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建武  徐长明  王国英 《临床荟萃》2000,15(17):806-807
体表心电图 QT离散度 (QTcd)异常延长 ,标志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同步性和不稳定性 ,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高血压病由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我们分析研究了 80例各期高血压病的 QTcd。目的是探讨 QTcd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及 QTc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按 1978年 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随机抽取高血压病患者 80例 ,其中男 44例 ,女 36例 ,年龄 (49± 9.6 )岁。 期高血压病 2 0例 ,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 2 0例 ( 期高血压病 ) ,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合并左心功…  相似文献   

2.
QT离散度反映心肌复极的非同步性,而心室复极不均一程度又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有无左室肥厚者QT离散度及警告性定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分析,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危险性进行探讨。1监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2~14年的患者196例,其中94例有左室肥厚者作为观察组,102例天左室肥厚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3岁,平均病程5.15年;对照组男69例,女33例;平均年龄59.7岁,平均病程4.91年。所有病例均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朱旖  陈建平 《临床荟萃》2000,15(2):59-60
通过对 5 0例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 (LVH )和 5 0例高血压病伴LVH的心室晚电位 (VLP)的观察 ,并给予上述 5 0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苯那普利”治疗 3个月 ,复查心室晚电位 ,从而探讨左室肥厚与心室晚电位之间的联系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①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 5 0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 4 8.9± 7.9)岁。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男 >13 4 g/m2 ,女 >110 g/m2 (根据Devereux标准 ) [1] 。②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 5 0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 ( 5 0 .6±6.9)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c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单盲法分析 10 0例 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 2 4h内首次心电图未校正的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 (QTcd)。结果  5 5例QTcd大于 6 0m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QTcd小于 6 0ms的患者。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QTcd增高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早期测定QTcd是防止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重要检测内容  相似文献   

5.
室性早搏Lown′s分级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T离散度异常增大 ,标志心室肌复极化的离散 ,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 ] 。而室性过早搏动 L own′s4~ 5级患者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探讨 QT离散度与室性早搏的关系是研究冠心病重症的病理基础 ,对我院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冠心病有心绞痛 ,心肌缺血 6 0例 (其中男 39例 ,女 2 1例 ) ,年龄 (6 5± 10 .4 )岁。均为窦性心律 ,排除急性心肌梗塞 ,束支与房室传导阻滞 ,病窦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等影响QTd检测的疾病。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测前均停用钙离子拮抗剂 ,血管扩张剂 ,抗乙…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HCVH )是增加心律失常、猝死、心肌梗死、心衰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HCVH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其病死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增高[1] 。作者对本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12 4例高血压患者中有超声心动图和 2 4h动态心电图资料的 88例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88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 57例 ,女性 31例 ,年龄 38~ 84岁 ,平均 (6 2 .4±11.8)岁。其中老年组 52例 ,男性 34例 ,女性 18例 ,年龄 6 0~ 84岁 ,平均 (6…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133例测定分析汤敏叶新华沈玉董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度(QTd)明显延长,易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我们对住院的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的患者40例测定其QTd,并与冠心病30例,健康者63例进行对比分...  相似文献   

8.
现已证实 QT与 QTc离散度延长可以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危险性 ,本文旨在研究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口服开搏通 6年内 QT与 QTc离散度的变化。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1.1  EH组 :按 WHO诊断标准选择 EH患者 6 0例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 32~ 6 8岁 ,平均 (5 9. 83± 8.35 )岁。 3周以上时间内 3次测量坐位舒张压 95~ 114mm Hg(1mm Hg=0 .133k Pa)均未经治疗 ,无其他心血管疾病 ,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1.1.2 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35~ 79岁 ,平均 (5 1.8± 10 .81)岁 ,均经全面体检排除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QT期离散度(QTd)应用于QT间期延长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肌肥厚以及评价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等方面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对5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心衰患者的op进行测定,并与18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分析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摔死和心功能的关系。1临床资料1.1病倒选择全部病例均系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心脏病并心衰患者,且排除电解质紊乱、急性心肌梗塞及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和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其中男性31例,女性对例,年龄场一月岁,平均54.6岁;健康对照组男性12例,…  相似文献   

10.
杨汝任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1):870-870
心率变异性 (HRV)可定量评价交感、副交感神经的活性 ,是心性猝死的预测指标之一。本研究观察 13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普罗帕酮后 HRV的变化 ,并探讨其机制和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男 6例 ,女 7例 ;年龄 2 2~ 6 7(4 1± 13)岁。均经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血生化检查。其中 1例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另 2例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入选标准 :室性期前收缩 L own分级 a~ 级。排除标准 :1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用药前校正 QT间期 (QTc) >0 …  相似文献   

