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 ( 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 HPC)比较少见 ,大约占颅内肿瘤的0 .3%~ 0 .4% [1] ,占脑膜瘤的 2 .0 % [2 ] 。属低度恶性 ,生物学行为表现为易复发和转移[3 ] 。可能是由于分类原因 ,以往曾为属于脑膜瘤系列中 ,称为血管母细胞型脑膜瘤。 1 993年 W  相似文献   

2.
纵隔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例生存已达8~12年.纵隔血管源性肿瘤诊断困难,良性纵隔血管瘤没有复发、转移及恶性倾向.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判断其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D31、CD34、CD99和Vim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果:以乳腺无痛性肿决为首发症状,术前B超、钼靶检查缺乏特异性.镜检瘤细胞呈腺泡状.裂隙状,绕血管放射状排列,多样性表现是乳腺血管肉瘤组织学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1、CD34、CD99和Vim均阳性.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学多样,预后差,易复发转移.CD31和CD34对乳腺血管内瘤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扁桃体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近10年才认识的低度恶性肿瘤.1982年由Weiss和Enzinger首先报道并命名,多发生于四肢的皮肤和软组织,原发于扁桃体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女性,46岁.咽部不适半月余伴咳嗽头痛1周,来本院耳鼻喉科就诊.体检:一般状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四肢软组织及全身皮下未触及包块.右扁桃体上极隐窝口处有一黄豆大小新生物,表面溃疡,呈灰暗色,拟诊为:(1)息肉;(2)扁桃体癌?手术切除新生物送检,肉眼见1. 2 cm×0.8 cm×0.5 cm肿块,呈暗红色,表面较光滑,切面实质性,色红,质脆软.  相似文献   

5.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15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肿瘤按组织类型可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非上皮性肿瘤发生于膀胱的间叶组织主要来源于肌肉、血管、淋巴、神经、胎生等组织,临床少见[1].其病理类型复杂,术前不易诊断.本院近30年共收治膀胱肿瘤653例,其中非上皮性肿瘤1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腔内隐睾恶变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内隐睾恶变较为罕见,本院近10年来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46岁,发现下腹部肿块2个月,进行性增大1个月,于2000年2月入院.无发热病史,偶有下腹部胀痛,否认外伤史.查体:左侧阴囊空虚,左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右睾丸大小形态正常.下腹部可触及一巨大肿物,质韧,表面不光滑.上极位于脐下3 cm水平,偏左侧,下极触接不清.CT检查见下腹部盆腔内有一巨大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约10 cm×14 cm×8 cm,膀胱向右明显移位、变形,周围肠管受压、移位.肿块向前上延伸,与周围界限不清,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左侧髂血管粘连.增强扫描见肿瘤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7.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 ithelio id hem ang ioendo-theliom a,EHE)是一种起源于血管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及病理易误诊为癌。本文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1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存档标本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8.
鼻腔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鼻咽和鼻腔部位NK/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资料.方法组织病理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结果 NK/T淋巴瘤组织结构特点为多形性淋巴细胞增生,大片的凝固性坏死和血管浸润,免疫组化表达CD3、CD45和CD56阳性.结论 NK/T淋巴瘤是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原发性肿瘤,结合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肝脏的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1ipoma, AML)罕见.由于肿瘤少见和广泛的形态变异,病理医生如果不熟悉此病,常误诊为肝细胞性肝癌、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炎性假瘤、平滑肌肉瘤或脂肪肉瘤[1].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及油田总医院各收治1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在48例肺切除术中采用先处理支气管后处理肺血管的方法,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大肠癌的病因及演变规律的研究尚无定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及转移淋巴结的多少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预后越差.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直肠(约50%)、乙状结肠(约25%)、盲肠、升结肠和降结肠.结肠肝区、脾区及横结肠发病率相对较低.癌肿的活动度是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有时很难区分粘连是癌肿侵犯还是炎症所致.当癌肿侵及直肠周围组织或器官导致粘连时,一般预后差.癌肿是否侵犯局部是能否行根治性切除的关键,且癌肿的分化程度是临床医师最早用来估测预后的指标.结直肠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8%、41%及27%.低分化腺癌预后差与癌组织易于侵犯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远处转移率高有关.目前认为Dukes分期是评价大肠癌预后较好地指标之一.