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预防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瘘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后并发胆瘘12例,单纯引流治愈5例,二次手术胆肠吻合治愈1例。无死亡病例及远期并发症。结论:胆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困难胆囊切除术的处理方法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对25例困难胆囊切除术的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5例全部治愈,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1例,胆瘘2例;其中胆囊管处理不当1例,肝总管壁坏死置T管后肝总管缝合不严1例,结论 胆囊部分切除术是困难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的方法,双套管引流是预防和治疗困难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避免再次手术的可靠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三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困难胆囊切除术的处理方法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对 2 5例困难胆囊切除术的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2 5例全部治愈。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 1例 ,胆瘘 2例 :其中胆囊管处理不当 1例 ,肝总管壁坏死置T管后肝总管缝合不严 1例。结论 胆囊部分切除术是困难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的方法 ,双套管引流是预防和治疗困难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 ,避免再次手术的可靠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胆管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60例分为2组,传统开放组采用开腹常规取石术治疗,微创取石组采用腹腔镜下胆管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对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结石清除率、胰腺炎胆瘘、胆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取石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开放组(P<0.05);微创取石组胰腺炎胆瘘、 胆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放组(P<0.05);微创取石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开放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管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结石,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快速拔除引流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旨在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35例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设立为A组,同期按照1∶1比例取35例行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出血、放射痛、术后胆漏、十二指肠损伤)。结果与B组比较,虽然A组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快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胆漏、十二指肠损伤,仅出血1例,B组出现切口感染、出血、术后胆漏、十二指肠损伤、放射痛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较快,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瘘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现7例胆瘘,均治愈出院。结论规范操作,注意手术技巧,可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胆肠吻合、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E)治疗慢性胰腺炎胰头肿大合并胆总管狭窄(梗阻)的疗效。方法 131例患者,其中行胆肠吻合的DPPHE术21例(A组),未行胆肠吻合的DPPHE术51例(B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9例(C组),观察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时疼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C组术中出血量最多,手术时间最长(P<0.05),3组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术后3组再手术、死亡、胰瘘、胆瘘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胆管梗阻比例高于其他两组,C组新增糖尿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胆肠吻合DPPHE治疗慢性胰腺炎胰头肿大合并胆总管狭窄(梗阻)效果好,可减少胆道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胆内瘘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友  汪涛  黎光荣 《重庆医学》2002,31(2):116-117
目的 探讨胆内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3~ 1999年我科收治的胆内瘘 2 4例。结果 本组胆内瘘占同期胆石症手术治疗的 0 5 2 %。它们多由胆石症引起 ,消化性溃疡、胆囊癌、T管压迫为少见病因。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肝总管瘘最常见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次之 ,胆囊胃瘘最少见。术前确诊率为 12 5 0 %。经胆囊切除和 /或胆道探查、T管引流、修补瘘口等治疗 ,治愈 2 4例。结论 胆内瘘仍以手术确诊为主。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等病例术前行腹部X线检查可提高胆内瘘术前确诊率。手术解除病因、基本病变同时应解除胆道、胃肠道的并存疾病。术中胆道造影对胆内瘘者有意义。胆囊瓣是修补肝总管瘘理想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肝门阻断在中度急性胆囊炎手术中预防出血和胆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内中度急性胆囊炎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资料。共计纳入160例患者,其中60例接受了肝门阻断(阻断组),另外100例没有接受肝门阻断(传统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阻断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短、术中胆道损伤和胆囊床残余胆囊均较少(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中阻断组术后胆瘘的发生率为1.7%,明显减少(P<0.05);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和再次入住ICU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中度急性胆囊炎手术中,肝门阻断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技术可以改善围手术期结果和减少术后胆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峰  孟庆斌  王顺利  刁守志 《吉林医学》2013,(20):3976-3978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在三镜联合模式(EST加LC/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将9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常规留置ENBD的EST加LC/LCBDE模式治疗,对照组接受不留置ENBD的EST加LC模式治疗。结果: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 h、12 h、24 h和48 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结石及时发现率高于对照组(5.88%vs 0%,P<0.05)。试验组治疗后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0%vs 9.52%,P<0.05),两组均无胆漏发生。结论:常规留置ENBD提高了EST加LC/LCBDE模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的疗效及预后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8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胆管肿瘤合并梗阻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n =47)。对照组给予单独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内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状况、肝功能指标、黄疸有效缓解率、随访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96.4±32.6) vs (34.8±12.9)min,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置入胆道金属支架47例;肝门部胆管梗阻左、右肝管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联合置入6例,双塑料支架36例。