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张凯斌  张茗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152-4153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36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A组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B组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观察2组患者静息、运动、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患者静息和运动时VAS分值、镇痛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周时A组患者关节被动活动度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置管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明显改善TKA术后患肢的剧烈疼痛,但股神经阻滞不良反应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全膝关节置换术28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FA组,n=14)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组,n=14)。记录患者术后5d疼痛程度和膝关节活动度及副作用。结果连续股神经阻滞(FA组)在术后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副作用方面与静脉镇痛(I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可以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比静脉镇痛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影响.方法 连续硬膜外联合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阻滞镇痛组和药物镇痛组.阻滞镇痛组术后给予持续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药物镇痛组术后按需给予哌替啶肌注.监测术后两组股静脉血流量(BF)、VAS评分及出血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BF术后各时点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1~6 d时BF均较高(P<0.05).与术前比较,药物镇痛组术后1~6 d时VAS评分升高;阻滞镇痛组术后3~6 d时VAS评分均升高(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1~4 d时VAS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均升高(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较低(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增多,降低D-二聚体的升高,有利于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术前股神经阻滞联合手术结束前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V组)、股神经阻滞组(F组)及股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组(FN组),每组20例.术后观察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8h和12h时FN组VAS评分最低,F组低于V组(P<0.05);24 h时FN组最低,F组和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时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发生恶心、呕吐6例.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镇痛和单纯股神经阻滞,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将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0例,术毕时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2组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前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48,72 h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45 °时间、主动屈曲膝关节达90 °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0%)(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时间硬膜外镇痛辅助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膝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50例,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2d,其后以口服药镇痛;改良组50例,皮下埋置硬膜外导管,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10 d.采用相同的功能锻炼方法,观察两组不同时点的VAS疼痛评分和下肢运动阻滞评分,追加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的比例,不同时点患肢被动活动度(PROM)、自主活动度(AROM)情况,自主活动度(AROM)达到90°,110°,130°的比例,评价两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结果 术后1 d VAS疼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4,6,8,10 d改良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 0.01);两组均无明显下肢运动阻滞;追加口服或者肌注镇痛药的比例改良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0.01);术后6,8,10,15,30 d时被动活动度(PROM)及自主活动度(AROM)改良组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或P<0.01);术后8,10,15,30 d时患肢自主活动度(AROM)达到90°,110°,130°比例改良组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或P<0.01).结论 改良硬膜外镇痛模式,辅助膝关节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锻炼效果,加快康复进程,有效预防膝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2组,术后接受0.25%左布比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的40例为实验组,另40例术后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48 h内分0-6、6-24、24-48 h3个周期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疼痛强度、自控镇痛药物使用量、补充镇痛药物量、呼吸频率、镇静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以及恶性、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每个周期内膝关节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直观类比标度值(VAS)≥50分的患者数(共9例次)显著少于对照组(共56例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实验组在每个周期内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的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1个周期(0-6 h)内恶心、呕吐使用、止吐药例数(分别为7、1、7例)和喷他佐辛使用量(6 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16例和18 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后三种不同镇痛方法对术后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术后镇痛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不同镇痛方法分为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硬膜外镇痛组(PCEA)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CFNB)各40例。结果:三组患者均于术后2hVAS评分较低,术后4h、6h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于术后4d达到最低值,三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FNB组评分维持在最低水平变化,其次为PCEA组,PCIA组最高。三组患者均于术后ROM角度逐渐恢复,三组患者ROM角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FNB组评分维持在最高水平变化,其次为PCEA组,PCIA组最低。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和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恢复明显优于自控静脉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  相似文献   

9.
