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静脉窦血液内PDGF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病(冠脉狭窄≤50%)或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47例,分为单纯冠脉造影组(A组)27例,PTCA组(B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即刻、术后30分钟采集冠状静脉窦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PDGF水平。结果①A组冠脉造影后30分钟血浆PDGF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②B组PTCA+Stent术后30分钟血浆PDGF含量显著升高,达到统计学意义(P〈0.01)(注:PDGF单位pg/ml)。结论①诊断性心导管检查不引起冠脉循环内PDGF含量的明显变化;②PTCA术后血浆PDGF水平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有关,可能参与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形成,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PTCA后冠脉循环TNF-α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对冠脉循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检测 PTCA前后冠状窦 (CS)及股动脉 (AO)血浆 TNF-α水平。 结果 :与 PTCA前相比 ,术后即刻 AO血浆 TNF-α水平升高 [(15 .86± 3.75 ) U / ml对 (4 1.32± 4.36 ) U / ml,P<0 .0 1],而术后即刻 CS血浆 TNF-α水平升高更为显著 [(16 .72± 4.14) U/ ml对 (96 5 .6 1± 6 .2 5 ) U / ml,P<0 .0 1]。术后 2 4h AO血浆 TNF-α[(18.32± 5 .12 ) U / ml]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 5 )。结论 :术后血浆 TNF-α活性增高可能与 PTCA时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有关 ,TNF-α是否参与了 PTCA后冠状动脉闭塞和再狭窄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尘肺病发生、发展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0例尘肺病患者(其中包括29例矽肺病患者和41例煤工尘肺病患者)和7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GF-β1、PDGF、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尘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CTGF含量分别为(44.95±23.72)ng/mL、(56.95±55.68)ng/mL、(346.70±259.49)pg/mL,对照组则分别为(6.81±4.99)ng/mL、(30.96±21.63)ng/mL、(307.49±235.40)pg/mL,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TGF-β1、PDG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GF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含量均高于煤工尘肺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含量随着期别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TGF-β1与PDGF、CTGF与PDGF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TGF-β1、PDGF表达水平与尘肺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类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6例,根据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DGF、Ang-1水平,比较不同PDGF、Ang-1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TEMI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DGF、Ang-1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预后不良组PDGF、Ang-1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PDGF组与高Ang-1组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低PDGF组、低Ang-1组(P<0.05)。多支病变、高PDGF、高Ang-1均是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DGF、Ang-1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高。 结论高PDGF、Ang-1水平STEMI患者PCI术后更易发生MACE,二者有望作为预测STEMI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PDGF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苗年  孙定河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33-1234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探讨其在HSP病程中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前瞻性监测HS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中PDGF水平,比较不同期及不同临床表现者(合并胃肠道损害组及肾损害组)血清PDGF水平的差异,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S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PD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而急性期水平又显著高于恢复期(〈0.01);急性期合并胃肠道损害组PDGF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胃肠道损害组(〈0.05),急性期有无肾损害组间的PD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尤其合并胃肠道损害者)PDGF水平显著升高,随着病情缓解,PDGF水平下降,提示PDGF与HSP的病程、病期、病情及病变部位有关,PDGF可能参与了HSP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小肠移植物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构建同系和异系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以同系移植组作为对照组,异系移植组作为实验组。分别在术后7 d、28 d、90 d进行移植物活检,常规病理学检测,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移植物内PDGF mRNA转录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DGF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检测显示,所有移植物中PDGF mRNA转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到实验终点即POD90所采集的标本中以实验组的mRNA转录水平最高。免疫组化可见,PDGF在间质及小肠腺体内高表达。结论 PDGF因子在终末期小肠移植物中高表达,说明PDGF因子对于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关系,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4例AMI发病10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患者分为3组(1组:无糖尿病病史,入院随机血糖<8.0 mmol·L-1;2组:无糖尿病病史,入院随机血糖≥8.0 mmol·L-1;3组:糖尿病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PCI术前10 min、术后24及48 h静脉血清中IL-6及PDGF水平。 结果:各组患者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及3组高于1组。各组患者随血糖增高,各时间点IL-6、PDGF水平均逐渐增高,3组>2组>1组(P<0.05)。1组术后48 h IL-6水平基本达术前水平,而2组及3组回落较慢。1组术后24及48 h PDGF水平较术前略增高,2组PDGF水平低于3组,但明显高于1组(P<0.05)。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可能增加AMI行PCI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并延长炎症反应持续时间,增加术中严重心律失常、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同时间点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两个因子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健康对照组及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5个时间点(第1、3、5、7、14天)血清PDGF、VEGF的浓度,分析两个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病程、梗死灶体积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4 d内血清PDGF、VEGF浓度明显增高,表现为PDGF在发病后的第3天达高峰,在发病后5~14 d水平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在发病后的5天达高峰,在发病后7~14 d水平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DGF与VEGF浓度随梗死体积增大而增加。血清PDGF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的病理修复中PDGF、VEGF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血清及房水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138例AR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0~69岁组(n=39)、70~79岁组(n=67)及≥80岁组(n=32)。采用ELISA检测患者房水及血清中PDGF、MMP-9水平;Spearman检验分析血清及房水中PDGF、MMP-9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根据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1)、预后较好组(n=107),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及房水中PDGF、MMP-9水平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血清及房水中MMP-9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血清及房水中PDGF、MMP-9水平联合检测评估ARC患者预后的AUC值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血清PDGF≥25.64 ng/L、房水PDGF≥35.00 ng/L、血清MMP-9≥177.38μg/L、房水MMP-9≥133.08μg/L是影响ARC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RC患者血清及房水中MM...  相似文献   

10.
