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逆行牵拉技术在大鼠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只SD大鼠,24号留置针穿刺气管环状软骨缝隙,金属丝通过留置针经气管逆行至口腔,引导气管插管进入气管。结果一次性穿刺气管成功75只大鼠,3只大鼠导丝逆行时有阻力,后证实进入鼻腔或上颚孔,退出一段后调整导丝角度后成功进入口腔后插管成功。2只大鼠插管时有阻力,牵拉鼠舌及左颊部暴露口腔后插管成功;该操作只需时间(1±0.5)min,一人操作即可完成。无1例失败,成功率为100%。结论此种大鼠气管插管术无需特殊辅助设备,是一简单、快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帝视内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7~76岁,体质量45~85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静脉诱导麻醉,应用帝视内镜进行经口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后相关并发症。结果 22例患者1次插管成功,3例通过调整镜身弯曲度2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插管时间(29.5±6.8)s。术后患者未见明显的插管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无明显波动。结论在困难气道中使用帝视内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可提高成功率,减少插管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对垂体瘤肢端肥大并有插管困难的患者应用Bonfils纤维喉镜行气管插管的方法。方法经全麻气管插管行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15例,术前先行气道评估,若M allampati评分≥3级或甲颏距离<6 cm、张口度<3.5 cm,三项有一项者被选入。常规麻醉诱导后用Bonfils纤维喉镜插管,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按插入口咽腔、看见会厌、进入声门和置入气管导管的难易度评估插管情况并记录插管时间和失败率,同时随访插管后咽痛声嘶等不良反应。结果插管后收缩压和心率均有增加(P<0.05)。所有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平均插管时间为(65.3±10.6)s,有4例(26.7%)患者看见会厌的难易度为一般,2例(13.3%)患者进入声门较困难。除2例患者外所有患者术后无咽痛、声嘶等不良反应。结论Bonfils纤维喉镜对于插管困难的患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插管装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管式喉罩(LMA-ProSeal,PLM)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3组,其中PLM组20例、标准型喉罩(LMA-Classic,CLM)组20例和气管插管无困难的全麻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困难气道的患者用盲探法随机置入PLM或CLM,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视经口行气管内插管,惠普监护仪监测诱导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漏气压(Paw)。结果PLM组用盲探法置入喉罩均较顺利,其平均置入时间为(50±5)s,首次插管成功18例(90%),有2例(10%)第2次插管成功,无明显软组织损伤;术毕患者完全清醒通气量满意时,无一例出现躁动,无明显喉痛现象。CLM组平均置管时间为(46±2)s,首次插管成功16例(80%),第2次插管成功4例(20%)。两组喉罩首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M组术毕清醒早期有4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2例主诉喉痛不适。PLM组气道漏气压为(32.5±10.5)cmH2O,CLM组为(25.5±10.5)cmH2O。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为(52±3)s,有1例(5%)第2次插管成功,术毕复苏期有12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8例主诉喉痛不适。对照组于置管后即刻的MAP和HR分别为(121.21±8.65)mmHg、(98.05±8.21)次/分,分别明显高于PLM组(94.38±9.82)mmHg、(81.10±7.56)次/分(P<0.05)。结论PLM应用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M男 35岁MASAI级M拟在全麻插管下行左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各项术前检查均无异常,气管无被肿物压迫征象,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麻醉诱导插管均顺利术毕放置引流条,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400以上,唤之能睁眼,能根据要求做抬手等动作,遂在吸痰后拔除气管插管,约2min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SPO2进行性下降,立即托下颌进行面罩加压给氧,SPO2有所上升,后助手述捏呼吸囊时阻力较大,笔者也感觉到气道阻力较大,患者的SPO2又开始下降,患者的意识也逐渐消失,立即给予维库溴铵注射液8mg紧急行气管插管,反复试插几次都未能成功,这时患者的SPO2已经降到40以下心率也下降到30,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mg并行胸外按压,并同时行气管切开术,幸亏气管切开比较顺利切开后立即插入气管导管行正压通气,SPO2开始逐渐上升心率也逐渐恢复,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重新从原切口切开后发现有鲜血流出,并发现有出血点,术者结扎出血点并仔细探查无其它出血点后带管送入ICU,患者于术后第二天清醒拔管后送回病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管式喉罩(LMA-ProSeal,PLM)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随机分为3组,其中PLM组20例、标准型喉罩(LMA-Classic,CLM)组20例和气管插管无困难的全麻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困难气道的患者用盲探法随机置入PLM或CLM,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视经口行气管内插管,惠普监护仪监测诱导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漏气压(Paw).结果 PLM组用盲探法置入喉罩均较顺利,其平均置入时间为(50±5)s,首次插管成功18例(90%),有2例(10%)第2次插管成功,无明显软组织损伤;术毕患者完全清醒通气量满意时,无一例出现躁动,无明显喉痛现象.CLM组平均置管时间为(46±2)s,首次插管成功16例(80%),第2次插管成功4例(20%).两组喉罩首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M组术毕清醒早期有4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2例主诉喉痛不适.PLM组气道漏气压为(32.5±10.5)cm H2O,CLM组为(25.5±10.5)cm H2O.