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段动态改变和持续性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冠心病80例,根据复查心电图有无ST-T段动态改变分为ST-T段非动态改变组(Ⅰ组)和ST-T段动态改变组(Ⅱ组)各40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Ⅰ组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6例,其中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5例;Ⅱ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9例,其中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36例。结论:心电图ST-T段非动态改变不能作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特异性诊断,而ST-T段动态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的造影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静息心电图和症状发作时心电图,了解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100例冠心病患者中54例(54%)诊断冠心病,其中静息心电图正常者26例(48%),ST-T改变者11例(20%),心律失常18例(33%)。而46例(46%)非冠心病患者,20例(43%)静息心电图正常,ST-T改变者8例(17%),心律失常15例(32%)。在患者症状发作时,冠心病组动态ST-T改变者40例(74%),而非冠心病组仅5例(10%)。结论:静息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局限性很大,而症状相关性的动态ST-T改变在诊断冠心病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观察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3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析D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其敏感性73.6%,特异性79.7?G诊断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符合率分别为48.7%、95.4%、100%。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且具有优越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崔晓明  杨炯  刘志超  李三强 《武警医学》2022,33(12):1020-1022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CTA筛查冠心病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21-05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健康医学科参加体检的3293人为研究对象,剔除未接受冠脉CTA检查的97人,未行心电图检查的10人,入选3186人,对体检结果异常心电图及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进行分析。结果 3186人中通过冠状动脉狭窄判断结果,共检出冠心病237例;异常心电图表现:ST-T改变750例,心电轴左偏137例,左室高电压8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1例。冠心病患者中ST-T改变33.3%,高于非冠心病组的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2,P<0.05)。结论 心电图操作简单方便,在大规模人群健康体检中对冠心病有提示作用,可配合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其他检查,进行冠心病筛查。

  相似文献   

5.
20名患心血管病的飞行员在飞行中接受了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对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评价。检查结果显示6例有ST段缺血性下降0.05~0.2mv。其中1例在临床上有“心绞痛”,检查有T波下降,根据临床观察和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为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排除了冠心病的诊断,并且恢复了飞行。作者认为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时起重要作用,而由动态心电图所监测到的ST段缺血性下降,不能被认为是一个重要诊断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而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对116例住院病人进行冠脉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40例(44.9%),其中轻度狭窄33例(83.5%);2~3支病变49例(55.1%),共中左主干病变2例;多支病变以前降支和右冠多见,有血管狭窄相对应部位41例(83.7%)。结论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2~3支病变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相关;单支病变与血管狭窄程度较轻、侧支循环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以提高CTA在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0例冠心病确诊病例的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及冠状动脉DS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诊断及斑块性质对血管狭窄相关性的分析。结果1)MSCTA各节段狭窄冠状动脉分支及相应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CTA诊断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多为钙化斑块(71.4%),中/重度狭窄多为混合斑块,分别为58%和56.5%。结论MSCTA对狭窄冠状动脉的确诊率与DSA相近,而且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性质,不仅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还对指导冠心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冠脉造影病人的心电图及症状符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其心电图改变、症状符合率。方法:将接受冠脉造影的200例分为3组:A组为心电图ST—T改变合并典型心绞痛81例;B组为有心电图ST—T改变合并不典型心绞痛或无症状70例;C组为有症状、但无心电图ST-T改变的49例。分别对每组及心律失常的冠脉造影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的冠脉造影阳性率分别为83%、39%和18%。心律失常病人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53%和17%。结论:同时伴有心电图改变及典型心绞痛症状发生者,与冠脉造影检查的符合率最高。单凭心电图异常或不典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差,易误诊;合并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病人冠脉造影阳性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24 h动态心电图(AECG)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60例,观察2种检验方法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对比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冠状动脉CTA、AECG对冠心病的漏诊率、灵敏度、准确度。结果 AECG诊断冠心病漏诊率,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22.4%、77.6%、76.7%,CTA为:12.2%、87.8%、86.7%;AECG+CTA诊断的漏诊率、灵敏度、准确度4.1%、95.9%、95.0%;两者联合明显优于单独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均有诊断价值,但联合检查更为准确灵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在未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监测ST段缺血样改变的价值,我们观察比较了72例原发性高血压的DCG与常规心电图(ECG),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有创分数血流储备(FFR)为标准,鉴别引起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斑块的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9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30天内接受CCTA、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以及导丝FFR检查患者,在CCTA上记录血管狭窄度以及斑块参数,包括非钙化斑块、病变长度、钙化的形态、正性重构、“餐巾环征”、狭窄程度。