周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88-4989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0例,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组、硬膜外镇痛组以及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止痛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在4 h后的VAS评分均小于自控静脉镇痛组以及硬膜外镇痛组,差异显著(P<0.05)。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自控静脉镇痛组以及硬膜外镇痛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有着不同的止痛效果,其中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止痛效果最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Ⅲ级,按随机化表分为两组,每组20例。连续硬膜外组(PCA)术后48 h持续硬膜外输注0.25%罗哌卡因镇痛,连续股神经镇痛组(CFNB)术后48 h持续输注0.25%罗哌卡因镇痛;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两组患者静息与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需要追加静脉镇痛药物的情况,并随访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中毒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股神经组和硬膜外组的静息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12 h,24 h,48 h活动痛的VAS评分硬膜外组低于股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股神经组高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组术后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组有4例追加帕瑞昔布钠,硬膜外组有3例追加帕瑞昔布钠。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均可以为TKA术后患者提供满意的静息状态下镇痛,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低血压的发生率,使得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氯普鲁卡因行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 年9月至2018 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行单侧TKA术并伴有对侧膝关节炎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1%氯普鲁卡因0.2 mL/kg,NS组:0.9%氯化钠溶液0.2 mL/kg)。所有患者于术前行股神经置管,术后48 h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每天3次,共4 d。每次锻炼前10 min予氯普鲁卡因或0.9%氯化钠溶液行股神经阻滞,记录每天第3次锻炼给药前后主动运动时的数字 评分法(NR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及术后第7天主动运动时的NRS评分、ROM、康复满意度及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结果:NS组患者术后第3~第6天每天第3次给药前后的ROM和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C组患者术后第3~第6天每天第3次给药后ROM较给药前明显增大(P <0.01),NRS评分明显下降 (P <0.01);C组患者术后第6天给药前ROM、术后第7天ROM和满意度均优于NS组(P <0.01);两组患者术后第7 天的NRS和AK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氯普鲁卡因0.2 mL/kg股神经阻滞可减轻TKA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时的关节疼痛,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杨晨  游建军  石光英  王利  袁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73-1077,1081
目的 探讨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留置膝关节腔连续镇痛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疼痛疗效及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导管留置于膝关节腔连续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镇痛泵硬膜外腔连续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的术后平均静息痛VAS评分记录以及TKA术后1、2、3 、7、14、40 d的术后平均运动痛程度VAS评分、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来比较2种镇痛方式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TKA术后72 h内的术后平均静息痛VAS评分和术后的平均运动痛程度VAS评分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与膝关节术后KSS平均评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膝关节腔连续镇痛的方法 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手术后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挛缩粘连,预防关节活动度受限,最大限度提高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付勇  韩一生 《四川医学》2012,33(3):470-473
目的探讨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50例拟行单侧TKA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CFNB,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静脉镇痛(continuous intravenous analgesia,CIA)。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静止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est visual analogue score,RVAS)、被动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assive visual analogue score,PVAS)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①实验组术后8、12、24、48 h的RVAS和24、48h的P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h两组间R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术后第1、2天的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主动屈膝到90°所需的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缓解TKA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CIA所产生的全身不良反应,且该方案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TKA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用于老年全膝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与患者自控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每组各20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手术.F组在手术结束后行股神经穿刺,术后行自控镇痛.两组镇痛泵的配方如下:F组为罗哌卡因60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300 ml,输注速度为6 ml/h;E组为罗哌卡因225 mg,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为2 ml/h.观察术后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变化、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术后血液动力学波动较明显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对于老年全膝置换术患者能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李永乐  王颖  武广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05-106,1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静注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康复意义。方法选择本院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注入罗哌卡因25 mL镇痛,每天3次,持续3 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股神经阻滞的基础上,手术结束前30 min及术后12、24、48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静态、动态VAS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统计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提高,但研究组术后1、2、3 d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7、5.418、9.379,P〈0.05或P〈0.01)。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态t=8.714、6.572、10.165、6.429、4.981,P〈0.05或P〈0.01;动态t=8.032、9.743、8.169、7.925,P〈0.05)。两组安全性均较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静注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显著,间接促进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老年膝关节置 换术(EKR)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拟行全身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的120 例老年患者分为 A 组和B 组,每组各60 例。两组均于术前30 min 给予神经阻滞干预,A 组于超声引导下行FICNB,B 组则行 AC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术后不同时间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 及股四头肌肌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股神经阻滞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有效率均高于B 组(P <0.05);A 组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均低于 B 组(P <0.05);A 组术后24 h 股四头肌肌力小于B 组(P <0.05);两组术后48 h 股四头肌肌力、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FICNB 相比ACB 用于EKR 后镇痛效 果更佳,前者术后24 h 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相对大,但术后48 h 影响减小,建议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神经阻滞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全膝关节置换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C组)镇痛药液配方0.2%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C组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0.1 μg·kg-1·h-1。记录术前、术后镇痛治疗期间3、6、12、24、48 h各时间点的静息痛、运动痛和镇静的评分,术前、术后24、48 h各时间点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以及心动过缓,低血压,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结果D组在术后6、12、24、48 h静息痛和运动痛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 < 0.05~P < 0.01)。D组病人在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镇静评分均高于C组(P < 01)。D组病人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C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增加镇静效果,同时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但在应用时需提防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