重要的酶系.  相似文献   

2.
中药黄连为中医处方中的常用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及盐酸药根碱等,了解其肠道吸收及肝脏代谢情况对于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及研究药物间相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众多国内外研究者运用多种体内、体外模型研究中药黄连及其活性成分的吸收机制和代谢类型,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系统总结,以期掌握黄连活性成分的肠吸收及肝脏P450酶代谢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中药十八反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述了近十年中药十八反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上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十八反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有关中药影响细胞色素P450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总结,从CYP450研究概况,中药化学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对其影响几个方面综述了当前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研究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10年中药与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介导,CYP参与了绝大多数内源性和外源性分子的生物代谢过程,尤其是对药物的代谢。研究中药对CYP酶系的影响对保证临床药物作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近10年来中药与CYP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主要组分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SM)水提取物对小鼠细胞色素P450酶(CYPs)主要亚型(CYP1A2,CYP2D22,CYP3A11和CYP2E1)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苯巴比妥组,丹参水提取物组(3.9 mg·kg-1·d-1),丹参低、高剂量组(2.6,5.2 mg·kg-1·d-1),连续ig 7 d给药。取各组小鼠的肝脏组织,提取肝脏中RNA以及制备肝微粒体,检测各组小鼠CYP450酶活性,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丹参高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CYP2E1的酶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P0.05),丹参对CYP1A2,CYP3A11,CYP2D22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丹参组分可以影响CYP2E1的酶活性,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与中药肝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健  孙娥  宋捷  杨蕾  张振海  宁青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5):2774-2780
近年来,随着中药代谢研究新方法、新技术的出现,中药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的关系也渐渐被揭示。通过对药物代谢酶P450的研究可以预测中药的毒副作用,探索中药配伍与减毒增效的关系。该文对CYP450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代谢中的机制以及CYP450与中药肝毒性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列举了典型中药对CYP450的调控作用,以期为中药的合理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茜茜  王春茜  杨秀娟  吴茵  王朋倩  张淼  霍海如  隋峰 《中草药》2020,51(24):6269-6277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观察附子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对小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寻找其相关生物标志物和可能表征附子临床治疗作用的代谢途径及相关靶点,探讨其发挥疗效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2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ig附子水煎液和蒸馏水,小鼠给药量为15 mL/(kg·d),连续ig 4 d;采集各组血样,利用UPLC-MS/MS技术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模式识别,并根据变异权重系数(VIP)大于1和手动积分计算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利用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运用Cytoscape和MetScape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网络模块化分析并筛选靶标。结果 通过数据模式识别,附子组与对照组均能完全分离;共筛选出18个差异代谢物,其含量都呈上调趋势;通过通路分析,得出5条相关通路,分别为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和磷酸肌醇代谢通路;网络模块化分析共得到14个模块,其中最大的2个模块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和亚油酸代谢通路;在整个网络中,花生四烯酸(59)、亚油酸(55)、烟酰胺(26)和棕榈酸(11)节点度值大于均值(8.010),涉及的通路分别为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和饱和脂肪酸β-氧化通路;共筛选出26个相关基因,同属于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结论 附子可能通过作用于CYP450,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途径,进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从而发挥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心脏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系统考察附子与甘草配伍后对正常大鼠心脏的减毒机制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诱导剂苯巴比妥组(0.08 g·kg^-1·d^-1),附子组(0.5 g·kg^-1·d^-1),甘草组(0.5 g·kg^-1·d^-1)和附子-甘草组(0.5 g·kg^-1·d^-1)。检测大鼠心肌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观察各组对药物代谢酶CYP2B1,CYP2C11,CYP2E1,CYP2J3,CYP4A1,CYP4A3,CYP4F1,CYP4F5,CYP4F6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附子组中大鼠血清AST,CK和LDH含量升高(P<0.05),配伍后AST,CK和LDH心肌酶的含量较附子组降低,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同时病理学结果显示附子组大鼠出现心脏损伤,配伍后甘草可减轻由附子产生的心脏损伤作用;在基因转录水平,甘草组能不同程度地上调CYP2C11和CYP2J3 mRNA表达(P<0.05),甘草与附子配伍后能上调CYP2B1,CYP2C11和CYP2J3家族mRNA表达(P<0.05),推测配伍可促进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生成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xpxyeicosatrienoic acid,EETs),附子能上调CYP4家族中CYP4A1,CYP4A3,CYP4F1,CYP4F5和CYP4F6 mRNA表达(P<0.05),其能促进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acid,20-HETE)的生成,附子-甘草配伍后能削弱附子下调CYP4A3,CYP4F1,CYP4F5和CYP4F6家族mRNA表达的能力(P<0.05),抑制20-HETE的生成,减轻由附子产生的心脏毒性。结论:附子-甘草配伍后可调控心脏CYP450酶的表达,使EETs生成量增加,20-HETE含量减少,起到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药物代谢酶在中药配伍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药现代化研究中难点之一的配伍问题,分析了中药配伍在复方研究中的地位及其研究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阐述了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450)在药物配伍的复杂相互作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中药不同配伍对CYP450药物代谢酶活性影响,构建中药配伍研究模式的设想,以冀使中药配伍研究得到新的发现和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美沙乌头碱(1)、海帕乌头碱(2)、宋果灵(3)、去氢松果灵(4)、一枝蒿乙素(5)、penduline(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单棕榈酸甘油酯(9).