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重建技术在口腔种植术前评估、方案设计及种植手术起到重要作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种植术前可以帮助医生完成患者颌骨结构的三维图像重建,对术区进行准确定位,分析可利用的骨量,确定最佳植入方向,从而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方法利用CBCT的影像诊断系统对口腔上下颌骨进行MPR多平面重建;同时进行Panoramic(曲面体层视图)、序列纵断面重建,并进行测量,结合Dicom3.0的格式(国际医学影像传输标准)进行交换,获得确切数据用于术前资料分析。结论牙科科专用锥形束(Cone Beam CT,CBCT)应用,为口腔种植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分析资料,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  相似文献   

2.
锥形束CT(CBCT)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学领域。它与传统影像学技术相比,具有扫描层薄、成像精确、辐射剂量低、操作简单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CBCT在口腔正畸学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三维头影测量、牙根吸收诊断、微种植体支抗研究、正畸牙齿阻生诊治、颞下颌关节病诊断、软组织分析、气道分析、牙槽骨研究和隐形矫治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背景:口腔锥形束CT具有图像精度高、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小、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它应用于口腔临床至今约10余年,但发展迅速,现已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临床。目的:介绍锥形束CT的数据处理特点、工作站配置、数据存储传输,及其在口腔临床医疗科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查阅有关CT影像存储与传输的文献资料,结合口腔锥形束CT数据的特点,举例说明锥形束CT工作站的设计与配置、影像存储架构的设计、诊断工作站软件和硬件的配置。采用锥形束CT对口腔临床患者进行CT扫描,分析锥形束CT在口腔临床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口腔锥形束CT影像的数据量较大,宜采用存储区域网存储架构进行影像资料的存储:诊断工作站电脑的配置应高于CT设备厂家的推荐参数,同时应配备激光干式打印机等设备以便图像输出。口腔锥形束CT可以提供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结构的三维影像及任意层面的断层影像,有利于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影像诊断。提示口腔锥形束CT影像对于口腔临床医疗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锥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是一种提供高质量,高精确的三维影像诊断形式。这种成像系统在低辐射量条件下提供颌面部细小病损的高分辨率图像,这个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1]。近年来,CBCT在牙体牙髓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传统根尖片中被忽略的病损特点在CBCT图像下显示出来,这些特点在诊断根尖周病损及评价根管治疗效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文就CBCT在根尖周病变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建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上颌骨复合体三维(3D)有限元模型,为后期利用3D有限元分析方法来研究该患者牙颌面畸形形成的机制及治疗提供条件.方法 选择1例8岁男性替牙期UCLP患者,提取锥形束CT(CBCT)图像,依次在Mimics 15.0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中提取轮廓和截取范围、Geomagic St...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颌面组织工程研究是人体组织工程学研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腔颅颌面部集中了皮肤、粘膜、肌肉、骨骼、神经、腺体、牙齿、关节等诸多组织和器官,具有很大组织工程学研究价值、制品需求潜力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口腔颌面各组织器官由于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特殊性,具有突出的区别于机体其它部位的组织工程学研究特点。本将从牙齿、牙周、种植牙、唾液腺、颞颌关节、腭裂修复、皮肤粘膜、口腔颌面骨组织工程以及基因工程与组织技术的联合应用等方面介绍近几年来国际国内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腔颌面组织工程研究是人体组织工程学研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腔颅颌面部集中了皮肤、粘膜、肌肉、骨骼、神经、腺体、牙齿、关节等诸多组织和器官 ,具有很大组织工程学研究价值、制品需求潜力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 ,口腔颌面各组织器官由于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特殊性 ,具有突出的区别于机体其它部位的组织工程学研究特点。本文将从牙齿、牙周、种植牙、唾液腺、颞颌关节、腭裂修复、皮肤粘膜、口腔颌面骨组织工程。以及基因工程与组织技术的联合应用等方面介绍近几年来国际国内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完善基于锥形束CT(CBCT)图像的牙列、颌骨和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分析模拟咀嚼动态加载时的应力分布。