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QT离散度(QTd)的特点。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纸速50 mm/s)检查,算出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相对壁厚度(RWT),按2个指标来划分左心室构型,同时计算出每位患者的QTd值,比较不同构型组QTd的差异(用F和q检验)。结果得出Ⅰ型正常左室构型30例,Ⅱ型向心性重构40例,Ⅲ型向心性肥厚35例,Ⅳ型离心型肥厚15例;离心性肥厚组的QTd值长于其它各组,向心性肥厚组的QTd值长于向心性重构和正常构型组,而向心性重构组的QTd数值虽稍大于正常构型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发生多先于收缩功能,左心室构型变化越大,QTd也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左室功能情况。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技术。结果正常构型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略减低。向心性重构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向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离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障碍先于收缩障碍,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 TDI)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更敏感及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变化与左心室几何构型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和健康志愿者37例,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RWT)及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采用彩色M型多普勒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VP,并对超声参数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根据LVMI和RWT的不同,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构型(35例)、向心性重构型(22例)、向心性肥厚型(28例)和离心性肥厚型(20例),高血压各组VP均较对照组减小(P<0.05或0.01),且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组呈逐渐减小趋势(P<0.05或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VP与左心室几何构型变化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r=-0.6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MI、收缩压和年龄是高血压患者VP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r=-0.40,P=0.02;r=-0.25,P=0.04;r=-0.20,P=0.01).结论VP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小于正常对照组,且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组呈依次递减趋势,准确反映了高血压左心室重构过程中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与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方法采用M-型和二维超声技术测量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测量各组左房功能指标及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各组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组受损最严重。高血压早期即可出现舒张功能异常,表现为正常构型组舒张功能的异常改变。左房灌注分数(LAT)是比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更加可靠地反映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指标。结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特别是左房灌注分数(LAT)的异常,可以早期体现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心肌拉伸的固有波传播速度(IVP),评价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患者心肌僵硬度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正常构型组22例、向心性重构组30例及向心性肥厚组38例)和同期门诊年龄...  相似文献   

6.
王引利  何川  陈丽  黄深  蔡琳 《华西医学》2010,(9):1711-17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标准:显著的心肌肥厚、左心室缩小、左心室收缩功能超常,舒张功能明显降低。但临床表现不一,医生对其认识不足。结论高血压病导致心脏受累,直至发展为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程长,病情隐匿,且患者多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导致临床诊断困难,甚至误诊、延误治疗。目前对其治疗措施有限,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向心性重构与向心性肥厚的超声学特征.方法超声检测11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结构、左心室舒张与收缩功能及背向散射积分,分析向心性重构型与向心性肥厚型上述超声检测参数的主要异同.结果高血压病左心室向心性重构型和向心性肥厚型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时肺静脉反流持续时间(ARD)较正常构型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斜率、E/A比值、左心室中层缩短率(mFs)较正常构型低(P<0.05);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舒张末期左心房容积(LAEV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等容舒张期时间(IVRT)、收缩末期室壁应力(ESWS)、Tei指数及室间隔(IVS)、左心室后壁(LVPW)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周期性变化幅度的跨壁梯度(TGCVIB)等,在向心性肥厚型均高于向心性重构型(P<0.05);而E峰、IVS的IBS周期性变化幅度(CVIB)等指标,则为向心性重构型高于向心性肥厚型(P<0.05).结论上述超声参数是反映高血压向心性重构与向心性肥厚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过程中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1例和健康志愿者31例,应用实时三平面成像技术同时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两腔心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启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模式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结果:根据Ganau分类法,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构型(32例)、向心性重构(22例)、向心性肥厚(28例)和离心性肥厚(19例)4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各组Vs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0.01),并且Vs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各组间呈逐渐减小的变化(P<0.05,0.01)。结论: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能够准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过程中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左房压力波传递时间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左房压力波传递时间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对1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M型、二维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室重量及相对室壁厚度分成四种不同构型,比较四组间AAr间期。结果 在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检出正常构型者49例,占4757%;向心性重构者30例,占2913;向心性肥厚者9例,占874%;偏心性肥厚者15例,占1456%。四组间偏心性肥厚AAr间期最短,依次为向心性肥厚、向心性重构、正常构型,呈单向变化,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 不同左室构型的高血压患者AAr间期有所差别,并提示偏心性肥厚、向心性肥厚的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室构型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构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全部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左室正常构型66例,向心性重构49例,向心性肥厚55例,离心性肥厚42例。向心型肥厚及离心性肥厚其ABPM24小时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明显高于左室正常构型(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水平、血压负荷与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可反映左室构型发生和发展,而左室肥厚的有无又与左室舒张、收缩功能的改变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对照组60例,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室壁相对厚度,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室壁相对厚度把高血压组分成四种构型。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结果:(1)高血压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2)正常构型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向心性重构组及向心性肥厚组显著高于正常构型组,但两组之间的差别不显著;(4)离心性肥厚组肿瘤坏死因子显著高于其他构型组;(5)肿瘤坏死因子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期末容积及收缩期末容积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结论:肿瘤坏死因子促进了左室构型向离心性肥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向心性肥胖者左心室功能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向心性肥胖者左心室功能。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心动图检测技术对27例向心性肥胖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左室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向心性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代表左室收缩功能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代表左室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向心性肥胖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3.