其中胆管低位梗阻者同时置入胆道金属支架和胰管支架者19例。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4±22.9) vs (109.2±28.7)μmol/L,(297.6±76.8) vs (387.4±89.3) u/L,(203.4±72.6) vs (278.7±84.3)u/L;黄疸有效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 vs 8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胆道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9.7±2.1) vs (6.1±1.7)个月,(16.9±4.2) vs (10.6±3.7)个月;12个月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5.3% vs 2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 vs 16.7%(P > 0.05)。结论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肿瘤合并梗阻,手术简单可行,可以有效缓解黄疸并改善肝功能指标,延长胆道通畅和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临床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6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和痛阈值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64.52%)(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观察组:t=23.574,对照组:t=18.214,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9.500,P<0.05)。两组治疗后痛阈值升高(观察组:t=12.107,对照组:t=11.046,P<0.05);观察组治疗后痛阈值高于对照组(t=3.932,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 =40,76眼)和观察组(n =40,74眼)。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依帕司他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DR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于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 vs 80.0%,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水平降低[(9.28±2.04) vs (12.17±2.13)nmol/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升高[(93.18±10.02) vs (82.53±9.27)u/ml],[(20.52±3.84) vs (18.28±3.55)u/ml],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降低[(11.51±2.12) vs (16.36±2.45)ng/L],[(70.48±12.14)vs (82.56±11.37)ng/L],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升高[(64.52±8.97) vs (57.38±8.47)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是早期DR的有效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高智  李方洪 《西部医学》2012,24(10):1903-1904,1906
目的探索应用腹腔镜和开腹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处理腹腔镜手术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漏的62例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对胆漏进行处理;对照组31例患者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22±4.58)天,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10±5.85)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此外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探查,腹腔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上更具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细胞株SKM-1的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作用。方法 以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和DFO处理SKM-1细胞,按不同铁负荷分成3组:对照组、FAC组和FAC+DFO组,分别检测不同铁负荷组细胞内可变铁池(labile ironpool,LIP)、细胞内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P15INK4B基因 mRNA表达情况、细胞增殖(CFSE的平均荧光强度MFI)、细胞早期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FAC组的LIP (64.04%±2.12% vs.1.45%±0.65%)、ROS (45.57%±1.18% vs.33.38%±12.96%)、细胞增殖MFI (23.01%±5.20% vs.51.67%±1.61%)明显升高,P15INK4B基因mRNA表达水平(0.72±0.08 vs.1)和细胞早期凋亡率(13.97%±2.25% vs.22.53%±1.76%)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AC组相比,FAC+DFO组的LIP (8.34%±4.21% vs.64.04%±2.12%)、ROS (34.39%±2.12%  vs.45.57%±1.18%)、细胞增殖MFI (37.34%±6.61% vs.23.01%±5.20%)明显减少,P15INK4B基因mRNA表达水平(1.50±0.15 vs.0.72±0.08)和细胞早期凋亡率(55.07%±1.30% vs.13.97%±2.25%)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细胞周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FO可使LIP和ROS降低,诱导铁过载的SKM-1细胞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使其mRNA重新表达,并可抑制铁过载的SKM-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平肝益肾汤治疗。评价比较组间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ET-1、CGRP水平。结果  疗效评价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 vs 86.7%,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33.7±4.5)cm/s vs (28.5±4.3)cm/s,(34.3±5.6)cm/s vs (29.2±5.1)cm/s,(36.9±6.7)cm/s vs (30.5±5.8)cm/s,P <0.05],ET-1水平下降[(122.5±9.7)ng/L vs (142.3±10.6)ng/L,P <0.05],CGRP水平升高[(32.2±3.8)ng/L vs (26.9±3.4)ng/L,P <0.05]。结论  平肝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调节机体ET-1和CGRP水平,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果糖防治产后便秘的疗效及发全性。方法随机选取产后便秘患者,记录每天便次并依照布里斯托粪便量表记录相应便型,观察受试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并随访。结果乳果糖治疗2周后,产后便秘妇女的周排使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排便困难、炎便性状和腹胀、腹痛、不净感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乳果糖组在治疗2周后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愈好转率为76.3%。结论服用乳果糖能够有效增加产后便秘妇女的排便欠数,缓解排便困难,对治疗产后便秘具有行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管残留和复发性结石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术后肝外胆管残留和复发性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的31例肝外胆管残留和复发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1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全部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成功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治愈30例,治愈率约96.8%。术后1例因并发胆管炎中转剖腹手术,2例并发少量出血,4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胆石症术后的并发症或其症状再发诊断价值高。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是非手术治疗肝外胆管残留和复发性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