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表胃起搏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武  刘鹏飞  恽芬娟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123-2124
目的分析评估胃动力紊乱患者经体表胃起搏治疗后的疗效。方法江阴市人民医院经胃电图、胃镜等检查诊断为胃动力紊乱的患者25例,应用YM.w型体表胃起搏器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及症状积分的评估。结果患者经体表胃起搏治疗后症状积分(0.61±0.14)较治疗前(1.59±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1),2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8.3%。结论体表胃起搏治疗能有效改善胃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临床常提取胃电信息作为胃动力紊乱的诊断依据,但胃动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胃电只能作为诊断依据之一。如果将胃动力中蠕动与排空引起的胃阻抗信息与胃电信息一起作为胃动力紊乱诊断依据,就为建立新的胃动力评价方法提供了可能。通过设计同步提取胃电信息和胃阻抗信息的方法,不仅获得了继续作为常规检测参数的胃电信息,也获得了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分离出的胃阻抗信息,为临床胃动力信息研究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体表记录胃的电活动信号,就是通常所说的胃电图(EGG)。EGG可以做到无创测量,并且检查无任何痛苦,这是其他关于胃的检查所不能代替的。胃镜、钡餐虽能做到无创,但病人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胃电现已开始用于临床描述胃的运动,并有可能成为胃运动疾病的主要诊断手段。1 胃电检测的历史1.1 胃电测量的历史回顾最早的胃电的测量开始于1921年(AL-  相似文献   

4.
<正>胃瘫是指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在国内较普遍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也有称之为胃无力、胃麻痹或胃淤滞症[1],近年国内外文献趋向于统一称胃瘫,常见于胃手术后。我院自1994~2002年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胃小区异常对黏膜病变的X线诊断。方法选择350例优质胃双对比造影片,男186例,女164例,年龄16~68岁。取胃窦相应部位约2cm直径范围区域,用放大镜观察测量胃小区胃小沟的形态变化。结果胃小区胃小沟的形态异常,随年龄增长及性别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则年龄愈大,异常改变愈重。青年组胃小区〉3mm,形态不规则占22%,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15%;中年组胃小区〉3mm,形态不规则占64%,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56%;老年组胃小区〉3mm,形态不规则占89%,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80%。结论作为胃黏膜状态主要标志的胃小区异常,能在精细舣对比造影造影优质片上显示出米,对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院共行胃镜检查15208例,其中胃大部切除术后83例,发现残胃内有潴留者24例。现就胃潴留与残胃病变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胃术后胃瘫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常见于术后3~10d,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嗳气、反酸、呕吐大量胃内容物或宿食等.常影响病人术后康复和增加经济负担,近年来已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将本院2001年~2003年诊治的5例胃术后胃瘫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800例接受胃肠镜检查患者,根据患者胃肠镜检查方法将其分为无痛胃肠镜组与常规胃肠镜组,两组患者均为900例,评估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无痛胃肠镜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应用情况显示,无痛胃肠镜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显著优于常规胃肠镜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中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痛胃肠镜组明显优于常规胃肠镜组(P<0.05);患者对不同检查方法的满意度比较,无痛胃肠镜组明显优于常规胃肠镜组(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满意,与常规胃肠镜检查方法相比,无痛胃肠镜的安全性更高,并且解决了患者生命体征剧烈波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临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1 胃 胃分胃底、胃体、胃窦3部分及胃小弯和胃大弯.胃底立位时含气称胃泡.胃的形状与体型、张力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关.一般分为4种类型:①牛角型胃.多见于矮胖体型者,胃张力均高,呈上宽下窄状,胃角切迹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胃固定于贲门幽门及大小弯的韧带,具有一定的活动度,但一般保持其基本形态。当胃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及食管下段十二指肠病变或邻近器官发生病变时均可导致胃扭转。现将胃扭转诊断体会报告如下。 1 影像学表现 1.1 器官轴型胃扭转的表现,以胃体胃窦向上翻转形成“卷虾样”较为多见,即大小弯倒置,大弯上升,而十二指肠球向下形成一弧形,充气后,胃大弯顶缘似虾背。另一典型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65-966
胃部手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即胃瘫。胃瘫是胃部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2%~6%,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治疗困难。我们自1993~200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无力症的病因与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6月,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无力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无力症治疗上无肯定的有效办法,经保守治疗,7—35d均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无力症的发生是由综合因素引起,吻合口水肿,精神因素和高龄为主要因素,另外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等因素,诊断明确,保守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8~2005年胃手术后胃瘫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胃瘫均发生于胃手术后3~10d。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胃管留置时间12~51d。3周后胃功能恢复者42例,占67.7%,6周内开始进食者59例,占95.2%,除1例迁延7周以上,均恢复经口进食,2例因腹腔感染死亡,1例并发胰腺炎死亡。结论胃瘫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均可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8—2005年胃手术后胃瘫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胃瘫均发生于胃手术后3—10d。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胃管留置时间12—51d。3周后胃功能恢复者42例,占67.7%,6周内开始进食者59例,占95.2%,除1例迁延7周以上,均恢复经口进食,2例因腹腔感染死亡,1例并发胰腺炎死亡。结论胃瘫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均可恢复。  相似文献   

15.
