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由高脂膳食诱发肥胖的非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大鼠对急性炎症刺激的反应能力.方法 对2型糖尿病GK大鼠(GK组)和Wistar大鼠(Wistar组)进行高脂饲料喂养14周,观察两组大鼠体质量的变化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高脂饲料喂养14周后的大鼠再分为GK高脂喂养基线组(GK+ HFF组)、Wistar+HFF组、GK高脂喂养后内毒素(LPS)注射组(GK+ HFF+LPS组)和Wistar+ HFF+ LPS组,每组6只.取GK+ HFF+ LPS组和Wistar+ HFF+LPS组大鼠,分别以5 mg/kg LPS经腹腔注射建立脓毒血症危重病模型,观察大鼠血糖波动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肝脏、肺脏、肾脏和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 (IL-1β)、IL-6和IL-10等炎症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高脂喂养14周后,Wistar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大于GK组(P<0.05),GK组大鼠血糖浓度显著高于Wistar组(P<0.05).LPS注射后,CK+ HFF+ LPS组大鼠血糖浓度上升趋势明显,而Wistar+ HFF+ LPS组大鼠的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炎症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Wistar+ HFF+LPS组显著高于Wistar +HFF组(P<0.05),GK+ HFF+ LPS组显著高于GK+ HFF组(P< 0.05);Wistar+ HFF+ LPS组炎症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上升幅度与GK+ HFF+ 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大鼠经高脂膳食诱发肥胖后,对急性炎症刺激出现一定的耐受性,且较2型糖尿病大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脑心清片(NXQ)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的炎症因子及凋亡细胞的表达作用,探讨脑心清片对脑卒中的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LPS 诱导的BV-2 细胞作为体外神经炎症模型,用脑心清片进行干预,用ELISA 检测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水平;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IL-6、IL-1β和TNF-α、p-Akt、p-Erk、Bax、Bcl-2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 刺激BV-2 细胞24 h 之后,IL-6、IL-1β和TNF-α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XQ 预处理后,IL-1β含量在10、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5),IL-6、TNF-α含量在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 刺激BV-2 细胞24 h 之后,IL-6、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XQ 预处理后,能呈现浓度依赖性的降低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在10、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1);LPS 刺激BV-2 细胞24 h 之后,p-Akt、p-Erk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XQ 预处理后,能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升高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在10、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P<0.01);LPS 刺激BV-2 细胞24 h 之后,促凋亡蛋白Bax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XQ 预处理后,Bax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并且在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 刺激BV-2 细胞24 h 之后,抗凋亡蛋白Bcl-2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XQ 预处理后,Bcl-2 蛋白表达水平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升高,并且在10、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脑心清片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炎症和毒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和激活Akt/Erk 通路,具有抗炎和抗细胞凋亡作用,进一步阐明了脑心清片抗脑卒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背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和抗炎能力。既往研究发现不同状态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下调多种小肠损伤炎性反应,对肠道起到保护作用,但对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炎性反应的作用和机制尚未明确。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探讨炎症预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调控NEC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4月,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随机选取造模后的80只SPF级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根据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正常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NOR)组、NEC损伤+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一氧化氮(NO)联合培养诱导的炎症预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TNF-α+IL-1β+NO)组,每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的方式,对照组、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MSC-CMNOR组、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分别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DMEM-F12培养基、MSC-CMNOR及MSC-CMTNF-α+IL-1β+NO。在注射药物后第4天开腹观察小肠大体标本,收集回肠末端和血液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小肠组织及血清标本行炎性因子检测。结果 小肠大体标本变化:对照组新生大鼠小肠色泽红润,无充血,弹性好,有蠕动,未见肠壁积气或坏死。单纯NEC损伤组及NEC损伤+MSC-CMNOR组新生大鼠肠道色泽呈暗红色,充血明显,可见肠壁积气、坏死,弹性差,肠管扩张。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新生大鼠肠道轻度充血,未见肠壁积气或坏死,弹性尚可。小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NEC发生率:对照组、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MSC-CMNOR组、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病理学评分总分为16、51、43、16分;4组病理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70,P<0.01)。