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医院船是我国自行研究制造的伤员海上救治平台,是我军战时遂行海上医疗救护与后送任务的大型骨干卫生装备,是提升海上综合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应对海上突发灾害的骨干装备,在我国对外交往和海上应急救援中作用巨大[1]。医院船医疗区域面积有限,舱室设计结构紧凑,多数设备是由陆用装备稍加改装后加装于各个舱室,而且由于医院船的航行环境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及摇摆颠簸等特点,所安装的各种医疗设备极易受潮、腐蚀和连接部件松动,进而影响其正常工作[2]。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空降医疗救护组在载人航天飞行搜救过程中的卫勤保障现状和做法,分析探讨卫勤保障对策。方法根据以往载人神舟飞船的卫勤保障做法、经验及救护现状,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制订对策。结果针对保障现状,结合历次载人航天卫勤保障,总结出主要做法:(1)严格筛选素质过硬人员;(2)集体提升伞降训练技能;(3)不断强化培训急救技术;(4)逐步修订完善保障预案;(5)重点突出现场急救能力;(6)仔细进行检讨反思总结。同时提出4点对策:(1)建立常态化的空降医疗救护力量梯次培养制度;(2)形成合理化的载人航天急救卫生装备器材配置;(3)落实经常化的空降医疗救护人员考核奖惩机制'(4)探索实用化的载人航天搜救卫勤保障方式、模式。结论总结出的对策,对空降医疗救护组日后完成载人航天卫勤保障工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医疗救护艇及其卫生装备进行局部优化改进,以提高海上医疗救护保障效能。方法:分析现有医疗救护艇及其卫生装备存在的不足,对药库所处机舱位置、箱体结构及艇体局部进行了优化设计及改进。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对救护艇局部和药箱结构的优化改进可有效提高海上医疗卫生装备的输送效率。结论:对现役救护艇局部及某型药箱结构的优化改进,可有效提高军队海上医疗救护效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国载人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应急返回时空降医疗救护工作的保障经验。方法根据以往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着陆场搜救系统中空运机动搜救队空降医疗救护的卫勤保障经验,结合实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结出4点做法:(1)思想重视,精心筹划,明确责任分工;(2)精心准备,合理安排,按质按量抓好落实;(3)科学分组,严格训练,积极探索创新;(4)胸有成竹,严阵以待,确保任务完成。同时对相关工作提出了3点思考:(1)适当增加空降医疗救护力量;(2)协同改进航天员急救包;(3)强化空降兵的空降救护训练,凸显救护者的"一专多能"技能。结论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做法,对做好空降医疗救护航天员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根据上级指示,我院组建了2支海上救护艇医疗小分队,主要担负着海上军事演习、战时保障救护任务,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到达现场救治伤员,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海上救护艇医疗小分队从严、从实战出发,不仅加大了训练的难度,而且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同时,救护艇小分队配备了许多先进的医疗卫生装备,以加强分队的  相似文献   

6.
海上作战过程中,气候多变,条件恶劣,加之战斗激烈,舰艇上的人员极易受伤。而舰艇的结构复杂,舱室多、人员多而且相对分散,人员不易定位,给海上医疗救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及时准确的掌握救护信息,了解人员的受伤情况和位置是海上救护的关键,我军现有舰艇上都没有配置医疗救护的通讯网络,这就需要在舰艇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通讯救护网络并将至统一于全军综合信息库中。  相似文献   

