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miRNA-146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探讨miRNA-146a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各3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miRNA-146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浆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表达水平。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将分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A-146a组和miRNA-146a抑制物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miRNA、miRNA-146a模拟物和miRNA-146a抑制物后进行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h1和Th2细胞数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IFN-γ受体α(IFN-γRα)、T细胞表达T盒(T-bet)、GATA-3蛋白和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IFN-γ、IL-4水平。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miRNA-146a[(243.81 ± 94.32)%]与血浆IFN-γ水平[(27.69 ± 7.64) ng/L]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5.74 ± 22.93)%和(9.75 ± 2.81) n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53和4.237,均P < 0.01),且miRNA-146a的表达与血清IFN-γ呈正相关(r = 0.837,P < 0.01)。体外CD4+ T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RNA-146a组Th1数量、T-bet蛋白和mRNA表达、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均显著增加,IFN-γR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但是,与对照组比较,miRNA-146a组和miRNA-146a抑制物组Th2细胞数量、GATA-3蛋白、GATA-3 mRNA表达以及上清液中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miRNA-146a可能通过影响Th1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参与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活化抗原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皮损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3+T细胞中CD69和HLA-DR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皮损组织中HLA-DR的表达并进行对比。两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双侧t检验。 结果 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70 ± 1.90)%、(8.97 ± 1.79)%,比健康对照组[(1.56 ± 0.95)%、(3.02 ± 1.15)%]明显升高(均P <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D3+HLA-DR+细胞百分比与银屑病皮损和严重程度评分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5626,P < 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HLA-DR表达升高,但表皮中HLA-DR表达降低(均P < 0.05),HLA-DR在健康人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而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则广泛表达于真皮组织。 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及皮损中的炎症细胞存在异常活化,外周血CD3+HLA-DR+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D123+BDCA-2+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健康人皮肤组织和外周血,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皮损和健康人皮肤组织中PDC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PDC的比例。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银屑病皮损中PDC的表达水平为(10.1 ± 2.1)/mm2,健康对照组为(0.4 ± 0.6) /mm2,银屑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 17.34,P < 0.01)。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D123+BDCA-2+PDC占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的比例为(0.17 ± 0.07)%,健康对照组为(0.33 ± 0.20)%,银屑病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 = 4.48,P < 0.01)。结论 PDC通过在皮损中重新分布,在银屑病外周血中下降,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介素(IL)-22及其相关因子IL-23p19、IL-6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血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PBMC中IL-22 mRNA、IL-23p19 mRNA及IL-6 mRNA的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对照者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中IL-22的分泌水平。结果 银屑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PBMC中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48 ± 2.64和2.35 ± 0.91;IL-23p1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07 ± 4.09和2.61 ± 1.46;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87 ± 1.49和1.48 ± 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ELISA检测发现,银屑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IL-22的水平分别为(86.23 ± 25.58) ng/L和(43.67 ± 14.82) ng/L(P < 0.01),PBMC培养上清中IL-22的水平分别为(119.11 ± 21.51) ng/L和(57.70 ± 13.17) ng/L(P < 0.01)。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PBMC和血清中过度表达IL-22,提示IL-22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探讨白芍总苷在寻常性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IL-23 mRNA的表达量;对42例银屑病患者应用白芍总苷4周后及23例应用8周后外周血IL-17、IL-23 mRNA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IL-17 mRNA的ΔCt值分别为-5.32 ± 0.80、2.79 ± 0.76;IL-23 mRNA分别为-5.43 ± 0.68、-3.77 ± 0.86,两组比较,均P < 0.05);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 mRNA的表达水平与PAS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0.52,均P < 0.05)。