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7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84例,在超声引导下行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治疗,粒子活度为0.6~0.8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110~160 Gy,术后2个月复查CT或MRI并参考RECI...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125I粒子覆膜食管支架对于正常兔食管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方法 将实验用兔分两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置入125I粒子支架(单颗粒子剂量22.2MBq ×3颗粒子),对照组植入无放射粒子的支架.于支架植入后2、4、8周分别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兔2只,行食管造影,观察支架、粒子移位情况,处死后取标本行肉眼、显微镜观察.结果 支架释放过程及术后随访未发现125I粒子脱落.所有动物未发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实验组术后2周,食管中部仅为轻微的病理学损伤,鳞状上皮明显增生.黏膜卜炎性细胞浸润.术后4周,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术后8周,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进一步增生.粒子相对处的食管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粒子接触处食管组织.对照组支架中间部分食管与正常食管组织相似,可见食管鳞状卜皮轻增生.支架两端实验组和对照组局部增生食管组织覆盖支架,可见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牛.结论 125I粒子支架置人正常兔食管壁组织造成病理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无出血、穿孔.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作为近距离组织间植入放疗手段治疗恶性肿瘤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虽然~(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瘤的有效性已被国内外广泛认可,但对于照射剂量的选择并没有确切的标准.肾上腺血供丰富,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左肾上腺与胃毗邻,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疗效确切,但可能会对周围脏器造成一定损害.临床上对于合并左肾上腺转移癌并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应当警惕透壁性胃溃疡的发生,在行此治疗时应尽量选用低活度粒子,减轻放射性粒子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结构造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布源求出术中所需粒子的总活度及数量,在CT引导下对15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12例疼痛症状明显改善,13例2个月后CT复查显示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疗效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后放射性125I粒子内置抑制泪道再狭窄的作用.方法新西兰纯种白兔30只,制备泪道狭窄模型.兔左右两侧泪道分别行单纯泪道探通术和泪道探通术后放射性125I粒子内置照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7、30、90 d三个时间点采集兔泪道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兔泪道标本的Ⅴ型胶原纤维(Collagen Ⅴ),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定量测量IOD值(integral optical density, 胶原纤维积分光密度),评价两种方法对抑制泪道狭窄的效果.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泪道探通术后放射性125I粒子内置照射组的泪道组织细胞Collagen Ⅴ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单纯泪道探通术组,IOD值变化显著(P<0.01).结论泪道探通术后放射性125I粒子内置照射对抑制泪道再狭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植入粒子部位后,把装好125I放射性粒子的软枪经支气管镜插入到病变气道,远端的穿刺针刺入病灶,推进针芯植入粒子。粒子分布间距在1cm左右,分腔内、管壁上及管壁外3种方法植粒。结果22例共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48粒,每例植粒1~5粒。腔内植粒14例,管壁上植粒5例,管壁外植粒3例。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1个月胸部CT见阻塞的支气管管腔扩大20例,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消失18例。22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支气管镜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疗效肯定、操作安全,可用于晚期中央型肺癌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EUS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腹腔神经节照射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12只家猪随机分成A、B、C 3组,在静脉麻醉后行EUS引导下粒子双侧植入.A组种植空粒子;B组种植放射活度为0.4 mCi(1.48×107Bq)的125Ⅰ粒子;C组种植放射活度为0.8 mCi(2.96×107Bq)的125Ⅰ粒子,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行CT增强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分别观察14 d和60 d后取腹腔神经节行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坏死凋亡情况.结果 10只家猪一次性种植成功,另外2只种植失败,隔日再行种植均成功.与对照组相比,125Ⅰ组可见神经元凋亡增加,并随照射剂量及照射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内照射可诱导腹腔神经节细胞坏死凋亡,为该新方法 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老年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6月,对28例老年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麻醉。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处方剂量为110Gy,粒子活度为0.7mCi,计划靶体积包括临床靶体积外放1cm。平均植入粒子45.3颗(15~110颗),术后进行质量验证。结果随访2~6个月。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2个月和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6%和92.9%。