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17-118
55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螺旋CT与X线平片检查,对比观察螺旋CT与X线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和各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螺旋CT对病变分级为Ⅰ、Ⅱ级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及骨侵蚀和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更敏感,且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以ASAS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43例发生骶髂关节病变。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P<0.05)。MRI对Ⅰ级、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囊肿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和CT,其不仅能够有效检出骶髂关节病变,而且能对不同分级、不同类型骶髂关节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X线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表现,其中46例行骶髂关节,髋关节CT扫描,18例行腰椎CT扫描。结果:病变主要累及双侧骶髂关节84例(100%),其次为脊柱(74.8%)和双髋关节(37.9%),其他周围关节炎仅6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性性,对临床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检查十分必要,CT对病变的显示更清晰,对于X线平片可疑的病变,CT常可排除或肯定诊断,但不能取代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仍是诊断本病首选和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一共收治7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X线平片、螺旋CT以及MRI扫描方式进行检查与诊断,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和X线对比,CT和MRI检查技术对I级、II级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MRI对比,X线和CT检查技术对0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方式均能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一定的诊断,而MRI检查方式可以对脊髓、软组织病情进行直观性的显示,由于MRI检查方式的检查费用比较高,检查时间比较长,因此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多种方法结合检查可以互补彼此的缺陷之处,从而提高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经明确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表现。结果:按纽约标准将骶髂关节分型:Ⅰ期可疑改变X线平片发现3例,CT发现6例;Ⅱ期轻度异常X线平片发现8例,CT发现10例,Ⅲ期明显异常X线、CT都发现17例,Ⅳ期关节骨性强直X线、CT都发现17例。结论:X线平片能作出初步分析,CT检查能对强直性脊柱炎作出正确分型,对临床治疗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摄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5例强直性脊柱炎经临床和X线平片证实,其骶髂关节均作SCT检查,对骶髂关节病变的主要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SCT主要表现如下:骶髂关节间狭窄21例,关节面硬化21例,关节软骨下囊变16例,关节真空征16例,关节软骨钙化6例,骶髂关节强直3例,骶髂韧带钙化7例。结论:S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是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25例临床证实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改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尤其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检查的意义优于X线。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916-917
对120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AS特征、骶髂关节X线平片Ⅱ级以下早期病变的患者行CT和MR检查,分析并比较各检查发现的影像学征象。结果 120例患者的240个骶髂关节中,CT发现228个关节(95%)存在Ⅱ级及以下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81.25%),在判断关节面的细微破坏、关节间隙的轻微改变等方面也优于X线平片。MRI除可见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所有病例均显示骨髓水肿、脂肪浸润、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软骨增厚或破坏、韧带附着点炎症等。MRI能发现X线平片和CT无法显示的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滑膜炎症等早期征象,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面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骶髂关节CT扫描的选择和影像分析方法。方法 收集 980例疑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X线及CT资料为研究对象 ,对二者的诊断及征象显示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 X线显示 5 0 2例异常 ,CT显示 5 79例异常。在X线诊断为 0~Ⅳ级骶髂关节病变的各组中 ,CT结果与之符合的比率分别为 43 %、3 5 %、48%、71%和 78%。根据CT所示可以分别将 5 7%、2 9%、3 3 %X线平片诊断正常及Ⅰ、Ⅱ级病变的病例提高 1~ 3个诊断级别。结论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的细节 ,因而有助于对较早期病变的及时和准确定级 ;而对于X线上病变表现明显的病例 ,如果单为诊断则无做CT检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CT、MRI检查手段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10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结果: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正确检出率分别为99.05%、90.57%、70.75%;对于0、Ⅰ、Ⅱ、Ⅲ、Ⅳ不同级别的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X线的检出率分别为0%、10.36%、24.24%、25.60%、10.01%;CT的检出率分别为0%、28.67%、26.11%、25.60%、10.01%;MRI的检出率分别为6.91%、29.89%、27.27%、25.60%、10.01%;对照三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级别的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MRI在0-Ⅱ级的检出率高于X线和CT(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在Ⅰ-Ⅱ级的检出率高于X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级的检出率三者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CT、MRI检查手段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考虑其轻度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方法应当考虑CT或者MRI,其中MRI的临床诊断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