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于四肢高压电击伤后损伤肢体截肢及保肢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高压电击伤截肢患者61例,其中截肢19例,在术前行灌注检查,术后确定截肢平面并采集截肢平面与截肢平面下灌注数据,将检查结果(肌肉微循环灌注信息及相应部位血管CTA图像)与手术结果以及患侧肢体不同平面灌注参数对照。将灌注所得图像传入Phillips公司专属EBW工作站,用Functional CT-general模式行灌注图像处理(去卷积算法)。结果 (1)高压电损伤后肌肉、皮肤、骨骼CT影像表现:患者肌肉损伤在CT平扫、增强图像上一般表现为低密度影;皮肤损伤表现为皮肤局部缺损、皱褶;血管表现为中断;(2)高压电损伤后不同患者CT灌注表现:高灌注、低灌注及无血流灌注表现均可。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灌注诊断四肢高电压损伤,能够获得清晰的血管CTA图像及不同损伤部位灌注参数值,并且这些灌注参数对皮瓣修复的预后具有评判价值;MSCT灌注成像对高压电损伤截肢与否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256层螺旋CT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端CT,检查时间短,每圈扫描只需0.27s即可得256层图像,图像精度高,可精确显示人体细小的结构和各种病灶。因其安全程度高、放射剂量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CT造影的检查。我院2012年4月-2012年7月采有256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560例,检查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熟练地操作、有效的沟通和指导及患者配合,取得了满意的检查效果。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颈内动脉和脑动脉成像(CTA)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21例疑为颈内动脉、脑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分别进行血管成像。结果21例颈内动脉和脑动脉均可清晰显示,其中正常者9例,动脉狭窄9例,动脉阻塞1例,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血管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支架内置入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探讨256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拟行CTA检查的58例患者,根据对比剂剂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碘海醇350mg I/mL)及实验组(碘克沙醇270mg I/mL),每组29例。结果:两组病例均显示清晰,各段动脉血管CT值均250Hu,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实验组CT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图像均显示良好以上,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略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5.
256iCT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端CT,以其扫描速度快、图像精度高、辐射剂量小、安全简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心脏冠状动脉CT造影的检查。我院于2012年4月引进飞利浦256iCT并正式投入使用至2012年10月,共对2700例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CTA)。检查前每位患者均需在准备间行呼吸屏气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接受能力给予不同的呼吸屏气指导。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血管损伤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下肢血管损伤的30例患者的血管重组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30例患者包括16例单纯动脉损伤,10例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其中8例为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1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同时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及破口修复术,15例单纯动脉损伤经手术证实,其余5例病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和随访证实。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结果 30例患者CTA都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损伤,与原始轴位和MPR/CPR相比,MIP及VR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70.59%(12/17),58.82%(10/17)。CTA对血管损伤的诊断与DSA、手术所见及MRA等相关检查随访完全相符,但CTA对下肢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为60.71%(17/28)。结论 64层螺旋CTA可准确、直观显示下肢动脉损伤情况。各种下肢血管后处理成像技术中,MPR/CPR结合原始轴位对下肢血管损伤显示最佳,VR对手术定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全部患者发病6h内行颅脑CT扫描、CT脑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灌注图像,并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并与对侧未梗死脑组织比。结果 CT扫描发现9例存在早期脑梗死灶,余20例未见异常,CTP发现脑灌注异常区域;梗死区CBF、CBV较对侧明显减低(P<0.05);缺血半暗带CBF明显小于对侧(P<0.05),CBV与对侧无显著差异(P>0.05)。CTA检查显示29例患者中,12例一侧大脑动脉狭窄,17例患者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可以较好的显示脑梗死患者脑缺血病灶血流灌注情况,CTA可有效显示脑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为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实时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结果:8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狭窄20例,动脉变异23例,烟雾病7例,动静脉畸形10例,动脉瘤20例。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很好显示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近端大分支,能很好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也能很好显示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以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80例中颅底Willis环都显示清晰。结论: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最佳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此种方法快速、无创,能为临床的治疗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例临床怀疑急性CVD的患者进行CTP联合CTA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3D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 16例CTP检查发现脑梗死前期低灌注,其中1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TA检查13例中有11例可见相应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并结合CTA原始图像可准确的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其余3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CTA未检出狭窄.4例患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CTP及CTA联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技术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胆囊动脉血管成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亮  付佳臻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67-106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胆囊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行胆囊动脉CTA检查,经两位高年资医生分别通过CT原始图像及MPR、MIP重建图像,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支数及走行。