且大肠癌的预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涉及到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尚与患者自身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治疗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肾上腺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笔者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 男性,67岁,因左侧腰部酸痛伴左上腹牵涉痛20余天,无发热及尿路刺激症状,B型超声提示左肾上腺肿瘤,于1997年6月18日入湖州市南浔区练市医院.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1℃,心率80次/分,血压18.4/11.3 kPa(138/85 mmHg),精神较软弱,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无压痛,肝脏、脾脏触诊无肿大,左侧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和血电解质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肾素、血管紧张素及皮质醇、醛固酮、儿茶酚胺正常.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因反复出现胸痛、心悸、气喘、咳嗽,3~4次/d,反复发作1年余,于2006-01-03就诊于香港养和医院.胸片和CT检查发现胸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经过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为前纵隔纤维瘤,后手术中发现肿瘤和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肿瘤血管丰富无法完整切除,放弃手术,再次取病理活检,诊断为低分化纤维肉瘤,无放化疗指征.2006-11-08到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组织类型和内窥镜、钡餐、血管造影、B超和CT等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小肠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消瘦和肠梗阻;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之比为29∶9;血管造影、CT、ECT和内镜等手段诊断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巨大肝血管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巨大血管瘤的诊断及术式选择与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肝巨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CT、MRI诊断肝血管瘤的准确率分别为 93%、91%及 95 %。采用常温下肝门阻断、充分暴露术野、切肝前控制进出血管瘤血管支的方法 ,本组 5 6例肝巨大血管瘤均获安全手术切除 ,其中扩大左右半肝切除 6例 ,左右半肝切除 10例 ,右后叶切除 3例 ,右前叶切除 8例 ,左内叶切除 5例 ,左外叶切除 19例 ,肝血管瘤剥出 5例。效果满意。结论 :B超、CT、MRI等影像技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良好的暴露 ,切肝前控制进出血管瘤的血管支是保证手术成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诊断与治疗的最近进展.方法:应用检索MED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和深部血管黏液瘤"等为关键词,检索1998-2008年有关文献.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择AAM有关的病史,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的文献,纳入标准:1)AA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2)AAM遗传学及基因异常的研究进展;3)AAM的鉴别诊断.根据标准,纳入分析18篇参考文献.结果:AAM是一种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女性外阴等处.镜下以黏液背景中增生的梭形或星芒状细胞为主要特征,并出现毛细血管显著增生.目前发现HMGA2基因的重排与其发病密切相关.本病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并需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及神经纤维瘤等鉴别.结论:AAM是一种罕见的的软组织肿瘤,切除后易复发,目前有关的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7.
本院于1998年2月~2003年10月收治3例以红皮病为首发表现的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肺硬化性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发生于左肺20例,右肺10例.肿块多为单发,呈椭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楔形或空洞样病灶.肿瘤最大直径1.01~9.05 cm,CT表现为肺内边界清楚的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增强呈中重度持续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17例肿块内见斑点状钙化,2例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气新月征3例,贴边血管征13例,尾征6例,晕征5例.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CT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皮质腺瘤是最常见肾上腺良性肿瘤,实际发病率尚不明确,但尸检发现率达1.4%~89%,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典型肾上腺皮质腺瘤肉眼观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封闭型实性肿块,横断面往往呈黄色,与肿瘤内丰富的脂肪有关;不典型者横断面呈深褐色或黑色,即黑色肾上腺皮质腺瘤,此外,少数肿瘤内可伴有出血或囊性变。肿瘤的病理切片可见肿瘤细胞胞质内含有丰富的脂肪,肿瘤组织内含有丰富血管[2]。多数肾上腺皮质腺瘤内含有丰富脂肪,但也有约10%~40%肿瘤内含脂肪较少[3]。肾上腺皮质腺瘤特点是肿瘤内含有丰富脂肪及血管,结合临床及影像学往往不难诊断。但是肾上腺皮质腺瘤有时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一些含有脂肪组织及丰富血管的肾上腺转移瘤(来源于肝细胞肝癌、肾透明细胞癌、肾颗粒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直肠炎是由于宫颈癌,膀胱癌及前列腺癌等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性治疗后,引起相邻器官直肠的放射性损伤.常于放射治疗结束后数月至数年后出现症状,结肠镜下检查诊断最为直观、准确.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肠镜诊断的486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