方法:选择一名牙列整齐、无牙体缺失、牙周健康的女性志愿者,用CBCT扫描头骨,从图像中提取下牙列与下颌骨模型,修复缺陷并进行曲面优化,对牙周膜建模并装配各部分构成三维实体模型,接着定义材料属性、划分网格、设置约束、施加载荷,分析牙列与周围骨组织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结果:成功构建人体下牙列、牙周膜和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动态加载下,等效应力峰值(44.73 MPa)位于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处,牙周膜与牙颌骨在斜向载荷下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论:利用CBCT扫描结合多种软件可建立仿真度良好的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适用于后续生物力学研究。在Mimics软件中用不同阈值提取模型可使结果更精细。减小颊尖倾斜度降低受到的剪切力可改善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确诊27颊侧多生牙尖1例,并对其鉴别诊断、发生机制及CBCT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 本文根据口腔临床一般检查、口腔局部X线片并结合CBCT对患牙进行确诊;对多生牙尖、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各自的特点及鉴别要点分析讨论。 结果 根据口腔临床一般检查、口腔局部X线片, 特别是应用CBCT确诊了1例左上第2磨牙颊侧多生牙尖。 结论 口腔辅助检查是临床上确诊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必要手段。CBCT具有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小、扫描灵活、分辨率高等优点,提高了各类口腔疾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主要分析放射治疗kV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系统和诊断用扇形束CT的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的差异,包 括数据获取方式、图像处理方式、空间分辨率、成像剂量、图像噪声、密度分辨率等方面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分析CBCT和 扇形束CT技术审评要求中电气安全、性能指标等要求的差异,以及CBCT说明书、注册单元划分的要求,预期为制造商准 备CBCT图像引导系统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技术在口腔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口腔科学教学以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牙体、牙髓、牙周、粘膜、口腔颌面外科等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繁多,但学时却明显不足。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效地缓解了上述矛盾,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髁突是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中心,不对称的咬合关系可能会导致其形态的变化。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单侧后牙正锁牙合髁突体积和表面积,观察单侧后牙正锁牙合对髁突形态的影响。 方法: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正畸科就诊患者中选取29例成年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为实验组,同期从门诊检查者中选取32例成年正常咬合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无经正畸治疗史。拍摄锥束CT,用 Mimics 10.0软件对髁突影像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锁牙合侧髁突表面积和体积均大于非锁牙合侧(P < 0.05),实验组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对称性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证实,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双侧髁突对称性较差。 关键词:锁牙合;锥形束CT;髁突;体积;表面积;数字化图像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18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上颌窦提升中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骨替代材料问题存在争议,器械及影像学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上颌窦提升的临床应用及术式的改良,新术式的不断报道也促进了上颌窦提升的成熟与发展。 目的:总结上颌窦提升在材料研究库、牙颌面专用锥形束CT及超声骨刀在临床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新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2010 PubMed数据、SC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上颌窦提升植骨材料、影像学应用及器械的应用、术式改良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上颌窦提升在材料学、影像学及设备学上的发展将为口腔种植在术前诊断测量、手术设计、预后分析等方面提供更为科学的服务。目前的不足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在上颌窦提升中植骨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方面,由于植骨后观察时间不足还未能得出较有效和有力的比较;不使用植骨材料的观点和效果需更多研究及实验的验证;牙颌面专用锥形束CT只是硬组织的三维成像,不能得到黏膜等软组织的状态及观察测量信息,还有待研究发展;超声骨刀的出现较新,今后在器械工作头的选择及操作技巧方面还有待做进一步的探讨改进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协同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51例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2~18岁。患者均行口腔全景片检查发现埋伏多生牙,再行CBCT定位多生牙;根据口腔全景片及CBCT制定手术方案,并按照预定方案实施多生牙拔除术。以手术为金标准,评价口腔全景片联合CBCT对多生牙诊断及定位的准确率。结果 本组51例患儿术前口腔全景片联合CBCT对多生牙检出数目以及定位均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其中42例多生牙位于腭侧者采用腭侧入路手术切口,8例位于唇侧者采用唇侧入路手术切口,1例位于颌骨中央者采用唇腭侧联合入路手术切口,51例均顺利拔除多生牙。