其中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MSC-CMNOR组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病理学评分较单纯NEC损伤组降低(P<0.01)。对照组无NEC发生,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NEC损伤+MSC-CMNOR组分别有17、4、16只诊断为NEC(NEC发生率为85.0%、20.0%、80.0%);4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0,P<0.01)。4组血清和小肠组织中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水平:4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IL-8、IL-10、IL-1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小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与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MSC-CMNOR组相比,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IL-8、IL-12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MSC-CMTNF-α+IL-1β+NO组小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1)。结论 炎症预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NEC新生大鼠的肠道具有保护作用,能够调控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平衡,减轻肠道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观察川贝母对油酸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油酸法建立大鼠ARDS模型。将40只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ARDS模型组,川贝母低剂量组,川贝母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另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在造模后0.5 h首次给药,1次/d,连续3 d。川贝母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5.0,2.5 mg/kg川贝母生药灌胃,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 mL/100 g,地塞米松组给予地塞米松灌胃,10 mg/kg。测定各组大鼠左肺湿/干重比值(W/D),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肺W/D、MDA、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川贝母高、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左肺W/D、MDA、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P均<0.05)。结论:川贝母可减轻油酸所致ARDS大鼠的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止体内脂质过氧化过程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6~36月龄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40例,采用随机分组表分为氨茶碱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氨茶碱组于麻醉诱导后缓慢(5 min)静脉注射氨茶碱(5 mg/kg),其后按0.5 mg/(kg·h)经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对照组用等容量平衡盐溶液静脉注射。分别于CPB转机时(T1)、CPB停机时(T2)、停机后6 h(T3)、24 h(T4)采中心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两组S-100β蛋白,NSE,TNF-α,IL-8水平均在转机后上升,CPB停机时(T2)达到高峰,停机后回落;两组IL-10在CPB后均增加。在T2和T3时点S-100β蛋白,NSE,TNF-α,IL-8水平氨茶碱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CPB期间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升高,即CPB过程中存在脑损伤。氨茶碱降低CPB过程中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促炎因子/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因此氨茶碱可能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27通过调控STAT3信号通路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32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IL-27组、LPS+IL-27抗体组,每组8只。麻醉处死后取小鼠肺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损伤情况;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及血清中STAT3、SOCS3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STAT3、p-STAT3、SOCS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组织匀浆及血清中TNF-α、IL-1β、IL-10、TGF-β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1β在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LPS组和LPS+IL-27抗体组肺泡结构被破坏,肺泡壁弥漫性增厚,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LPS+IL-27组病理改变较LPS组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LPS组和LPS+IL-27抗体组小鼠肺组织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LPS+IL-27组较LPS组和LPS+IL-27抗体组显著降低(P<0.05),LPS+IL-27组SOCS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PS+IL-27抗体组(P<0.05)。各组小鼠肺组织及血清TNF-α、IL-1β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LPS+IL-27组TNF-α、IL-1β表达水平较LPS组和LPS+IL-27抗体组显著降低(P<0.05);LPS组和LPS+IL-27抗体组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PS+IL-27组IL-10、TGF-β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LPS+IL-27抗体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LPS组和LPS+IL-27抗体组TNF-α阳性表达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IL-1β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与细胞膜与细胞浆中,Western