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技术检查喉上皮不典型增生、喉乳头状瘤、喉鳞状上皮癌中花生凝集素受体,刀豆凝集素受体,蓖麻凝集素受体,荆豆凝集素受体,双花扁豆凝集素受体的分布,提示:花生凝集素受体、荆豆凝集素受体、蓖麻凝集素受体的分布与其他化、增生和恶变有关;荆豆凝集素受体在喉上皮中随其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同一细胞膜表面可存在多种凝集素受体。凝集素免疫组化检查法是一种经济、方便、迅速、灵敏的方法,可以利用凝集素受体来检查喉部肿瘤的分化、增生和恶变程度,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胃粘膜肠化中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Biotin-PNA〉,菜豆凝集素〈Biotin-PHA〉及双花扁豆凝集素〈Biotin-DBA〉等3种凝集素对慢性胃炎伴肠化43例、胃癌癌旁肠化28例、正常胃粘膜10例,进行亲和组织化学法和粘液组织化学法研究。发现PHA、DBA受体在胃癌瘤旁肠化中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伴肠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肠型肠化生中PHA及DBA受体阳性率均较小肠型肠化生高(P<0.05)。提示带有PHA、DBA受体的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特征及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测量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0例疑似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或手术结果分为子宫腺肌病组(n=36)、非子宫腺肌病组(n=44)。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究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患者三维超声定量指标[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血流超声参数[子宫动脉血流量(BF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水平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存在统计学差异的上述指标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能。结果:36例患者经病理或手术结果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类型以弥漫性(69.44%)为主,超声征象主要以子宫增大(75.00%)、肌壁线衰减/栅栏状(72.22%)、肌层回声增粗不均匀(63.89%)为主;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率为83.75%,灵敏度为86.11%,特异度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79.49%,阴性预测值为87.80%;子宫腺肌病组VI、FI、VFI、BFV、PI水平均高于非子宫腺肌病组,RI低于非子宫腺肌病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4.
应用AB(PH 1.0)KOH/PAS粘液组织化学和ABC法凝集素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0例胃粘膜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结肠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多见于肠型癌及其癌旁组织.在形态学和功能上,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分化不成熟.两型肠化在弥漫型癌中无显著差导.5种凝集素受体含量和分布的差异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凝集素肠化分型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与粘液组化染色基本相符。我们认为不完全型肠化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完全型肠化可能与弥漫型胃癌有关。应用AB/KOH/PAS染色进行肠化分型和凝集素标记,对于癌前病变的检测和癌的早期诊断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央核肌病是病理上以肌细胞大量肌内核为主要特征和临床上四肢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遗传性肌病。国外自60年代起陆续有病例报道,而我国鲜见发表。我们发现2例,并经电镜及组化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6.
应用AB(pH1.0)KOH/PAS粘液组织化学和ABC法凝集素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0例胃粘膜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结肠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多见于肠型癌及其癌旁组织。在形态学和功能上,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分化不成熟。两型肠化在弥漫型癌中无显著差异。5种凝集素受体含量和分布的差异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凝集素肠化分型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与粘液组化染色基本相符。我们认为不完全型肠化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完全型肠化可能与弥漫型胃癌有关。应用AB/KOH/PAS染色进行肠化分型和凝集素标记,对于癌前病变的检测和癌的早期诊断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冷凝集素综合征是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引起的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又称 “冷凝集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及黄疸,常在寒冷季节发病,温暖环境下症状即消失。本病发病率低,目前国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冷凝集素综合征报道较少,通过本病例可提高对冷凝集素综合征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6,(5):586-589
<正>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良性病变,以进行性加剧的痛经、月经量多、不孕不育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妇科常见病,并成为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为根治性手术,由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关于保留生殖器官的保守性手术的研究越来越多[2]。此外微创化理念在子宫腺肌病的治  相似文献   

9.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提出的一种关于血水之间病理关系的论述。瘀血阻滞是子宫腺肌病的核心病机,湿瘀互结型是其较为多见的临床证型。本文通过探讨血水之间互化互病的关系,以“血不利则为水”为切入点论治湿瘀互结型子宫腺肌病,提出瘀血是子宫腺肌病发病之源,瘀血阻滞进而引发津液运行代谢失常产生病理水湿,水湿停滞又加重瘀血的阻滞,瘀血与水湿互为因果、相互胶结而发病,故治疗应调治津血,可选择祛瘀与除湿并行的血水同治法,为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福建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陈碧芬副教授编著的《骨骼肌疾病肌肉酶组化病理学幻灯片》最近已由北京科技声像咨询服务中心发行。陈碧芬副教授收集国内外二千余例各种类型肌肉疾病的活检病理切片和电镜照片资料,选出其中经国内外专家确诊的典型病例的病理组织照片摄制成彩色幻灯片154幅,内容包括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运动神经原性肌肉疾病、先天性肌病、炎症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及其它肌病等八个章节,附有临床病例摘要及详细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血管生成能力的变化及其对月经量增多和痛经的影响.方法 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对照组),于月经周期20~24天,采用三维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灌注,通过VOCAL软件自动生成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3个参数;取子宫内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流参数与MVD的相关性及其与月经量评分及痛经评分的关系.