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随访卡、定期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胸片等了解病人埋植起搏器、电极导管位置、起搏器工作参数。外地病人采用信访,随访200例次埋植VVI型起搏器患者3~140个月,发现安置永久性起搏器者远期出现各种并发症116例次(58%)。其中,各种心律失常58例次(29%);起搏器电源提前耗尽19例次(9.5%);皮囊破溃及感染9例(4.5%);起搏器综合征6例(3%);猝死4例(2%);三尖瓣关闭不全27例(13.5%);导线断裂及断裂导线脱入右心室3例(1.5%);电极假脱位3例(1.5%)。安置心脏起搏器后虽可纠正缓慢心律失常,但仍需要加强病因治疗,加强长期随访,指导用药,纠正并发症,以减少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门控心肌显像观察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早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方法 患者27例,男9例,女18例,年龄(65.1±9.5)岁.其中起搏心室感知心室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组15例,起搏双腔感知双腔P波或R波抑制型(DDD)起搏器组12例.采用门控心肌显像方法测定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及植入后早期[随访(4.6±1.5)个月]自身心律或起搏器工作状态下左心室功能参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及左心室收缩时间.按左心室室壁活动靶心图将室壁活动度分为缺损、稀疏及正常3级.植入前后相比,有下列一项即为左心室功能重构:LVEF增加或降低10%及以上,室壁活动度改变1级及以上,左心室收缩时间延长或缩短1个时间段及以上;结构重构:EDV增加或降低10%以上.结果 (1)左心室功能重构:27例患者中,26例(96.3%;VVI组15例,DDD组11例)出现功能重构.26例中6例(23.1%;VVI组4例,DDD组2例)LVEF升高,8例(30.8%;VVI组4例,DDD组4例)LVEF降低,12例(46.2%;VVI组7例,DDD组5例)LVEF无变化.(2)结构重构:27例中13例(48.1%;VVI组10例,DDD组3例)出现结构重构.13例中4例(VVI组3例,DDD组1例)LVEF升高,3例(均为VVI组患者)LVEF降低,6例(VVI组4例,DDD组2例)LVEF无变化.结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早期即可发生左心室功能重构,约半数患者出现左心室结构重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在患者心脏获得电生理学益处时,可能对左心室的功能和结构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室按需型(VVI)起搏器尽管有起搏方式不符合生理要求的缺点,但因其安全、可靠、安装简便及价廉,目前仍为国内外最常用的起搏器。1987年起,我们对37例病人进行不同频率右心室起搏,以观察其血液动力学变化,探求安置VVI起搏器者选择何种频率起搏为最佳频率。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1有检查组(A组):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3~78岁(平均60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巨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1.1.2无创检查组(B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6~80岁(平均63.1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高度或正度房室传导阻滞13…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2年8月~1987年4月共埋植了经静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5例(包括外院安置后出现并发症来我院治疗的2例)。男28例,女7例,年龄28~79岁,平均52.7岁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0例(三束支阻滞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5例(快慢型2例)。35例中,冠心病16例,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颈椎病5例;心肌炎或心肌病者3例;原发性传导束退化症1例。11例患者先行临时起搏1~61天,平均11.9天后改为永久性起搏,其余24例直接永久性起搏。起搏器均为ⅤⅥ型,进口起搏器27只(厂家有CPI、Edward、Metro-nics、CPM、Telectronic等公司),国产8只。  相似文献   

5.
起搏和感知分别代表按需型起搏器的重要功能,为起搏器随访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现将我院经体表程序电刺激检测33例起搏器不应期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33例埋藏式起搏器携带者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23~74岁,平均55.6岁。安装起搏器心律失常类型为Ⅲ度房室  相似文献   

6.
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82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共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24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8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安置永久起搏器240例中,男185例,女55例;年龄30~72岁,平均56.8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6例,Ⅲ度AVB(房室传导阻滞)84例,Ⅱ度Ⅱ型AVB59例,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胸闷、心悸、头晕、黑噱等,其中伴有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112例。  相似文献   

7.
起搏器性心内膜炎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总结起搏器性心内膜炎(PE)的临床特点,我们回顾分析了植入VVI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070例。其中11例发生PE,发病率约0.5%。临床表现以发热、寒颤最常见;病原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囊袋状感染为主要原因,抗生素加取出电极疗效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45~80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3例患型糖尿病。所有病人术前均常规应用抗生素。随访1~10年。依据Vonreyn等〔1〕修改的标准诊断PE。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1.3 结果 确诊6例,均有组织学检查证据。疑诊3例,其中2例发…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6~1988年应用家兔脑垂体,肾上腺“膻中”穴位埋植(下称腺植)治疗300例老慢支,获满意疗效,报道于下。 一、临床资料: 男性194例,女性116例,平均年龄55岁(范围40~81岁)。临床表现:单纯性190例,以咳嗽、咯痰为主,每日痰量不超过70ml,体检无明显异常,喘息型110例,除咳嗽、咯痰外以喘息为主,  相似文献   

