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验证中医问诊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法:运用中医问诊系统,采取人机问答的形式,在各医院收集内、外、妇、儿各科病例,由测试人员与患者共同进行临床检测,并与专家判读进行对比,统计最后的符合率。结果:本次检测一共采集临床病例1767例,统计结果发现本系统临床判读符合率达90%,同时该系统也具备了良好的稳定性。结论:本系统根据收集到的问诊症状做出问诊的初步判断,与专家判读符合率高,这提示本系统将有利于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问诊的规范化,同时临床医生可以根据问诊初步判断的结果有目的地去采集其他临床信息,进而提高临床医生的辨证准确性和速度,提高诊疗水平,可以说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互联网问诊平台的中医医生服务质量评价结果,通过优化管理措施进行干预管理。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的42名中医医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和调查中医医生的服务质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名,对照组中医医生根据常规管理及操作流程进行干预,观察组中医医生进行互联网问诊平台服务质量调查后给予优化管理措施干预。分别实施相应的措施后采用调查量表对中医医生的互联网问诊平台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统计两组医生的管理效果。结果:结果显示中医医生的服务质量评分整体较高,根据分数大小进行排列分别为条件、医术、时间、问诊、态度。观察组中医医生的各项问诊满意度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医生的管理效果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问诊平台中医医生服务质量较好,经过优化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后中医医生的问诊满意度及管理效果均有较大的改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问诊是每一个医生必须掌握的临床实践基本技能之一,在临床问诊过程中如何从中医角度去观察疾病认识疾病,解决"问所当问"的问题,厘清问诊思路,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问"咳嗽"为例,初步归纳的中医临床问诊思路,是以患者的主诉为切入点,要求全面系统,并作到问辨结合,诊断与鉴别诊断结合,往复进行,从而动态掌握疾病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医智能问诊系统,实现快速获取关键症状并完成辨证,为中医问诊智能化、客观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Item-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ItemCF)和遗传算法构建症状获取模块以获取患者的症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分类器并基于获取到的症状完成中医辨证。结果该系统实现了高效地获取患者症状并完成中医辨证。在13次提问次数下,便能获得辨证所需的核心症状,实现证候分类器90%以上的辨证效果。结论该问诊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医问诊中"问什么、怎么问"的两个核心问题,相比依据问诊量表获取症状,极大地简化了问诊中关键症状获取的过程,并能够在证候分类中保持较好的分类效果,在问诊客观化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问诊在中医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2型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防治。2型糖尿病中医问诊量表的制定可以规范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扩大中医问诊客观化的研究范畴。近年来,研究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多种糖尿病中医证候的初步量表开展临床应用。但现阶段中医量表制定的相关研究整体仍存在着部分量表选择不当、中医术语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确定统一的糖尿病证候诊断标准,确保糖尿病问诊信息采集规范,制定糖尿病中医问诊量表的完整体系,将利于实现糖尿病中医诊断的客观化和规范化,从而针对糖尿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中医诊疗工作中,必然注意到病人有汗或无汗。对有汗的病人,一定会查问出汗的情况。这因为医生根据有汗或无汗,结合其他症状,参以望、闻、切所得,进行辨证施治.所以前人把汗字列为中医问诊的一个内容;把汗法列为中医治疗外感性疾病的一法.至今医生还离不开使用汗法。现就个人管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中医问诊语言技巧。方法:采集北京、天津15名中医专家与1 547例患者问诊会话信息并录音,归纳影响问诊效果的语言因素。结果:1专家注重问诊语言通俗,四诊合参,数据翔实,边问边辨证,且问诊过程中融入健康教育,关心同情患者。2专家问诊注重根据不同患者分类问诊语言,询问性、诊断性、说明性、指令性语言应用率100%,其次交际性语言87.07%,安慰性语言79.70%。结论:医生对问诊症状的询问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问诊效果受问诊语言技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近年来,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的研制促进了中医的数字化、客观化,服务于中医临床及科研.BD-SZ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通过脉诊装置、舌诊装置及四诊合参分析系统可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评估,提供中医诊断的参考结果及中药处方建议,从而辅助临床治疗.为拓展中医药在国内及世界的发展和推广,突出该仪器的便携化特点,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的基础上,整合开发经络腧穴模块,为中医的临床应用、教学及医生自我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具体论述了经络腧穴模块的架构以及其与中医四诊合参自动辨证系统的整合、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百合地黄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6月—2018年1月门诊的62例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百合地黄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 75%)高于对照组(76. 67%)(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百合地黄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予以慢性胃炎患者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按常规开展护理)与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之上加以中医护理)各41例,对2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均高(P0.05)。护理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比对照组均低(P0.05)。结论予以慢性胃炎患者中医护理效果显著,能提升其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杂合以治"中医理论在阳虚体质月经不调女性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8例阳虚体质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乌鸡白凤丸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杂合以治"中医理论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组间比较以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与体征评分降低程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又以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分率显著更大,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2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杂合以治"中医理论在阳虚体质月经不调女性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疏肝宁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共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等。