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为(52±3)s,有1例(5%)第2次插管成功,术毕复苏期有12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8例主诉喉痛不适.对照组于置管后即刻的MAP和HR分别为(121.21±8.65)mm Hg、(98.05±8.21)次/分,分别明显高于PLM组(94.38±9.82)mm Hg、(81.10±7.56)次/分(P<0.05).结论 PLM应用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探讨分析.方法 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4年11月之间来我院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治疗的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8 ~ 48岁,平均年龄(34.5±1.4)岁.按1∶1的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人.接受气管插管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经气管插管后发生并发症有3例(14.3%),未发并发症的有18例(85.7%);对照组经气管插管后发生并发症有10例(47.6%),未发并发症的有11例(52.4%),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护理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可能与插管气道评估、气管清洁及医患之间的配合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喉罩 (LMA)引导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0例困难气管插管的病人进行喉罩引导气管插管 .结果 经喉罩引导一次气管插管成功 7例 (70 .0 % ) ,二次成功 3例 (30 .0 % ) .结论 经喉罩引导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科曾经成功的抢救由于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后,长期使用呼吸机时发生了呼吸道被血痂堵塞,氧气不能足量射入气道,致极度乏氧的病人,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5例病人中,男3人,女2人,年龄22~36。使用呼吸机时间都在两周以上,用导管吸痰时,痰不多,提高吸氧流量仍不能使乏氧症状缓解,病人出现心率快,末梢发绀,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罩(LMA)引导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困难气管插管的病人进行喉罩引导气管插管.结果经喉罩引导一次气管插管成功7例(70.0%),二次成功3例(30.0%).结论经喉罩引导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般情况下行气管插管术,患者处于仰卧状态,非仰卧位下施行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比较少见,且存在一定困难和风险。1999至2003年,我院共实施了16例侧卧位气管插管术,均获得成功。现将侧卧位成功气管插管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喉罩通气对比气管插管通气两种麻醉方式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行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方法40例AS患者需行全髋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喉罩通气组、气管插管通气组,通过监测记录两组麻醉插管顺利情况、麻醉诱导后1min及插管后1min的HR、MAP值。结果喉罩通气组全部插管顺利,气管插管通气组6例困难插管。A组麻醉诱导后1min及插管后1min的HR、MAP值相比无显著性变化。B组HR、MAP值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喉罩通气比气管插管通气在AS患者全髋置换手术中优点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强型气管导管用于颈椎骨折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择期行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加强型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采用管芯法气管插管。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术后6 h内咽喉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5%,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70%;术后6 h内咽喉痛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30%。结论加强型气管导管用于颈椎骨折手术患者气管插管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低,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插管型喉罩air-Q和i-gel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ir-Q(A组)和i-gel(I组)引导气管插管。记录喉罩置入次数和时间、盲探气管插管次数和时间。若盲探失败,改由纤维光导支气管镜经喉罩引导气道插管。结果 8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喉罩,A组和I组喉罩置入时间分别为(19±5)s和(21±6)s,首次置入成功率分别为82.5%和77.5%。A组盲探气管插管的总时间显著短于I组[(95±28)s比(113±39)s](P0.05),A组盲探气管插管的总成功率显著大于I组(92.5%比72.5%)(P0.05)。所有盲探失败的病例均成功使用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完成经喉罩引导气管插管。结论相比i-gel喉罩,air-Q喉罩盲探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更高,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5.
