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正芬  章庆 《当代医学》2010,16(2):138-139
目的评价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2组,每组各25例,分别用30mL的0.25%左旋布比卡因和0.25%布比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2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上肢感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0.25%布比卡因的麻醉起效时间相似,但0.25%的左旋布比卡因术后的镇痛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应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与单纯0.25%布比卡因液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病人总数80例,分二组进行临床对比。每组又按给药容量(0.4ml/kg或0.6ml/kg)分为两个亚组,观察神经阻滞起效、完善和持续时间。结果使用混合液的一组,阻滞完善时间显著缩短,比较组内两种容量的效应,发现容量大并不能缩短完善时间,但能扩大阻滞范围;小容量却能保存手指轻微自主动作的功能。本混合液神经阻滞作用强,副作用少,混合液0.6ml/kg适用于上臂任何部位的手术及多次臂丛阻滞患者,0.4ml/kg适用于手指肌腱、神经探查术。  相似文献   

3.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中的药效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中的药效学特性。方法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Ⅰ组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为0.375%布比卡因,Ⅲ组为1%利多卡因行C4"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全时间及评价麻醉效果。结果Ⅰ组、Ⅱ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与Ⅰ组、Ⅱ组相比,Ⅲ组起效时间较短,但阻滞效果优良率降低。结论左旋布比卡因有与布比卡因相似的药效学特性,可安全用于临床颈丛神经阻滞,比传统法颈丛阻滞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包胜华  曾鹏永  佘守章 《广东医学》2006,27(11):1623-1624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或左旋布比卡因加氯普鲁卡因的混合液,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上肢手术患者2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0.25%罗哌卡因+1.5%氯普鲁卡因)与Ⅱ组(0.25%左旋布比卡因+1.5%氯普鲁卡因)各100例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注药共30ml)。监测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阻滞效果,抬手肌力,手和肩部运动恢复时间.记录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优良率为92%,Ⅱ组优良率为9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对抬手肌力的影响要明显低于Ⅱ组(P〈0.05),两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未见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0.25%罗哌卡因或0.25%左旋布比卡因加1.5%氯普鲁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起效快、阻滞时间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中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莫利群  石恒林  吴刚明 《海南医学》2006,17(12):73-73,106
目的 比较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LB组)和0.375%布比卡因(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心率(HR)、无创血压(NI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完全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和术中辅助用药情况;神经阻滞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LB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完全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B组有17例阻滞完善,有3例阻滞不全,需辅助用药完成手术;B组有16例阻滞完善,有4例阻滞不全,需辅助用药完成手术,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HR、NIBP、SpO2、RR无显著性差异,LB组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B组有2例发生心动过缓,1例出现嗜睡.结论 0.375%的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产生与0.375%的布比卡因相似的麻醉效果,更具安全性和可选性.  相似文献   

6.
唐全义 《华夏医学》2006,19(4):695-696
目的:比较0.75%左旋布比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 SA I-Ⅱ级患者120例于腰麻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随机分成两组,左旋布比卡因组(L),布卡比因组(B),L组用药0.75%左旋布比卡因(15m g),B组用药0.75%布比卡因(15m g)。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用针刺皮肤测试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评估采用改良B rom age标准。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平均为T8(P>0.05)。结论:与0.75%布比卡因的比较,0.75%左旋布比腰麻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相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LBUP)和罗哌卡因(ROP)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观察LBUP和ROP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不同效果.方法:100例需行上肢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R组(0.375%ROP),L组(0.375%LBUP),用药量均为0.4 ml/kg,采用相同麻醉方法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感觉阻滞消退时间R组显著长于L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消退时间R组显著短于L组;II级以上运动阻滞R组60%,L组80%.结论:LBUP和ROP都是安全的长效局麻药,两者具有各自的优点,针对不同的手术需要,可选择不同的麻醉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组(A组)和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组(B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甲磺酸罗哌卡因较左旋布比卡因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甲磺酸罗哌卡因较左旋布比卡因短。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左旋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均为临床麻醉适宜浓度,但左旋布比卡因药效强于甲磺酸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中常用的布比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虽然维持时效长,价廉,但有较严重的心脏毒性反应。左旋布比卡因作为去掉了R型的纯S型对映异构体,其神经、心脏毒性作用明显降低,近年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多。笔者将0.375%左旋布比卡因与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进行比较并讨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中常用的布比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虽然维持时效长,价廉,但有较严重的心脏毒性反应.左旋布比卡因作为去掉了R型的纯S型对映异构体,其神经、心脏毒性作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低浓度利多卡因和左布比卡因合剂在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时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的改良一点深丛阻滞法,但两侧深丛各只注药4ml;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在皮肤与颈阔肌间向头、足、对侧各注药3 ml,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注药2 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分别对麻醉前、麻醉后5 min、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6个时间点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并发症及麻醉效果。结果利左布合剂组(L组)在阻滞后的10 min、切皮时和术中探查时阻滞效果优于单纯用0.25%布比卡因组(B组),P〈0.05;L组起效时间短、完善时间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67%利多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合剂应用于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0.75%左旋布比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用于急诊剖宫产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50例ASAⅠ-Ⅱ级急诊剖宫产患者分为两组,即0.75%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n=25)和0.75%布比卡因组(B组,n=25)。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1-2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利多卡因5ml(试验量),随后加入0.75%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10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和辅助用药情况。结果感觉阻滞、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0.75%左旋布比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用于急诊剖宫产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碳酸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宇翔  文爱东  熊利泽  张英民 《医学争鸣》2002,23(15):1379-1381
目的 探讨碳酸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性 .方法  2 0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患者 ,随机分为盐酸利多卡因组和碳酸利多卡因组 ,每组 10例 ,分别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或碳酸利多卡因 (6 mg·kg- 1 ) .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测定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 ,以临床观察评价药效学 ,比较利多卡因盐酸盐和碳酸盐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差异 .结果 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达峰浓度及曲线下面积 (AU C)分别为(17.2± 8.9)和 (2 5 .6± 9.7) min;(4.2± 1.6 )和 (3.3± 1.2 )mg· L- 1 ;(11.8± 1.8)和 (8.7± 1.6 ) mg· h· L- 1 ;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药效学参数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 (4.9± 1.8)和 (9.1± 2 .1)min;(8.9± 4 .6 )和 (13.7± 5 .2 ) m in;(2 11.3± 4 7.4 )和 (15 2 .6± 31.4 ) min.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吸收速率和达峰时间均快于其盐酸盐 ,AUC也大于其盐酸盐 ,临床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快于其盐酸盐 ,体内消除半衰期与盐酸利多卡因基本一致 .  相似文献   