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宁胃汤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总出现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总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1. 05±0. 61)分(2. 17±0. 21)分; 16. 00%44. 00%],P 0. 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 00% 60. 00%),P 0. 05。结论与单一使用奥美拉唑相比,给予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加用疏肝宁胃汤联合使用,不仅利于降低西药用药不良反应,更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血栓性外痔急性期患者应用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2 a治疗的血栓性外痔急性期患者170例,根据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85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85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进行比较,并根据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无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性外痔患者应用针刺加中药熏洗治疗临床有效率高于传统药物治疗组,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中医问诊证候分类特征,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中医心系问诊采集量表,采集大样本心血管疾病临床病例,根据问诊信息的"有、无"分别赋值"1、0",建立问诊数据库;基于隐结构分析,找出规律,建立隐结构模型;人机结合,对部分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和类的细分;基于模型结果,分析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中医问诊证候分类特征。结果心血管疾病中医问诊证候以心气虚、心阳虚、气阴两虚、痰湿、血瘀、气滞、心火亢盛、津液亏虚为主,并兼见胃气上逆、肾气不固、脾胃虚寒等证,其出现率依次为46%、23%、34%、18%、19%、39%、14%、1.7%、19%、27%、25%,并提示了这些证候与关系密切的各问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包括出现的概率和互信息)。结论隐结构分析方法能为中医证候的分类提供定性定量依据,并提示综合聚类分析和类的细分方法的应用能进一步明确隐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为临床中医证候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当归芍药散治疗血脂异常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治疗血脂异常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00例患者经口服当归芍药散汤剂血脂各项指标和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中医症状积分有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升高(P<0.05).总有效率92.7%.临床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当归芍药散祛痰除湿,和血化瘀,有明显的调血脂和改善临床证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现代化从何做起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医现代化应该由何处着手提出 :中医理论现代化必须从基本概念重新定义和界定着手 ;中医临床现代化必须从中医病证重新规范着手 ;中药现代化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强调中医现代化并非中医西医化 ,其内涵应该是引入真正的科学方法 ,对传统中医学进行整理和研究 ,使中医学具有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 ,成为现代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贝牡莪消丸对血瘀痰凝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及优甲乐组。2组分别服用中药制剂贝牡莪消丸及优甲乐,疗程12周。期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中医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下降,中药组优于优甲乐组(P0.05);中药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优甲乐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优甲乐组T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中药组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牡莪消丸可明显降低血瘀痰凝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中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评价益气疏血饮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疏血饮,治疗时间2周。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硝酸甘油减停率、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及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硝酸甘油减停率、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及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益气疏血饮联合基础疗法能有效减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近年来,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的研制促进了中医的数字化、客观化,服务于中医临床及科研。BD-SZ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通过脉诊装置、舌诊装置及四诊合参分析系统可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评估,提供中医诊断的参考结果及中药处方建议,从而辅助临床治疗。为拓展中医药在国内及世界的发展和推广,突出该仪器的便携化特点,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的基础上,整合开发经络腧穴模块,为中医的临床应用、教学及医生自我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具体论述了经络腧穴模块的架构以及其与中医四诊合参自动辨证系统的整合、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探讨健脾固摄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漏症的临床疗效,总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脾虚型漏症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健脾固摄汤治疗,观察组给予拟健脾固摄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中医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2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 0. 05),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健脾固摄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漏症患者,可显著改善中医症状,改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