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ST)中变异减速与脐带异常的关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桐庐县妇幼保健院4188例孕妇NST中出现变异减速的211例监护图形,比较其与脐带异常因素的关系及围生儿结局。结果:NST中变异减速(VD)的发生率为5.04%(211/4188),脐带因素最为多见占67.77%(143/211);在分娩的211例新生儿中,Apgar’s评分〈7分者多见于不典型VD,发生率为20.62%(20/97),而单纯VD组Apgar’s评分〈7分发生率为2.63%(3/11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Vo组剖宫产率21.05%低于不典型VD组63.92%,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纯VD组与不典型VD组剖官产指征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典型VD组以胎儿窘迫和妊娠并发症为剖宫产指征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VD组。结论:NST中变异减速的发生以脐带异常因素多见,不典型VD较单纯VD组更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更高,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onstress test,NST)中变异减速(variable deceleration,VD)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围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160例胎儿监护NST中,141例出现VD患者的胎心心率监护图形,比较不同图形影响因素的发生率和围生儿结局。结果胎心监护NST中,VD的发生率为6.5%(141/2160)。141例出现VD患者中,单纯VD为77例(单纯VD组),不典型VD为64例(不典型VD组)。单纯VD组中,影响因素发生率为55.84%(43/77);不典型VD组中,影响因素发生率为95.31%(61/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VD患者分娩的141例新生儿中,1min Apgar评分大于7分的为125例,小于7分的为16例。其中,单纯VD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59%(2/77),而不典型VD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1.21%(14/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单纯VD组剖宫产率(20.78%)低于不典型VD组(54.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胎心监护NST中,V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脐带异常最常见。胎儿窘迫导致的不典型VD较单纯VD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妇胎儿脐带绕颈时胎心监护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111例孕妇(观察组)及产前诊断无脐带绕颈的100例产妇(对照组)采用胎心监护,分析2组产妇及围生儿的预后。结果2组CST异常图形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1,8.20,P〈0.01),而新生儿轻度窒息、羊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新生儿重度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结论产妇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应及时进行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等情况,及时处理,能避免新生儿重度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叶枫  余瑾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0):1375-1376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产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将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产妇300例按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图是否异常分为2组,第一产程胎心率(FHR)异常图形组(观察组)128例,正常FHR图形组(对照组)172例,比较2组产妇第一产程胎心率(FHR)异常图形的新生儿结局。结果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发生率为42.7%,常见类型为轻度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弱和轻度心动过速。其中基线变异减弱、晚期减速、重度变畀减速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羊水过少、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第一产程异常FHR图形发生率较高。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及基线变异减弱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有关,其他图形可在严密监护下继续试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中变异减速及延长减速出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NST中出现变异减速或延长减速孕妇200例的监护图形,比较不同类型减速图形出现的临床意义和新生儿结局。结果NST中出现变异减速和延长减速的主要原因有脐带缠绕、羊水过少及胎儿生长受限,重度变异减速及延长减速孕妇胎儿窘迫发生率(17.7%和23.8%)及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4.8%和7.1%)较轻度变异减速(8.3%和1.0%)明显升高。结论NST中变异减速和延长减速的出现受各种因素影响,脐带因素最常见,短暂偶发的轻度变异减速不一定提示胎儿窘迫,重度变异减速及延长减速常提示胎儿宫内状况不良,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提示胎儿脐带绕颈孕妇临产后连续胎心监护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8牟4月我院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264例孕妇,入产房后,常规采用外监测法进行连续性产时胎心监护。结果264例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孕妇中发现重度变异减速逮及频发晚期减速不祥图形60倒(占227%),发生在潜伏期者12例(占20%),活跃期42例(占70%),第2产期6例(10%),均及时改行急诊剖宫产。无重度新生儿窒息,轻度新生儿窒息6例,全部复苏成功,无围生儿死亡。结论对产前超声提示脐带线颈孕妇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可有效避免新生儿重度窒息和围生死亡。  相似文献   

7.
