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讨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护理的措施和要点。[方法]总结3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围术期护理中呼吸道及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和护理情况。[结果]除2例死亡,病死率为6%外,其余康复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围术期护理特别是呼吸道护理对于手术的成败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得要。  相似文献   

2.
贾维坤 《四川医学》2007,28(4):385-38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分析总结手术治疗56例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对其疗效的影响。结果56例住院手术治疗,死亡3例,53例治愈,病死率约5.3%。结论积极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住院死亡42例,占15.8%。采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缩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以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进行性增加、肺血管床进行性闭塞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是许多心肺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1-2].过高的肺动脉压力可增加右心后负荷,引起右心肥大、扩张,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5.
蔡伟萍  李寒  支晨 《北京医学》2014,(6):503-503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epertension, PH)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重度PH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或失去手术时机[1]。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对6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PH的患者实施手术,62例取得满意效果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紫绀型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前,术中,术后治疗上的经验与教训,结果 本组病人因术后肺动脉高太危象死亡1例(4%)24例围手术期经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增加心肌氧储备,术中加强对心功能及肺组织的保护,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压力,严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36例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治疗和监护措施:1临床资料我院于1993~1998年中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205岁。其中ASD12例,VSD11例,ASD并VSD5...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7年5月,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男25例,女17例;年龄10个月~6岁。室间隔缺损32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部分型房室隔缺损3例,完全型房室隔缺损2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术前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强心、利尿及血管活性药等控制心衰,加强营养支持。手术时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保持心脏低温加强心肌保护。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肌松剂,保持患者安静。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给予前列腺素E1泵入。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严重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1例患者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172h后,脱离呼吸机。讨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加强营养支持、维持血气、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肺血管扩张剂,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围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口服西地那非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经右心导管检查证实平均肺动脉压(MPAP)≥45 mmHg的42例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1.2±16.1)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组)22例,室间隔缺损(VSD组)1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8例。所有患者术前2~3周开始口服西地那非,每次0.5 mg/kg,3次/d,观察并比较服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待循环稳定后继续用药,其中19例患者麻醉诱导后放置漂浮导管,比较这些患者术后服药后0.5、1、4、24 h的MPAP、平均动脉压(MAP)、MPAP/MAP、心脏指数(C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变化趋势。结果 42例患者术前服药(17.51±7.29)d后复查心脏彩超,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80.13±15.41)mmHg,较服药前[(87.71±14.68)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放置漂浮导管的患者,术后服药后0.5、1、4、24 h监测MPAP、PVRI,均较服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仅服药后0.5 h较服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RI、CI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AP/MAP服药后持续下降,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存活,术后随访2~20个月,无晚期死亡。结论围手术期口服西地那非治疗先心病引起的重度肺动脉高压疗效明确、安全而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术后肺高压危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并肺动脉高压症( 肺高压) 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发展。方法:总结50 例14岁以下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高压病人心内畸型矫治术后的早期经过,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情况,其中37 例行肺活检。结果: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9 例,18 次,半数危象出现在术后24 h 以内。中度肺高压的病人术后出现危象的比例高于重度者,危象倾向于多次发生。危象病人的肺活检病理HeathEdwards 分级均为轻、中度改变。危象的发生近半数(44 %) 有呼吸道刺激的诱因,另外近半数(44% )危象未找到明确诱因。结论:先心病肺高压术后肺高压危象多出现于中度肺高压患者,治疗处理以镇静、高氧及血管扩张剂为主要手段,诱因明确的病人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动脉高压(PH)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并发症,尽早手术纠正心内畸形,阻断分流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方法:自1986 年8 月至1998 年5 月,共收治6 周岁以下患儿57 例,男34 例,女23 例,年龄2~6 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6 例,房间隔缺损(ASD)14 例,室间隔缺损(VSD)31 例,VSD合并PDA 1例,VSD合并ASD 5例。患儿肺动脉平均压6.67~9.3kPa(1kPa= 7.5 m m Hg),安静状态下血氧饱和度(SaO2)大于95% ,5 例患儿活动后SaO2 降至88% ~95% 。57例患儿中51 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修补术。结果:手术死亡5 例,死亡率8.8% 。结论:为阻止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H 的发生和病情的恶化,必须对幼儿期先天性心脏病行早期手术治疗,才可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心肺功能衰竭。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保护心肺功能,预防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其诱因多和缺氧有关,致肺血管痉挛,使患儿病情突然恶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手术治疗,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围术期的处理,特别是术中采用心脏不停跳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全组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无空气栓塞并发症。1例室缺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于术后2~5 d脱离呼吸机顺利恢复。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9例无分流,Pp/Ap为0.45~0.63。3例有右向左单向分流,Pp/Ap为0.76~0.82。术后3个月复查仅1例存在分流,Pp/Ap为0.74,术后6个月分流消失。12例生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功能为Ⅰ~Ⅱ级。结论采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拓宽了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的适应证,同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术中的心肌损伤,取得了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为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138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静注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力;术中注意保护肺脏和心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体外循环后采用改良超滤法;术后予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1、氧化亚氮吸入。结果:惠儿术前肺动脉压(68.33±17.13)mmHg(1mmHg=0.133kPa),术后1天肺动脉压(38.15±19.37)mmHg。术后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全组死亡9例,129例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可以协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CHD患者,其中伴肺动脉高压(PH)43例,轻度PH25例,中度PH9例,重度PH9例,肺动脉压正常组(非PH组)18例,及1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义。结果:(1)CHD伴PH患者血清ET-1浓度较非PH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血浆ET-1浓度随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2)3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血浆ET-1浓度与房间隔缺损大小呈正相关,结论:CHD伴PH及肺血流量增加时,可导致血浆ET-1浓度升高,ET-1可能能促进先心病PH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讨心钠素 (ANP)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心钠素 (ANP)、环 -磷酸鸟苷(c GMP)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 2 0例先心病肺高压患者 (实验组 )和 9例无心肺疾病者 (对照组 )肺动、静脉血浆 ANP、c GMP的含量 ,对肺部 ANP的变化及其与 c GMP变化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1实验组肺动、静脉血浆 ANP之差高于对照组 ,P<0 .0 5 ;2实验组肺动、静脉血浆 ANP之差及 c GMP之差呈负相关 ,P<0 .0 5 ;3实验组中轻度肺高压组肺动、静脉血浆 ANP之差及 c GMP之差呈负相关 ,P<0 .0 0 1。结论 :1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患者血浆 ANP在肺部的代谢量增加 ,可能用于发挥其扩张血管、支气管等作用 ,但在不同程度肺高压时 ,其代谢量有差异 ,提示 ANP在肺部的代谢可能与肺高压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在心内直视纠治术中体外循环(CPB)的管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2002年100例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CPB手术,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50例,中度38例,重度12例。CPB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转流中常规使用硝普钠,部分婴幼儿使用超滤技术。结果 CPB22~161min,阻断主动脉10~112min,血气分析、电解质监测正常。全部患儿心脏自动复苏,无死亡和并发症。结论 先心病合并肺高压CPB转流中,应特别注意心肌保护、肺保护、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和扩血管药物以及超滤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军  庞玉生 《医学综述》2007,13(6):453-455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是严重影响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但是,近年来对于先心病病理生理条件的动物模型的建立、肺组织的病理学资料与血液分子水平的生化指标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先心病、PH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便能更深入理解其机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双瓣膜置换术(DVR)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有效途径。方法对52例患者行DVR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产生。结论深入了解病情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重视维持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加强抗凝治疗的监护是保证满意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