结果 腺肌病组在位内膜的MVD、VI、FI、V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与月经量及痛经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MVD与VI、FI、VFI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血管生成能力增强,与痛经及月经量增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又称为冷凝集素病,是冷抗体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反应性红细胞凝集及寒冷诱导因素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栓塞为特征,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类型[1],发病率较低,现就临床所收治冷凝集素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药物出现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8例患者均有肌肉酸痛,其中5例肌酸激酶(CK)升高.2例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3例为肌炎,3例为较轻肌痛.引起肌病的药物主要为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1例为阿托伐他汀联用非诺贝特引起横纹肌溶解症,1例为氟伐他汀引起肌痛.2例横纹肌溶解病人合并多种疾病及多种合并用药. 结论 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及合并用药多的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要严密观察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药物出现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8例患者均有肌肉酸痛,其中5例肌酸激酶( CK)升高。2例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3例为肌炎,3例为较轻肌痛。引起肌病的药物主要为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1例为阿托伐他汀联用非诺贝特引起横纹肌溶解症,1例为氟伐他汀引起肌痛。2例横纹肌溶解病人合并多种疾病及多种合并用药。结论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及合并用药多的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要严密观察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及阴道联合腹部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患者89例,对经阴道超声、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为子宫腺肌病35例,子宫肌瘤5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为子宫腺肌病36例(误诊11例),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诊断准确率为71.43%;子宫肌瘤53例(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90.38%.联合检查结果为子宫腺肌病37例(误诊6例),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诊断准确率为88.57%;为子宫肌瘤51例(误诊3例),诊断准确率为92.31%;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1例,诊断准确率为50.00%.经阴道超声和阴道、腹部联合超声对子宫肌瘤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与阴道、腹部联合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准确率接近,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阴道超声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在两种疾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泽川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49-1250
目的:为提高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总结子宫腺肌病的二维声像图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术前二维声像图(2D)及CDFI诊断的62例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临床特点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进行综合性分析总结。结果:对62例子宫腺肌病的CDFI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9.03%(49/62),误诊率20.97%(13/62)。结论:CDF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确诊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对可疑病例仔细分析可降低误诊率,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Galectin-3、MMP-9和VEGF在2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内膜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Galectin-3、MMP-9和VEGF在4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和40例正常对照内膜组织中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在异位内膜组织中高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内膜比较,Galectin-3、MMP-9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织中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蛋白相对表达量也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内膜比较,Galectin-3和VEGF在子宫腺肌病内膜中高表达(P?<0.05)。Galectin-3和MMP-9(r?=0.493,P?=0.001)、Galecein-3和VEGF(r?=0.616,P?=0.000)、MMP-9和VEGF(r?=0.441,P?=0.004)高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 Galectin-3、VEGF和MMP-9在子宫腺肌病内膜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异位侵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超声所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50例被临床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术前超声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为84%(42/50),误诊5例,漏诊3例.本组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可归纳为弥漫型、前壁型、后壁型和局限型4型.结论: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改良的还原型辅酶I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氧化酶化染色方法,对400例经常规HT,MGT以及ATP酶和透射电镜确诊的神经肌肉疾病肌组织的恒冷冻连续切片进行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该染色对发现肌纤维内部结构变化,区别I,Ⅱa,Ⅱb型肌纤维、成群肌萎缩以及同型肌群化,鉴别神经原性肌肉疾病和肌原性肌肉病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激素性肌病是由于肾止腺皮质机能亢进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多而产生的肌病。临床上较罕见,国内彭本礼报告1例,我们遇到长时间应用皮质激素而引起的肌病1例,现报告如下。徐某,男,45岁,于1979年7月28日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