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外感风温高热是感受风温邪气引起的以高热为主症,体温高于39℃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因禀赋、年龄、性别、邪气轻重、调治是否得当等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作为急症,患者往往先自服解热镇痛药、抗生素、中成药或输液等,而体温数日不退者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消风剂是家父楚哲良(1898~1973)行医近六十年中,根据小儿脏腑生理特点,以及平时对小儿疾病临床用药的经验,经过数十年反复筛选,最后由凉而不滞,温而不燥的荆芥、防风、粉葛、前胡、枳壳、木通、浙贝、杏仁、僵蚕、蝉蜕、薄荷等十一味药物组成。笔者在三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根据病情,灵活变通,每多获效。兹介绍如下:病案举例(一)外感发热李某,男,1岁6个月。住半工半读2栋3楼26号。于1980年9月23日初诊。母代诉:患儿己发热11天,以下午为重,在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西方医学开始渗透于中国,并逐渐走入普通民众。以张锡纯等人为首的名医大家开始着眼于此,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经典进行再解读。张锡纯研磨经典后结合临床撰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在尊重经典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尤其是对《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中诸多理论进行临床研究,对后世有深刻意义。文章就张锡纯“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篇展开讨论,旨在探讨《伤寒论》中伤寒与风温在近代时期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解毒化瘀汤治疗风温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华  徐应抒 《新中医》1992,24(4):21-23
通过解毒化瘀汤与抗生素治疗风温病证116例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解毒化瘀汤与抗生素治疗急性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同(P>0.05)而解毒化瘀汤对体温复常时间、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下降方面优于抗生素(P>0.05),在清除血浆内毒素、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及机体代谢方面具有抗生素没有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暑温合剂灌肠治疗小儿流行性乙型肝脑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小儿贫血在近几年来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患食积证、厌食证、偏食的病儿增多,由长期营养不良,造成气血亏损,临床上出现贫血的症状。小儿贫血虽为慢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则易出现心悸、浮肿、癖积、疳症,重者食少纳呆,智力迟钝,五迟,五软或全身颤抖等病证。所谓“血不荣筋,筋挛缩”。小儿贫血本属“血虚”范畴。  相似文献   

8.
小儿长期食欲减退,日渐消瘦是儿科门诊中所常见的病证。然而这食欲减退(厌食)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宿食停滞、脾胃虚弱、虫积内扰、热病伤阴、疳积等等。临床中往往有虚实之分。但就当前来看,真正属于纯营养不良之虚证不太多见,而大多属于食滞中焦的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候为多。对于上述病因引起的厌食,大多已有明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儿疳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疳积,是儿科临床常见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之一,多由喂养不当、乳食不节,或多种慢性疾病影响所致,表现全身虚弱羸瘦、面黄、发枯等一系列证候,除采用传统口服中药治疗外,以推拿结合中草药煎剂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疳积之发病,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导,此与小儿时期“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正如前人所说:“诸疳皆脾胃病。”1 辨证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炎由于正虚邪恋,缠绵不愈,严重地威胁小儿的健康及生命,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中“的”之法,笔者秉本病成因之特点,举成功之验案,浅谈临证之一得。  相似文献   

11.
治疗小儿疳积的体会福建中医学院(350003)戴春福福建省仙游县卫协陈益洪【关键词】疳积/中医药疗法必用化湿疳积病变,责其脏腑,主因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每多停聚,水湿内停阻滞脾胃气机,影响脾升胃降之功能,形成因果循环,使病情缠绵难愈。故瘠积患儿常出...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小儿外感高热,审证求因,探索截热之法并拟定方药,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 细审致病之因:病必有因,引起外感高热的病因,主要是六淫邪毒为多。据临床所见任何不正常之气,大多夹有邪毒致病,古有无毒不起热之说。因此,重视邪毒致热的因素有利于治疗。2 掌握临床特点:小儿外感高热除邪毒因素外,尚与其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小儿易感、易热、易变为之不足,但治疗得当则易愈亦是其有利之处。掌握此特点,对患儿应注意保护,防止感触,一旦发病则应及早治疗以求速愈,或避免传变。3 截热方法举要3.1 解表清热法:以辛凉解表兼清气分热药物为主,用…  相似文献   