经白芍总苷治疗4周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 mRNA的表达及PAS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7 mRNA的ΔCt值分别为-2.24 ± 0.61、-5.30 ± 0.78;IL-23 mRNA分别为-1.97 ± 0.74、-5.44 ± 0.68;PASI分别为5.8 ± 2.7、9.4 ± 4.2,两组比较,均P < 0.05);治疗8周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 mRNA的表达及PASI比治疗4周后明显降低(IL-17 mRNA的ΔCt值分别为-1.51 ± 0.78、-2.21 ± 0.59;IL-23 mRNA分别为-1.27 ± 0.81、-1.89 ± 0.72;PASI分别为3.8 ± 1.8、7.3 ± 2.5,两组比较,均P < 0.05)。 结论 IL-17和IL-23可能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过程;应用白芍总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后,IL-17和IL-23 mRNA表达水平下降,且PASI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miR-203及其下游靶基因p63、生存素的表达水平.方法 实时PCR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30例健康对照皮肤中miR-203、p63、生存素mRNA的表达水平,miR-203以U6为内参照,p63和生存素以GAPDH为内参照;Western印迹法检测靶基因p63、生存素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miR-203与生存素、p63表达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皮肤相比,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miR-203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41±0.11)倍,表达明显下调(t=3.16,P<0.05);其靶基因p63、生存素mRNA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79±0.63)和(3.43±0.46)倍,表达水平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4.72、4.35,均P<0.05);靶基因p63、生存素蛋白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40±0.23),(3.49±0.14)倍,表达水平也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3.87、4.36,均P<0.05).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miR-203mRNA与生存素mRNA呈负相关(r=-0.36,P<0.05),与p63 mRNA呈负相关(r=-0.43,P<0.05).结论 miR-203及其下游靶基因p63、生存素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Notch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表达的情况.方法 取20例银屑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培养、扩增外周血T细胞并鉴定纯度;提取纯化m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检测Notch1、Notch2及Hes-1在mRNA水平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Notch1、Notch2受体mRNA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1.8391、1.8423倍(2-ΔΔCr值);Notch信号通路的靶基因Hes-1在银屑病外周血T细胞表达水平2-△△ΔΔCr值为2.5123.结论 Notch信号通路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活化,与银屑病发病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CD8α+α+ T细胞的分布和比例,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5例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5例健康人皮肤中CD8α+α+ T细胞的分布,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0例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8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8α+α+ T细胞比例及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 在5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浅层均可见以CD8α+α+ T细胞为主的浸润,未见明显的CD8α+β+ T细胞浸润;而5例健康人皮肤中均未见CD8α+α+ T细胞和CD8α+β+ T细胞浸润。流式细胞仪检测,8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8α+α+ T细胞比例为9.12% ± 4.80%,10例银屑病患者组为26.47% ± 12.99%,银屑病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t = 3.96,P < 0.001。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α+α+ T细胞中分泌IFN-γ和TNF-α的细胞比例分别为47.36% ± 19.38%和54.14% ± 21.14%,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44% ± 9.21%和34.03% ± 17.2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4和2.17,P值分别 < 0.001和 < 0.05)。 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存在CD8α+α+ T细胞的分布和比例增多,CD8α+α+ T细胞可能是参与银屑病发病的主要CD8+ 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方法 收集30例确诊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同时收集30例健康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p-JNK和p-P38MAPK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p-JNK和p-P38MAPK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OD)值分别为0.663 ± 0.016和0.436 ± 0.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333 ± 0.009和0.306 ± 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4.869、21.913,均P < 0.001)。Western印迹法同样显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p-JNK和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77和165.084,均P < 0.05)。