FFR<0.80的病变被认为功能性缺血性病变。将单因素逻辑回归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斑块参数纳入多因素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并与单独血管狭窄率模型比较。结果 共纳入173例患者[男112例(61.73±8.34岁]的204枚斑块。将3个单因素有意义的参数(即“餐巾环征”、正性重构、点状钙化)与血管狭窄率共同建立的模型,AUC达到0.837,显著高于单独以血管狭窄率建立的模型(AUC为0.679,P<0.001)。结论 研究表明部分高危斑块特征与血管狭窄率组合建模后对于预测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有着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在冠状动脉心脏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的影像学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45例全部置入成功,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支架置入成功率10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是冠状动脉心脏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定量研究冠状动脉迂曲与冠心病发生率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275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其中男693例,女582例,年龄33~78岁,平均(57.65±12.35)岁。统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迂曲发生率,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并观察其与性别的关系。结果 1275例行冠状动脉CTA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患者336例,其中男219例(17.2%),女117例(9.2%)。冠状动脉迂曲患者441例,其中男188例(14.7%),女253例(19.8%)。冠状动脉迂曲组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多支中重度狭窄时,狭窄发生率均低于无迂曲组(P值均<0.05)。结论 256层螺旋CTA可以客观显示冠状动脉的迂曲和狭窄,冠状动脉的迂曲和狭窄均引起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冠状动脉迂曲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对101例经心电图彩超等无创性检查方法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的全标准)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4例。排除冠心病诊断者67例。结论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假阳性率较高,有必要倡导广大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冠脉造影检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CE CMRA)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50%)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与23名自愿者分别行CE CMRA及不使用对比剂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CMRA),经Soap-Bubble软件重组后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图像,比较其血管锐利度差异;其中行CE CMRA患者与其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照,按冠状动脉解剖节段进行配对比较,评价CE CM-RA对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 CE CMRA与CMRA分别获得20例、22例有效图像数据;CE CMRA与CMRA的冠状动脉血管锐利度分别为:RCA(63±12)%、(55±10)%;LCA(LM+LAD)(57±12)%、(47±16)%;LCX(47±13)%、(37±16)%;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为参照标准,CE CMRA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9.3%、91.6%、89.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6%和95.2%。结论 CE CMRA可定性评价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尤其适用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排除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30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导我院自1984年4月 ̄1993年4月30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X线表现。右冠优势型251例(82.6%),左冠优势型21例(6.9%),均衡型32例(10.5%)。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162例,冠脉累及341支,其中LM、LAD、LCF及RCA分别为8支(2.2%),138支(40.5%),89支(26.1%),106支(31.1%)。左室造影显示左心射血分数LVEF与冠脉狭窄程度和室壁瘤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瘘影像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瘘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手段的选择。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冠状动脉瘘平片、主动脉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结果 8例中累及右冠状动脉5例,左冠状动脉2例,左右冠状动脉1例。引流至右心肺动脉系统7例,引流至左室1例。结论 升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并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0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畸形的超声表现,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1998年经手术证实的10例UCSS的超声资料.结果10例UCSS中完全型7例;终末部分型2例.中央部分型1例;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声学造影表现为CS扩大4例,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直接进入LA2例.其它合并先天性畸形超声表现各异,超声结果与手术基本一致.结论当2DE和超声造影表现为PLSVC直接回流入LA,无正常CS回声或CS间隔连续不完整应诊断为UCSS.超声造影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先天异常的冠状动脉MSCT表现和CAG检查资料,比较两者在显示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异常及冠状动脉瘘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异常10例,其中RCA起源、走行异常6例:3例开口于左冠状窦,1例高位开口,1例开口于LAD,1例开口于无名窦;LCA主要分支起源、走行异常2例:1例为LAD开口于右冠状窦,另1例为LAD与LCX分别开口于左冠状窦;1例为CB直接开口于右冠状窦.冠状动脉瘘2例.12例CAG检查仅7例显示异常.结论:MSCT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尤其在评价起源及走行异常方面优于冠脉造影,有很好的临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12例飞行员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早期多无症状或不典型 ,现用的各种无创性检查方法确诊率低 ( <3 5% ) ,用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phy,CAG)检查 1 2例飞行员 ,8例冠心病临床可疑 ,5例CAG正常可排除冠心病。 3例诊断为X综合征 ,其中 2例有较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及ECG心肌缺血改变 ,1例有不典型心绞痛症状 ,SET、RMI均为阳性 ,CAG冠脉末稍细 ;这3例CAG无冠脉明显狭窄 ,均符合小冠状动脉病变。另 4例是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 ,CAG均显示冠脉明显狭窄。CAG对冠心病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与无创性检查方法对比分析 ,更清楚地了解其相关性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