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及其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裕  谢平  张莉  胡绍琼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70-2371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及其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程度。方法:对2000~2003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脐带绕颈465例进行分析。结果:脐带绕颈发生率为17.60%,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B超诊断脐带绕颈的符合率为72.71%;胎儿电子监护(EFM)出现可变减速(VD)提示脐带绕颈的诊断符合率为42.20%;阴道分娩的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P<0.005)。结论:脐带绕颈对围生儿有不良影响,合并产前、产时出现VD者在分娩过程中其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可明显增加;加强产前、产时的胎儿监护,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可降低脐带绕颈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脐带绕颈胎儿在第二产程中连续进行胎心外监护,根据胎心变化与宫缩关系分为3组,早期减速(ED)组20例,变异减速(VD)组60例,晚期减速(LD)组40例,分别统计3组间脐带长度,绕颈周数,缠绕松紧度,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阴道助产及母儿损伤情况.结果3组间脐带绕颈周数、缠绕紧密度差异显著,LD与VD、ED组比较,新生儿窒息,阴道助产率及母儿损伤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脐带绕颈2周以上,脐带绕颈紧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阴道分娩对母儿损伤大,分娩方式宜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胎儿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 ,脐带绕颈胎儿在第二产程中连续进行胎心外监护 ,根据胎心变化与宫缩关系分为 3组 ,早期减速 (ED)组 2 0例 ,变异减速 (VD)组 6 0例 ,晚期减速 (L D)组 4 0例 ,分别统计 3组间脐带长度 ,绕颈周数 ,缠绕松紧度 ,胎儿宫内窘迫 ,新生儿窒息、阴道助产及母儿损伤情况。结果 :3组间脐带绕颈周数、缠绕紧密度差异显著 ,L D与 VD、ED组比较 ,新生儿窒息 ,阴道助产率及母儿损伤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 :脐带绕颈 2周以上 ,脐带绕颈紧密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阴道分娩对母儿损伤大 ,分娩方式宜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阴道试产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344例妊娠合并脐带绕颈分娩者与同期分娩的1000例无脐带绕颈孕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脐带绕颈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比同期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脐带绕颈产妇可在加强产时监护的情况下予阴道试产,以降低脐带绕颈产妇的剖宫产率,并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1065例次脐带绕颈产时胎心监护表现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坚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8):486-487
目的 :总结脐带绕颈产妇胎心监护图形的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分娩证实有脐带绕颈的胎心监护图形 ,并调查其中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 0 65例次脐带绕颈者图形包括了所有正常和异常图形。结论 :可变减速是脐带绕颈的最常见异常图形 ,胎心加速呈“M”或“U”型提示有脐带绕颈 ,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主要发生于可变减速和跳跃型基线图形的病例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及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确诊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初产妇6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羊水正常初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妊娠并发症、围生儿结局、分娩方式及研究组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中过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压、脐带缠绕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中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剖宫产率(63.2%,43/68)显著高于对照组(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行剖宫产孕妇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孕妇(P〈0.05或〈0.01)。结论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关系密切,严重威胁围生儿预后,选择最佳方式及时终止妊娠,可显著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本院住院并妊娠的20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例作为观察组,并与本院同期正常孕妇对照,比较母体和围生儿的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羊水污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早产儿率、低体重儿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危害极大,应加强孕期监护,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从而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和围生儿死亡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率,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范明慧  任野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2):1651-165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胎膜早破者病儿资料,依据破膜到分娩结束时间、不同孕周,同期是否破膜分组,对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次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最高(38.8%);其次是头盆不称、阴道炎、胎位异常及多胎妊娠。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24h者231例,阴道和手术分娩分别占69.7%和30.3%:新生儿窒息54例、感染1例;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24h81例,阴道和手术分娩依次占59.3%和40.7%,新生儿窒息21例、感染4例,2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38例中,新生儿窒息13例、围生儿死亡1例,274例足月产中,新生儿窒息62例、无围生儿死亡;2组新生儿窒息及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阴道分娩209例,剖宫产率33%,高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20.72%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应该预防病因,早期诊断及治疗,以降低孕产妇难产率和减少孕产妇并发症及围产儿发病率;胎膜早破并非难产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5.
