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造成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折,使其失败感与内疚感增加,形成紧张不安的情绪^[1]。精神科护士由于其工作对象、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等,造成其焦虑情绪要比一般职业更突出[^2-4]。这些焦虑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心身健康,也影响了临床护理质量^[5-6]。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宁静状态增强自我认识而达到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7]。我们应用 Herbert Benson博士的冥想放松法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方法]对25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各因素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25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发生类型为查对制度不严,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为工作1-3年的护士和低职称的护士。[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重在预防,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制度落实,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精神疾病是一类以情感、感知障碍为主的特殊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复杂多变,其行为极具危险性。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卫生医疗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积极地做好精神卫生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1]。精神科护理工作繁重,护士心理压力较大,如何做好精神科护理带教工作,高质量、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护理人员,已成为临床护理带教中最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2]。作者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二十多年,带教已成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临床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标准熟练的护理技术不仅使患者安全、舒适,更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1]。卫生部[2]明确提出,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基本护理技能始终是护理人员不可或缺的基本功[3]。PDCA 循环管理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4],已成为质量改进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方向。本院2013年在改变操作考核模式的同时运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临床护士护理操作实践能力考核进行质量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长期存在着护士短缺、护理人员总量配置不足的难题[1-5],特别是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一矛盾变得更加激化。研究表明,护理人力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7],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会导致护理质量的明显下降[8-9]。目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护理岗位人力配置不足,我国现行的护理人员编制大部分是沿用了1978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性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标准[10],该方法按床护比1∶0.4,医护比1∶2的标准配置,未综合考虑各级医院的性质、规模、任务、床位使用率和疾病轻重程度差异,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外众多学者对护理人力配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此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探讨安全文化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让护士明确服务对象,感悟工作责任,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监察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达到回避精神科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的目的 .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明确了护士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提高了安全意识,使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精神科护理绩效评估中引入积分制管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科室绩效二次分配方案,进行恒量指标评估和变量指标评估,并首次将精神科护理工作时数作为护理工作量的评估标准之一,比较实施积分制管理前后护士满意度、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施积分制管理后,护士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提高护士满意度的同时,又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在精神科护理绩效恒量指标和变量指标评估中实施积分制管理对发挥护士潜能、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精神专科医院护理工作环境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154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理工作环境各维度得分均低于综合医院(P0.05),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P0.01),工作环境现状是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科护理工作环境水平较低,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管理者应当继续优化护理工作环境各要素,进一步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通过基层护士的认知层面来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临床开展中,基层护士认为最重要的十大影响因素。同时并对不同学历、工作年限、不同的临床科室的三大维度进行影响因素的再分析。为推进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1]。方法对基层护士215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数基层护士认为护理资源、收费标准、护理工作量是影响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科室、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的护士对影响因素的认知调查的结果分析仍然是护理资源、收费标准、护理工作量为影响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最主要的三大因素。结论: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需要从增加护理资源,合理护理收费标准、进行合理护理工作量的分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我院对精神科专科护士院内护理会诊模式的优化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参加院内精神科护理会诊的15名专科护士及其所会诊的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018年优化会诊模式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专科护士的职业管理感知度。结果优化精神科专科护士院内会诊模式后,一级护理、二三级护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约束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MECT患者护理、患者/家属满意度得分率、专科护士职业管理感知中"认可促进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得分均有提高(P<0.05)。结论精神科专科护士参与护理会诊的模式可提高精神科专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专科护士职业发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文明进步、护理科学的文明发展,要求当代护士特别是精神科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然而部分精神科护士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影响着护理质量和病员的康复,制约了精神科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分析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对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护理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专科护士是指具备一定条件的护士在某一特定的领域通过培训,具备相应专科护理能力并经考核合格获得专科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1]。近年来,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已经引起护理领域的广泛关注。