blot结果发现TNF-α、IL-1β在肺组织中均呈高表达(P<0.05);LPS+IL-27组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较LPS组和LPS+IL-27抗体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IL-27可能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Ima)在体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方法】RAW264.7细胞在LPS(0.1μg/mL)或/和Ima(1μmol/L,5μmol/L)处理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10、CCL2、iNOS、TNF-α和Arg1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NOS蛋白表达变化以及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利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L-1β、CCL2、IL-10和TNF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刺激8h后,RAW264.7细胞内的炎症指标IL-1β、CCL2、iNOS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以及抗炎指标IL-10的mRNA水平也明显升高(P<0.001);LPS刺激24h后,细胞上清中IL-1β、IL-10、CCL2和TNF-α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01),细胞内iNOS蛋白表达以及p65,p38,ER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和LPS组相比,Ima提前处理后,IL-1β、CCL2、iNOS和TNF-α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01)而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Ima的预处理抑制了LPS诱导的p65,p38,ERK和AKT磷酸化。单独用Ima处理RAW264.7细胞后,细胞的功能状态未见明显的改变。【结论】伊马替尼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表型,这种作用与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 B)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阐明Sal B干预大鼠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实验组(AsA组和BHT组)和观察药实验组(Sal B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各实验组大鼠均按1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的蒸馏水,连续7 d。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并利用ELISA法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自由基清除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AST和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实验组和Sal B组大鼠血清CK、AST和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 B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AsA和BHT组上述3种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 B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而AsA和BHT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不同浓度的Sal B均能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P<0.05),且20~100 mg/L Sal B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AsA和BHT(P<0.05或P<0.01)。结论:Sal B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诱发实验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免疫炎症因子的分泌和自由基清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酒精性脂肪肝(AFL)大鼠模型,探讨栀子大黄汤对AFL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用药剂量。方法:5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44只;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乙醇灌胃(50%乙醇溶液6.0mL·kg-1)+高脂饲料的方法制备AFL模型。4周后选取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0.0mg·kg-1),低、高剂量栀子大黄汤组(所含生药剂量分别为5.0和10.0g·kg-1);每组10只。每隔2周测定大鼠体质量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酸氢基转移酶(ALT)水平。给药后第4周称量大鼠体质量和肝脏质量,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TC、TG、AST、ALT、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水平,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评分。结果:给药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AST、ALT、TNF-α、IL-6和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栀子大黄汤组大鼠血清TC、TG、AST和ALT水平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栀子大黄汤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0.01),低剂量桅子大黄汤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1),低和高剂量栀子大黄汤组及辛伐他汀组大鼠肝组织中ADH和ALDH水平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与模型组比较,栀子大黄汤组AFL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栀子大黄汤能明显改善由高脂联合酒精饮食引起的肝损伤和肝脏脂肪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氯膦酸二钠脂质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薄膜法制备氯膦酸二钠脂质体。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空白脂质体组(LB组)和氯膦酸二钠脂质体组(LC组)。LB组和LC组采用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5%牛磺胆酸钠(2 mL/kg)制备SAP模型,假手术组仅模拟注射操作。LB组在建模后立即于大鼠尾静脉内注射空白脂质体(4 mL/kg),LC组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4 mL/kg)。制模后2 h、6 h取肠系膜上静脉血液,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及胰腺病理学评分;检测脑组织的含水量、伊文氏蓝浓度和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含量。结果: LB组较假手术组2 h、6 h血清淀粉酶、IL-6、TNF-α含量及胰腺病理学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LC组较LB组2 h、6 h血清淀粉酶、IL-6、TNF-α含量及胰腺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 LB组较假手术组2 h、6 h脑组织的含水量、伊文氏蓝浓度及脑脊液MBP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LC组较LB组2 h、6 h脑组织的含水量、伊文氏蓝浓度及脑脊液MB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氯膦酸二钠脂质体可选择性清除单核巨噬细胞,对SAP大鼠脑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单一皮下注射脂多糖(LPS)诱导产生慢性炎症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0只雄性 Wistar 大鼠分成对照组(n=10)和造模组(n=20)。