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黄在常压一次蒸制工艺和"九蒸九晒"工艺炮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不同工艺炮制品中梓醇、毛蕊花糖苷、地黄苷A、5-羟甲基糠醛(5-HMF)和葡萄糖的含量。结果:在常压一次蒸制和"九蒸九晒"工艺过程中,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梓醇、地黄苷A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下降幅度较大,5-HMF和葡萄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且不同炮制工艺会使熟地黄中主要成分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常压一次蒸制16 h熟地黄与"九蒸九晒"熟地黄在主要成分含量上有很大差异,炮制过程中增量成分5-HMF可以作为评价地黄炮制质量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鲜地黄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新产生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 法,研究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中,新产生的2 个化学成分:5-羟甲基麦芽酚(DDMP)和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变化,并测定市售生地黄和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SB-C18 色谱柱(250 mmx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5:9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鲜地黄中未检测到DDMP 和5-HMF,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均检测到,其在熟地黄中的含量高于生地黄,在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均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分别炮制至24 h 和32 h 达到最高,随后降低。在市售3 批生地黄和10 批熟地黄中均检测到这2 个成分,5-HMF 的含量熟地黄高于生地黄,DDMP 含量生地黄和熟地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后产生DDMP 和5-HMF,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熟地黄中5-HMF 含量与生地黄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应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确定熟地黄炮制终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HPLC指纹图谱的变化及确定炮制终点。方法: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检测生地黄炮制成熟地黄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梓醇、5-羟甲基糠醛(5-HMF)、麦角甾苷等及指纹的变化,并通过与标准熟地黄指纹图谱的比较寻找最佳加工时间。结果:在炮制过程中梓醇快速下降至几乎消失,5-HMF呈直线上升趋势,而麦角甾苷变化不明显,生地黄在蒸制26h后所制样品与标准熟地黄相似性最大,因此26h是熟地黄清蒸蒸制的最佳时间。结论:指纹图谱有利于显示样品成分变化及精确控制加工过程,可有效用于熟地黄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HPLC法探讨炮制辅料黄酒对九蒸九晒制备得到的熟地黄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差异性。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a Q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为1 m L/min,柱温为25℃。梓醇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99),检测波长为210 nm;地黄苷A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3∶97),检测波长为203 nm;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4∶96),检测波长为203 nm;毛蕊花糖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6∶84),检测波长为334 nm;5-羟甲基糠醛(5-HMF)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1∶89),检测波长为284 nm。糖类成分的测定:色谱柱为Accurasil NH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2∶28),体积流量为1 m L/min,柱温25℃,检测器为ELSD,Alltech2000ES,漂移管温度93℃,气体体积流量2.6 L/min。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将清蒸-九蒸九晒与酒蒸-九蒸九晒制得的不同蒸晒次数的熟地黄中12种化学成分定量测定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随蒸晒次数的增加,清蒸法与酒蒸法制得熟地黄中梓醇及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水苏糖、蔗糖、棉子糖均减少;地黄苷A及地黄苷D略为增加;5-HMF、果糖、葡萄糖、甘露三糖均增加。结论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在古法熟地黄九蒸九晒的炮制过程中,炮制辅料黄酒对炮制品的质量存在显著影响,且清蒸法与酒蒸法均以第3次、第4次及第6次蒸晒所得熟地黄的相关物质的量呈较大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先切片再蒸制与先蒸制再切片工艺对熟地黄质量的影响,筛选熟地黄较优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和浸出物测定法对不同蒸制方式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梓醇和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以毛蕊花糖苷、梓醇和浸出物含量为指标优选熟地黄先切片再蒸制的炮制工艺条件。