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康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岁以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98例,应用PDMS-FM测定其精细运动功能。用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抓握能力标准分(sGr)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标准分(SVI)进行分析。结果:sGr、sVI和FMQ在不同类型的脑瘫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四肢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最差,双瘫患儿较好,而偏瘫患儿介于二者之间,两两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3岁以下脑瘫患儿总体的抓握能力较差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较强(P<0.001),四肢瘫患儿在<12月、12—24月和≥24月三个年龄段中,抓握能力均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5);双瘫患儿在<12月组中,抓握能力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1),在1岁以上的两组中,二者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偏瘫患儿则在12—24月组中,抓握能力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5),在<12月和≥24月组中,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DMS-FM可以很好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在脑瘫的临床分型和治疗工作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妊娠期间母亲患糖尿病或各种感染 ,分娩过程中受到产伤或缺氧及生后 1个月内婴儿患各种脑炎、病毒感染、头部外伤等均为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了能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治疗 ,本文总结了 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诊治经验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选择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脑瘫科门诊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 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 1988年全国脑瘫会议制定的标准[1] 。其中男 46例 ,女 2 2例 ;2岁以下 2 4例 (35 .3% ) ,2~ 4岁 2 7例 (39.7% ) ,4岁以上至 6岁 13例(19.1% ) ,6…  相似文献   

3.
朱明玉 《现代护理》1999,5(7):13-14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婴儿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造成的永久性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以四肢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可合并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病、感知觉障碍及听力异常等多部位受损表现。我院自1997年12月~1999年1月共对55例痉挛型脑瘫进行SPR手术治疗。根据症状及临床表现,39例兼做了内收肌松解及跟鞋延长术,并行双下肢石膏固定,术后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1临床资料55例患儿.男34例.女对例。年龄最小是fir岁,最大的是门岁,平均年龄6岁。早产的2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和推拿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发育学疗法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针刺和推拿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改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针刺和推拿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疗效高于单纯神经发育学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腰椎发育及稳定性特点。方法:对18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及48例对照组儿童进行腰椎X线对比分析,观察腰椎发育及畸形情况,测量腰骶关节倾斜度,侧位腰椎前凸角(侧位腰椎Cobb角)、弓顶距离及前凸指数等,以及侧位过伸过屈动力位胸腰段(T12-L1、L1-L2)、腰骶段(L4-L5、L5-S1)椎体相对位移(Posner指数)等指标。结果:痉挛型脑瘫儿童腰椎发育不良及畸形发生率、腰骶关节倾斜度、侧位腰椎Cobb角、弓顶距离及前凸指数,以及腰骶段(L4-L5、L5-S1)Posner指数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胸腰段(T12-L1、L1—L2)Posner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腰椎存在不稳因素,发育不良,畸形等发生率较普通儿童高,上腰段(T12-L2)较下腰段(L4-S1)稳定。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为痉挛型 ,它占全部病人的 2 /3。因此 ,痉挛型CP的治疗成为各国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治疗痉挛型CP的常用方法包括 :①功能训练。目前仍为主要的治疗手段。②鞘内注射氯苯氨丁酸 (baclofen)。对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减低护理难度、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ADL)等具有一定作用[1,2 ] 。但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恶心、便秘、癫痫、失眠、尿潴留、脑膜炎、感染等[1] ;且国内无注射用剂型 ,使…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在小儿痉挛型脑瘫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是由于儿童在胎儿期或婴儿早期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时受到了损害。而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有时还存在其他异常表现,如感觉功能、视觉、听觉、语言、认知、行为等障碍。以及智力障碍和学习障碍等。本文总结了34例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   总被引:31,自引:15,他引:31  