无应激试验中胎心减速图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中变异减速及延长减速出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NST中出现变异减速或延长减速孕妇200例的监护图形,比较不同类型减速图形出现的临床意义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NST中出现变异减速和延长减速的主要原因有脐带缠绕、羊水过少及胎儿生长受限,重度变异减速及延长减速孕妇胎儿窘迫发生率(17.7%和23.8%)及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4.8%和7.1%)较轻度变异减速(8.3%和1.0%)明显升高.结论 NST中变异减速和延长减速的出现受各种因素影响,脐带因素最常见,短暂偶发的轻度变异减速不一定提示胎儿窘迫,重度变异减速及延长减速常提示胎儿宫内状况不良,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中变异减速波形与围生儿结局、脐带或羊水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分娩产妇中NST发现变异减速的患者22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NST正常的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围生儿结局、脐带和羊水异常情况.结果 研究组脐带绕颈、脐带过短和脐带过长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0.2%(112/223)比30.3% (91/300)、12.1%(27/223)比2.7% (8/300),7.6% (17/223)比1.3% (4/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研究组28.3%(63/223)发现羊水过少,对照组仅为14.0%(42/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羊水Ⅲ度污染的比率为13.9%(31/2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14/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胎儿窘迫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3.5%(97/223)比11.0%(33/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新生儿窒息比率为12.1% (27/2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 (7/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产前NST中出现变异减速波形提示产妇可能合并脐带或羊水异常,需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以减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及胎心监护在脐带绕颈分娩方式选择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6例入院时未临产的单胎头位妊娠的孕妇,先行胎儿脐血流检查,对其中140例提示脐带绕颈的孕妇于临产前(或)临产后分别行胎心监护。结果脐带绕颈产妇进入活跃期后,S/D值〈3组,其胎心率图形正常、ED和轻中度YD组较胎心率图形重度YD和LD组的自然分娩、剖官产、胎儿窘迫的剖官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3.0组,两组胎心率图形的自然分娩、剖官产、胎儿窘迫的剖官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S/D≥3组,胎心率图形为重度VD、LD、PD组新生儿窒息,阴道分娩率和剖官产率与S/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带绕颈对围产儿存在严重危害,应用脐血流预测脐带绕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应用胎儿监护仪对脐带绕颈者作产时监护可预测胎儿预后,对脐带绕颈分娩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程霞  肖珊珊 《现代保健》2012,(21):17-18
目的:通过对285例胎心监护为可变减速的足月临产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观察分析,探讨胎心监护可变减速发生原因及对胎儿预后的评价。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选择产时胎心监护为可变减速的2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可变减速的150例(单纯型组),复杂型135例(复杂型组),正常胎心监护患者188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复杂型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羊水过少吸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分别与单纯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及复杂型组脐带缠绕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与复杂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胎心可变减速发生原因以脐带缠绕居多,其次为羊水过少和胎儿生长受限;单纯型可变减速新生儿结局优于复杂型,复杂型可变减速常合并羊水过少和胎儿生长受限,其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可能性大,应采取果断措施,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ICP合并HBV感染和62例ICP未合并HBV感染孕妇的围生儿结局,观察两组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体重。结果ICP合并HBV感染组早产率为64.10%(50/78),ICP未合并HBV感染组早产率为38.71%(24/6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8.94,P<0.01);两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ICP合并HBV感染易引起早产,对此类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和治疗,保证围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孕妇分娩方式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正确处理脐带绕颈,提高产科安全性。方法回顾本院2005-01/2008-12已分娩的有脐带绕颈孕妇428例,分析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的关系,脐带绕颈对孕妇分娩方式及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脐带绕颈1周占多数,占79.67%,脐带过短组无1例发生脐带绕颈,脐带过长组的脐带绕颈周数多于脐带正常者(P〈0.01),脐带绕颈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17.52%,新生儿窒息率5.14%,剖宫产率56.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产前B超检查和产程胎心监护,重视脐带绕颈这一因素,选择适当分娩方式,以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