结果:熟地黄先切片再蒸制的样品中毛蕊花糖苷、梓醇和浸出物含量较熟地黄先蒸制再切片的样品略高;筛选出熟地黄先切片再蒸制的较优炮制工艺条件为浸润水量0.2 L/kg,浸润时间2 h,蒸制时间7 h。结论:熟地黄先切片再蒸制的工艺与先蒸制再切片的工艺有差别;优化了熟地黄先切片再蒸制的炮制工艺,确保了熟地黄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黄炮制前后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RT-HPLC法测定生地黄与熟地黄5-HMF的含量。结果不同地区生地与熟地5-HMF含量明显存在差异,以河南产地的熟地5-HMF含量最高,炮制后增加约20倍。同一产地河南,而不同药店的熟地5-HMF的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别,以广济药业的熟地含量最高,其含量也相对稳定约2.3μg/g。结论地黄炮制为熟地后5-HMF会大量产生,且地区不同其含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梓醇含量。方法:采用LC-20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RP-C18;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2:98);检测波长为210 nm,对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中梓醇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鲜地黄中梓醇含量较高,但随着炮制的变化其含量也在产生变化。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变化与梓醇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梓醇含量对研究地黄不同炮制品的药性和功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青垚  王小平  雷星  高亚珍  徐杰  王梁凤  王芳  杨明 《中草药》2021,52(20):6168-6177
目的分析不同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探讨辅料砂仁、陈皮在熟地黄加工过程中的炮制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生地黄、砂仁陈皮制熟地黄及缺不同辅料熟地黄炮制品图谱,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SPSS 21.0、SIMCA 14.1软件进行分析,并对7个非糖成分(梓醇、地黄苷D、5-羟甲基糠醛、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橙皮苷)和8个糖类成分(D-果糖、葡萄糖、蔗糖、蜜二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水苏糖、毛蕊花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生地黄、砂仁陈皮制熟地黄与缺不同辅料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品在成分空间上存在差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生地黄炮制后,单糖含量增加,寡糖、苷类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生、熟地黄之间以及佐以砂仁、陈皮都使地黄成分含量存在差别,且砂仁陈皮制熟地黄中D-果糖、葡萄糖、甘露三糖含量相较于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缺砂仁、缺陈皮)分别增加了29.24%、57.14%、44.65%。结论辅料砂仁、陈皮的加入是其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为阐述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的炮制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黄药材炮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地黄在加工炮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炮制阶段样品中梓醇、地黄苷A和地黄苷D3种主要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地黄从鲜品加工成生地黄及熟地黄过程中,颜色从淡黄色变成黑色,梓醇的含量约降低至原来的1/7,而地黄苷A和地黄苷D的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地黄苷A和地黄苷D比较稳定,其中生地黄中的含量比熟地黄中含量高。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地黄、不同提取物及熟地黄中的梓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测定地黄、不同提取物及熟地黄中是否含有梓醇。有效地去除地黄水提取物所含的梓醇,为进一步提取、纯化地黄中的地黄寡糖、梓醇,比较、验证地黄寡糖和梓醇的降糖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采用甲醇为溶媒,超声提取梓醇,流动相用甲醇-0.1%磷酸溶液(1∶99),流速1.0 mL.min-1,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210 nm,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地黄与熟地黄中梓醇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地黄水提取物含有少量的梓醇,15%乙醇洗脱物中不含梓醇,地黄水提取物甲醇超声提取后的残渣不含梓醇。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准确、快速、干扰少,适用于检测地黄、熟地黄及地黄不同提取物中是否含有梓醇。  相似文献   

11.