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老年患者肺癌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胰腺癌超声内镜(EUS)引导下^125I粒子种植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肿瘤变化及粒子移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EUS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内照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参照治疗设计系统估算期望植入粒子数量。治疗后每月复查,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变化及粒子移位、脱落等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经EUS植入^125I粒子成功。治疗前肿瘤最大长径平均值为5.4cm(3.7~9.0cm),平均植入粒子数量为27颗,平均每次植入粒子中位数为14(7~24)颗,平均植入2次。平均单颗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0.689±0.016)mCi。治疗后平均随访4.8个月(2~14个月)。治疗后3个月评估疗效,部分缓解5例(29.4%),疾病稳定7例(41.2%),进展恶化5例(29.4%)。治疗后腹部平片示5例(29.4%)出现粒子丢失移位。1例脾区移位,1例肝脏移位,3例肠腔移位。治疗后粒子丢失4例。1例出现脾脏及左膈下囊肿。结论EUS引导下^125I粒子内照射治疗晚期胰腺癌,可使粒子照射区域内病灶明显萎缩。但需注意放射性粒子对周围脏器的损害及粒子脱落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EUS引导下125I粒子腹腔神经节照射对大血管及周围脏器的影响.方法 14只家猪随机分成4组:A组,空粒子种植对照;B组及C组分别选择放射活度为0.4 mCi(1.48 X 107Bq)和0.8 mCi(2.96×107Bq)的125I粒子种植;D组行无水乙醇腹腔神经节阻滞术.A、B、C3组术后摄腹部平片和CT增强扫描以及血管三维重建辅助判断种植的准确性,D组单侧注射无水乙醇5 ml,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淀粉酶以及CIM4+/CD8+值.观察期结束后处死,解剖观察粒子在位情况,取粒子周围组织、脏器送病理检测.结果 A组1只与C组中1只种植失败(16.7%),隔日再行补种均成功,其余粒子均一次性植入,定位良好,除C组中1只术后7 d 出现白细胞升高,解剖发现局部小脓肿形成外,其余家猪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淀粉酶以及CD4+CD8+值穿刺前后均无差异.病理检测显示周围脏器均无异常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照射的血管外膜有变性坏死,并伴随轻微炎性反应,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程度随照射剂量及照射时间的增加而略有加蕈,血管肌层、内膜均末受任何影响,血管内未见血栓形成.注射无水乙醇的家猪解剖发现其腹腔干呈淡褐色,较正下常粗大,病理发现血管外膜及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坏死出血明显,火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放射性粒子对周围脏器没有影响,不会损害其免疫功能,对血管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但作用有限,较尢水乙醇对血管的损伤小,因此EUS引导下125I粒子腹腔神经节照射是安伞的.  相似文献   

11.
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67例肺癌91个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病灶位于肺部58个,肺外33个。采用0.5~0.8mCi(1mCi=37MBq)活度的125I粒子,处方剂量选择110~160Gy。术前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结果91个病灶CR23个,PR60个,SD8个,无PD,有效率91.2%。主要并发症有气胸、少量咯血。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轻,可作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胃镜下植入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胃镜植入放射性粒子行组织内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 在胃镜直视下对23例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首先用胃镜确定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B超胃造影测出肿瘤区域胃壁的厚度.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计算出需要植入粒子的数量.将125I粒子源装入粒子枪内,进行高压灭菌,通过胃镜活检孔插入125I粒子专用注射针,直接刺入肿瘤组织内,将125I粒子植入.术后进行胃镜、CT及彩超等的复查、随访.结果 23例患者每例植入125I粒子的数最8~15枚不等,接受手术1~3次,植入术均安全完成.125I粒子植入1周后5例出现上腹部饥饿性痛伴呕血、黑便,12例感乏力,3个月后19例自觉症状消失,食欲增加,体重增加2~5 kg.血液生化检查未见异常.CT、彩超复查7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消失,6例肿大的胰头较前明显缩小,肝、肺转移无明显变化,生存时间最长已超过32个月.结论 胃镜直视下植入放射性粒子进行组织内放疗治疗晚期胃癌效果可靠、并发症少,能够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晚期消化道恶性病变侵犯压迫导致的管腔狭窄或梗阻,目前可采用植入具备支撑和引流功能的支架来缓解消化管腔梗阻症状,临床应用的管道支架主要分为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两大类.虽然支架植入可有效缓解管腔梗阻的症状,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不能对肿瘤进行有效的治疗,也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随着^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学者将微型125I粒子承载在管腔支架上,用于治疗消化管腔恶性梗阻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内镜下碘-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已获临床证实[1],但仍有约25%的肿瘤可拮抗放射治疗[2].有研究表明,小剂量5-氟尿嘧啶有放射增敏作用[3].本研究将碘-125放射性粒子和氟尿嘧啶缓释粒子镶嵌至食管支架上,制成食管内放射化学治疗粒子支架,用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插植放射性125I粒子在不能切除的胸腹腔肿瘤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Ⅲ期肺癌、中晚期肝癌及胰腺癌B超、CT、腔镜等引导插植放疗微创方法 的疗效.结果 96例病人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39例,无变化21例,继续进展17例,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无放射性粒子迁移或排出体外,随访1~5年,存活57例,存活患者中,最长者已达5年,死亡39例.