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平  陆敏  高玮  徐晓萍  吴英  陈胜良 《胃肠病学》2010,15(8):475-477
背景:胃黏膜胆汁酸水平可直接反映胃黏膜细胞胆汁酸暴露的程度,并体现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伤程度。目的:探讨以胃黏膜组织胆汁酸浓度评估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内镜检查和黏膜胆汁酸浓度确诊的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和20例无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评估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出率,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并分析胃黏膜胆汁酸浓度与组织病理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无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相比,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H.pylori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胃窦、胃体黏膜组织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胃窦黏膜慢性炎症和肠化生评分显著升高(P0.05),胃体黏膜慢性炎症、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窦、胃体组织病理学改变均与胆汁酸浓度相关(P0.05)。结论:以胃黏膜胆汁酸浓度评估的胆汁反流与胃黏膜病理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无胆汁反流性胃炎相比,胃内胆汁反流主要加重胃体部组织病理学损伤。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和诊治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人类成功地开展胃手术以来,就有胆汁反流问题,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才对胃内反流的胆汁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由于过多反流的胆汁导致胃黏膜特殊的炎症性变化,引起一组以腹痛和胆汁性呕吐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nux gastritis),由于肠胃反流呈碱性,  相似文献   

3.
解祺  倪纯 《山东医药》2006,46(6):40-40
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ARG)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多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与胃黏膜接触而产生病变,如胃黏膜萎缩、慢性胃炎,少数严重者可发生溃疡,严重影响患者恢复。1995年1月~2001年6月,我们手术治疗术后ARG患者6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变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对符合诊断的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理及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为36.6%,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有关。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低于非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Hp感染率在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肠化生和萎缩性病变在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中较高,而异型增生的发生在脾胃虚寒型中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16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表达及胆汁反流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P染色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抑癌基因P16在正常胃黏膜、胆汁反流性胃炎、癌旁组织、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P16表达从正常胃黏膜、胆汁反流性胃炎、癌旁组织、胃癌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但P16表达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且P16可能参与了其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孟宪镛 《胃肠病学》2004,9(2):125-127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称十二指肠胃反流(duoenal gaslric reflux,DGR),亦称碱性反流或胆汁反流。一定程度的DGR有助于缓冲胃内酸度.但过量DGR时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炎,称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flux gastritis,BRG)。无胃手术史或其他病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称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继  相似文献   

7.
背景: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过多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引起的胃黏膜化学性炎症,与萎缩、肠化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有关。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研究显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的:探讨cyclin D1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胃癌组织标本、癌旁非癌组织标本、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标本各50例,以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病变情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表达。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yclin D1阳性率在正常对照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癌旁非癌组和胃癌组中逐渐升高,胃癌组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癌旁非癌组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 D1在胃癌的恶性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可能参与了胆汁反流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淑杰  徐立宏  王燕 《山东医药》2006,46(16):79-8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反流引起。现对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结果及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0例、女156例,年龄17~80岁、平均43.7岁。均采用FuJinon-250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常规在幽门周围的2cm内取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行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内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红斑、糜烂,病变以胃窦部明显,镜下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窦部,黏液呈胆汁样。合并大小不等糜烂204例(55.7%),胃溃疡60例,十二指肠球炎74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食道炎27例。  相似文献   

9.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胆囊切除术多数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但部分患者术后依旧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泻、上腹部胀痛、嗳气泛酸等术后并发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手术原因,含有胰液、胆汁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内,造成胃黏膜出血、糜烂、发生炎症等情况。现阐述其病机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胰液和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其中胆汁是最主要致病因素[1].本病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至今无特效疗法[2].本文就我院应用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黏膜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74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低反流组42例和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MTL和VIP表达,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低反流组较对照组胃黏膜MTL表达明显降低(558.93±223.63,787.09±252.97vs 941.50±275.87,均P<0.05);VI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700.06±486.55.1241.19±359.34 vs 959.00±335.78,均P<0.01).高、低反流组胃黏膜化生性萎缩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50.0%,26.2% vs 7.1%,P<0.01或0.05).化生性萎缩组较浅表性胃炎组胆汁反流程度重(59.3% vs 30.5%,P<0.05).随着胆汁反流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下降(64.3%,47.6%vs 25.0%,P<0.01或0.05).结论:胃黏膜MTL及VIP分泌紊乱可能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中起作用.胆汁反流是胃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胆汁反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正确判断和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去年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104例,本文就其病因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1.临床资料:2001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我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内镜检查共8 175例,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104例,检出率1.27%。其诊断标准为:内镜见黏液池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胃黏膜上可见胆汁淤块,  相似文献   

13.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指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胃部手术后发生的BRG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由非手术胃引起的BRG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rimary bile reflux gastritis,PBRG)。目前,对前者研究较多,认识充分~([1]),对后者认识较少,发病情况尚不明确。本文对PBRG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研究发现胆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生长,但人体内胆汁反流对H.pylori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5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有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用改良Giemsa染色、RUT或血清H.pylori-IgG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治疗(1000mg.tid,4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6.0%,H.pylori感染者在I、Ⅱ、Ⅲ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共有48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内胆汗反流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pylori感染率为64.6%,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较非H.pylori感染者为重,且肠化发生率(39.4%)与非H.pylori感染者(11.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患者的胃炎和肠化均较单纯胆汁反流者为重。抗胆汁反流治疗可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但未能改善胃黏膜的H.pylori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以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其临床特点.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幽门功能不全、胃排空能力低下、十二指肠压力增高、反流液中胆酸盐等物质反复刺激胃黏膜屏障,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糜烂及溃疡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胃肠动力系列药相继问世,胃动力药与制酸剂及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对治疗胆汁胃食管反流病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疗效较差,至今尚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寻求有效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其复发率,是临床医家亟待解决的难题,亦是当前研究之热点.现将近10年来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疡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莫沙比利、威地美联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约占胃炎总数的12.3%。胆汁返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对防止胃黏膜萎缩及阻断其癌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002-07/2006-07我们应用莫沙比利、威地美联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儿童胃镜检查特点。方法对66例儿童胃镜检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6例胃镜结果显示,正常胃黏膜2例,轻度浅表性胃炎2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胃溃疡1例,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2例,胃潴留3例,胃内异物1例,疣状胃炎2例,胃息肉1例。结论 正常胃黏膜、轻度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占绝大多数(69.7%),为儿童胃镜检查特点,年长儿胃镜检查结果接近成人。  相似文献   

18.
水负荷试验联合B超在评价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水负荷试验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近端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共纳入50名健康人(HS)和40名经电子胃镜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观察指征包括闽值饮水量(TV)、饱足饮水量(SV)、阈值近端胃容积(SPTV)和饱足近端胃容积(SPSV)。结果HS组检查的TV-SV和SPTV.SPSV存存最著相关性(P〈0.01)。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HS组TV—TV和SPTV—SPTV相比,差异尢硅著性(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HS组SV-SV和SPSV—SPSV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饮水负荷试验具有良好的文用性。健康人和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水负荷试验结果有差异,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近端胃功能紊乱,同时说明B超水负荷试验作评价胃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方法通过对明确诊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80例进行性别、年龄、病因等分类,了解病因分类特点。结果胃切除手术、胆囊疾患、糖尿病等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见病因。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胆囊疾患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防治胆囊疾患是预防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 gas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对该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我院明确诊断1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对其病因做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