11.
丁海峰  李全利 《临床荟萃》1999,14(14):646-647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其猝死率高,猝死以室性心律失常(VA)为主.通过对589例高血压LVH患者,口服卡托普利1、3、6个月,对超声心动图、同步12导心电图及Holter的测定,了解卡托普利对高血压LVH、QT离散度(QTd)及V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左室心肌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8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重量(LVM)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晚电位,以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分析左室心肌肥厚与心律失常的相关关系。结果复杂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在高血压伴左室心肌肥厚组为70.8%(n=96)显著高于无左室心肌肥厚组13.6%(n=162)(P<0.005);伴心肌缺血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亦显著高于未检出心肌缺血者,分别为57.8%(n=118)和22.9%(n=140)(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以6:00~12:00发生最多。结论认为高血压伴左室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是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严格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重构和心肌缺血对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QT离散度 (QTd)的临床意义已逐渐被人们所关注[1,2 ]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人QTd的测定 ,探讨高血压病QTd的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54例高血压病患者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高血压病诊断符合WHO标准。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2 3例 ,平均年龄 63( 4 2~ 85)岁 ,经心脏B超确诊有左室肥厚 19例。另挑选 2 0例既往无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史 ,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为正常的健康者 ,作为对照组。1.2 QTd测量方法 测量标准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各导联QT间期 ,以QRS波群离开等电位线为Q波起点 ,以T…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汝任 《临床荟萃》2000,15(10):450-451
高血压病左室克服后负荷重塑,其构型分为四类: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1],而在左室重塑过程中也许会影响心室复极离散度,分析16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构型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探讨不同构型与QTd的变化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63例住院及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08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60±14)岁,病程(13±10)年,排除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束支阻滞、房颤、电解质紊乱等,未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将163例患者随机分为A、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CHF伴室性心律失常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加苯那普利,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D)、左室射血分数(LVEF)、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24 h室性早搏数(24 h VPB)、24 h室性心动过速(24 h PVT)]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心律失常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1%vs.78.7%,49.0%vs.27.7%);HR、LVESD、LVESDD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QTc明显高于对照组,QTd、24 h VPB、24 h PVT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苯那普利有利于患者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降低QT离散度,减少24 h室性早搏数与24 h室性心动过速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申娟  贾银明  杨小莉 《现代康复》1999,3(10):1234-1234
目的:研究左心室肥厚与QT间期离散度相互关系。方法:46例服卡托普利25~50mg/d,2/d,平均21个月。结果:用药后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变薄,左室重量指数明显下降;QTc离散度明显减小。结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逆转,可明显缩短QT离散度,减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12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 78例患者 ,按溶栓后冠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 (5 0例 )和未再通组 (2 8例 ) ,测定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 (QTd)、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 ,并观察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前两组Q T离散度无差异 ,溶栓后QT离散度再通组明显低于未再通组 (P <0 0 5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溶栓前再通组与未再通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溶栓后再通组显著低于未再通组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缩短QTd、QTcd ,改善心肌电稳定性 ,并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变化。方法  5 6例经超声诊断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 ,按是否合并心肌缺血分为单纯左心室肥厚组 (35例 )和合并心肌缺血组(2 1例 )。分别测量QT间期并计算QT离散度 ;以 30例经超声诊断为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组与单纯高血压组QT离散度无明显差异 ;左心室肥厚合并心肌缺血组QT离散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大。结论 左心室肥厚程度对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 ,心肌缺血是引起QT离散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院干部保健对象 12 1例进行 QT离散度 (QTd)测定和 1.5~ 3.5 a的跟踪随访 ,以了解 QTd延长组与心源性猝死之间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测定 QTd>5 0 ms、QTcd(心率效正后 QT离散度 ) >5 0 ms为 QTd延长组 ;QTd≤ 5 0 ms及 QTcd≤ 5 0 ms者为正常对照组。心源性猝死诊断标准按 WHO规定的 ,为发病后6 h内死亡者。全部患者均经过 1.5~ 3.5 a随访。QTd延长组 :共 5 1例 ,男 46例 ,女 5例 ,年龄 5 0~ 87岁 ,平均年龄 72 .0 6岁。5 1例中 ,冠心病 37例 ,陈旧性心梗 8例 ,高血压病 14例 ,糖尿病 11例 ,心功能不全 5…  相似文献   

20.
QT离散度与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T离散度 (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最短 QT间期的差值 ,近年研究发现 ,QTd可反映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性 ,不少学者报导 ,急性心肌梗塞 (AMI) ,尤其伴室性心律失常者 QTd增加明显。临床观察 ,QTd增加的确与室性心律出现相关。本文观察我院 AMI组与对照组两组 QTd情况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为 1998- 0 6~ 2 0 0 1- 0 6入院 AMI42例 ,其中男 32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 4.3岁。无心房纤颤或扑动 ,无传导阻滞 ,无电解质紊乱 ,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对照组 48例 ,无心血管疾病 ,性别、年龄与 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