造模组以 LPS(300μg·kg-1·d-1)皮下注射8周,对照组予以皮下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每周对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空腹血糖进行监测,8周后对两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空腹胰岛素(FINS)进行测定,另外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以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1.1 mmol/L 为造模成功。结果第6周开始 T2DM 造模组大鼠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达到 T2DM 大鼠模型的成模标准。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大鼠血清中 TNF-α、IL-1、IL-6、MCP-1、FINS 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GTT 试验,造模组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胰岛素峰值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皮下注射小剂量 LPS 成功地建立了 T2DM 大鼠模型,为糖尿病的病因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健康2月龄、12月龄斯普雷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经腹腔注射LPS(1 mg/kg)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1 周处死,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进行抗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抗钙离子结合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阳性存活率及黑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分别检测相应时间点血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变化。结果 腹腔注射LPS(1 mg/kg)后,老龄组大鼠小胶质细胞呈明显激活改变,且早于青年组小胶质细胞的高峰;各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老年组脑脊液中各种炎性因子水平高于青年组。结论 老化因素与外周炎性介质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对内毒素(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LPS组(B组)和LPS+ LMWH组(C组),每组12只.B、C组腹腔注射6 mg/kg LPS诱发ALI.C组腹腔注射低分子肝素100 U/kg,B组腹腔注入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6h后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肺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B、C组PaO2、pH值低于A组,C组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B、C组大鼠肺W/D、BALF总蛋白及肺组织MDA、MPO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C组与B组相比,肺W/D、BALF中蛋白及肺组织MDA、MPO水平明显下降(P<0.05).B、C组大鼠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1),而C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LMWH处理能够减轻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肝温胆汤对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他汀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他各组大鼠采用高脂膳食喂养法建立胰岛素抵抗肥胖模型。成功造模后,中药组和他汀组分别给予疏肝温胆汤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混悬液灌胃4周,同期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脂肪指数,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脂肪组织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指数、HOMA-IR升高,QUICKI显著降低,血清FBG、Fins、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脂肪组织TNF-α、IL-6、IL-17、IL-1β的含量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指数、HOMA-IR降低,QUICKI显著升高,血清FBG、Fins、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脂肪组织TNF-α、IL-6、IL-17、IL-1β的含量降低(均P<0.05),且除TC、LDL-C、HDL-C指标外,2个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温胆汤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的糖脂代谢和抑制炎症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芹菜素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血IL-1β、IL-6、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芹菜素10 mg/kg)组、D(芹菜素20 mg/kg)组。Pringle法建立肝缺血(1 h)-再灌注(6 h)损伤大鼠模型。C、D组在再灌注的同时腹腔内分别给芹菜素10、20 mg/kg。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血ALT、AS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 结果 C、D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B组。C组血IL-1β、IL-6、TNF-α、ALT、AST均高于D组,且均低于B组(均P<0.01)。IL-1β、IL-6、TNF-α与ALT正相关(r=0.56、0.64、0.57,均P<0.01);与AST正相关(r=0.61、0.58、0.63,均P<0.01)。 结论 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为下调血IL-1β、IL-6、TNF-α表达,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损伤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内热针组、普通针刺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5只。采用埋置明胶海绵的方法制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2周后对相应组别大鼠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第0、7、14、28天从大鼠颈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含量;于治疗后第28天处死大鼠,取第三腰椎横突周围肌肉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肌肉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上述炎性细胞因子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内热针组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损伤肌肉组织TNF-α、IL-1β和IL-6的mRN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内热针组表达水平最低。内热针组大鼠肌肉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与其他治疗组比较,炎症反应更轻,肌纤维结构更完整。