护士核心能力为护士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3个基本属性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2],是从事临床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本文通过对我国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现况作一综述,为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使用和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针对一类特定患者制定的图、表式护理模式[1],其为护理工作规定了具体工作内容、时间和顺序,并使患者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的过程中,不仅可有效防止护理项目的遗漏,而且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开展工作,以获取最佳的护理效果[2]。本研究对82例肺大疱切除患者采用了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护士的排班考勤一直以来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勤统计结果反映了护士在各护理岗位的工作情况,是工资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也为护士的年度考核和职称职务的晋升提供了参考依据。随着医院科学管理理念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考勤手工统计模式已逐步被计算机自动化统计所代替。为了实现“排班-考勤-工作量统计”一体化的要求,我院设计开发了“排班考勤信息系统”,并应用到各临床护理科室,使排班与考勤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排班和考勤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精神科病房工作的全体护士为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护理精神病患者,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士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流失率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后,护理工作的质量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流失率为6.82%,显著低于实施前的20.45%(χ2=6.947 4,P0.01)。结论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实行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护士流失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是设计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计划,是结合自身的发展和需要,对个人的专业发展予以指导和鼓励,并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达到既满足组织对成员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的要求,又满足护理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愿望,进而实现组织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实现组织与护理人员的共同成长、共同受益[1]。近年来,各大医院护理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山东某三级医院2009年和2010年离职率分别为13.49%和5.74%[2],浙江省近5年护理人员离职总人数达到平均每家医院40.3人,市区医院在职护士离职率为5%~10%[3]。职业生涯规划是影响护理人员工作专业化、离职率及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原因之一[4]。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加强临床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已成为当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据2009年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已达到17.5%,每100个人中就会出现1例重症精神疾病患者。2011年,我国首部关于精神卫生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已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获原则通过,反映出社会各界对于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在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非药物干预与药物干预同等重要,在发达国家,精神疾病管理基本上是团队服务的模式,并且有强大的社区服务体系作支撑,而我国目前还多限于在医院内由医生和护士来负责患者的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护士将在精神病患者康复中承担起更重要的角色,自2011年起,精神科护理被列入到护士执业考试内容中,试题所占比例将逐年增高《,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也明确提出:争取到2015年,在全国建立5个国家级精神护理专业培训基地。本期策划从国内外精神科护理教育及学科发展现状,精神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层面进行探讨,对我国精神科护理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还对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院长王向群教授进行了采访,并介绍了其院内开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程干预服务模式"的进展,以期为各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我国精神科护理事业的发展,使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实施分级护理对分级护理内涵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内、外科2个病区554例患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77例。对照组由医生开具护理级别医嘱,护士实施常规分级护理;实验组由医生开具护理级别医嘱,护士按医嘱进行病情观察,并根据ADL评分落实分级护理。采用“分级护理质量标准”进行两组分级护理内涵质量的比较。结果刚入院患者医嘱一级护理中89.47%患者ADL评分≤40分,有重度功能障碍;医嘱二级护理中20.17%患者ADL评分≤60分,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79.83%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医嘱三级护理中100%患者生活能够自理。按医嘱护理分级和ADL评分分级两种分级方法对一、二、三级护理评估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41,615.11,510.77;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卫生[(14.40±0.87)分比(13.96±1.37)分]、导管护理[(15.00±0.06)分比(14.73±0.78)分]、压疮预防[(14.99±0.12)分比(14.46±1.16)分]、安全护理[(19.93±0.35)分比(19.12±1.39)分]和掌握病情[(24.55±0.72)分比(23.58±1.39)分]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1,5.63,7.64,9.25,10.15;P<0.01);两组床单位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2±0.88)分比(9.01±0.77)分;t=0.06,P>0.05]。结论护理人员运用ADL量表实施分级护理有利于提高分级护理内涵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早在1910年,美国便开展了对麻醉、产科、手术室等护士的专科培训,专科护士由此应运而生[1]。我国的专科护士目前主要指在特殊岗位工作,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知识并完成了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教育课程的学习,认定合格的注册护士[2]。我国专科护士发展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逐渐受到重视,200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指出: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3]。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明确指出细化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和内容,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是我国未来5年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4]。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专科护理已在ICU、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造口、糖尿病等多个领域得以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准入标准不统一、课程设置欠规范、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本文从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及认证方面对我国专科护士的培训情况进行综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于1962年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首创[1],在世界质量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2]。因此,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者一直思考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质量管理方法的不断发展,我国护理管理者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问题拓展了QC的含义和职能,采取成立QC小组的管理方法,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本文对近年来我国QC小组的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国内护理管理者进行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