结论:化合物5,6,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附子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3种主要炮制品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建立附子的行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色谱条件为:Alltimate C18分析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40 mmol.L-1醋酸铵(氨水调pH=10.00)-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对附子3种炮制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附子3种炮制品之间的指纹图谱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为附子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附子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附子临床不良反应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发现附子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毒性成分、超剂量使用、煎煮、药物配伍、炮制、服用方法、误诊误用、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避免附子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从以上因素入手,在医、药、患三方面给予重视。本文通过对附子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特点、产生原因作一探讨,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附子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中药的安全性是指导其临床应用的坚实基础。附子为"百药之长",具有多种功效,但对机体也表现出明显的神经毒性。附子以酯型生物碱为主要毒性物质基础,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毒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离子通道、神经递质、信号转导和能量代谢等。为提高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降低神经不良反应,本文基于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从附子毒性物质基础、神经毒作用靶器官和神经毒作用机制3个方面具体阐述附子神经毒性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附片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提高附片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附片中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采用RP-HPLC法测定附片中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0.5 mL冰醋酸)为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B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附片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差异很大;单酯型生物碱总量较为稳定,而双酯型生物碱总量相差较大,提示应制定附片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幅度范围。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可行,结果稳定,为附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制附子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制附子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从60只大鼠中随机选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50只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模后分为附子4周组、4周模型组、附子2周组及2周模型组,治疗组按0.2 g.kg-1剂量给予制附子ig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和4周,观察用药组2周和4周时大鼠足肿胀率,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及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附子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足肿胀率明显降低(P<0.05);滑膜组织病理结构显著改善(P<0.05);用药2周时,血清NOI,L-1β水平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用药4周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制附子可能通过降低血清NOI、L-1β水平、从而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抗炎和消除关节肿胀的作用,改善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建立附子炮制新方法。方法附子饮片25%氨水提取物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R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1%二乙胺-乙腈,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分别考察炮制过程中所用不同生物酶比例及用量、甘草与干姜的用量以及蒸制时间对附片生物碱含有量的影响,进而筛选出最优的炮制工艺。结果 6种生物碱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5),平均加样回收率91.51%~102.3%, RSD 0.90%~2.41%。在炮制过程中,加入混合酶,随后使用甘草粉-干姜粉的混合粉均匀挂粉后进行高压蒸制40 min,得到效毒比最高的新型附片。此新型附片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有量可达0.035%,而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低至0.010%。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控,所得附片有效且可安全使用,可作为替代附子传统加工工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Miao YP  Li CY  Xu CX  Li B 《中药材》2011,34(11):1684-1686
目的:研究盐附子去盐方法和工艺。方法:以附子总生物碱、多糖及析盐量为指标,并与原去盐工艺相比较,优化盐附子去盐工艺。结果:新方法去盐后附片总生物碱、多糖的含量与原工艺无明显差异,且去盐时间由原来的7天(168 h)缩短至1.5 h。结论:新的去盐方法显著缩短去盐时间,节省用水量,并保证去盐产品的质量;本实验研究对盐附子去盐方法及其工艺进行了填补,另外,本实验采用总生物碱含量、多糖含量及析盐量多指标优选附子去盐方法,为附子其他炮制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为附子炮制品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附子多成分作用靶点预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以常用中药附子为例,探索以中药化学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并构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方法:根据1 401个美国FDA批准上市药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相应靶点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法建立靶点预测模型;进而依据附子所含化学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并据此构建附子多成分-多靶点网络.结果:以附子的22个化学成分预测出多个作用靶点,预测结果得到文献数据印证.所建网络模型中每个化合物的平均靶点数为16.3,平均每个靶点与4.77个化合物相关联,反映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特点.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发现中药的某些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使用附子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大剂量使用附子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使用附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制备附子与甘草2∶1配伍的水煎液及单附子水煎液,分别以附子15、30、45、60、75、90g/kg的剂量给各组小鼠连续灌胃10d,观察煎液对各剂量组小鼠体重、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心电图的影响以及小鼠中毒死亡情况,并取小鼠心、肝、肾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单附子60g/kg以上剂量组对小鼠死亡率、体重、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心电图有一定的影响;附子配伍甘草75g/kg以上剂量组对体重影响较大(P<0.05);单附子60g/kg以上及附子配伍甘草75g/kg以上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尿素氮(P<0.05)。各组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ALT、AST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附子大剂量单用毒性较大,与甘草配伍后可减小毒性,但剂量大,仍有可能导致中毒,临床应慎用大剂量,每剂最好小于7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