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前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一般认为其可能与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有关。一氧化氮 (NO)是一个重要的炎性介质和免疫调节因子 ,在免疫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观察NO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我们对 4 3例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NO、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还原酶(GSH Px)进行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 3例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 2 9例 ,女 14例 ,年龄 38~ 5 4岁。所有病例均按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另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血清中一氧化氮 (NO)含量与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 ,VM )的关系 ,本文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对 5 0例VM患者和 5 0例正常人血清中NO含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测定了血清中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含量。结果显示 ,VM患者血清中NO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P <0 0 1) ,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也明显升高 (P <0 0 5 )。提示血清中NO、TC、TG的含量与VM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病毒性心肌炎中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应用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进行研究(将滴度为5×103PFU的CVB3病毒接种到小鼠腹腔内),然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每d用5%L 精氨酸1ml灌胃2次,第2组正常饮水。结果表明:第1组NO水平显著高于第2组(5317±880,3080±860,P<001);第1组MDA较第2组明显升高(1230±180,990±160,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第1组较第2组显著降低(6430±1280,7980±1420,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第1组心肌病变程度明显重于第2组。提示:NO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具有促进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加重对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化学反应显色法 ,测定 39例健康体检者、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NO和NOS的含量。结果 疾病组血清NO、NOS含量分别为 6 3.37± 2 0 .93umol/l和 3.6 9± 1.39u/ml,均高于对照组 (分别 17.30±10 .6 6umol/l和 2 .5 3± 1.14u/ml) ,且有显著差异 (均 P<0 .0 1)。结论 NO在心肌NOS诱导合成NO的产量和合成途径等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与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威  陈曙霞 《医学综述》2003,9(1):17-18
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VM)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特别是亚急性和慢性VM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目前研究表明 ,首先是病毒的直接心肌细胞毒作用 ,然后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心肌损伤过程起重要作用 ,可是这些免疫反应的生化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而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具有多种生物作用 ,被认为参与了多种病理状态下的免疫和炎症反应。现仅就NO在VM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简述如下。1 NO与病毒性心肌炎许多实验研究表明 ,在VM的病程中有NO的大量产生 ,并对VM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现二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内的表达及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6~8周龄BALB/C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两组:感染组16只以柯萨奇病毒B3m(CVB3m)腹腔内注射,另8只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小鼠心肌组织内iNOS表达,并将其半定量与心肌病理变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用比色法测定了血清中NO间接含量。结果 ①感染组小鼠心肌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心肌炎,心力衰竭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动态测定了18例心肌炎和28例心力衰竭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氛(NO)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心肌炎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相比,其NO水平均明显增高具有极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和P<0.05);,动力衰竭组在心衰纠正前后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纠正前差异极显著(P<0.01),心力衰竭纠正后则无显著差异(P>0.05);心肌炎组于心力衰竭组在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两组间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提示NO参与了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而且心肌炎患者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血清IL-6(白细胞介素-6)、IFN-γ(γ-干扰素)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5例VMC组和20例对照组小儿血清IL-6、IFN-γ水平.结果 VMC组小儿血清IL-6水平为(249.7±72.9)pg/ml,对照组为(81.3±19.2)...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红荀 《吉林医学》2006,27(4):381-38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病变,其中以肠道和呼吸道感染较常见。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由于病人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对自己所患疾病的顾虑,往往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我们科室对确诊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口头或书面材料给予解释和具体指导,以消除病人思想上的顾虑,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使疾病得以控制及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孙宏莉 《吉林医学》1998,19(1):48-49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孙宏莉(吉林省邮电医院130021)病毒性心肌炎病程早期有各种酶升高已众所周知,但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LDHi)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变化规律及用于并发症的鉴别诊断报道较少见。为了探讨LKH及...  相似文献   

14.
桂芹  孔祥英 《重庆医学》2002,31(11):1080-1081
目的 通过对以心脏不适为主述拟诊病毒性心肌炎(VM)病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谱,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VM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43例拟诊VM患儿抽血酶联免疫测定法测血cTnT,同时测定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43例病儿cTnT仅1例为阳性,血CK-MB共17例阳性,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确诊为VM仅有2例。结论 cTnT是心肌细胞急性损伤的指标,cTnT在VM的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结合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VM的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于毅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4):290-291
目的 :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 ,判断cTnI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VM )的意义。方法 :以固相免疫层析法测定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清cTnI。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入院后第 1天的血清cTnI阳性率为 70 .73% ( 2 9/4 1) ,对照组阳性率 4 .35% ( 1/2 3)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第 2周和第 4周VM组的血清cTnI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0 % ( 2 9/2 9)和 51.72 % ( 15/2 9)。结论 :测定cTnI对VM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若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危况。近几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用Ⅲ期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1早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机理。本文对75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和一氧化氮(NO)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它们在该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智纯  柳永和 《湖南医学》2000,17(4):248-250
  相似文献   

19.
检测血清肌钙蛋白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血清心肌肌钙蛋白与血清CK-MB水平诊断心肌炎性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I)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同时观察42例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及血清CK-MB水平。结果 28只病鼠中19例(67.85%)cTnI升高,17例(60.71%)cTnI升高,6例(21.42%)CK-MB升高;42例患者中26例(61.9%)cTnI升高,16例(38.1%)cTnI升高,2例(4.76%)CK-MB升高。结论 测定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探查心肌炎性损伤远较血精CK-MB敏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