结论 JNK和P38MAPK的活化可能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miR-124与Th17 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进行期47例,稳定期53例),同时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样本;用PCR法检测各组miR-124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数量;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TNF-α、IFN-γ、TGF-β、IL-6、IL-17、IL-21、IL-23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ROR-γt mRNA和Foxp3 mRNA转录水平,同时分析miR-124表达与Th17 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进行期组和稳定期组miR-124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Th17、Treg和Th17/Treg水平分别为(0.64±0.31)%、(5.11±1.45)%和(0.13±0.05),均低于银屑病进行期组和稳定期组患者(均P<0.05)。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和稳定期患者TGF-β的浓度分别为(476.52±34.42)、(471.10±52.39) pg/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其他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IL-17、IL-21和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ROR-γt mRNA和Foxp3 mRNA值分别为9.14±2.98、2.45±0.97,均高于银屑病进行期组和稳定期组患者(均P<0.05)。对照组miR-124水平与Th17和Treg之间无相关性(r=0.30,P=0.542;r=0.35,P=0.612),而银屑病进行期组和稳定期组患者miR-124水平与Th17和Treg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IFN-γ、TGF-β、IL-17、IL-21和IL-23与miR-124表达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7和Treg细胞的分化失衡与miR-124表达有关,miR-124表达异常减少可能是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促炎性细胞因子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ffy antigen/receptor for chem okines,DARC)的影响,探讨DARC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用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或TNF-α刺激,应用FACS技术和RT-PCR方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ARC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受到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或TNF-α刺激后,细胞表面DARC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细胞内DARC mRNA表达增加。其中以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ARC表达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能调节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DARC蛋白和细胞内DARC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I3K和Notch信号途径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 T细胞增殖、活化中的影响。方法 采集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CD4+ T细胞。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 μmol/L PI3K阻滞剂组(LY294002组),25 μmol/L Notch阻滞剂组(DAPT组),10 μmol/L LY294002+25 μmol/L DAPT组(LY294002+DAPT组)。均分别用植物血凝素(PHA)10 μg/mL和IL-2 1 000 U/mL刺激增殖6 h,采用FCM检测CD4+ T细胞内的CyclinA、Cyclin D1及P27kipl细胞周期蛋白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yclin A、Cyclin D1及P27kipl mRNA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D4+ T细胞经免疫磁珠法分选后纯度为(90.00±3.90)%,CD4+ T细胞培养存活百分率达(92.50±4.60)%。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Cyclin A、Cyclin D1水平分别为(27.60±3.80)%、(14.70±3.20)%,mRNA水平分别为0.56±0.14、1.37±0.39,与健康对照组(13.50±3.70)%、(7.80±2.00)%和(0.31±0.12)、(0.93±0.35)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2、0.037和0.008、0.04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P27kipl蛋白和mRNA分别为(23.50±3.60)%和(0.17±0.02),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6.80±5.60)%和(0.3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7、0.001)。与空白对照组CD4+ T细胞Cyclin D1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为(12.30±3.50)%和(1.74±0..39)]比较,LY294002组、DAPT组、LY294002+DAPT组表达均下降,分别为(7.20±3.10)%、(8.20±2.50)%、(4.30±1.50)%和(1.11±0.29)、(1.26±0.28)、(0.63±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CD4+ T细胞P27kipl蛋白[(21.80±3.20)%]比较,LY294002组、DAPT组、LY294002+DAPT组蛋白水平均升高,分别为(30.90±5.10)%、(27.60±5.20)%、(43.90±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5、0.006、0.001);与空白对照组CD4+ T细胞P27kipl mRNA(0.15±0.08)比较,LY294002组、DAPT组、LY294002+DAPT组水平均上升,分别为(0.37±0.07)、(0.62±0.09)、(0.99±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8、0.002、0.003)。空白对照组、LY294002组、DAPT组、LY294002+DAPT组组间CD4+ T细胞Cyclin A蛋白和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PI3K与Notch信号途径可协同增强CD4+ T细胞内正向调节蛋白Cyclin D1水平升高及负向调节蛋白P27kipl水平下降,提示PI3K和Notch信号途径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增殖、活化起着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7(IL-27)、白介素35(IL-35)及其共同亚基EBI3 mRNA的表达。方法 分别采集寻常性银屑病进展期(22例)、静止期(20例)、消退期(20例)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采用竞争性免疫抑制ELISA法检测血清IL-27、IL-35表达水平,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I3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内IL-27和IL-35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进展期、静止期、消退期IL-27(226.72 ± 71.32 ng/L,160.80 ± 20.02 ng/L,181.93 ± 27.36 ng/L)表达与健康对照组(138.66 ± 33.93 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1,< 0.05,< 0.01);进展期、消退期血清IL-27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1,< 0.05)。