14.
同等浓度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相同浓度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即布比卡因组(B组)和左布比卡因(LB组),每组25例,分别用0.25%布比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行双侧颈丛阻滞,15ml/侧(深丛8ml,浅丛7ml),共30ml。记录麻醉效果及所产生的并发症,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的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及手术结束(T5)时的SBP、DBP、HR、RR、SpO2、MV、VT。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产生的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布比卡因对抬头肌力的影响显著弱于布比卡因(P﹤0.05)。两组HR麻醉后均有显著升高(P﹤0.05),SBP、DBP在T1~T4时有显著升高(P﹤0.05)。在T5时与T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与T0比较两组RR、SpO2、MV和V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25%左布比卡因与0.25%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左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弱,更适用于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5.
套管针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套管针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26例择期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臂丛神经阻滞,留套管在臂丛神经鞘内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21例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三种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拟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B超引导组、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分别采取B超定位、神经刺激仪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比较三组的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超引导组主要分支阻滞起效时间最短,其次为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起效时间最长;三组的起效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超引导组麻醉优良率最高,其次为神经刺激仪组,传统盲探组麻醉优良率最低;B超引导组与神经刺激仪组麻醉效果接近(P>0.05),而与传统盲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定位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方面,优于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和传统盲探定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轻比重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持效时间)。方法 下肢手术6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患侧向上侧卧,L3~4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用0.75%布比卡因(B)0.8ml(6mg),加注射用水稀释至2ml后单次注射,注速1ml/15s,注药后保持原位15min后仰卧。实验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LB),其他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结果 ①两组比较,阻滞特征的6项指标中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组较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的阻滞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的单侧阻滞率均为100%,且单侧阻滞均完善。结论 LB和B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较短外基本一致,对循环的干扰均较轻,二者应可任选。  相似文献   

18.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轻比重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持效时间)。方法 下肢手术6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患侧向上侧卧,L3-4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用0.75%布比卡因(B)0.8ml(6mg).加注射用水稀释至2ml后单次注射,注速1ml/15s.注药后保持原位15min后仰卧。实验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LB),其他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结果 ①两组比较,阻滞特征的6项指标中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组较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的阻滞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的单侧阻滞率均为100%,且单侧阻滞均完善。结论 LB和B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较短外基本一致,对循环的干扰均较轻.二者应可任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相同浓度的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4例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25ml0.5%罗比卡因(n=34)和布比卡因(n=30)经锁骨上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注药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感差形成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比较两种药物作用时值的差别。结果:罗比卡因组的起效时间、感差形成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比较两种药物作用时值的差别。结果:罗比卡因组的起效时间、感差形成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而二者的镇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比卡因是一种麻醉起效快、对运动阻滞弱、镇痛时间长的新型局麻药物,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颈5椎体横突阻滞法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应用颈5椎体横突阻滞法实施臂丛阻滞,B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阻滞。对比观察两组臂丛阻滞的成功率、效果观察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成功率和麻醉效果无明显区别。结论:应用颈5椎体横突阻滞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是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