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立:用双色FISH检测人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方法。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取适量精子标本用EDTA/PBS处理,然后用二硫苏糖醇(DTT),使精子去凝集。固定后滴片,然后与双色荧光直接标记探针杂交。结果:在OLYMPUS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精子头部的蓝色杂交信号,头部有1个绿色荧光杂交信号的精子为X染色体精子(X精子),有1个红色荧光杂交信号的精子为Y染色体精子(Y精子)。精子头部有2个荧光杂交信号的精子为染色体数目异常精子。结论: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可以用于测定人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分析正常男性精子XY染色体数目及异常率的方法。方法采用X、Y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7例健康男性精子样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精子XY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非整倍体,双倍体)。结果计数10 078个精子,杂交率99.00%。其中X染色体杂交率为(49.789±1.346)%,Y染色体杂交率为(48.814±1.296)%,精子中双体类型为XX、XY、YY,其中XX杂交率为(0.110±0.053)%,XY杂交率为(0.222±0.077)%,YY杂交率为(0.094±0.038)%。结论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分析精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测方法,可作为精子质量遗传学检测手段,应用于男性不育症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的方法来检测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中精子XY染色体畸变率。方法将30例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和20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液精子标本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的方法检测精子X和Y染色体的数目畸变的发生率,并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单倍体精子数32 189个,其中单倍体X精子数占(45.34±6.56)%,单倍体Y精子数占(47.32±7.18)%;二倍体精子率为(0.168±0.059)%,精子X和Y染色体数目畸变率为7.34%。对照组单倍体精子数为19 246个,其中单倍体X精子数为(46.87±5.54)%,单倍体Y精子数为(49.32±6.17)%;二倍体精子率为(0.074±0.038)%,精子X和Y染色体数目畸变率为3.81%。两组二倍体精子率、精子数目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弱、畸形精子症患者中精子X和Y染色体数目畸变率比正常生育人群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查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生殖激素水平。方法:对183例严重少精子症和68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分析,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生殖激素水平。结果:251例患者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21例,缺失率为8.37%,其中少精子症15例,无精子症6例。缺失类型包括AZFb微缺失1例(4.76%),AZFb+AZFc微缺失2例(9.52%),AZFc微缺失15例(71.43%),AZFc+AZFd微缺失2例(9.52%).AZFd微缺失1例(4.76%)。生殖激素检测中,Y染色体AZF微缺失患者的FSH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主要遗传因素之一,其中AZFc的缺失为常见的类型,对这些患者进行生殖激素水平的检测并综合分析导致不育的因素进行指导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一种快速稳定的人精子核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稳定的人精子核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 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方法取精子标本用EDTA/PBS液处理,再用二硫苏糖醇(DTT)使精子去凝集,甲醇/冰醋酸固定后制片,变性后与双色荧光直接标记(CEP X、Y)探针杂交。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标本背景清晰,精子头部染成蓝色,边界清楚,头部有1个绿色荧光信号的精子为 X精子,有 1 个红色荧光信号的精子为 Y精子。精子头部有2个或2个以上信号的精子为染色体数目异常精子。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稳定、荧光信号强、易分辨等优点,可用于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G、C等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为主,部分47,XXY标本再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结果:45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率高达20.7%,以性染色体异常为主.对其中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核型为47,XXY的20例标本再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结果19例为47,XXY,1例为47,XXY/46,XY嵌合体.结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是男性不育患者的重要病因.双色FISH技术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快速、准确、识别嵌合体核型有明显优势,是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的必要补充,两种技术相结合更有利于性染色体异常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Y染色体上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采用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对107例男性不育患者(83例无精子症和24例严重少精子症)和20例正常生育男性外周血进行微缺失分析。结果:在107例无精症和少精子症不育患者中11例AZF区域微缺失,缺失率10.3%,其中无精症组缺失率为9.6%(8/83),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为12.5%(3/24)。11例微缺失患者中,单独AZFc区缺失患者5例(45.5%), AZFc+d区缺失患者4例(36.4%), AZFb+c区、AZFb+c+d区缺失患者各1例(9.1%);位点sY254和sY255缺失患者分别为72.7%(8/11)和100%(11/11)。20例正常生育男性未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汕头地区男性不育人群中原因不明的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及与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以PCR体外扩增和电泳检测技术检测汕头地区男性不育人群的Y染色体AZF微缺失情况。结果患者组179例中检出25例Y染色体AZF微缺失,对照组(20例)Y染色体AZF15个位点无缺失。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造成男性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的病因之一,对本地区男性不育人群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情况.方法 利用多重PCR技术,对203例非梗阻性男性不育患者,包括125例无精子症患者和78例少精子症患者以及100位正常男性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 203例患者中,发现22例(10.8%)患者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其中,125例无精子患者中,共检测出12例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为9.6%,78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共检测出10例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为12.8%.AZFc区的缺失率最高,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仅发现存在AZFc区缺失,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在施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或体外受精(IVF)技术之前,有必要进行遗传筛查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特发性无精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上DAZ基因缺失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方法(STS—PCR)对38例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上DAZ基因上的4个位点SY154、SY155、SY254、SY255及SRY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38例患者中共检出6例DAZ基因缺失,缺失率15.8%,其中30例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有5例缺失,缺失率16.7%,8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有1例缺失,缺失率12.5%。