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孩子到了3~4岁常常会出现和父母对着干的现象。表现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倾向极强,任性、执拗,不轻易服从父母的安排,争取自由活动等等。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往往无所适从,要么投其所好,要么强行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不服,父母生气。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  相似文献   

2.
黎平 《健康生活》2008,(10):48-48
第一,智育,德育同时抓育的父母把家庭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家庭智育:他们只抓孩子的智商的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却要求很低,甚至没有要求。德育和智育是儿童素质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好,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相反,品德、习惯不好,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只抓智育这“一半的教育”,错过了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品德与习惯,将来纠正起来非常费劲。所以,德育和智育需要同时抓,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对人的大脑两半球的看法是,左脑是语言中枢,在高级思维活动中起绝对支配的地位,是优势的半球。而右脑则由于无语言区,所以是无意识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劣势半球。 而美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莱昂内尔·棱普在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却是人的大脑两半球既高度分工,又相互协作,从整体上看,不存在哪半球占优势的问题。从左、右脑不同的功能看,诸多心理实验研究均证明,右脑在不少方面的确具有明显优于左脑的地方。如,在图像的认知上,左、右脑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对人群中一  相似文献   

4.
5.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  相似文献   

6.
终于在职场立足的你,要“单飞”出去自己租房子住啦,暗自雀跃一番之后就要考虑新”组合”的人选了--如果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租,不但节约房租,似乎更能照顾到合租生活的气氛。但是正因为室友是自己的好朋友,反而会存在一些足以让友谊“致命“的小问题,如果你自认还不是那种罕见的可以免疫一切“侵犯“的圣人,最好提前来找到我们的“熟人合租秘笈“学习一下,把“反目成仇”的可能性及时扼杀在摇篮里。  相似文献   

7.
8.
梁弘 《健康世界》2014,(10):65-67
秋冬季节是感冒的高发季节。鼻腔是人体呼吸道的门户,健康的时候,鼻腔内没有致病细菌;但当感冒时,鼻腔内就会有大量含致病细菌、病毒的鼻涕。鼻子里总是稀里呼噜地拖着两条鼻涕,怎么也弄不干净,这真的让人很烦恼。  相似文献   

9.
荣兵 《家庭医生》2011,(2):14-15
“除了自然老化,许多不良生活习惯正不断加速着颈椎的老化,”吴主任列举道,“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操作、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睡觉时枕头过高等,都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  相似文献   

10.
考验皮肤耐受力的季节又来了,油光问题格外突出。本期带你深度走进油光肌,让美肌不再为油光打折,夯住整个夏天。如果你也有毛孔问题就快快@健康与美容,有机会得到各大品牌尝鲜新品试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祁冬梅 《家庭育儿》2012,(11):47-49
奇怪的普遍现象:很多父母都把否定孩子的感受视为理所当然!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将注意力放在纠正孩子上面,而拒绝接受孩子的感受!事实是:感受愈被否定,沮丧情绪就愈被扩大!.  相似文献   

12.
李景 《健康向导》2008,(1):12-13
因为老公无可更改,所以婆婆就无可更改。你不妨首先摸清她是哪一类性格,对症下药。 干部型婆婆 婆婆退休前是个处级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她的长项。现在退休了,就回家发挥“余热”了。我说话随便,常常属于被改造对象,但有意思的是,婆婆一般不改造我,而是改造我老公,但我感觉压力却更大。  相似文献   

13.
不少妈咪都领教过宝宝的一门独特功夫:咬人!面对这么厉害的宝宝,妈咪该怎么办呢?实际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咬人的原因不同,妈咪需要识别出宝宝咬人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接招”。  相似文献   

14.
丁熠红 《健康》2011,(5):32-33
镜头1:70岁的张大妈买菜回来,看见路边有个免费测量血压的小摊子,她想,自己患有高血压病,这里能免费测量,那就测一测吧!穿着白大褂的小伙子热情地接待了张大妈,给她免费测了血压,接着,又给张大妈推荐了一种可以平稳血压的中药.一番花言巧语后,张大妈动心了,掏出了刚取回来的退休金……拿回家一看,这种所谓的"中药"竟然连生产批...  相似文献   

15.
周末,我在书房里看书,儿子乖乖地坐在我的身边拿着蜡笔画画。没一会儿就听他说:“妈妈,我画好啦!快看看我的画!”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个小男孩走到深水洼跟前,眼看就要迈进去了。通常母亲看到这情景,都极力想喊住他,但并非每次都能达到目的。原因何在? 早在六十年代,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利亚就提出,对不到五岁的儿童来说,促使其进行某种行为的口令与禁止、要求其停止已开始的行为的口令相比,前者更容易被接受,口令过于严厉,反而事与愿违。根据这  相似文献   

17.
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就要多向孩子发问。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的做法,很值得家长们借鉴。 有一天中午,邵康节和12岁的儿子邵伯温正在院子里乘凉。这时,院墙外边突然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  相似文献   

18.
《医药与保健》2010,18(12):29-29
症状1:眼皮经常跳就会胡思乱想 原因:眼皮跳是由于疲劳或者压力造成的眼部周围的肌肉痉挛,通常会持续20秒左右,用手指轻压眼睑就会缓解这一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日前发布。这是卫生部首次发布关于儿童营养状况的发展报告。报告披露,截至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3.6%,生长迟缓率为9.9%。2岁以下儿童贫血问题突出。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20.
据Ross报告,美国约有三十万儿童遭受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平均每年出生的2000个孩子当中,就有一个有某种类型的神经性听力损害。学生中的听力损害在增加。Bridgepot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