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旁阻滞联合不同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4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80例。A组实施颈椎旁路神经阻滞,B组在A组基础上联用臭氧注射治疗,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三组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组分别为(1.51±1.2)、(3.42±1.4)和(4.32±2.3)分,B组分别为(1.31±0.5)、(1.81±1.3)和(2.32±1.5)分,C组分别为(1.32±0.4)、(1.82±1.2)和(2.31±1.5)分,A组治疗后3、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3、6个月A组优良率分别为100.0%、71.25%、62.50%;治疗后1周及3、6个月B组优良率分别为100.0%、87.50%、80.00%;治疗后1周及3、6个月C组优良率分别为100.0%、88.75%、81.25%;A组治疗后3、6个月优良率均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椎旁阻滞联合不同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阻滞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肩部疼痛症状的颈椎病患者40例进行随机分组,A组20例进行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阻滞治疗;与B组20例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比较,通过疼痛评分及工作生活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A组治疗后1个月15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5例病人部分缓解;6个月后18例病人疼痛评分为0分,0.1~3分的2例;工作及生活自理满意的为18例(P<0.01)。B组病人治疗后1个月疼痛完全缓解10例,5例病人部分缓解;6个月后疼痛评分为0分的11例,0.1~3分的3例;工作及生活自理满意的为10例(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阻滞是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所致颈肩部疼痛症状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太阳穴2HZ电针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疼痛侧的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双侧太阳穴2HZ电针治疗偏头痛持续疼痛,以VAS评分测定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68%,西药组55%。联合治疗组与其它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和太阳穴2HZ电针能有效控制顽固性偏头痛持续疼痛。  相似文献   

4.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治疗组对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对100例患者进行舒血宁静脉滴注治疗,十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9/6和769/6,两组相比,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疗效好、易于操作、安全性较高的优点,是一项适合在各级医院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传统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诊断为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下的TAP组(U组)和传统的TAP组(C组),每组35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质量评分(QS)、镇痛总有效率评估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VAS比较,U组患者与C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QS比较,U组患者与C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Q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Q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治疗后6周总有效率为88.57%,C组治疗后6周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治疗腹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还具备精准性与有效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1次/隔日,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祛风化瘀止痉汤内服,1剂/d,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治愈率46.67%(28/60),总有效率85.00%(38/60);对照组治愈40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治愈率66.67%(40/60),总有效率98.33%(51/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连浩  杨立超 《现代保健》2011,(13):152-153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能调节雄性激素,对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效果.方法 重度痤疮42例,化验其睾酮水平均升高,按疗程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10 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观察痤疮的变化及阻滞时的并发症.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97.6%(41/42),显效率为71.4%(30/42),有效率为26.2%(11/42),无效率为2.4%(1/42).星状神经节注射时有35例(83.3%)肩胛区疼痛,3例阻滞后咽喉有梗阻感,5例有一过性声音嘶哑.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寻常性痤疮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副作用小、且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观察其疗效。方法将4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神经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评分(VRS)、六点行为活动评分(BRS—S)及睡眠时间评定近期疗效,观察并发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在4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问增加(P〈0.05)。B组的疼痛评分下降大于A组,24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的副作用。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较单独使用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原发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症状的原发性低血压患者220例,采用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观察组使用1%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B120.5 mg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隔日阻滞一次,8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阿胶浆20 ml,生脉饮10ml口服治疗,每日3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密切观察治疗结束当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当天、1个月均能有效提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6,12个月,观察组血压仍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血压则出现反复,血压逐渐下降到治疗前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2个月,观察组有效19例,治愈79例,总有效率达89.1%(98/110);对照组有效8例,治愈3例,总有效率为10.0%(11/11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可以有效提升血压,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枕神经阻滞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38例失眠症患者行星状神经节及枕神经阻滞,每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结果:患者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精神状态及工作效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枕神经阻滞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偏振光照射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源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颈源性疼痛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A组接受银质针配合偏振光照射治疗,B组仅接受银质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3周、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治疗后1周、3周、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各时间点的优良率也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振光照射银质针治疗颈源性疼痛疗效优于单纯银质针治疗效果且治疗周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官能症的疗效,及其与常规药物治疗的差异性。方法应用神经症筛选表选取120例患者入组,运用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无显著差异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应州星状神经节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常规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两周、六周进行疗效评估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治疗六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且实验组的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付成建  杨传智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121-2122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原发性头痛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效果具有迅速、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我们在SGB前后测定脑血流变化并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44例,男性15例,女性29例;年龄24~66岁,病程8月~6 a。均经临床检查排除高血压,颈椎病等其他继发性头痛。诊断参照《国际头痛疾患分类》[1],的诊断标准,其中偏头痛19例,丛集性疼痛4例,紧张型头痛21例。1·2治疗方法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采用颈椎横突前结节阻滞法[2],穿刺成功后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10 m l,约5~10m in出现同侧面部潮红、睑裂变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乳腺疾病的疗效.方法 100例乳腺疾病患者,于月经后11d开始施行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3d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疗4~6个疗程,均完成1年随访观察,痊愈8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97/100).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乳腺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气管插管前后收缩压(SBP)、HR、皮质醇和血糖的变化,探讨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Ⅱ~Ⅲ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BG组)和非星状神经节阻滞组(NSBG组),每组各15例。星状神经节阻滞后10min(NSBG组为相应时间)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记录入手术室后5min(T0)、阻滞后10min(T1)及插管后即刻(T2)、2min(T3)、5min(T4)时的SBP、HR。并同时于T0、T4各取动脉血1ml测定皮质醇和血糖。结果NSBG组T2~T4SBP、HR明显升高,与本组T0和SBG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G组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NSBG组T4皮质醇[(9.3±3.5)mmol/L]较本组T0[(6.4±1.9)mmol/L]和SBG组T4[(6.8±2.8)mmol/L]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后,SBP、HR、皮质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前后变化比较平稳,可有效地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刘琳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4):110-110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颈椎牵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60例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6.67%。结论颈椎牵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临床治疗颈性眩晕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偏振光照射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源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颈源性疼痛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A组接受银质针配合偏振光照射治疗,B组仅接受银质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3周、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治疗后1周、3周、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各时间点的优良率也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振光照射银质针治疗颈源性疼痛疗效优于单纯银质针治疗效果且治疗周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角膜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疡,特别是一些顽固性角膜溃疡临床上治疗更为棘手。笔者3年来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西药治疗各类角膜溃疡,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均为单眼发病,男32例,女2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5岁,病程3天~3个月不等,多数发病诱因系外伤所致其中脓性角膜溃疡42例,霉菌性6例,病毒性4例。2 治疗方法和结果2.1 星状神经节阻滞 患者仰卧治疗床,头放正中且后仰,在  相似文献   

19.
李耀平  陈丽香 《现代保健》2011,(14):152-153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与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应用连续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811,P〈0.01)。结论SGB能够显著提高顽固性偏头痛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太阳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偏头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Ⅰ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太阳穴穴位注射病例,Ⅱ组为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病例。结果Ⅰ组总有效率为86.8%,Ⅱ组总有效率为47.4%,Ⅰ组的疗效明显优于Ⅱ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太阳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止痛效果确切,止痛时间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