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16(CXCL16)、白细胞介素-6、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为缺血性脑卒中组,选取非缺血性脑卒中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空腹肘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CXCL16、白细胞介素-6、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将患者按TOAST分型,分为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脑栓塞型,进行病因分层分析。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CXCL16(2.17±0.59)ng/ml、白细胞介素-6(229.83±14.05)pg/L、半乳糖凝集素3(18.36±2.79)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CXCL16、白细胞介素-6、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在不同病因分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血清CXCL16明显高于小动脉闭塞型和心源性脑栓塞型患者,心源性脑栓塞型患者白细胞介素-6、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按Adamas分类法分为大面积缺血脑卒中组35例,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39例;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为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尿酸、IL-6、hs-CRP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分别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估预后状况,对照组在体检时进行上述量表测评。结果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尿酸、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明显高于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NIHSS、AP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GCS评分明显低于非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尿酸、IL-6、hs-CRP与NIHSS评分、AP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IL-6、hs-CRP水平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患者预后状况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白细胞(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意义,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182例患者中51.3%的患者于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5.1%的患者单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白细胞总数升高的程度与疾病的轻重或梗死部位相关,其中小脑、脑干梗死或大脑皮质大面积梗死的患者血常规异常的比例高于其他部位的梗死。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具有重大意义,患者入院后应尽早行血常规检查,如发现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及早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代谢相关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综述了糖代谢相关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相关基因TCF7L2、KCNJ11、PPARG和APOE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佳木斯地区居民膳食营养素的摄入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寻找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方法:选取年龄在45~85岁之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0人为病例组;另选取该区相匹配年龄的21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法进行膳食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营养素摄入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控制主要非膳食因素后,蛋白质、膳食纤维、钾、VitA、VitC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之间存在显著负关联;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存在显著正关联。结论: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蛋白质、膳食纤维、钾、VitA、VitC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与同期127例对照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结果 SIP患者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白细胞血症、发热及Na+-K+平衡紊乱等病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出现大脑中动脉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的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多种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影像学改变提示好发部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者的研究信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集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037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黑龙江省电力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自愿者120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联,OR=1.368,95%CI 1.158~1.616。调整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血糖、血脂、脑卒中家族史和饮酒因素后,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仍存在关联,OR=2.158,95%CI 1.293~3.600。随着吸烟量的增加,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也在增加,与不吸烟者相比,1~9支/天、10~19支/天和20~支/天的OR值分别为1.097、1.168和2.950。结论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蛋白磷脂酶A2与白细胞介素对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4例,分为无H型高血压组(观察A组)238例,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组(观察B组) 15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32例为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0 min内进行NIHSS评分;测定各组脂蛋白磷脂酶A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观察B组患者NIHSS评分为(12.82±3.64)分,明显高于观察A组患者的(8.51±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后循环、完全前循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磷脂酶A2、IL-6、IL-8、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红细胞沉降率、CRP明显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A组患者Hcy、TC、TG、LDL-C、红细胞沉降率、CRP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磷脂酶A2、IL-6、IL-8、TC、TG、LDL-C为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IL-6、IL-8、脂蛋白磷脂酶A2对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炎症反应;脂蛋白磷脂酶A2、IL-6、IL-8对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的TaqMan探针方法检测357例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病例及345名健康对照的脂联素基因(rs2241766、rs266729)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总体人群中rs2241766等位基因T>G突变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OR=1.55,P=0.01);调整各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仍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1.55,P=0.00).rs266729多态性与总体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无关(OR=1.13,P=0.57),但在女性中GG纯合突变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OR=3.25,P=0.04).结论 rs2241766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总体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相关;rs266729等位基因GG纯合突变可能是北方汉族女性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晶 《医疗装备》2014,(10):59-61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与江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病例245例,正常对照组281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肥胖、高盐饮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HP感染、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均能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低高低密度脂蛋白、冠心病、肥胖、高盐饮食、高尿酸血症、吸烟。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是多危险因素疾病,需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明确本地区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为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分析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进行本次研究,患者均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入院时测定所有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以及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淋巴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NLR、PLR,经治疗后24~48 h内再次测定患者血中上述指标情况。比较两次测定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后患者NLR和PLR比例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后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比例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炎症反应增强,凝血相关的血小板功能异常,术后管理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现状,探讨身体质量指数与我国中老年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的关系,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排除重要信息缺失和不可信的样本数据,最终纳入6655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资料。采用Stata 15.0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用于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正常居民的基线特征差异。考虑到样本的结构化特点以及受试者区县集群效应,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身体质量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现状的联系及内在影响关系。结果与对照组(BMI<25kg/m^(2))相比,组1(BMI:25~30kg/m^(2))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但随着调节变量的增多,显著性消失;组2(BMI>30kg/m^(2))与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并且随着调节变量的增多,显著性增强,患病风险性增强。结论身体质量指数是影响我国中老年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通过影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等危险因素间接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8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病后24~72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2分表示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177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61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炎症标志物,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中NIHSS评分≥5分的患者占比高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均高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5分,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RP、TNF-α、IL-1β、sICAM-1水平高均为影...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58例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缺血性复发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TIA、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服用阿司匹林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地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参数模型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首次缺血性脑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150例、复发脑卒中组(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50例,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视为健康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的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脂参数模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1)首次缺血性脑卒中组、复发脑卒中组和健康组三组血脂指标TCH、TG、HDL-C、LDL-C、apoB、TCH/HD-CL、LDL-C/HDL-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首次缺血性脑卒中组的TCH、TG、LDL-C高于复发脑卒中组,HDL-C低于复发脑卒中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TCH、TG、LDL-C、apoB、TCH/HDL-C、LDL-C/HDL-C为首次脑卒中及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显示:TCH/HDL-C模型...  相似文献   

16.
薄宇清  刘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988-3989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时期血清TNF-α、IL-6和IL-8的水平变化,另选取同时期该院体检中心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发病当天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时间(d3、d7)延续,TNF-α、IL-6和IL-8水平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 14TNF-α、IL-6和IL-8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以及TNF-α增高介导的以白细胞浸润为主的急性炎性反应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们之间互相诱生、相互作用,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4例住院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中有59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2.8%),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与卒中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结论: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评估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未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血浆ADMA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AD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38,P=0.000)。血浆ADMA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成正相关(2)各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ADMA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MA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标志物,测定ADMA水平有助于指导预防策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降血脂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因此银杏叶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上疗效显著,并且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其他药物比较,治疗效果更为突出。为现代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脂联素基因(apml gene)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组研究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的Taqman控针技术检测357例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及345例健康对照的脂联素基因(rs2241766、rs266729)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rs2241766等位基因T→G突变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无关(OR=1.55,P=0.005);rs266729多态性与总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无关(OR=1.13,P=0.57),但GG纯合突变增加了女性缺血性脑卒的发病风险(OR=3.25,P=0.04)。结论 rs2241766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东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相关;rs266729等位基因GG纯合突变可能是我国东北汉族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