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蔚筠  何雪萍  徐雅 《现代保健》2011,(16):125-126
目的 探讨Bobath疗法治疗脑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56例脑瘫患儿的病史采摘,根据Bobath评价结果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采用Bobath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训练后,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异常姿势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以Bobath疗法治疗,使小儿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取得较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点穴疗法治疗产伤性痉挛型脑瘫之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2006年至2012年66例采用点穴疗法治疗的小儿产伤性痉挛型脑瘫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治疗前与疗程结束时的关节活动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治疗前后各关节活动度,经统计学处理,膝关节伸直度疗程结束时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点穴疗法治疗小儿产伤性痉挛型脑瘫之关节功能障碍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神经细胞三联修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优点,分析其缺点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综述。结果应用神经细胞三联修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见效快的优点的同时也具有成本高,普及性差的缺点。结论应用神经细胞三联修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在医护人员及整个社会的努力和支持下,弥补其缺点,使更多的脑瘫患儿能够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4.
蔡江云  王彩乔  彭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623-4624
目的:探讨与评价运动疗法和针灸方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23例脑瘫患儿分别采用针灸和运动疗法(82例)、针炙(73例)和运动疗法(68例)进行治疗;另选56例脑瘫患儿,一般治疗作为对照,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并应用不同的方法评价康复效果。结果:用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评价疗效时,运动疗法+针炙疗法组82例中,显效25例,有效49例,总有效率为90.24%;运动疗法组、针炙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9%、57.35%和41.07%。运动疗法+针炙疗法组与其它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脑瘫的评定方法分析疗效时,稍好于上面的分析结果,但两者之间无差异性(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运动疗法+针炙疗法组疗效也明显优于其它3个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与针灸相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脑瘫对患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PT)的一种,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恢复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训练方法。运动疗法广泛用于脑瘫患儿的康复中。本文对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运动疗法进行了综述,探讨不同疗法对脑瘫儿童的疗效,期望能推动运动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人,2组患儿均采用运动疗法、言语疗法、推拿、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每日增加30min作业疗法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FMFM评分均较之前提高,且观察组的FMFM评分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瘫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会杰 《工企医刊》2014,(3):821-822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6例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患儿呕吐停止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9.07%。结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患儿症状消失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64例,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对小儿脑瘫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5.31%)与对照组(70.31%)相比差异较大,并且患儿治疗后FMA评分远大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脑瘫病人治疗后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对脑瘫患儿智力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120例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均采用运动疗法,语言、针灸、按摩、中药熏蒸、水疗、经络导平等综合康复治疗,并指导患儿家属配合家庭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作业疗法。两组治疗前后采用Gesell量表中的适应性行为DQ值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88%vs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DQ值治疗组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的治疗中增加作业疗法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智力,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0~3岁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0-3岁小儿脑瘫患者110例,全部运用语言康复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患儿在自理、运动及社交3方面能力评分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01)。结论语言训练是综合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夏剑萍  汪立平 《现代保健》2014,(35):135-136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法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小儿脑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根据病情给予药物疗法、运动疗法、高压氧舱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96例小儿脑瘫经综合治疗后,0~6个月患儿治疗有效率最高为92.68%,7~9个月患儿为83.87%,10个月~4岁患儿最低为62.5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保证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减少小儿脑瘫残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衡发育疗法在脑瘫训练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平衡发育疗法。每天治疗1次,3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88)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发育疗法效果优于传统的运动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损伤,是一种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可伴智力低下、癫痫、视觉障碍等问题,给患儿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瘫的治疗方法有神经发育疗法、生物力学疗法、手术治疗等。推拿按摩是传统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对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平衡及移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12名下肢痉挛伴平衡或移动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分为单纯娱乐疗法组及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组,分别测试各组独立步行时间及移动距离,并对其下肢关节周围肌群进行痉挛肌张力及肌力评定,两组分别采用娱乐疗法,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康复治疗6个月后再次进行同样的康复医学评定。结果:①不同治疗方法对痉挛肌张力改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对肌力改善效果明显。②不同治疗方法对静态平衡能力改善效果无显著影响,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对移动距离增加效果显著。结论: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能促进下肢肌力改善及移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经筋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就诊的脑瘫患儿10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5%(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Ashworth、GM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Ashworth、GFM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Ashworth、GFM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GMQ、FMQ、T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筋疗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下的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成本效益。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来该院就诊的资料完整的脑瘫患儿127例,其中65例患儿为家长参与组(观察组),6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运动疗法和小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家长参与康复知识和个性化技能免费培训,对患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使其在日常生活里贯穿正确的运动生活模式。分别于3、6个月根据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疗效,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参与下的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显著,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推广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凌伟  姚宝珍  梁松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1):1542-1543
脑性瘫痪(脑瘫)虽是非进行性的,但运动障碍却长期存在,在儿科疾病治疗中较为困难^[1]。国内外文献相比.国内疗效优于国外。主要采用传统医学加手法矫治、功能训练。近年,我们采用针炙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三种疗法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KD)三种疗法的效果。方法 收集1998-2004年间我院应用IVIG治疗川崎病患者76例,对4d疗法(0.4g/kg,连用4d)、2d疗法(1g/kg,连用2d)、1d疗法(2g/kg,用1d)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在发热消退、结膜充血恢复、口腔改变的恢复、血白细胞与血沉的恢复方面,1d疗法与2d疗法疗效显著,与4d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颈淋巴结消退、C-反应蛋白的恢复方面,三种疗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冠状动脉扩张(CAD)方面,1d疗法、2d疗法疗效显著,与4d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d疗法与2d疗法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4d疗法,1d疗法输入蛋白量为2000mg/kg,会使患儿血浆胶体渗透压短时间内骤升,而2d疗法1d输入蛋白量为1000mg/kg,对小儿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影响较小,因此2d疗法更优于1d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上田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分成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治疗,干预组采用上田疗法治疗。结果干预组患儿6-8个月坐位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治疗3个月后上田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康复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观察在临床中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以及采用此方法治疗在经济方面的优势等问题.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这些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根据各自的情况不同,都给予抗病毒、止咳、祛痰、保证呼吸畅通以及对那些呼吸急促困难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给予氧疗以及其他方式的对症治疗,在治疗的期间,最好每天在注射液内加入10mg/kg的阿奇霉素,再将少量的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注射,一般疗程为3~5 d,期间注意观察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体温以及呼吸状况、咳嗽程度以及痰液量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在小儿的病情有好转之后,停药4 d,改为口服阿奇霉素,一般口服的疗程在3 d左右.最后,在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小儿患者的肺炎症状、咳嗽缓解程度、呼吸改善、体征消失时间、住院疗程以及有效率等方面的详细情况.结果 对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后,其中,表现为显效的有86例,有效的有14例,无效的有0例,住院时间一般情况下在4~10 d不等,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那些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以及其它各方面表征的小儿患者,可以给与服用适量的蒙脱石散来帮助保护他们的肠道粘膜,服用后在短期内这些表现会有明显的减轻.一般情况下,这类小儿患者伴随的并发症主要有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但是经过采取补救措施后,病情好转.总的来说,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在接受过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后,在气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炎缓解时间、祛痰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改善时间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在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使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小孩的支气管肺炎的缓解,包括祛痰、止咳以及气喘以及缓解呼吸急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并且这种疗法还有经济、方便、实惠、容易让患者接受以及疗效显著等方面的优势,是临床中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