目的 :评价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 :6 1例脑瘫患儿运用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 ,每周 3~ 6次 ,每次 2 0min。采用GMFM 6 6评价方法对患儿进行评定 ,其中基线评定 15例 ,短期随访评定 2 6例。结果 :6 1例患儿治疗后GMFM 6 6项分值上升显著 (P <0 .0 0 1)。GMFM 6 6项每月变化值治疗阶段与基线阶段和随访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显著 ,且需要长期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循经针灸推拿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肌肉痉挛评分及运动发育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某院中进行循经针灸推拿法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96例,采用掷骰子分组法,将掷出奇数的患儿纳入到对照组,将掷出偶数的患儿纳入到观察组,每组患儿各48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治疗法,观察组给予患儿循经针灸推拿治疗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肌肉痉挛、运动发育评分、血清IL-6水平、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0级肌张力为14.58%,1级为83.33%,2级为2.08%,3级为0,4级为0.对照组治疗后,0级肌张力为4.17%,1级为62.50%,2级为29.17%,3级为4.17%,4级为0,观察组的肌张力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经针灸推拿法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疾病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肌肉痉挛情况,提升患儿的运动发育能力,降低了患儿并发症发生概率,疾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畸形的疗效。方法:A组采用下肢肌或肌腱切断和运动神经支切除术,B组采用肌腱/肌切开延长术和运动神经支切除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畸形。结果;临床评估分优、良、改善,A组分别为21.43%、51.43%、27.14%,B组分别为24.62%、57.69%、7.69%。结论: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畸形疗效较好,并以B组方式更优。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曹建国  郭新志 《中国康复》2000,15(4):196-197
探讨针刺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216例9个月~3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和治疗组122例,均接受功能训练。治疗组再予针刺治疗。2组于治疗前后进行Gesell发育商评定。结果:治疗组总的发育商及动作 育商在治疗后显著提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提示:针刺结合功能训练能有效的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按摩结合手术矫形治疗儿童重症痉挛型脑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如荣  杨利平 《中国康复》2000,15(3):141-142
为探讨中医按摩结合手术矫形治疗儿童重症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对83例重症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术前下肢按摩、手术矫形和术后功能锻炼等;B组则单纯下肢手术矫形。结果:A组治疗3 ̄6月后患儿双下肢内收肌、屈膝肌和小腿三头肌的肌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A组优,良,改善率分别为40.0%,48.0%,,12.0%;B组分别为22.4%、53.5%、24.1%。2组优良  相似文献   

14.
15.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医疗康复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马若飞  齐有为 《现代康复》2000,4(2):202-203
目的:脑神经损伤不可逆理论为基点,运用中医相结合的综合性医疗康得措施,促进机体代偿功能,纠正肢体畸变,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改善其运动功能。方法:运用中药、针灸、按摩、经络疏通,He-Ne激光低能量血管内照射,紫外线氧离子透入,03生命信息仪,参量阵超声药浴,功能训练等手段进行医疗康复。结果:总有效率为99.4%,其中显效率为51.7%。结论:中西医性治疗,标本兼治是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及其在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三维力台测试、红外摄相等技术,为42例脑瘫患儿做步态分析。得出时间历程、力台参数、关节角度变化范围3项数据。结果 对3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表明各型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对脑瘫康复的评价、训练、治疗、疗效评估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4例痉挛型双患儿,进行A型内毒毒素(BTA)注射,再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及配带矫形器进行步态训练治疗3个月,并设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经BTA注射后患儿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扩大,继续康复治疗及配带足踝短形器训练,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步态得到进一步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BTA注射后患儿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扩大,提高了患儿对康复治疗及矫形器的耐受性,提高患儿的主动运动能力,加快了异常姿势的纠正速度,提高临床疗效,延缓外科干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CP)患儿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方案。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对比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双下肢主要肌肉肌张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结果:①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②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下肢内收肌群、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收肌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头针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肌肉张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石蜡疗法配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内收的效果。方法 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作业疗法及石蜡疗法;对照组仅接受作业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石蜡疗法配合作业疗法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20.
张如荣  邬春娥 《现代康复》1999,3(5):541-54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畸形的疗效。方法;A组采用下肢肌或肌腱切断和运动神经支切除术,B组采用肌腱/肌切开延长术和运动神经支切除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畸形。结果;临床评估分优、良、改善,A组分别为21.43%、51.43%、27.14%,B组分别为2462%、57.69%?7.69%。结论: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畸形疗效较好,并以B组方式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