黄秀丽  何威 《医学信息》2010,23(6):1588-1590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通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喉罩组与气管插管组,每组各30例,分别置入喉罩与气管插管.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术中反流误吸,术毕呛咳,术后咽痛、声音嘶哑、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期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HR较喉罩组显著升高(均P<0.05);喉罩组术后咽痛发生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喉罩组插管应激反应小于气管插管组;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患者术中、术后的护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防止术中反流误吸,后者侧重于气管护理以及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全麻诱导期不同吸氧浓度对气管插管时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到Ⅱ级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根据全麻醉诱导时面罩通气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_(2)),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4组:A组(FIO_(2)=1,n=20)、B组(FIO_(2)=0.8,n=20)、C组(FIO_(2)=0.6,n=20)、D组(FIO_(2)=0.4,n=20)。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均由三位有经验的麻醉医生进行操作完成,由助手进行气体浓度调整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及相关指标的观察记录。各组气管插管操作完成后均不予通气,直至SPO_(2)降至90%。在气管插管未完成时SPO_(2)降至90%以下,则认定为失败病例。记录失败病例数,无通气安全时限(即无通气状态下SPO_(2)≥90%的持续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长。结果各组均无失败病例,无通气安全时限分别为A组(493.5±172.8)s,B组(380.9±93.7)s,C组(276.3±103.2)s,D组(160.3±54.8)s,气管插管时长分别为(38.4±9.8)s,(32.8±7.5)s,(36.8±9.0)s,(35.9±10.3)s。无通气安全时限和气管插管时长的99%置信区间分别为A组(382.9,604.0)s、(32.1,44.6)s,B组(320.9,440.9)s、(27.9,37.6)s,C组(210.2,342.2)s、(31.0,42.5)s,D组(125.3,195.3)s、(29.3,42.5)s。各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均显著大于气管插管时长(P<0.01)。四组间的气管插管时长的差异以及气管插管完成时SpO_(2)≥90%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全麻诱导时面罩通气吸入氧浓度为40%即可提供充足的无通气安全时限以便完成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烧伤后并发心内膜炎,行三尖瓣置换术后低心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对1例烧伤后并发心内膜炎,行三尖瓣置换术后严重低心排患者进行ECMO支持。辅助期间平均流量在45~60mL.kg-1.min-1,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ECMO辅助41 h 38 min后成功撤除;术后52 h拔出气管插管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平稳;术后21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于烧伤后并发急性心内膜炎行瓣膜置换的患者,ECMO是术后心脏功能支持的一种有效的机械辅助方法,可减低患者在ICU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气管插管全麻,对抑制插管应激反应和术后咽喉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1-Ⅱ级拟施气管插管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和实验组(Ⅱ组)分别将石蜡油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于气管插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3min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记录是否有术后咽喉痛及性质。结果Ⅰ组在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min较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病人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min上述指标较插管前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Ⅰ组插管后SBP、DBP、HR均较Ⅱ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喉部异物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全麻所引起的插管应激反应和术后咽喉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程序化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分别采用T型管和压力支持(PSV)进行30 min的自主呼吸试验(SBT),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T型管组(n=27)和PSV组(n=28)。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分两个步骤进行,即检测阶段和SBT阶段。当患者完成SBT阶段,而且呼吸频率≤35次/min,PaO2≥9.33 kPa(70mmHg),即可拔出气管插管。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SBT、拔出气管插管。T型管组在30 min时完成SBT者为85.2%(23/27),PSV组为85.7%(24/28),两组各有1例患者在拔管后48 h内重复进行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8.11±51.20)h(T型管组)(、34.58±35.04)h(PSV组);拔除气管插管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没有差别,但均低于正常值。结论应用T型管和PSV进行30 min的SBT,临床结果相似。在该研究中,血中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未对拔除气管插管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体视镜下施行无创伤性小鼠气管插管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可重复、无创的小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20只NIH小鼠随机分设为A组和B组,麻醉后特殊体位固定,在体视镜下实施气管插管。A组小鼠经套管注射美蓝(1.0 mL/mouse),死后解剖、暴露小鼠气管及肺部,明确插管成功与否。B组拔除套管,继续饲养,连续观察3 d,观察插管对小鼠存活和生长的影响,4周后对存活的小鼠再次实施气管插管。结果:A组小鼠死后观察到所有的小鼠气管下端直至肺部均有蓝色物质均匀沉淀,插管成功率为100%。B组小鼠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等征象,4周后再次插管的成功率也为100%。结论:在体视镜下施行的无创性小鼠气管插管方法是一种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安全有效的插管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小鼠肺部准确定量给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