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肠癌细胞内胃泌素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大肠癌组 10例 ,正常对照组 5例。两组术前抽取空腹血 2ml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胃泌素水平 ;取大肠癌组织和对照组胃窦粘膜及大肠粘膜分别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其胃泌素的表达 ;对表达阳性者采用免疫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大肠癌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为 (13 0 .75± 2 1.3 4) p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5 .63± 12 .2 6) pg/ml ,P<0 .0 5。 10例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表达呈强阳性 5例 ,阳性 4例 ,弱阳性 1例。对照组胃窦粘膜胃泌素表达均呈强阳性 ,大肠粘膜胃泌素表达均为阴性。免疫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10例大肠癌细胞中均可见胃泌素颗粒 ,分布于癌细胞内不同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中及微绒毛膜表面。正常胃窦G细胞胞浆中可见低电子密度、呈空泡状、大小不等的胃泌素分泌颗粒。结论 大肠癌细胞形成胃泌素分泌颗粒并释放胃泌素 ,解释了部分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的可能机理 ,并为采用胃泌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大肠癌提供又一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放免法测定43例行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空腹血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胃泌素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对照组(P<0.05);根治术后却明显降低(P<0.05),且与血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化腺癌组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明显;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胃泌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5)。本结果提示:胃泌素对大肠癌的生长可能有调控作用,测定血清及癌组织中胃泌素水平有助于了解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指导对大肠癌的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胃泌素和胃泌素受体与大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泌素和胃泌素受体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采用RIA测定大肠癌患者(n=30)、良性疾病患者(n=20)手术前后和正常人(n=22)血清胃泌素含量;用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癌组织中胃泌素受体的表达。结果①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升高,术后2周基本恢复正常(P<0.05);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胃泌素受体阳性率高于远癌组织(P<0.05)。结论胃泌素可作为大肠癌诊断与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癌旁组织虽无组织形态学改变,但胃泌素受体阳性率高,暗示此处组织可能已处于癌前状态,在切除范围允许的条件下直肠癌远端切缘以>3cm为宜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表达与PCNA、AgNORs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s)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改良银染法检测4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胃泌素和PCNA的表达及AgNORs计数.结果大肠癌组织胃泌素阳性率为39.58%,高分化腺癌明显高于低分化和粘液腺癌(P<0.05).癌组织的PCNA-LI及AgNORs计数显著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P<0.01),胃泌素阳性表达组癌组织PCNA-LI和AgNORs计数均明显高于胃泌素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部分大肠癌细胞可通过自分泌方式合成产生胃泌素,促进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与癌基因c-myc、c-fos表达的关系,以探讨胃泌素对大肠癌的促增殖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胃泌素和癌基因c-myc、c-fos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胃泌素阳性率为39.58%,高分化腺癌明显高于低分化和粘液腺癌(P〈0.05)。癌组织的c-myc和c-fos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胃泌素阳性组癌组织c-myc和c-fo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94%和73.68%,胃泌素阴性组分别为37.93%和31.0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部分大肠癌细胞通过自分泌方式产生胃泌素,可能通过增加c-myc、c-fos等癌基因的表达,从而刺激癌细胞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了70例大肠癌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观察了其肿瘤组织的胃泌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胃泌素阳性表达率,中、低分化癌比高分化癌为高;印戎细胞癌、并发化腺癌较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为高,差异均非常显著,提示胃泌素阳性细胞过度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分化不良的一个标志。且可能是肿瘤恶笥程度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组织胃泌素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关系,以探讨胃泌素对大肠癌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大肠癌病人癌组织和癌旁黏膜中胃泌素与PCNA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胃泌素阳性率为39.6%(19/48),高分化腺癌明显高于低分化和黏液腺癌(P<0.05)。癌组织中的PCNA-LI显著高于癌旁黏膜和正常肠黏膜(P<0.01);Dukes C期和D期标本显著高于A期(P<0.05)。