地黄清蒸不同时间5-羟甲基糠醛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考察地黄清蒸不同时间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6mm×20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15∶85),流速1mL.min-1,柱温24℃,检测波长284nm。结果:5-羟甲基糠醛在0.01~0.08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 (n=5),平均回收率100.2%,RSD2.7% (n=5)。结论:地黄在蒸制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湿毒清胶囊中地黄的提取工艺并比较地黄切制前后的药效。方法:采用HPLC测定梓醇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99),检测波长210 nm。以梓醇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粉碎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地黄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通过抗炎镇痛试验比较地黄药材切制前后高(16 g·kg-1)、低剂量组(8 g·kg-1)的药效差异。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成5 mm小块,加2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 h。切制前后高剂量组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33.72%,48.34%;低剂量组依次为43.13%,64.31%。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为湿毒清胶囊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道地产区生地黄中梓醇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道地产区生地黄中梓醇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方法:利用HPLC测定样品中梓醇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其含量与NIR光谱之间的校正模型,并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校正集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93 83,交互验证均方根偏差RMSEC为0.087 5,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为0.032 0。结论:利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生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是可行的,该法具有快速、简便、无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地黄中益母草苷的分析方法,研究地黄在炮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GOLD-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97),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为40℃。结果益母草苷进样质量浓度在0.0221~0.1326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熟地黄药材的质量控制。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益母草苷作为环烯醚萜单糖苷,在熟地黄中的含量同梓醇一样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最后几乎全部降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芍炮制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底物还原糖、产物5-羟甲基糠醛和芍药苷的变化规律,探索白芍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生品和不同制品中的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5-羟甲基糠醛是白芍炮制后新增成分之一,其含量随炒制温度的增大而增多;还原糖的含量随炒制温度变化不大,但醋炙和酒炙能增加其含量。结论白芍炒制、酒炙、醋炙过程中还原糖和5-羟甲基糠醛的变化与美拉德反应密切相关,炒制白芍、酒炙白芍和醋炙白芍的性状、气味与药典一致,其还原糖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可以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地黄用于消渴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从地黄在消渴方剂中的出现频率和现代药理学研究验证地黄在消渴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用Microsoft Excel 2010对筛选的文献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地黄在消渴病药方中的应用情况,不同证型消渴病中地黄炮制品的应用及应用差异,总结地黄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活性成分研究及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结果:共得到含有地黄的消渴方剂41首,其中生地黄占18首,熟地黄占23首。且所收集的方剂多出自《太平圣惠方》。在不同证候的消渴病方剂中,以阴虚燥热和气阴两虚型的治疗方剂中地黄的应用频率较高。对于地黄的不同炮制品,在阴虚燥热、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方剂中,生地黄的应用较熟地黄多,而在肝肾阴虚、气虚血瘀和阴阳两虚型消渴病中,熟地黄的应用较生地黄多。现代药理学文献分析得到地黄中所含有的降血糖活性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的梓醇、地黄多糖及寡糖类。结论:古代经典药方和现代药理学研究均表明,地黄治疗消渴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CE-DAD)同时测定地黄饮片中梓醇、桃叶珊瑚苷、栀子苷、毛蕊花糖苷和肉桂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60 mmol·L1硼砂缓冲液(5%甲醇,pH 9.5) 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64.5 cm, 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为20 kV,检测波长为210 nm,毛细管温度为25 ℃,压力进样为5 kPa×6 s。结果 5种指标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 r > 0.997 8) ;加样回收率为97.63%~103.03%。用此法测定了地黄饮片中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得到满意结果。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地黄饮片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UPLC法测定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RP18(2.1mm×100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95);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0.08mL.min^-1;柱温为35℃。结果:梓醇与其他峰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其色谱峰形好。梓醇的含量在(3.06~18.36)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4417.4x+860.53,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97%,方法精密度RSD=1.56%(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地黄中梓醇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有关熟地黄近十余年炮制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熟地黄炮制过程中主要 化学指标性成份的动态变化,四种炮制品(清蒸、酒蒸、酒炖、古法(九蒸九曝))的客观化表达以及熟地黄经炮制 后药理作用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尽管目前熟地黄不同炮制品炮制终点的客观化表达方法很多,但其 炮制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要进行标准化统一以及采用新的研究思路进行创新性研究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地黄“九蒸九晒”过程中4种活性成分HPLC检测方法,探索酒地黄炮制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3、334 nm,柱温35℃,测定酒地黄炮制过程中梓醇、毛蕊花糖苷、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含量。结果建立了地黄“九蒸九晒”过程中4种活性成分HPLC检测方法;梓醇、毛蕊花糖苷、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01%(RSD<2%)。梓醇、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含量随蒸制次数增加而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地黄炮制过程中4种活性成分的变化过程,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