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各病变期间炎症、水肿、神经元改变及胶质增生等因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6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用24只SD大鼠,实验组将自体血注入右尾状核,假手术组做对照。取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血肿周围脑组织内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出血后6h即可见少数单个散在炎性细胞浸润,48h达高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72h后可见血肿周围及血肿内胶质细胞、血管增生;7d时血肿明显缩小,胶质细胞及血管增生明显。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和血管增生可能是脑水肿加重和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损害及超微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脑出血所引发的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可能机制。方法制备SD雄性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组分成1h、3h、12h、24h、48h、72h及7d7个小组;对照组分成3h、24h及72h3个小组,每组5只大鼠。每实验小组取2只大鼠,2%氯四氮唑(TTC)染色,进行大体组织病理演变观察。另取3只大鼠,在血肿周边区及同侧皮层区分别取脑组织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TTC染色显示,血肿呈黑褐色,血肿周围未见白色梗死区。光镜下观察,血肿区与正常脑组织间有一周围区,其中可见组织疏松,细胞不同程度水肿,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灶周边毛细血管增生伴炎细胞浸润。电镜观察可见,血肿周围组织早期星形细胞胞体和周边足突肿胀,神经细胞改变不明显。注血后24h,星形细胞肿胀明显,部分变性、坏死;神经细胞轻度变性,血脑屏障破坏。注血后72h,星形细胞高度肿胀,神经细胞变性。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病理、超微结构的改变,血肿周围脑组织产生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规律。方法用胶原酶注入到大鼠尾状核的方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脑出血、假手术组、正常3组。分别观察各组在脑出血后第6h、12h、24h、2d、3d、5d、7d时血肿周围及对侧相应组织、额叶、小脑在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大鼠在胶原酶注入6小时后形成稳定的血肿,病灶可分为血肿区、血肿周围区及相邻的正常脑组织区。血肿周围以细胞肿胀、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肿、神经元坏死和变性为主要表现,水肿在第3d最突出,第7d仍未完全消退;出血12h血肿周围开始出现中性粒细胞,第3d开始出现泡沫细胞。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以细胞肿胀、水肿、神经细胞坏死、变性为主要表现,中性粒细胞及泡沫细胞的出现说明血肿周围存在炎症反应。血肿周围组织是今后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张春燕  李亚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86-187,F003
目的:探讨还元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显微、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还元组,每组10只。各组于造模后2h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还元注射液1mL/(100g次),2次/d,共给药3d。第4天断头处死迅速取脑,制成光镜、电镜片,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正常组:光镜、电镜下脑组织结构正常;②模型组:光镜下,血肿范围大,充满变性红细胞,脑组织变性、坏死,毛细血管严重水肿;电镜下,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明显肿胀,胞浆内大部分细胞器消失,染色质消失,神经细胞脱髓鞘,轴浆消失;③还元组:光镜下,血肿形成囊肿,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十分明显,血肿内有大量的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血肿周围无明显变性神经细胞,毛细血管无明显水肿;电镜下,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无明显肿胀,胞浆内细胞器结构基本完整,神经纤维结构大致正常。结论:还元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研究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变化规律。方法: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后12h、1d、3d及7d,采用HE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及神经细胞变化规律。结果:造模后灶周组织主要表现为红细胞逐渐崩解吸收、炎症细胞浸润、病灶中央神经细胞液化坏死;星型胶质细胞在出血伊始即出现增生,7d时增生最活跃;神经元在各时间点均表现为死亡。结论: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可模拟人类原发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益气活血法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区血管新生的形态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脑出血大鼠脑内损伤区血管新生和血肿吸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8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35只,另140只利用胶原酶诱导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后分为模型组、益气组(益气方灌胃)、活血组(活血方灌胃)及益气活血组各35只,不同时间点灌注取脑。采用脑微血管银染法观察各组血管新生情况、测量血肿面积。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第1天时,造模的4组大鼠血肿内可见大量结构不清的液化坏死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肿胀,血肿周围少量呈毛细血管扩张,中线移位。与造模后的其它3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益气活血组血肿开始明显吸收,35d时部分切片完全吸收(P〈0.01)。第14-28天时血肿周围及内部新生血管增多。第28天后各组新生血管开始消退。结论: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提高血肿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血管新生和血肿吸收,以促进脑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还元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显微、超微结构的影响及保护作用. 方法将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还元组,每组 10只.各组于造模后 2 h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还元注射液 1 mL/(100g.次 ), 2次 /d,共给药 3 d.第 4天断头处死迅速取脑,制成光镜、电镜片,观察组织学变化. 