胃泌素阳性组癌组织中的PCNA-LI为68.3±12.8,胃泌素阴性者中为50.6±13.1,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部分大肠癌细胞可能通过自分泌方式产生胃泌素,促进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胆管癌中PTEN和p16抑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p16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3例胆管癌组织和 10例慢性胆管炎胆管壁组织的PTEN和p16基因蛋白的表达 ,并综合分析它们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在胆管癌组织中 ,PTEN和p1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 9 .5 %和 44 .2 %。PTEN和p16表达与胆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PTEN表达与p16表达呈正相关 (r =0 .62 ,P <0 .0 0 5 )。结论 检测PTEN和p16抑癌基因表达可作为评估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EGF,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EGF ,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 0例大肠癌和 10例正常的大肠组织 ,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EGF ,EGFR与PCNA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 ,EGFR表达阳性率分别是 76.0 7%和 84.15 % ,正常大肠组织无表达 (P <0 .0 5 ) ;大肠癌组织中PCNA表达为 ( 3 7.2 2± 14 .49) % ,正常大肠组织为 ( 15 .12± 3 .2 1) % ( P <0 .0 5 )。三者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类型、临床Dukes分期及转移、复发有关 (P <0 .0 5 ) ,但与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 (P>0 .0 5 )。结论 大肠癌组织EGF ,EGFR和PCNA的表达 ,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估计预后、判断复发及指导患者术后化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唾液酸化LewisX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细胞粘附分子唾液酸化Lewis X(sialy-LeX)表达状况与肿瘤发生、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微波-LSAB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90例大肠癌和30例远离癌组织的正常大肠粘膜进行sialyl-LeX表达和反应强度定量检测,并对其中53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sialyl-LeX阳性物质在远离癌组织的正常大肠粘膜中阳性率为16.7%(5/30), 仅限于一些深部腺腔缘游离面;而大肠癌组织中sialyl-LeX阳性表达率高达92.2%(83/90),主要分布于腺管顶面细胞浆、腺腔内和癌细胞胞浆内以及粘液湖内。图像分析,sialyl-LeX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在低分化腺癌中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5年内死亡患者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1)。结论 sialyl-LeX表达阳性率和反应强度对反映大肠癌组织发生、判断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During the last years interest has focused on the trophic effect of gastri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s. Some reports indicated an increased serum level of gastri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adenomas or carcinomas. In a prospective study in 261 patients submitted to colonoscopy fasting serum gastrin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91 patients served as control, 89 patients had one or more adenomas, 55 patients suffered from a colorectal carcinoma, 17 had a benign, postoperative stenosis of the colon, and 9 had a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ll patients fulfilled the following criteria: No regular drug intake, no previous gastric or small bowel operation, no known ulcer disease, no abnormalities in serum calcium, creatinine, triglycerides, cholesterol and blood urea. Mean gastrin level was 86.63 +/- 23.8 pg/ml in the control, 84.57 +/- 25.1 pg/ml in the adenoma group and 84.6 +/- 24.4 pg/ml in the carcinoma group. No difference of serum gastrin levels were observed regarding sex, age, tumor stage and localis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胃泌素(GAS)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T)和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天冬半胱氨酸蛋白酶(easpases)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7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AS的mRNA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直肠癌组织中GAS、Fas/FasL、caspase-3、caspase-8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GASmRNA与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GAS=0.99,P〈0.01).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GAS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者(χ^2,(高与低)=10.47、10.23,均P〈0.01;χ^2(中与低)=6.68、4.95,均P〈0.05);GASmRNA及其蛋白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黏液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χ^2(乳与黏印)=4.80、6.22,χ^2(乳与未)=5.44、8.43,χ^2(管与黏印)=4.40、4.38.χ^2(管与未)=4.92、6.43,均P〈0.05);DukesA、B期的GAS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C、D期(χ^2=4.84、4.45,均P〈0.05)。