9.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造成心肌性猝死的重要疾病之一 ,我科于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对三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实施了安装永久搏器术并进行整体护理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1 临床资料例 1:男性 60岁 ,因出现晕厥数次 ,于 2 0 0 1年 3月 14日入院 ,心电表现为窦房阻滞。心电监护表现为窦性停搏超过 8秒 ,安装美郭公司生产VVI型永久起搏器 ,术后再未出现晕厥、黑蒙乏力等症状 ,心电及心电监护为起搏心律。例 2 :男性 67岁 ,活动后出现胸闷 ,心前区不适 ,可自行缓解 ,反复出现多次 ,于 2 0 0 1年 6月 2 9日入院 ,心电表现为 :窦…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0年至2000年共收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4例,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4例中男58例,女26例,年龄25~85岁;其中25~39岁8例,40~49岁12例,50~59岁38例,60~85岁26例,先发现糖尿病者52例(占62%),先发现肺结核者11例(占13%),两者同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共收集经临床、X线确诊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X线胸片 84例 ,按心脏心轴角大小的不同分型 ,分别测量右心室高径(Rvh)并与同龄正常组对照 ,探讨其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肺心病 84例 ,年龄 45~ 83岁 ,平均 65 .8岁。临床上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 5~ 2 0年 ,平均 12 .5年。心电图支持肺心病的诊断 ,X线诊断全部符合 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定的慢性肺心病的标准。 84例肺心病根据心脏心轴角的测量[1] 进行X线分型。 (1)斜位型 :心轴角在 3 5°~ 48°共40例 ,其中男 3 2例 ,女 8例 ;(2 )垂位型 :心轴角大于 48°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DFNF患者128例,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岁.骨折原因:跌伤75例,撞伤32例,高处坠落伤21例.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植永久起搏器术后腹胀是常见的并发症.为了有效地防止术后腹胀,我们从1989~1993年对我科26例安植起搏器病人术前进行了大量不保留灌肠,并以另24例未灌肠病人作为对照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病例选择观察对象50例,均为住院安植永久起搏器手术患者.1.1.1 大量不保留灌肠组(Ⅰ) 组26例,年龄51~68岁,平均60岁.  相似文献   

14.
<正>目的:探讨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168例,男性96例,女性72例;年龄22~75岁,平均50岁。病程3~14d。病变见于胸背腰肋部(113例),四肢及头面部(55例)。临床表现:所累及的皮肤红肿有不同程度、大小不等疱疹,病人疼痛难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治疗组:采用BPM-Ⅲ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患部,波长700~1300nm,每次照  相似文献   

15.
叶福龙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95-1395
目的:观察经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器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176例心动过缓患者均符合2002年ACC/AHA/NASPE抗心律失常装置植入心脏起搏器指南要求,经左侧或者右侧锁骨下静脉植入VVI或DDD起搏器,术后观察电极移位、断裂、皮肤磨损情况。结果:新型的经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器方法简单快捷,手术效果一样。随访1个月以上无电极脱位、断裂,皮肤磨损发生。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器可以替代传统的经头静脉植入起搏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新国  王克 《人民军医》2004,47(4):189-19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规律 ,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无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 1831例进行调查 ,其中 ,<4 5岁 331例 ,4 5~ 5 9岁 739例 ,6 0~ 6 9岁 4 0 2例 ,70~ 79岁 317例 ,80~ 89岁 37例 ,≥ 90岁 5例 ,采用国产F 2 0 0 0型双通道固态全息心电图分析系统 ,连续检测 2 4h心电图。结果 :<4 5岁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2 9例 (8 7% ) ,4 5~ 5 9岁 84例 (11 3% ) ,6 0~ 6 9岁5 4例 (13 4 % ) ,70~ 79岁 5 9例 (18 6 % ) ,80~ 89岁 19例 (5 1 3% ) ,≥ 90岁 3例 (6 0 0 % )。结论 :对年龄较大的老年病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应及早排除其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0岁,因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Ⅲ°房室传导阻滞于1995-01-26植入VVI非程控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脉冲幅度4.7V,脉宽0.64ms,起搏频率65次/min,磁频率92次/min,反拗期344ms,感知灵敏度 1.18mv,-1.14mv。导管电极经右侧头静脉径路定位于右室心尖部,起搏阈值0.5mA,腔内心电图呈RS型,S-T段明显抬高,振幅8.7mv,起搏器埋置于左侧  相似文献   

18.
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随访安装起搏器患者,观察起搏电极的情况,探讨电极脱位的原因,了解和避免起搏电极的脱位。方法 总结6例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电极导线7根8次脱位,其中起搏器DDDR2例、DDD2例、VVI2例。结果 4例右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左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头静脉置入,心房导管脱位4次、1例微脱位,心室导管脱位4例、2例微脱位,其中3例为老年女性,4根导管5次脱位。结论 在起搏器安装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电极脱位,尤其要警惕老年女性或肥胖者。可能老年肥胖女性组织疏松,起搏器由于重力下坠产生遂道,牵拉导管会引起脱位。  相似文献   

19.
被测试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33~78岁,平均50岁。冠心病11例(同时合并高血压2例),心肌病1例,心肌炎4例,病窦综合征6例。使用南京电子管厂产品XQA-79型按需起搏器,在起搏导管插入右心室心肌内膜后,作为负极,引另一导线插入切口皮下为正极,测试心肌功能值,先测得起搏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室型单心室径向运动情况,评价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估测左室型单心室患儿心室径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左室型单心室患儿21例(单心室组)及正常儿童21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VVI技术对主心腔短轴乳头肌水平室壁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进行分析.结果:单心室组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室型单心室患儿存在径向收缩功能不全,VVI技术能定量评价左室型单心室节段室壁的径向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