李建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10-4311
[目的]研究复方胃膜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住院的64例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复方胃膜素和胃膜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周后的主观感受症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异。[结果]复方胃膜素组患者嗳气、腹胀、上腹痛和有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胃膜素组,P﹤0.05;溃疡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胃膜素组,χ2=4.27,P=0.039;不良反应显著低于胃膜素组χ2=4.95,P=0.026。[结论]复方胃膜素在胃膜素基础上添加了碳酸钙、碳酸镁、次碳酸铋和维生素U,与胃膜素相比,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适应证和预防术后并发症,探讨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20例,BillrothⅠ式3例,BillrothⅡ式117例,均作结肠前顺蠕动胃全口空肠吻合。结果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20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8·6d,手术效果较好。结论胃大部切除术,目前还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主要有效方法,必须认真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胃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21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中,根据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两组,136例行单纯修补术组,76例行胃大部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组),比较分析术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他指标。结果:手术治疗后,单纯修补术组患者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胃部分切除术组。术后单纯修补组并发症、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胃部分切除组(P<0.05),并且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胃部分切除术组(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优于胃部分切除术,并且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周冰  朱敏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208-1209
目的探讨对胃手术后胃轻瘫的有效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胃手术后胃轻瘫,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轻瘫患者均基本恢复。进食恢复时间中西医结合组,平均为(7.80±2.41)d。西药治疗组为(15.44±4.32)d,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6.29,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轻瘫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夏薛梅  朱飞  王学强  曾明明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59-1660
目的了解胃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的症状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用B超检查了60例胃NUD患者,服用促胃动力药吗叮啉前后胃液排空的变化,以探讨NUD症状与胃动力的关系。结果 NUD患者有46.67%存在胃液排空延迟,它与NUD症状中的进食后早饱、腹胀、嗳气密切相关,促胃动力药可改善NUD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同时可改善部分症状。结论近50%NUD患者的症状确与胃动力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为预防治疗残胃Hp感染提供参考,降低残胃Hp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毕Ⅰ式53例、毕Ⅱ式45例、胃空肠吻合术式24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法、14 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残胃组织Hp感染率,对残胃病变、Hp感染、胆汁反流及反流程度进行分层比较。结果 Hp感染率毕Ⅰ式组为64.44%,高于毕Ⅱ式组的32.08%及胃空肠吻合术式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毕Ⅱ式组胆汁反流发生率为54.72%,高于毕Ⅰ式组的33.33%及胃空肠吻合术式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反流阴性组Hp感染率为55.56%,高于胆汁反流阳性组的22.00%(P<0.01),但不同程度胆汁反流与Hp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残胃癌与残胃吻合口溃疡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6.67%、55.56%,明显高于残胃炎组的2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吻合方式残胃的Hp感染率不同,胆汁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为降低术后胆汁反流及Hp感染,胃大部切除术可考虑胃空肠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