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利用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25例,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6例,微创血肿引流术99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GCS评分,出血量和手术时机的关联。结果:患者GCS评分越高和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患者24 h后手术预后比在6h内及6~24 h内手术差。结论:不同的血肿量决定了患者的不同预后,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预后无显著性差异,超早期或早期手术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3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单纯行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2例单纯行侧脑室外引流术,15例行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及侧脑室外引流术。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判断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3例患者中死亡2例(单纯行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其余31例生存者预后按ADL分级评定手术治疗效果,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2例,V级1例。结论自发性小脑出血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及侧脑室外引流术)尽早进行手术,同时防治并发症可明显改善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来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各60例,观察比较两组血肿消除情况、病死率及预后。结果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均能有效清除血肿腔内残余血肿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P>0.05)。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病死率为15.00%,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病死率为26.67%,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5)。两组术后均能改善患者预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GCS评分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1,P=0.000)。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清除患者残余血肿量,但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要明显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6例,对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CT或立体定向引导下颅骨钻孔血肿腔置管+尿激酶容解引流术等手术方法,分别在发病后≤6、7~12、13~24h手术的结果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术后随访时间1~24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①相同的手术方法,在≤6h手术后的良好率明显高于7~12h和13~24h(P<0.05,P<0.01);②不同的手术方法,相同的手术时机,术后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在不同的出血量、相同手术时机的同一手术方法术后良好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同一手术早期与晚期术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越早、清除血肿越彻底越好;②脑出血量超过40ml,应选择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③脑出血手术效果与血肿量多少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参考。方法对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外科手术进行血肿清除。根据患者的意识障碍分级、出血量、血肿部位等手术指征分别采用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26例)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32例)进行治疗。结果采用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存活24例,术后生存率92、3%,采用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患者存活29例,术后生存率90、6%,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5.38%,采用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9.38%,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早期、意识障碍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中期、意识障碍分级Ⅲ~Ⅴ级的患者。结合患者的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差异性。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各40例。传统组进行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干预组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不同方案的远近期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NIHSS、ADL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远近期疗效均优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8月,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3天行腰大池引流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残疾率与死亡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术后行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有效地提高GOS评定效果,控制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对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徐鹏飞  和宁 《安徽医药》2013,34(7):946-948
目的通过比较3种高血压脑出血常用手术方式,来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6例,比较3种术式出院时GOS预后分级。结果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49例,良好26例(52%),有效13例(26.5%),不良7例(15.3%),死亡3例(6.1%);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13例,良好9例(76.9%)有效3例(19.2%)不良1例(3.8%),无死亡病例;软通道血肿抽吸引流术44例,良好26例(59.1%),有效12例(25%),不良4例(10.2%),死亡2例(5.7%)。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即经传统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并证实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大骨瓣开颅术24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7例,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49例,术后对手术损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及住院费用等进行评价。结果: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对患者术后的各方面评比及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对患者损伤小、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无颅骨缺损及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贺文选  杨利军  赵金龙 《河北医药》2012,34(7):1045-1046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外科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临床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对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处理.尽管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及时清除血肿,并可同时去除骨瓣以积极充分减压[1],但其是否可明显有效提高外科疗效,降低临床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尚存在较大争议.我们回顾性分析本院121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颅内血肿量,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系统地观察78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并与同期43例采用大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2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采用穿刺引流、小骨窗开颅及骨瓣开颅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8例,按照GCS评分、手术方式和血肿量分为三组(穿刺组106例,小骨窗组64例,骨瓣组48例),对不同术式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穿刺组预后良好是64例(60.4%),小骨窗组预后良好是35例(54.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瓣组死亡率是14例(29.2%)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穿刺引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时有效解除脑组织受压的特点,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可替代小骨窗开颅术.骨瓣开颅能降低大量脑出血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李杰  樊永忠  唐勇  孙夕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368-3369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急性出血致脑内血肿形成的急性期诊疗特点。方法:患者均有急诊手术指征,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单纯血肿清除8例,血肿清除同时切除AVM者11例,3例行AVM部分切除和电灼处理。结果:经病理、DSA及MR检查,所有病例均证实为AVM,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恢复良好12例,致残6例。结论:对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致脑内血肿形成的患者,以尽早清除血肿,为后期诊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应用不同手术方法后对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钻孔置管血肿引流治疗,B组患者应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C组患者应用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72h水肿体积、水肿持续时间与术后48h残留血液量。结果患者应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各项临床指标优于钻孔置管血肿引流术与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72h水肿体积较小,术后48h残留血量较少,水肿持续时间较短,临床治疗与控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邱翔  刘伟  刘冰  杨廷舰 《安徽医药》2018,22(4):674-67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与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治疗组(内镜组)以及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半年的GOS预后评分.结果 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开颅组.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半年后GOS预后评分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能显著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提高血肿清除率,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心脑血管外科就诊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立体定向术式组及小骨窗开颅术式组,每组各50例,随访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率、患者病死率及进行日常生活的能力。结果术后3个月立体定向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立体定向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方式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的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7例典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按手术实施时间分为三组:A组(6h内手术者)53例;B组(7~24h内手术者)60例;C组(>24h手术者)44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意识恢复、神经功能缺失及死亡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意识恢复良好者多于C组(P<0.05);在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价中,A组患功能缺失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在6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钻孔抽吸引流术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的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开颅组与YL-1型一次性穿刺针穿刺组,根据术前出血部位、血肿量、CT扫描及意识状况分别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YL-1颅内穿刺术,观察术后24h FAM、ADL评分,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YL-1颅内穿刺组术后24h FAM评分、ADL比例明显高于延后开颅组(P<0.05);YL-1颅内穿刺组死亡3/102(2.94%),早期开颅组术后死亡12/58(20.68%),延后术后死亡16/52(30.76%),死亡率,早期组与延后组均高于YL-1颅内穿刺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微创YL-1颅内穿刺手术治疗能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简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等手术情况以及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半年ADL分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等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恢复率为85.4%,对照组为6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可靠、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