GAS高、中表达组的细胞AI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高与低)=6.71,q(中与低)=4.60,均P〈0.01);FasL阳性表达率在GAS低、中、高表达3组间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9.35,P〈0.011,其中FasL在GAS高、中表达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χ^2(高与低)=6.24.χ^2(中与低)=4.74,均P〈0.05):结论GAS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调控可能与Fas/FasL的表达失衡及其功能和信号系统的紊乱有关。GAS的检测可作为临床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组织病理学的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组织病理学的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病理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随访等方法对87例含黏液腺癌的胃癌进行观察。结果: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的性质和量,以及癌的原有病理类型不同,其恶性程度有很大差异。单纯黏液癌的肉眼类型多为Borrmann I型,腺管乳头结构黏液癌多为II型、印戒细胞黏液癌多为IV型,混合细胞黏液癌多为III型,4型之间淋巴结转移率和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组织的病理学分型对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组织蛋白酶D检测有助于了解含黏液腺癌的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血清胃泌素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结直肠癌组47例及经全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或仅轻度慢性炎性反应的对照组30例,ELISA法检测血清HpIgG,以及^14C尿素呼气试验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三者中至少两项阳性为存在Hp感染;入选者均用ELISA法检测其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Hp感染率[61.7%(29/47)]显著高于对照组[36.7%(11/30)](P〈0.05);其中远侧结直肠癌患者较对照组及结直肠癌组的女性患者较对照组的女性患者均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胃泌素水平[(139.7±5313)ng/L]显著高于对照组[(89.5±26.1)ng/L](P〈0.01);其中以远侧结直肠癌患者为著。结论高Hp感染率及其引发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胃泌素和胃泌素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胃泌素在大肠癌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粘膜组织胃泌素,同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胃泌素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胃泌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胃泌素、胃泌素mRNA表达水平和大肠癌的Dukes分期及转移成显著正相关。结论证实胃泌素具有自分泌促肿瘤生长作用,且胃泌素表达的增加很可能发生在肿瘤中晚期,可作为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MUC1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UC 1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 (肝细胞癌 3 4例 ,胆管细胞癌 9例 )和 12例肝硬化及 6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可见MUC 1强阳性表达 ,阳性反应信号为棕黄色颗粒 ,主要位于细胞膜上 ;肝硬化病变组织中仅 2例可见MUC 1弱阳性反应信号 ;正常肝组织中未见MUC1表达。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其它两组肝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MUC 1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肝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门静脉有无癌栓两组之间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可作为肝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 ,有可能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Tspan-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Tspan-1基因蛋白在80例结直肠癌组织,13例结肠腺瘤组织及27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本组80例结肠癌组织中Tspan-1阳性表达率为90%,13例结肠腺瘤组织中表达率为23%,27例正常结肠黏膜中表达率为7%,3组之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an-1阳性表达在低中分化癌中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TNM分期Ⅲ~Ⅳ期组中表达显著高于Ⅰ期组(P<0.01).Tspan-1与肿瘤浸润深度、5年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结论 Tspan-1基因表达可以被用作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标志;Tspan-1蛋白的表达可能在大肠腺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79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Fas、FasL、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3和8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χ~2检验、q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mRNA与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8,P<0.05).低分化和中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组织(χ~2=10.78,11.24,5.27,5.24,P<0.05);生长抑素mRNA及其蛋白在乳头状腺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χ~2=6.56,6.99,5.44,7.39,P<0.05);Dukes A、B期的生长抑素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D期(χ~2=5.17,4.06,P<0.05).生长抑素高表达组、中表达组的AI明显高于低表达组(q=5.66,4.21,P<0.05);Fas、caspase-8、caspase-3在生长抑素高表达组、中表达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χ~2=5.48,5.62,6.89,4.32,4.19,3.91,P<0.05).结论 生长抑素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调控可能与Fas/FasL基因的表达失衡、功能和信号系统的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