结论 微创插植放射性125I粒子对中晚期不能切除胸腹腔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7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6例NSCL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化疗组和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分别采用NP化疗方案,125I粒子植入后2d联合NP化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6例行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均符合术前TPS的模拟剂量分布;治疗2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且其1年及2年生存率也显著提高(P0.05);植入125I粒子后,患者并发症多以气胸、肺内渗血、发热为主,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有放射性肺炎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NSCLC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于普通食管支架上口捆绑^125I粒子,通过动物实验探索其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于普通食管支架上口均匀捆绑8颗^125I粒子,制成预防食管良性再狭窄支架并进行动物实验。取32只比格犬,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6只)置人捆绑空粒子的支架;实验组(16只)置入捆绑^125I粒子(33.3MBq×8)的支架。术后1、2、4、8周分别取各组犬4只,处死前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及胃镜检查;处死后取各组支架上端2cm范围内的食管组织行病理学等检查。结果所有食管支架均释放到位,ECT复查未发现放射源泄漏。测量支架上口管腔内径,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管腔逐渐变窄,4、8周时对照组较实验组更为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平均光密度值4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及总氨基酸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并且术后4、8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含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观察期间内实验组支架周围的气管与大血管等与对照组肉眼、光镜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该新型支架用于食管良性狭窄的预防是可行的、安全的,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减轻支架术后良性再狭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碘-125粒子腔内置入治疗食管、贲门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支架腔内置入术治疗食管、贲门癌的可行性。方法在胃镜直视下对31例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术。首先插入胃镜至狭窄段上缘,通过活检孔插入引导钢丝,使其通过狭窄段进入胃腔,退出胃镜,在钢丝的引导下,将带有。^125 Ⅰ粒子的拉线式支架准确置入狭窄段,术后进行随访。结果31例患者分别置入6、8、10、12cm的支架31根,每根覆^125 Ⅰ粒子10~20枚不等,平均每例置入粒子12.5枚,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31例置入支架后11例有胸骨后、两胁、背部疼痛,反酸、烧心。2例疼痛难忍,2月后取除支架。目前生存时间最长已超过18个月。结论胃镜下置入放射性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安全,易操作,效果可靠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治疗进展期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不能外科手术切除的肝外胆管癌患者内镜下胆管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的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支架的通畅时间、患者生存期等.结果 15例患者共接受32次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均顺利置入支架,没有发生消化道穿孔、出血、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首次治疗平均实际吸收剂量为(56.55±17.42) Gy(7.86 ~ 82.48 Gy),粒子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117±105)d (8~295 d),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20 d(90 ~ 1175 d),6例患者(40%)生存期超过了12个月.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治疗进展期肝外胆管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贾鹏飞  赵辉 《山东医药》2022,62(2):13-17
目的 构建模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梗阻段胆管弧度125 I粒子条的模型,评估粒子条长度和粒子活度对病变末端及病变中心区域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胆管支架联合125 I粒子条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8例,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作水模体,将水模体以DICOM格式导入放射性粒子源植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根据解超越方程计算18例患者的推算弧度,转换为折算弧度,取18例患者折算弧度的平均值85°定义为模型的弧度,18例患者胆管梗阻段长度的平均值45 mm定义为模型病变的长度.在水模体上勾画出弧度为85°、长度为45 mm的粒子条模型,粒子条由10颗粒子组成,即模型1;在粒子条的两端各加1、2、3、4颗粒子,形成模型2、3、4、5.将模型的粒子活度设置为0.5、0.6、0.7、0.8、0.9、1.0 mCi,观察各个模型下病变末端及病变中心在粒子条向心侧及离心侧的剂量差异.结果 在同一模型中,不同粒子活度间比较,病变末端和病变中心的向心侧、离心侧累积剂量均随粒子活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粒子活度下,不同模型间比较,模型5病变末端和病变末端的向心侧、离心侧累积剂量均大于其他四种模型.在同一粒子活度及同一模型下,病变末端离心侧的累积剂量均大于向心侧的累积剂量,病变中心离心侧的累积剂量均小于向心侧的累积剂量.病变末端与病变中心的剂量差异度比较:在向心侧,模型1、2、3、4、5在不同粒子活度下的累积剂量差异度最大分别为74.94%、40.92%、26.74%、20.82%、17.90%,累积剂量的差异度随模型粒子条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离心侧,模型1、2、3、4、5的最大差异度分别为5.20%、-11.38%、-16.71%、-19.34%、-20.68%,累积剂量的差异度随模型粒子条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基于病变长度为45 mm、弧度为85°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胆管病变模型,当支架位于粒子条的向心侧,在病变末端多加粒子,可降低病变末端和中心区域的累积剂量差异;当支架位于粒子条的离心侧,病变长度与粒子条长度相等时,差异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