【结论】内热针治疗可通过降低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吴裕林  卢榜裕 《微创医学》2012,7(5):457-46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评估早期间断腹腔灌洗(PL)联合抗生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的影响.方法 成年 Wistar大鼠5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组:假手术(SO)对照组、SAP无抗生素+未置管组(SNANT)、SAP无抗生素+置管组(SNAT)、SAP抗生素+置管组(SAT)、SAP抗生素+未置管组(SANT)、SAP-PL抗生素组(APL)和SAP-PL无抗生素组(NAPL);每组8只.采用胆胰管逆行性缓慢注射5%牛黄胆酸钠溶液(0.02 ml/100 g)建立大鼠SNANT和SANT模型;在SNANT模型的基础上于右下腹部放置腹腔引流管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NAT、SAT、APL和NAPL模型,引流管固定于鼠尾部.PL组在成功造模后12 h于麻醉状态下行腹腔灌洗,每12 h 1次,共4次.应用抗生素组则于造模之后12 h或灌洗结束时行腹腔内注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0 mg/(kg·d)+甲硝唑注射液90 mg/(kg·d)],每12 h 1次,共4次.用药和(或)灌洗完成12 h后收集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内毒素即脂多糖(LPS)的含量变化,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评分.结果 ①与SO组相比,SAP组和PL组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NANT组相比,SNAT组和NAPL组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SANT组相比,SAT组和APL组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SNANT组、SNAT组和NAPL组相比,SANT组、SAT组和APL组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NAPL组相比,APL组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②胰腺病理检查:SAP各组胰腺组织小叶间隙增大、粒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实质出血、小叶坏死或缺失;PL各组胰腺组织小叶间隙较SAP组明显增大、粒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实质出血、小叶坏死或缺失;SO组仅见散发胰腺小叶间区域水肿.SAP各组、PL各组胰腺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SO组(P<0.05);PL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总评分与SAP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总评分相比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间断腹腔灌洗联合抗生素治疗可显著降低SAP大鼠血中LPS、TNF-α、IL-6、IL-8水平(P<0.05),从而可能有助于降低SAP的全身损害,达到促进SAP好转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槲皮素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 只BALB/c小鼠随机分 为4 组:对照组(无脂多糖及槲皮素),脂多糖组(15 mg/kg 脂多糖),低剂量组(25 mg/kg 槲皮素+15 mg/kg 脂多糖),高剂量组 (50 mg/kg槲皮素+15 mg/kg脂多糖)。槲皮素予以胃灌注预处理,1次/d,连续3 d,对照组同时予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最后 1次灌胃后1 h予以腹腔注射15 mg/kg的脂多糖,脂多糖干预24 h后结束实验,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和血肌 酐、尿素氮评估肾脏损伤情况,ELISA 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 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肾脏胞浆中TLR-4、 MyD88、TRAF-6以及核内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槲皮素可以降低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肌酐、尿素氮水平以及肾 脏损伤的评分(P<0.05),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表达(P<0.05),槲皮素抑制肾脏组织中TLR4、MyD88、TRAF-6及核 内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槲皮素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保护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南苜蓿总皂苷(TSM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代谢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 g/kg)、TSMP高剂量组(1.4 g/kg)、TSMP低剂量组(0.7 g/kg),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糖原、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eptin)水平,以及丙酮酸激酶(PK)、已糖激酶(H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果糖-1,6-二磷酸酶、葡萄糖激酶(GK)的活性;检测肝脏组织中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高剂量(1.4 g/kg) TSMP能降低T2DM大鼠IRI、FBG、HbA1c、IL-1β、TNF-α、FFA、Leptin水平,升高肝糖原水平,提高PK、HK、GK的活性,降低G-6-Pase、果糖-1,6-二磷酸酶的活性,并下调肝脏组织中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MP可以改善T2DM大鼠的糖代谢紊乱,可能与其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减轻炎性反应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水平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探讨其在PD免疫异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PD患者(PD组)和3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RANTES、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Hoehn-Yahr、UPDRS量表分别对PD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同时对2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糖、血压、血脂差异一般状况进行检查。结果:PD组患者血清RANTES、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D 1~5期患者血清RANTES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而1~5期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UPDR评分组间血清RANTES水平轻、中和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1β、IL-6和TNF-α水平轻、中和重度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D组血清RANTES水平与UPD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D患者血清RANTES、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提示炎症因子可能发动并维持了PD的发病进程,可为PD患者早期发现、防治提供优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