刘致杰 《吉林医学》2013,34(24):4884-4884
目的:探讨引起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发生狭窄的原因。方法:选择发生再狭窄的42例患者记为再狭窄组,另选择42例无狭窄的患者记为无狭窄组,分析引起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后发现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术前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对置入支架后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男性、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均是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宣玲  吴继雄  唐碧  蔡鑫 《重庆医学》2014,(25):3278-328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亲环素 A(CyPA)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依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依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26例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 ELISA法测Cy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 CyPA、MMP-9、CRP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UAP 组 CyPA、MMP-9、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 SAP组(P<0.05),SAP 组 CyPA、CRP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CyPA、MMP-9、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A、MMP-9、CRP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冠心病组CyPA与 MMP-9、CRP呈明显正相关(r=0.772、0.74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 CyPA明显升高,CyPA可能与冠心病及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清NO,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NO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冠心病组中心绞痛发作与否,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血清NO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NO在冠心病的发病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受患者的其它病理状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廖伟  阳贻红  张义效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4):433-434,44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前后,冠状循环中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全部病例经PTCA前后由冠状静脉窦采血,采用生物法检测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含量和采用放免方法检测血浆血栓素B2 ( TXB2 )、血浆6酮-前列腺素( 6- keto- PGF1 a)浓度。结果:3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TCA术后5 min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及血浆血栓素B2 ( TXB2 )明显升高,术后1 0 min达到高峰,30 min降至正常。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显著,P<0 .0 1。结论: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确有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患者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7例外周血标本,同期住院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组血清Fractalkine、MCP-1和IL-8的表达水平,并以国际通用的Judkins法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血清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和AMI组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P<0.01);多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Fractalkine、MCP-1和IL-8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随着CHD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趋化因子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以评估CH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李国洪  金美娟  卢亮  王新鸣 《浙江医学》2010,32(6):852-853,939
目的 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钙化斑块组(47例)、不稳定斑块组(37例)及稳定斑块组(34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当天及术后24h清晨采集空腹血2ml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测定.结果 3组患者术前血清hs-CRP、TNF-α及PDG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血清hs-CRP、TNF-α及PDG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P〈0.01);而且术后钙化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CI术后hs-CRP、TNF-α及PDGF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不稳定斑块及钙化斑块患者术后升高更为显著.因此对于不稳定斑块及钙化斑块患者术后应加强干预治疗,预防术后的炎症反应,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Fas的改变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并通过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观察其对Fas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24例(老年PCI组),再根据6个月后回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再狭窄组(9例)和非再狭窄组(15例);选择同期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非老年患者28例(非老年PCI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另选择同期行PCI治疗18例老年患者作短期阿托伐他汀干预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浆sFas水平。结果老年和老年PCI组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3±24)和(134±28)比(57±12)ng/L,P<0.01;两组在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sFas水平明显增高,且以老年组尤为明显(869±236)比(478±156)ng/L,P<0.01;再狭窄组的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1180±216)比(614±189)ng/L,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PCI术后6h血浆sFas水平急剧增高,但干预组术后3和7d血浆sFas与对照组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sFas水平明显增高,并在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后进一步增高,且以老年人显著;再狭窄患者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非再狭窄患者,阿托伐他汀干预可显著降低血浆sFas水平,提示对接受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更应强调调脂、抗炎及稳定斑块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铁调素的水平变化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血清铁调素水平的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调素浓度为(151.62±51.73)mmol/L,对照组血清铁调素浓度为(28.29±10.56)mmol/L,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调素在冠心病病人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提示血清铁调素可能在血管炎症反应及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ypA水平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29例、B组(单纯冠心病组)38例、C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1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ypA浓度,应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结果:B组和C组血清CypA水平高于A组(P均<0.01),C组血清CypA水平高于B组(P<0.01)。C组血清CypA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6,P<0.01),B组CypA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r=0.54,P>0.05)。C组CypA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性(r=0.452,P<0.05),B组CypA水平与HbA1c无相关性(r=0.16,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ypA水平升高,并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miR)表达与血小板活化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SAP组)、健康体检者30例(CT组)的临床资料.ACS组及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即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片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连续7 d.比较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血浆miR-34a、miR-146a、miR-96、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分析冠心病患者miR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活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ACS组与SAP组miR-34a、miR-146a、miR-96、PAC-1、CD62p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CT组(P<0.05),且ACS组高于SAP组(P<0.05);治疗后,ACS组与SAP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ACS组与SAP组仍高于CT组,且ACS组高于SAP组(P<0.05).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miR-34a、miR-146a、miR-96表达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均存在差异;miR-34a、miR-146a及miR-96水平可能通过参与血小板的产生或激活的过程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