消退期血清IL-35(355.78 ± 49.82 ng/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进展期(309.36 ± 36.10 ng/L)、静止期(299.14 ± 31.98 ng/L)、健康对照组(292.43 ± 36.2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1,< 0.01,< 0.01),进展期、静止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单一核细胞EBI3 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展期、静止期、消退期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分别高20.15、16.17、19.74倍。 结论 IL-27、IL-35、EBI3作为抗炎因子可能参与寻常性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 方法 抽取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2的表达。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0.65% ± 0.48%)高于健康对照组(0.33% ± 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89,P < 0.01);银屑病患者Th22细胞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评分(PASI)呈正相关(r = 0.38,P < 0.05),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20,P > 0.05)。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22表达水平[(67.96 ± 14.32) ng/L]高于健康对照组[(40.59 ± 9.91)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45,P < 0.01);银屑病患者血清IL-22表达水平与PASI呈正相关(r = 0.94,P < 0.01),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10,P > 0.05)。 结论 Th22细胞及IL-22在寻常性银屑病外周血中有高表达,且Th22细胞及IL-22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42例银屑病患者仅用NB-UVB照射治疗20次,治疗前及治愈患者分别进行标本采集及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和IL-22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20例健康对照比较,同时利用RT-PCR法检测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组织中IL-17和IL-22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10例健康对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34.26 ± 10.05 ng/L) 和IL-22(13.72 ± 4.45 ng/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34 ± 4.73 ng/L和5.03 ± 1.84 ng/L),均P < 0.01。患者皮损IL-17 mRNA(13.43 ± 2.12)和IL-22 mRNA(16.53 ± 2.6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26 ± 0.87和7.72 ± 2.13),均P < 0.01。银屑病患者PASI与外周血中IL-17和IL-22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和0.70,均P < 0.05),与皮损中IL-17和IL-22水平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和0.68,均P < 0.05)。42例银屑病患者经NB-UVB照射治疗20次后,15例治愈,且治愈后外周血及皮损中IL-17和IL-22 mRNA及蛋白水平、PAS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均P < 0.05。 结论 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有效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IL-17及IL-2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谷氨酸信号通路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及白癜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R的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对健康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表达及IFN-γ水平的影响;NMDAR的激动剂NMDA和拮抗剂MK801对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癜风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MDAR亚型NMDAR1和NMDAR2A表达差异。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白癜风患者皮损和健康对照皮肤组织中NMDAR1和NMDAR2A的表达。结果 MK801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表达(7.28 ± 0.18)%较阴性对照组(16.02 ± 0.42)%明显下降(P < 0.01);MK801组淋巴细胞中CD25+ IFN-γ+ 比例(1.79 ± 0.09)%较阴性对照组(0.78 ± 0.06)%明显增高(P < 0.01)。NMDA组淋巴细胞内ROS水平(101.1 ± 3.5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69.80 ± 2.08)(P < 0.01)。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NMDAR1的表达(3.85 ± 2.17)较健康组(0.97 ± 0.55)明显增高(P < 0.05)。结论 谷氨酸信号通路对活化淋巴细胞的IFN-γ分泌及ROS水平的影响有可能是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消银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进展期血热型轻/中度(PASI评分 < 10)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和对IL-17、IL-22、TNF-α水平影响。方法 60例进展期血热型轻/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口服,2组同时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另选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PAS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h17细胞、TNF-α、IL-22、IL-17水平。结果 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在Th17细胞水平及血清IL-17、IL-22和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为(1.83 ± 1.28),对照组为(2.91 ± 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在PASI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Th17细胞及血清IL-17、IL-22和TNF-α水平在轻/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存在异常,消银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对此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