结果①正常组光镜、电镜下脑组织结构正常;②模型组光镜下,血肿范围大,充满变性红细胞,脑组织变性、坏死,毛细血管严重水肿;电镜下,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明显肿胀,胞浆内大部分细胞器消失,染色质消失,神经细胞脱髓鞘,轴浆消失;③还元组光镜下,血肿形成囊肿,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十分明显,血肿内有大量的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血肿周围无明显变性神经细胞,毛细血管无明显水肿;电镜下,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无明显肿胀,胞浆内细胞器结构基本完整,神经纤维结构大致正常. 结论还元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治疗对大鼠重度脑创伤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重度脑创伤大鼠其脑组织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探讨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高压氧组及脑创伤组。采用高压气体冲击脑组织制作大鼠局部脑创伤模型。分别于术后3h、1d、3d、5d及7d时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测定脑创伤组及高压氧组在上述各时间点时脑内TNF-α、IL-6、IL-8及IL-10的水平。结果当大鼠发生脑创伤后,上述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经高压氧治疗后,发现炎性细胞向脑组织内浸润现象减缓,并有大量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聚集、增生,而且高压氧组大鼠脑组织内上述炎性细胞因子在各时间点均较脑创伤组降低(均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可抑制炎性细胞向脑创伤组织处浸润,降低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聚集、增生,具有保护受损脑组织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胶原酶诱导的脑出血大鼠模型及其行为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稳定的脑出血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及组织结构变化。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0.5U/2.5μl生理盐水,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脑尾状核,然后在不同时间观察其行为学及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成功率80%.出血后6h大体形态可见明显出血灶,直径约3.0—3.5mm,且血肿大小、形态、部位相近;光镜下可见出血早期神经细胞水肿,白细胞浸润,后期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增生;大鼠行为学改变明显,并可持续到出血后7d。结论:此模型死亡率低,成功率高,血肿稳定,行为学改变明显,病理学改变符合临床。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可通过诱导脑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目的:观察头穴百会透曲鬓对缺血性脑损伤的良性调节,以及对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过度表达的抑制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0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清洁级雌性SD大鼠15只,体质量230-27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针剌组和对照组,5只/组。干预:①针刺组和对照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对照组,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针刺组在缺血后10min给予针刺治疗,在大鼠头顶部相当于人体百会、风府穴常规剪毛消毒,用0.35mm&;#215;40mm毫针在皮下百会穴处左前下方相当于人体曲鬓穴处平刺,进针深度约0.8cm。另于风府穴直刺一针,深度约0.5cm。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百会穴接阳极,风府穴接阴极,电针频率7HZ,强度6mA,时间30min。②脑片制备及肿瘤坏死因子α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大鼠于缺血2h再灌注12h后深麻醉,左心室插管经升主动脉快速灌注生理盐水200mL,再持续灌注质量浓度40g/L多聚甲醛300mL,断头取脑,相同固定液后固定1h。自视交叉处开始向后取冠状切片,片厚约7μm。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胞浆着色呈棕黄色,阴性对照细胞不着色。应用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用吸光度表示。③缺血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针刺组和对照组病变区病理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及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②针刺组和对照组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及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针刺组表达明显增强(0.302&;#177;0.04,0.320&;#177;0.02:0.466&;#177;0.08,0.423&;#177;0.02;0.367&;#177;0.03,0.362&;#177;0.02;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②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对照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较重,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呈空泡样变性,血管内有明显的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血管周围亦有明显白细胞浸润;针刺组仅有少量神经元变性坏死及胶质细胞空泡样变性,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及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头曲鬓穴处平刺可明显抑制其表达,从而有效阻止炎性细胞因子过量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的发挥,减少脑缺血后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炎性反应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对30例手术的脑出血患者于血肿旁约1cm处取少许脑组织作为试验组,按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将试验组分为〈6h(6例)、6~12h(7例)、12~24h(5例)、24~72h(6例)、〉72h(6例)。从前两组中选7例患者于手术入颅路径上远隔血肿处取少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观察组织病理、炎性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增生、凋亡细胞、促凋亡基因(Bax)、抗凋亡基因(Bcl-X)的变化情况。结果光镜观察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6h内脑组织基本正常,试验组6~12h损伤较轻,12~24h损伤较重,24~48h损伤严重,以后逐渐好转,8d时与对照组相似。免疫组化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从6~12h逐渐明显,12~24h达高峰(P均〈0.01),小胶质细胞增生从24~72h开始,72h以后明显增强(P均〈0.01);凋亡细胞、Bax蛋白表达从6~12h开始增加,12~24h达高峰(P〈0.05或P〈O.01)。