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艾滋病(AIDS)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将进入AIDS病科实习的护生205人,随机分组,实验组105人,对照组100人,入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病区环境、护患沟通技巧、AIDS相关知识、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知识进行规范化培训,实验组护生在此基础上,分发培训资料,人手一册。结果实验组100.00%的实习护生掌握AIDS相关知识和职业防护知识,对照组只有65.00%的护生能掌握AIDS相关知识和职业防护知识(P<0.05),实验组护生紧张焦虑心理、护理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且无职业暴露的发生(P<0.05)。结论流程管理能明显提高AIDS病科实习护生对AIDS相关知识和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降低紧张焦虑心理、不良事件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苏凤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2009-2010
目的提高实习生职业防护的知识与技能,有效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方法将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岗前培训。结果试验组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和防护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职业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岗前培训可以提高实习生防护知识和技能,有效减少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3.
护理实习生是职业暴露的高风险人群,本文针对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护理操作不熟练、临床带教不规范的问题,针对护理实习生提出开展职业暴露防护岗前系统培训,加强护理技能训练、临床带教管理、检查考核的解决对策,为降低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率,保障其职业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实习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轮转列神经外科实习生108人进行有关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大专以上学历实习生较中专学历护生职业暴露相关意识慢;护理组发生职业暴露的事件较医疗组高;职业暴露种类分别为:锐器伤42.6%,体液污染34.4%,紫外线、电离辐射23%。结论神经外科实习生为高危险性感染人群,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重视实习生业暴露教育,加强职业安全管理,提高实习生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 ,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护理人员的艾滋病(HIV)职业暴露防护行为与知识,探究对其进行HIV职业暴露防护和预防的手段。方法使用调查问卷(匿名)的形式,于2015年7月对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96名护理人员开展有关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认知程度与HIV职业防护意识的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防护意识薄弱。结论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是防止职业暴露的关键,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培训与行为干预可有效预防HIV职业暴露,进而降低HIV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胃肠外科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制定相应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率。方法对2015~2016年在胃肠外科实习的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85名实习生进行了职业防护相关知识、职业暴露危害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85名医学生对掌握标准预防的定义、手卫生消毒指征及方法、对口罩、帽子及衣物被污染立即更换的认知率较低,对消毒隔离技术要求、锐器损伤后立即上报并做相应检查和随访的职业防护认知率低。结论胃肠外科科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实习生采取入科前职业防护、院内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防护意识,对降低职业暴露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了解我国临床护理实习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情况,为今后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养临床护理实习生良好的职业习惯相关培训,从而降低其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手术室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对个体健康的伤害。方法培训前后均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考核,针对性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及采取防护措施,统计培训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并对发生后紧急处理和效果进行追踪对比。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伤口规范处理率、上报率、血清学追踪随访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干预,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提高防护意识,使用防护设备,建立防护应急预案,明确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及职业暴露对个体健康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某院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学实习生资料。结果调查期间共有62名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其中实习护士占56.45%(35例)。职业暴露发生方式以针刺伤或其它锐器割伤为主(83.87%),职业暴露主要环节为注射、拔针和穿刺(50%),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43.55%)。结论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欠缺,自我防护意识差,应重视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带教老师培养,降低医学实习生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0.
王培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59-859
目的探讨口腔专业医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方式及效果。方法确定培训内容,采取岗前集中培训和临床实践指导相结合方式,包括诊室保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等。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实习生基本掌握了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和规范的操作要求,并在临床工作中自觉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发生,使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以保证,达到了规范要求。同时增强了实习生个人防护意识,减少了职业暴露发生概率。结论对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规范化培训,能提高实习生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知识水平,规范操作行为,减少交叉感染,降低职业暴露概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临床实习生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状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医学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及预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有52名临床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其中实习护士生42名、实习医生10名。以利器伤发生率最高,1例血液体液暴露,其余为利器伤。结论实习护士比实习医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要高,实习护士接触病人时间较多,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应强化职业安全教育、使用安全型的护理治疗产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梅毒感染孕产妇在分娩期间助产士的自我防护措施。方法 抽取2010年2月到2015年2月所接收到的30例梅毒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负责对照组的助产士自身并未采取特殊防护措施,而负责实验组的助产士采取了自身防护措施;观察与比较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助产士职业暴露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期间,助产士做好全方位的自我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或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崔静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14-116
目的评估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对实习护生进行分组,实验组在进入临床之前进行技能强化培训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与未经培训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生对职业防护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的职业损伤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生在临床实习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应加强对护生的操作技能训练,规范其操作行为;加强对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提高护生的自身防护能力;增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实习医学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流行情况和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现状,探讨有效的防护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185名实习医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暴露情况.结果在半年至1a的实习期间,34.6%的医学生发生过职业暴露,实习医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和行为仍存在缺陷,护理专业实习生与临床专业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3,P〈0.05).结论实习阶段医学生面临血源性职业暴露有潜在的危险,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应从个人、学校、医院等方面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教学实习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知水平与态度以及暴露性损伤和自我防护意识情况,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提拱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09年12月—2010年4月乌鲁木齐市6家医院1294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一般性知识掌握最好(97.28%),与医疗人员、医技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人员接受过防护知识培训比例最高(92.93%),对"是否接受过防护知识培训"及"接受过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2个问题不同职业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P<0.05)。(3)发生利器刺伤比例最高是护理人员(92.21%),其次是医技人员(79.89%),最低为医疗人员(5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职业有危险性比例最高人员是医技人员(98.28%),最低是医疗人员(8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利器刺伤后能正确处理皮肤伤口是护理人员(64.86%),与医疗人员、医技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管理认知水平普遍较高,护理人员掌握最好,但由于职业原因发生利器刺伤的比例最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损伤的危险,加大对该群体的知识培训、健康体检和安全教育对其健康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急诊护士在执业过程中职业暴露的相关原因及防护方法。方法在2016年10月22日至2017年10月22日选取60例急诊护理人员,采用计算机法分组,在确定职业暴露因素后,对照组进行常规防护措施,观察组采用针对化防护措施。结果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0.00%)、意外事件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确定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后,进行相应护理措施,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为防范职业暴露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包括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社会心理性损害行为的防护技能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在培训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职业暴露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技能的培训,严格标准预防措施实施,暴露后及时、规范的局部处理,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可以降低暴露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8.
低年资护士针刺伤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针刺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对安全操作行为的认知和实施情况,针刺伤的发生率及有关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本院180名临床低年资(工龄≤5年)护士进行现场问卷及实地检查。结果:临床低年资护士针刺伤普遍存在;对针刺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1年内有153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5%,人均刺伤1.17次。结论:低年资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加强针刺废物处理的管理,建立职业暴露报告系统,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实习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本研究探讨采用PDCA循环法对儿科实习护士开展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的实际效果。方法对某三甲医院儿科实习护士按照PDCA循环实施职业安全防护系统培训和实践教育,监测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发生例次、发生部位和处置情况。结果2010-2012年共321名儿科实习护士纳入研究,其中319名实习护士顺利完成了培训和实践;研究期间实际发生职业暴露共49起,发生率为15.26%;职业暴露发生率从28.24%下降到7.7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拔针、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整理器械等环节,暴露后正确处理率逐年提高到100.00%。结论采用PD-CA循环对实习护士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监测2006年9月~2009年9月。37例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原因、方式、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其预防对策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81.08%),其次是医师(13.51%),其他人员(5.41%);37例中针刺和锐器伤31例(83.78%),不完整皮肤接触4例(10.81%),黏膜溅染2例(5.41%)。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监测和随访37例职业暴露无1例感染。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