刘秀荣  杨鹏  曹正新  王艳  周春霞  宋雨  张爱娟  李云 《临床荟萃》2006,21(19):1379-138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420例,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ACE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和醛固酮(ALD)浓度,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CE基因的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左心室间隔厚度(INSTd),比较不同左室构型患者ACE基因型的分布。结果420例患者中,左室构型异常者284例,其中向心性重构者占26.3%,向心性肥厚者占32.3%,离心性肥厚者占41.1%。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患者血浆ALD浓度分别为(416.9±127.36)pmol/L、(379.2±117.9)pmol/L、(418.7±129.47)pmol/L和(457.1±134.29)pmol/L。不同左心室构型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者血浆ALD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构型者;向心性重构和向心性肥厚者收缩压高于其他构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符合率。方法:选取宜兴市和桥医院2018年8月—2021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对超声心动图与联合诊断(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的符合率、异常检出率、心脏功能参数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与外周血管超声联合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诊断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扩大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P <0.05);在主动脉扩张检出率方面,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E/A方面,联合诊断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的符合率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不同构型患者右室早期结构及功能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获得三尖瓣脉冲多普勒频谱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的比值(E/A)、三尖瓣脉冲多普勒频谱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E/e’)、右室Tei指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右室收缩压(SPAP),然后行RT-3DE检查获得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及右室每搏量(RVSV)。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将113例患者分为正常构型组47例、向心性重构组29例、离心性肥厚组14例、向心性肥厚组23例,比较各组结构和功能参数。结果①与向心性肥厚组比较,离心性肥厚组的RVSV和右室内径均明显增大,RVEF明显减低(均P0.05);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和离心性肥厚组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的Tei指数、SPAP、RVFW显著增加,TAPSE明显减低(均P0.05);②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和离心性肥厚组比较,向心性肥厚组E/A明显减小,E/e’明显增加(均P0.05);③与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比较,离心性肥厚组和向心性肥厚组的RVEDV和RVESV均明显增高(均P0.05);RVEF从正常构型组到向心性肥厚组依次减低,与正常构型组比较,向心性肥厚组的RVEF明显减低(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不同构型患者的右室结构和功能不同,以向心性肥厚患者右室结构和功能受损最重;RT-3DE能较准确地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右室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既往研究多采用左室容积或容积指数和左室质量或质量指数来评价左室重构.近年来有学者尝试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重构指数,并提出左室重构指数可作为评价左室重构的新指标应用于临床.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方面的评估价值.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于2008-09/2009-09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完成.对象:30名正常人及9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根据室间隔、左室壁心肌厚度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为3个亚组,即正常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及离心性肥厚组,每组30例.方法:采集90例高血压病患者与30名正常人的左心室三维超声图像.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心外膜容积、左室重构指数;以体表面积校正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结果与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量值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比较.结果:各组间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病例组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高血压正常构型组、高血压向心性肥厚组内,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P<0.01).离心性肥厚组内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相关(P<0.01);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重构指数可作为一项无创、客观的新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左室构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应用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方法对2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构型进行了研究。左室正常构型占51%;向心性重构占18%,其相对壁厚度增加,而左室质量指数仍在正常范围内,似与平时舒张压增高有关;离心性肥厚占21%,呈室壁增厚和心腔扩大,与长期血压增高致心肌收缩功能降低有关;而典型的向心性肥厚病程显著长于离心性肥厚,故离心性肥厚不一定是由向心性肥厚发展而来,二者可能为各自独立的高心病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肥大的诊断价值,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结果论证心电图对左心室肥厚、肥大的的诊断条件。方法:60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室肥厚、肥大的患者,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6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肥厚者38例,占63%;左心室肥大22例,占36.6%,心电图检查肥厚29例,占48%,肥大15例,占25%,正常16例,占26.6%。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对左心室肥厚、肥大都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超声心动图检查优于心电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峰值应变离散度(PSD)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根据左心室肥厚(LVH)标准分为两组,NLVH组30例,LVH组25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然后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左心室心尖四腔、三腔、两腔长轴切面二维动态图像,计算左心室18节段PSD,比较三组间PSD差异,并分析PSD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LVH组和LVH组PSD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LVH组比较,LVH组PS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PSD与LAD、LVIDd、IVSd、LVPWd、LVMI、RWT均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即有下降趋势,PSD可早期、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运用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狭窄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构类型及左心功能进行测定,评价高血压病对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发生及临床情况是否产生额外的影响。方法 193例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男性113,女性80,平均年龄68±9岁)接受了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以及相对室壁厚度,将左室重构分为四种类型:正常构形、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结果 62例(32%)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病,而131例(68%)患者血压正常。两组之间LV重构类型的分布比例相似,均以向心性肥厚为主。反映左室收缩、舒张以及左室整体功能的指标均无显著差别。但是,与血压正常的患者相比,主动脉瓣狭窄同时合并高血压组具有较大的主动脉瓣口面积和较低的搏出功损耗。结论在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并非少见,它对左室重构类型及左室功能并不产生额外的影响。合并高血压病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病变相对早期的阶段即可产生症状,对这类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和随访应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