结论 DAZ基因的缺失是引起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特发性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的不育男性,在进行卵细胞质内精子注射技术(ICSI)前应进行DAZ的检测并行移植前诊断(PG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肺癌细胞性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用X、Y号染色体的着丝粒探针与17例男性肺癌标本的间期细胞进行杂交检测。结果男性患者中,X染色体的获得占10例(58.82%),Y染色体的丢失占9例(52.94%),Y染色体的获得占2例。结论 FISH技术可检测肺癌间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改变,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在肺癌中的发生率很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胡婷  张雪梅  刘珊玲 《西部医学》2014,(5):543-545,550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FISH技术对770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组织13、16、18、21、22、X及Y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结果 770例标本FISH检测全部成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342例(44.42%).异常标本中非整倍体259例(75.73%),三倍体67例(19.59%),四倍体12例(3.51%),嵌合体4例(1.17%).检出最多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类型为16三体(29.54%),其次为X单体(15.51%),其他比例较高异常类型为22三体(14.05%)、69,XXY(9.94%)、69,XXX(9.65%)、21三体(7.32%)及13三体(4.39%).孕妇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孕妇年龄与染色体数目异常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FISH技术是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有效方法,对自然流产病因诊断、再次妊娠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育男性患者的Y染色体长臂上的AZF区进行微缺失检测,研究Y染色体AZF区的微缺失与男性患者不育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凝胶电泳方法对332例不育男性患者及100名有生育能力的男性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Y染色体长臂AZF区域微缺失基因检测。结果 332例不育男性患者中检出28例AZF区不同程度微缺失,缺失率比例达8.4%。其中152例无精症男性不育患者中检出12例AZF区微缺失;180例少精症不育男性患者中检出16例AZF区微缺失。100名有生育能力的男性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AZF微缺失。结论 Y染色体长臂AZF区微缺失是男性原发性不育的重要致病因素。对不育男性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区域进行微缺失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不育症病因及降低男性不育患者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进行受孕时将此缺陷遗传给其男性后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查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区域微缺失情况,探讨AZF基因微缺失与原发无精、严重少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某市118例原发无精子症、84例原发严重少精症患者及66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Y染色体AZF基因家族AZFa、AZFb、AZFc三个区域微缺失分析。结果 66例正常生育男性未发现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202例生精障碍患者中发现AZF微缺失25例,总缺失率为12.4%。其中12例无精症患者和5例少精症患者的缺失发生在AZFc区域,缺失率为8.4%;1例无精症患者和2例少精症患者发生AZFb、AZFc双重缺失,缺失率为1.5%;1例无精症患者发生AZFa、b、c三个区域同时微缺失,缺失率为0.5%。生精障碍组与正常生育男性组比较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 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引起男性无精、少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原发无精、少精子症患者在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进行微缺失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858例不育男性精液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成都市不育男性精液情况,了解成都地区不育男性精液质量现状。方法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技术,按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一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使用北京伟力公司WLJY9000仪器,对2008年7月-2009年4月到我院生殖与不孕研究所就诊的858例不育男性精液进行分析。结果858例不育男性精液量(2.62±0.94)ml,pI{值(7.45±0.18),精子密度(69.71±56.72)×10^6/ml,精子活率(55.48±25.62)%,a级精子(23.95±14.85)%,a+b级精子(39.94±19.50)%。其中原发不育490例,继发不育368例;精液正常338例(39.39%),精液异常520例(60.61%),依次为a+b级异常占62.35%,a级异常占51.17%,活率异常占48.48%,密度异常占17.37%,精液量异常占14.45%,液化异常占8.16%,pH值异常1.28%。结论我市不育男性精液质量与同期育龄男性精液质量相比,精液质量明显下降,表现为60.61%的不育男性患者存在精液质量异常,精子活力异常所占比例最高,提示精液质量下降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多种精子质量检测技术的应用将使男性不育特异性病因诊断变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13、18、21、X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123例高危孕妇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平行诊断,以此监测对比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所测123份标本的13、18、21、X、Y染色体数目均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相符,其中,检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为12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为3例,分别为21-三体2例,18-三体1例;正、异常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符合率均为100%.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过程简单、快捷,特异性较强,且灵敏度较高,是一种可用于临床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1例身材矮小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G带核型分析、Q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对患者染色体异常进行逐步细化分析。结果此患者最终诊断核型为46,X,der(X)。ish psu dic X t(X;Y)(p11.3;p11.1)(DXZ1+,DYZ3+,DYZ1+,SRY-,PCPXYp-,PCPXYq++)。ish cgh del(X)(p11.3pter),dup(Y)(p11.2)。结论结合应用染色体显带核型分析技术,FISH和CGH技术可以精确诊断患者的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8.
沈国松  张甦  何平亚  方嵘 《浙江医学》2011,33(12):1746-1749
目的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常见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行快速诊断,结合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形成产前诊断体系,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诊断最常见染色体病的5种染色体(13、18、21、X和Y)特异性FISH探针对480例未经培养羊水细胞进行产前诊断,并和同时进行的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较.结果 480例未经培养羊水细胞FISH实验全部获得检测结果,并发现21-三体综合征2例,18-三体综合征1例,克氏综合征1例,特纳综合征 1例,与羊水培养染色体分析结果一致,但报告时间(2至3d)与羊水染色体分析报告时间(2~3周)相比大为缩短.受固有技术限制有6例结构异常未能检出,但应用FISH技术对其中1例与性染色体有关的结构异常进行辅助诊断,获得了成功.结论 FISH技术在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产前诊断中应用行之有效,与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结合,将使产前诊断更加高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