患者术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随访1~3个月,局部伤口瘢痕均较轻,并软化。结论 口腔全景片能帮助发现埋伏多生牙,CBCT能清晰显示埋伏多生牙的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根据口腔全景片及CBCT制定精准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创伤,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成像技术对牙列缺失的颌骨评价及测量参数对牙种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牙列缺损或缺失行种植义齿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扫描层厚0.9 mm,后重建0.45 mm,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对上、下颌骨行三维容积再现(VRT)、曲面重建(CPR)、多层面重组(MPR)等多种后重建技术,贮存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结果 螺旋CT多种后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骨密度和有无病变及病变的范围,清晰分辨与精细测量缺牙区与邻牙、上颌窦底、鼻腭管、下齿槽神经管及颏孔的距离.结论 螺旋CT及多种后重组技术能对口腔种植术提供客观的评价及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像引导放疗中常用的模拟定位螺旋CT(MSCT)、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和螺旋断层治疗机MV螺旋CT(MVCT)的影像质量。方法:CatPhan600模体测量三种成像设备的CT值均匀性和线性、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3D影像的几何准确性和金属伪影大小。结果:MSCT、CBCT和MVCT的CT值与物质密度均呈线性关系;均匀模体中的CT均匀性分别为1.07%,1.40%,39.81%;空间分辨率分别为8 lp/cm,7 lp/cm,4 lp/cm;MSCT可显示低对比度为1%的3 mm圆孔,CBCT只能略微分辨圆孔,而MVCT则无法显示圆孔,几何准确性均良好;MVCT的金属伪影较小。结论:CBCT和MVCT的成像质量均不如MSCT,但能满足患者治疗体位验证和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3D打印技术构建出3D打印牙齿模型以替代离体牙,并通过形态仿真性研究来探讨3D打印牙齿模型在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选择合适的3D打印材料及设备并测试材料根管成型能力。用锥形束CT筛选出完整的单根管前牙、双根管前磨牙、双根管磨牙、三根管磨牙,再行显微CT扫描并数字化三维重建,获得3D打印牙齿模型。对模型二次扫描并重建,利用Geomagic Qualify 11与原牙齿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比较,通过检测模型与原牙齿的差异来分析不同材料3D打印牙齿模型的精确度。 结果 成功构建出3D打印牙齿模型。在表面形态上,Wic300a模型组绝对偏差值为(0.008121±0.0480)mm,E-Dent模型组为(0.009554±0.0526)mm;髓腔形态上,Wic300a模型组绝对偏差值为(0.045181±0.1022)mm,E-Dent模型组为(0.056953±0.1995)mm。 结论 3D打印牙齿模型离体牙仿真度较高,3D打印牙齿模型可用于口内操作培训及术前模拟等。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全牙列下颌骨三维解剖建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建立具有高质量牙列的下颌骨三维数字化解剖模型。方法用激光扫描获取1套标准下颌牙列解剖标本的精确三维模型,用CT扫描数据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使用基于几何和图像解剖标志的配准变形方法将每颗牙齿模型对齐融合到下颌骨模型,进一步生成牙齿的牙釉质、牙本质、牙周膜。结果成功建立了具有高质量牙列的下颌骨三维数字化解剖模型,每颗牙齿具有牙冠细节和完整的牙根,区分牙釉质、牙本质、牙周膜,可以对任意解剖区域放大和旋转观察,显示解剖标志。结论高质量牙列的下颌骨三维数字化解剖模型具有逼真的三维显象和方便的教学学习功能,可用于口腔、颌面、解剖等多个学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完整且精确的数字化牙齿模型对于正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三维光学扫描只能获得较高精度的牙冠而无法获得牙根信息,并且锥形束CT(CBCT)重建后的模型精度不够,无法用于正畸矫治器制作。为正畸过程分析及正畸方案设计研究一种精确的牙冠及牙根模型。方法 采用光学扫描仪扫描无锡市人民医院5例临床病例的牙齿数据,采用开源软件包ITK分离出牙颌中独立的牙冠模型,将病例的CBCT数据进行三维面重建,重建出完整的牙齿数据,把牙冠模型与面重建后的牙齿模型采用最近点迭代算法进行空间位置配准,并将配准后的牙根与光学扫描的牙冠进行数据融合,获取到最终的模型。结果 光学扫描模型上颌模型平均三角面数量约182 257个,顶点数量约89 264个;下颌模型平均三角面数量约179 195个,顶点数量约81 206个。CBCT图像每例均为328层图像。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将CBCT图像与光学扫描图像结合生成完整牙齿;5例病例重建融合后的平均误差为0.204 mm,可满足隐形正畸要求。结论 试验方法获得的完整牙齿可用于整个正畸过程的辅助诊断,可以避免进行多次的CBCT扫描带来的X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新兴的将锥束CT应用于口腔三维成像的牙科CT(Computed Tomography)进行调研和综述,为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牙科CT及其成像原理、牙科CT与传统CT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分析介绍;然后对牙科CT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综述。结果:牙科CT相对于传统CT采用了锥束光源和平板探测器,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和剂量低等优点,同时解决了常规二维透视成像技术所固有的影像重叠、失真等问题。结论:牙科CT将盲视操作变为可视操作,极大加强了口腔手术安全性,提升手术效果,给医生和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