7.
德军空中 海上医疗后送装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军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制式空中、海上医疗后送装备,目前已形成救护直升机、卫生飞机、舰载医疗模块3个系列,并在不断改进完善。救护直升机有轻、中、重多种型号,卫生飞机可执行短中远程空运医疗后送任务,舰载医疗模块组成海上方舱式外科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舰船医务舱室内,大多是装备陆用手术床或用会议桌代替,只能在较好的海况下作简单手术,不能适应海上特殊环境。为了保证顺利完成海上的医疗救护任务,使海军医疗装备配套和系列化,在上械厂的协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适应突发灾害事故、载人航天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及救护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现场救护的需要,提倡和实施现代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探讨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ICU)病房的创建与应用。方法: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突发灾害、载人航天航天员意外伤害及局部战争造成伤害的资料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我们多次参加医疗紧急救治的体会,从设备配置、人员强化培训及组织等方面创建了流动便携式ICU病房。结果: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ICU)病房在我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及救护中得到了应用,能达到“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目的,能使危重病现场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抢救成功率更高。结论:危重病特种伤目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及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最主要的杀手之一,现场急救需要“快速反直,立体救护”危重病现场急救新模式,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ICU)病房的创建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能够降低突发灾害及局部战争中伤塌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论证搜救直升机医疗救护技术和方法,探讨其配备药品、器械的品种和数量,研制机载医疗救护装备,解决我军搜救直升机缺少标准医疗救护装备问题。方法:采用调研和资料分析等方法,论证搜救直升机医疗救护装备的勤务需求,研制医疗救护装备。结果:提出的技术方法、救治原则和药品、器械品量及装备形成了技术规范;搜救直升机医疗救护装备体积与质量小,功能配套齐全,在机上固定牢固,展、收迅速;该装备在直升机的震动、噪声、颠簸、低气压等工作条件下工作状态不受影响,性能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研究的搜救直升机医疗救护技术、方法和装备满足被迫跳伞受伤飞行员的救治要求.解决了部队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海上应急救治及岸基后方支援医院卫勤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卫勤保障实践,针对航天员海上应急救治卫勤需求,采用后勤指挥、卫生勤务学、流程优化等理论方法,构建航天员海上应急救治及岸基后方支援医院卫勤保障模式,优化卫勤保障流程,为载人航天飞行卫勤保障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本院多次载人航天航天员海上应急卫勤保障的经验,探讨执行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保障航天员安全,圆满完成后续的卫勤保障任务提供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优良的海上医疗后送能力是构建“深蓝”卫勤的关键要素之一。基于多年海上卫勤保障实践、科研、训练及演习经验,文章系统总结现代远海海上医疗后送的特点,结合新版全军战伤救治规则,构建从单兵自救互救、舰艇救护所急救、编队救护所早期救治、医院船早期和部分专科救治到岸基医院/岛礁医院/海外保障基地医院专科救治的海上医疗后送五级救治体系,并提出未来海上医疗后送应形成包括援潜救生、核事故医学救援、落水飞行员搜救、两栖作战保障等相关体系的综合医疗后送救治网络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出适应大规模海上人道主义医学救援的大型船舶医疗平台模式、功能及布局设计要求,开展船舶医疗平台整体医学环境的优化研究。方法:通过海上医学救援历史数据分析,剖析平战时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需求,开展大型船舶医疗平台虚拟实景设计、流程规划、人装适应性分析及保障效能评估。结果:提出了大型船舶医疗平台设计模式、功能及布局要求。以大型支援舰船为平台进行虚拟设计与分析,实现了空间协调、流程通畅、人性化特征丰富并可快速扩展的大型船舶医疗平台整体方案。结论:可快速扩展性设计使大型船舶医疗平台能够兼顾平时医疗保障、战时医疗后送和突发海难医学救援。  相似文献   

15.
发挥医院船优势,提高海上救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船是满足海上收容治疗伤病员的重要勤务船舶之一。该船能够按救援需求奔赴救援地,第一时间接收伤病员并开展从复苏、抢救、手术、救治到后送等一系列救治措施,同时具备从常规到重症伤患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检查条件。具体介绍了其规模、布局、装备情况,救治能力,救援方式等,分析了提高救治能力的配套措施。现代化医院船必将在我军卫勤保障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现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医技信息的共享,提高医技保障效率。方法:利用医疗信息局域网络,应用数字化接口和条码技术等,研制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医技信息系统。结果:该系统可实现医技保障与伤病救治、药材保障等信息的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结论:该系统可充分利用海上卫生资源配置,并提高医技保障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现医院船伤员医疗后送的信息共享管理,提高海上伤员救治的总体效能。方法:运用战伤救治、软件工程、综合集成等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医疗后送信息化工作模式,研制、使用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结果:研制的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可实现伤员救治、辅助检查、药材保障、组织指挥等信息的综合集成。结论:使用医院船医疗系统软件可充分利用卫生资源配置.并提升伤员医疗后送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医院船医疗救治流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针对医院船医疗救治特点的优化流程.方法 利用业务流程管理( BPM)理论和方法,结合多次任务实践数据与方案,构建医疗救治模型,对医院船医疗救治流程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 提出医院船医疗救治流程概念与识别层次,从总体救治、组室间和组室内三个层次优化医疗救治流程,发现制约医院船医疗救治能力提高的流程环节.  相似文献   

19.
建立提高应急医疗救援后勤保障力的“三三”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并阐述了建立提高应急医疗救援后勤保障力的"三三"机制,即①建立应急医疗救援保障物品的"三实"配备机制:救援的实效性、功能的实用性和维护应用的实际性;②建立应急医疗救援出发前后勤物资保障的"三快"机制:确定后勤保障人员和物品的快速化、启动易供性物品购买通道的快捷化和完成应急医疗救援人员对物品点验工作的"快载化";③建立应急医疗救援后勤保障物品"三省"储用机制:资源共享,节省大型救援设备配置、使用、保养开支、合理设置,节省应急医疗救援物品仓储用地和爱护装备,节省应急医疗救援易损性物品经费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