Bcl—X蛋白及其mRNA表达从12~72h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T—PCR显示:Bax mRNA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似;相关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增生与凋亡细胞、Bax蛋白和Bax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Bcl—X蛋白及其mRNA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并与组织病理损伤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体受体2型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后6,24,48,72h,7d及假手术6组。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中等量(50μL)自体动脉血脑出血模型,分别对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动态行为学评分,观察脑损伤程度;用干-湿重法行脑含水量测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用单克隆补体受体2型抗体检测病灶周围脑组织补体-受体2型表达。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均于48h达到高峰,补体受体2型的表达高峰为24~48h,即补体受体2型表达与脑水肿及脑损伤存在时间上相关,且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体受体2型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脑细胞功能保护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了实验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淀粉样脑血管病(CAA)患者脑组织的表达。方法:通过HE、刚果红、GFAP染色研究5例经神经病理证实的CAA相关脑出血的神经病理特点。结果:HE染色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正常血管壁由透明样嗜伊红样物替代。刚果红染色阳性,可见程度不等的血管淀粉样物质浸润,内膜消失,较大血管呈透明样,非淀粉样透明样变性,主要是脑膜和皮质的中小动脉受累,以血管壁淀粉样蛋白浸润和内膜消失等改变最常见。GFAP阳性染色主要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增生,以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比较明显,符合多数学者的报道,结论:CAA脑出血可由慢性血管病变所致,高血压可加重此种改变。GFAP染色阳性表明存在继发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内血肿吸收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脑出血模型用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来建立,观察水蛭提取液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血肿容积与血肿周围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及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d时治疗组(1.96&;#177;0.29)分低于对照组(2.88&;#177;0.33)分(P=0.004),至第10天时治疗组评分为0,低于对照组(0.94&;#177;0.68)分(P=0.000)。②治疗后6,10d的大鼠脑内血肿治疗组[(15.54&;#177;0.23),(1.39&;#177;0.39)μL]比对照组[(21.33&;#177;0.39),(5.69&;#177;0.34)μL]明显缩小(P&;lt;0.05),同时血肿周围缺血范围治疗组小于对照组,脑水肿比对照组减轻。③水蛭提取液能加快脑出血后的病理组织修复,促进病灶周围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无新鲜出血灶发现。结论:水蛭提取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内血肿有治疗作用,而不引起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压氧预处理(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HBOP)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和血肿周围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质量300~350 g),其中18只大鼠接受连续5次HBOP(HBOP组:3个绝对大气压,100%O2,每次1 h,1次/d,连续5 d),另18只大鼠接受连续五次假预处理(对照组:1个绝对大气压,空气,每次1 h,1次/d,连续5d).预处理结束24 h后,立体定向基底节内注射自体股动脉血100μL建立基底节脑出血模型,72 h后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24只大鼠,HBOP组及对照组各12只);采用HE染色镜下观察血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12只大鼠,HBOP组及对照组各6只);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 7.0统计软件对脑组织水含量值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结果 HBOP组脑出血72 h后血肿周围基底节脑组织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81.6±0.7)%vs.(82.8±0.9)%,(P<0.01)];血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血肿周围凋亡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HBOP显著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显著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以及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局灶脑缺血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其坏死过程中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缺血再灌组。标本冠状面按A,B,C,D4等分切脑。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单片脑组织TTC染色定位边缘区。取缺血周围区和中心区脑组织,经固定包埋,半薄切片(1μm),超薄切片。JEOL100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缺血3h既可见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变化,以细胞和核肿胀为主。再灌3h胞浆内可见肿大的线粒体和空泡变。缺血6h:细胞水肿加重。缺血6h再灌3h可见细胞肿胀破溃,染色质漏出核周,核周明显水肿。缺血12h,水肿进一步加重。缺血24h及再灌3h星形胶质细胞核破溃变形,核周明显水肿。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3h即可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缺血中心区的星形细胞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变化逐渐加重,而边缘区细胞的损伤与缺血时间星不一致性。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星高度的敏感性,可以作为判断早期缺血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脐血有核细胞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生存和抗原表达。 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3在深圳宝安血站干细胞研究实验室内完成。①实验中采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脐血有个核细胞。