13.
急、慢性扁桃体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为乳蛾、喉蛾.因咽喉为肺胃之门户,且"推十二经,惟足太阳别项下,其余皆凑于咽喉,……"(《儒门事亲》元·张从政),外感风寒、风热、温毒之邪,均首先侵犯咽喉,肺胃积热亦可上攻于咽喉,笔者从事小儿内科20余年,临证感受颇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来用炒绿茶粉、炒扁豆治疗小儿无菌性腹泻,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古籍中风温病与冬温病辨治规律的异同。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方法,对温病古籍中两种疾病的病因、病位、方药、治法等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结果:风温以风邪、温热、伏邪、误治等病因为主;病位多在肺;证候包括肺卫证、气分证、营血分证;其治法以清热解表宣肺为主,清法中孕有滋阴;川芎-羌活、石膏-葛根、薄荷-连翘等配伍具有风温治疗特色;葳蕤汤为治疗风温常用方。冬温发病以素体亏虚为基,又遇非时之气;病位多在里;证候包括肺热里证、营血分证、邪入肝肾证;治疗以清里热为主,阳旦汤及其加减方是治疗冬温的要方。结论:温病古籍中风温与冬温的辨治规律虽存在相同之处,但冬温病位较风温偏于里,偏于阴经;风温治疗以轻清宣解为主,冬温则以清里热为主。  相似文献   

16.
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但对某些顽固性咳嗽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咳嗽发作时间及伴随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取得良效,现总结如下。 1 晨咳宜宣肺 此类患儿每于晨起咳嗽,痰少,咯吐不爽,常伴有鼻塞、喉痒,纳食、精神如常,病史1个月以上。曾服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由于疗效不显,且患儿症状不重,家长常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此症多由于感受外邪之时,滥用清肺寒凉之品,致肺气失宣,呼吸不利,发为咳嗽,所以治疗宜宣发肺气,药选荆芥、桔梗、炙百部、白前、防风、蝉蜕、杏仁、麻黄、紫苑、橘红等。笔者…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柴葛解肌汤 ,是指明·陶华撰的《伤寒六书》中的柴葛解肌汤 ,亦名干葛解肌汤。此方由柴胡、葛根、黄芩、桔梗、芍药、石膏、羌活、白芷、甘草组成。功效解肌清热。主治感冒风寒 ,里已化热。症见恶寒渐轻 ,身热增重 ,无汗 ,头痛 ,肢酸 ,目疼 ,鼻干 ,心烦 ,口渴 ,唇燥 ,口苦。舌质微红 ,苔白而糙或薄黄。脉浮数或微洪者。众所周知 ,柴葛解肌汤是治疗风温的常用方剂。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致的外感热病。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微渴等肺卫症状为特征。多发于春冬两季 ,其发于春季的称风温 ,发于冬季的可称冬温。陈平伯…  相似文献   

18.
19.
一、风温案马××,男,4岁。1984年4月20日初诊。患儿因发热、头痛伴微咳二天,在他院经用辛凉解表剂无效而来诊,其时身热不解,面赤口干,咽喉肿痛,腹痛,大便三日未行,小便黄赤,舌苔黄腻少津,舌质红,指纹紫滞达气关。检查:体温39.1℃,咽充血,扁桃体Ⅲ°肿大,有黄色分泌物,心肺(—),腹软,左下腹有压痛。血检:白细胞16300,中性81,淋巴19。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  相似文献   

20.
彭靖欧  李俊彪 《新中医》1993,25(1):51-52,46
小儿疖疮是小儿夏秋季节常见疾病,我们于1988~1990年在门诊观察治疗了129例,根据中医的理论结合小儿的特点,分成5个类型进行辨治,结果治愈110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2.2%。现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