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为中医外科著名方剂,主治一切阴疽。本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其临床运用的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只要紧紧抓住这一病机,就可以广泛运用它来治疗各种疑难病症,且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阳和汤出自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具有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 ,治阳虚寒凝的脱疽、流注、鹤膝风、痰核、瘰疠等阴疽证 ,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加味 ,治疗多种内科疾病 ,每每获效 ,现录验案三则如下。1 肺 痈王×× ,男 ,37岁 ,1996年 7月 2 6日初诊。患者既往健康 ,半月前 ,突然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方归龙汤加味治疗消渴脱疽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查阅分析古今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基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一书中治疗阴疽的四法“疏稼土、通地脉、助根本、回阳气”,对消渴脱疽的病因病机及院方归龙汤加味治疗消渴脱疽进行分析,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根据文献研究及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消渴脱疽的病机为阳气亏虚、气血失养、经脉闭阻,故临床上遵从陈实功的阴疽治疗四法“疏稼土、通地脉、助根本、回阳气”,在归龙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加白术、陈皮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此为疏稼土;加黄芪补气升阳、通脉行滞、敛疮生肌,此为助根本;加附子助阳行气,此为回阳气。所举验案,诊断为消渴脱疽,证属阳虚血瘀,符合归龙汤加味方之病机,治之而获良效。[结论]归龙汤加味充分体现了《外科正宗》中脱疽治疗四法,治疗消渴脱疽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载于《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鹿角胶、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具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作用,为治“阴疽”方。笔者思其意,将其化裁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乳腺增生症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列验案二则如下。1末梢神经炎吴某,女,17岁,学生,199...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历来以治疗外科阴疽著称.笔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取其该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治疗内科杂病属阳虚寒凝、经络痹阻的病证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奚氏中医外科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并根据溃疡的类型分为筋疽组、脱疽组分别对照。除常规全身系统治疗外,治疗组使用奚氏中医外科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技术,换药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脱疽治疗组疮面愈合的总显效率为66.7%,脱疽对照组疮面愈合的总显效率为3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筋疽治疗组疮面愈合的总显效率为76.2%,筋疽对照组疮面愈合的总显效率为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奚氏中医外科技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疮面愈合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淋巴结肿大在祖国医学中记载较多,病种比较复杂。有些描述与淋巴系统肿瘤近似,如恶核、失荣、石疽,痰核等。这些肿块因皮色不变,无痛无痒,中医认为属于阴疽范畴。《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中记述:“阴疽之症,皮色皆同,然有肿与不肿,有痛与不痛、  相似文献   

8.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为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而设。笔者细读经书,体会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所虚之处,即为受邪之所”。故笔者临床上用此方扩大治疗,颇有心得,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结核一病症的治疗,是世界医学上,疗效比较薄弱的,因此我们同全国各地医学先进一样,决心对本证,进行治疗和观察研究,找出更好的方法,来彻底解决目前存在的骨与关节结核的疾病问题。在很早以前,祖国人民便对现代医学所称的骨与关节结核疾患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外科结核病,旧时属于“阴疽”一般都称流注,但是祖国医学所称的“阴疽”,“流注”,并非  相似文献   

10.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30克 鹿角胶9克 白芥子6克 肉桂3克炮姜3克 麻黄3克 甘草3克七味药物组成,主治鹤膝风,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等外科阴寒证,临床一般以患处平坦、色白或暗,痠痛而不肿,或漫肿而不痛为特征。笔者用本方治疗上述外科病证常获疗效外,且根据本方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特点,用于属气血虚寒,凝滞不通的内科、妇科病证,也常获得满意疗效。兹举病例三则于后,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阳和汤内服外用治疗阴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阴疽患者在内服阳和汤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熬膏外敷. 结果治愈22例,显效9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 结论阳和汤内服外用治疗阴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是治疗阴疽证痈肿名方,该方具有散寒通滞、温阳补血的作用,主治阳虚寒凝证阴疽.文章对近十年阳和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文献归纳整理,发现只要辨清阴阳,抓住阳虚寒凝证本质,可应用阳和汤于肺系疾病、心系疾病、消化疾病、骨关节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该方随症加减,通过调整阴阳气血,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各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刘沈林是江苏省名中医,多年来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及各种疑难杂症的临床研究,经验颇丰,应用古方治病得心应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阳和汤是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中的名方,主治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阴寒之证,方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和甘草组成。兹将刘老师运用阳和汤治疗肿瘤的两则验案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麻黄、肉桂、甘草等七味药组成,为治疗外科一切阴疽的代表方剂。笔者本其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辨证运用于治疗阳虚寒凝所致之多种病证,收效较好,现举数例于下。月经过多张某,女,47岁,农民,19...  相似文献   

15.
<正>阳和汤方剂源于清代王维德整理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治疗阴疽的常用方。全方由熟地30g、肉桂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能,主治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阴疽一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  相似文献   

16.
阳和汤一方载于(外科全生集)一书,由熟地、鹿角肢、白芥子、炮姜、肉桂、麻黄、甘草7味药组成。主治脱疽、流往、鹤膝风、痰核等一切阴疽。笔者以该方加味治疗如下疾病,取得满意疗效,观介绍如下。l慢性足跟溃疡郭某,女,营业员,42岁。1996年4月6日初诊,双足跟后部因穿新鞋磨破后,局部皮肤红肿破溃,疏于治疗,渐至破溃处溃烂流脓水,久不封口。几乎长年穿拖鞋,秋冬来临天气寒冷,甚为苦恼。自患病2年间曾数经各种治疗,局部换药贴膏药及口服、静脉点滴各种抗菌消炎药不下数百针,多方求治,内外用药皆少有疗效。诊见双足跟后部圆…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脉证研究及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从脉证及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了阐述,认为本方的临床应用已涉及临床各科.远远超出原条文的证治范围.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抗过敏反应和抗氧化作用;临床应用涉及内、外、五官等科疾病,内科用于太少两感证、咳喘证、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痹证等;外科可用于脱疽、阴疽、乳结、慢性荨麻疹与皮肤奇痒症、手足冻伤等;五官科可用于咽痛、失音、齿痛、面瘫、过敏性鼻炎及目疾等.  相似文献   

18.
“流痰”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它是依其特殊的脓性分泌物命名的。属阴证范畴,原属阴疽一类,元代已有治疗的记载,但至清代以后才从阴疽中派生出来,称为“流痰”。其后又认识到病变征结在骨骼,亦称“骨痨”,实属一种顽症。概念和演变祖国医学中“痰”的概念比较广泛,常把一些不好解释的杂病,病程长、病变复杂而治疗困难的疾病往往用“痰”来代表。记载较早者见《丹溪心法》。如说“百病中多有兼痰者”。  相似文献   

19.
<正>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洪绪所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外科名方,由熟地黄、麻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生甘草、炮姜炭七味药组成,原为阳虚寒凝、血滞痰阻而设,其所体现的治法为温阳通滞法。王洪绪及其后学以此方治疗一切阴凝,如流注、阴疽、脱骨疽、鹤膝风等症,卓有良效[1]。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列举如下。1慢性支气管哮喘某男,68岁。哮喘反复发作二十余年,近一周因感  相似文献   

20.
外科名方阳和汤,出自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田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炭、麻黄、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宣通经脉、散寒祛痰等功效。原为治一切阴疽而设。因本方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笔者常用以治疗血虚寒凝为共同表现的疑难杂症,确有“阳和一转,寒凝悉解”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