②5窝F344新生1d龄大鼠共64只,同窝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干预。模型组:结扎左颈动脉,吸入体积分数为0.08的低氧3h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人脐血有核细胞组:造模后24h定位注射人脐血有核细胞(1.0~2.0)&;#215;10^6。③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移植后第42天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第10周麻醉状态下处死实验鼠,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人脐血有核细胞在脑内存活和分化情况。 结果:64只大鼠,实验过程中死亡20只,正常组、模型组、脐血有核细胞组分别存活17,11,16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制作结果:模型组出现行为障碍,病理切片可见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吞噬、血管套、胶质细胞结节形成等典型缺氧缺血所致脑组织病理损伤。②第42天水迷宫试验显示:人脐血有核细胞组大鼠的空间识别和记忆能力明显尤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③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间接免疫实验结果显示:人脐血细胞组,进针部位存在大量移植细胞,成团或散在分布,呈方向性向周围迁移;左侧大脑血管壁,可见大量细胞迁移环绕;所植入的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率约为4.59%,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约为2.68%。 结论:人脐血有核细胞在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可以部分存活。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抗原,并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的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8.
针药合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军  王玉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14-1915
目的 研究针药合用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观察针药合用对神经病学症状、被动性条件反向、血液流变性、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药物组比较。结果 3组均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症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液黏度,缩小脑梗死面积,促进坏死灶内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减少脑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针药组在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及降低血液黏度方面明显优于针刺和药物组。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可通过诱导脑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目的观察头穴百会透曲鬓对缺血性脑损伤的良性调节,以及对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过度表达的抑制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0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清洁级雌性SD大鼠15只,体质量230~27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针刺组和对照组,5只/组.干预①针刺组和对照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对照组,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针刺组在缺血后10min给予针刺治疗,在大鼠头顶部相当于人体百会、风府穴常规剪毛消毒,用0.35 mmx40 mm毫针在皮下百会穴处左前下方相当于人体曲鬓穴处平刺,进针深度约0.8 sm.另于风府穴直刺一针,深度约0.5 cm.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百会穴接阳极,风府穴接阴极,电针频率7Hz,强度6mA,时间30min.②脑片制备及肿瘤坏死因子α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大鼠于缺血2 h再灌注12 h后深麻醉,左心室插管经升主动脉快速灌注生理盐水200 mL,再持续灌注质量浓度40 g/L多聚甲醛300mL,断头取脑,相同固定液后固定1 h.自视交叉处开始向后取冠状切片,片厚约7μm.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胞浆着色呈棕黄色,阴性对照细胞不着色.应用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用吸光度表示.③缺血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针刺组和对照组病变区病理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及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②针刺组和对照组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及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针刺组表达明显增强(0.302±0.04,0.320±0.02;0.466±0.08,0.423±0.02;0.367±0.03,0.362±0.02;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②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对照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较重,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呈空泡样变性,血管内有明显的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血管周围亦有明显白细胞浸润;针刺组仅有少量神经元变性坏死及胶质细胞空泡样变性,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及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头曲鬓穴处平刺可明显抑制其表达,从而有效阻止炎性细胞因子过量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的发挥,减少脑缺血后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规律,及中药复方平肝熄风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在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进行。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于6h即有细胞色素C释放,出现胞浆染色的阳性细胞;1d后胞浆染色最浓,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阳性细胞表达最多:3d后染色变淡,阳性细胞数减少;5d后胞浆染色继续变淡,阳性细胞继续减少。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在1,3,5d时阳性细胞减少明显(P&;lt;0.01),染色亦较模型组淡。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细胞色素C于6h即开始从线粒体释放。1d达高峰后下降;平肝熄风汤能阻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