结果CTA图像上,95例显示胆囊动脉,5例未显示。胆囊动脉起源于肝右动脉83例、肝左动脉9例、肝固有动脉3例;1支分支71例,2支分支24例;14例在胆囊三角外走行,81例在胆囊三角内走行。结论16层螺旋CT可以显示胆囊动脉的起源、分支及走向,对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及胆管、血管损伤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肝脏64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成像基础,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 1例Budd-Chiari综合征病人进行三期增强检查,并对相关血管分别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和多平面重建(MPR),分析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肝脏64层CT动态强化的规律,并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类型及肝内外侧枝循环情况.结果:11例螺旋CT动态增强的BCS患者3例为急性期,8例为慢性期.7例为肝静脉梗阻,4例为下腔静脉梗阻.门脉期肝脏周边强化型4例,中心强化型2例,斑片强化型1例,均匀强化4例.肝内侧支静脉开放6例,其它征象如肝肿大、肝脏尾叶增大、脾大、腹水、肝内外侧枝血管形成等表现也可见到.结论: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无创性显示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脊髓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临床表现及MRI符合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11例3~5 d内做DSA检查,8例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7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6例髓周动静脉瘘(SPMAVF),与DSA或手术诊断一致;CTA全部较好的显示了异常血管病变的范围;7例SDAVF中有5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6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1例DSA阴性;6例SPMAVF中3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5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结论:256层螺旋全脊髓CTA可以清晰的显示脊髓动静脉瘘的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的位置,较DSA相比安全、无创、快速,可以作为DSA检查前、指导手术及术后随访必要的检查手段,部分可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CTA检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Willis环结构对脑血流灌注分布影响的价值。方法 对经颅多普勒(TCD)诊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Willis环形态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经CTP联合CTA检查,29例为颈内动脉狭窄,13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4例。狭窄侧与对侧血管相比,轻度狭窄患者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狭窄患者狭窄侧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侧CBF低于对侧,CBV、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42例中21例存在灌注异常,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间异常灌注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检查可较好地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Willis环血管形态。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全身各部位血管及血管相关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血管CTA27例,颈部动脉CTA8例,肺动脉CTA10例,冠状动脉CTA6例,主动脉CTA11例,下肢动脉CTA11例。采集的原始数据经主机上的重叠层厚基础重建后装载到后处理工作站,使用三维软件的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重建(SSD)及容积漫游技术(VRT)等功能软件进行重建及评价。结果73例中有71例检查部位的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共发现血管异常63例,其中脑动脉瘤7例,脑动静脉畸形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脑血管闭塞2例,脑胶质瘤2例,脑膜瘤3例,颈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放置术后1例,肺动脉栓塞3例,肺癌侵及肺动脉5例,冠状动脉狭窄3例,主动脉夹层4例,主动脉明显钙化狭窄5例,主动脉瘤2例,肝癌2例,肾动脉狭窄2例,Budd-Chiari综合症2例,髂外动脉闭塞2例,股动脉狭窄5例。结论结合CT轴位图像及各种重建成像,MSCTA能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及血管相关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结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0例临床拟诊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患者,在出现症状1d内,依次进行16排螺旋cT常规平扫,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所有患者2~7d内复查cT平扫,观察cT平扫、灌注及血管重建图像。结果:首次CT平扫发现12例可疑脑缺血梗死灶,28例平扫未见异常,CTPI发现38例灌注异常,另2例未发现异常灌注区的患者复查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CTA显示颈内动脉狭窄42支,椎动脉狭窄16支,24例颅内动脉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6例未见异常。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CTA可以早期显示急性脑缺血病灶,区分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显示供血动脉情况,发现缺血病变原因,两者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后循环缺血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94例,行头颈部CTA,观察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的形态,有无异常分支,有无狭窄。并评价横突孔有无狭窄以及钩椎关节有无增生。结果94例患者中,51例存在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系统的各种类型血管结构异常,横突孔狭窄或钩椎关节增生而不伴有血管病变20例,另有椎动脉内支架2例。血管及颈椎骨质情况均未见明显异常的21例。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同时显示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形态、走行、小分支及其侧支循环情况,以及横突孔和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可以更全面的评价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及评估支架成型术后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256层i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256层i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DSA确诊的ASO患者50例,均行256层iCT血管造影,其后于两周内行DSA造影或治疗。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ASO的效能,计算与DSA评估血管狭窄分级的符合率。结果 共检测730段血管,CTA诊断ASO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9.34%(453/456)、96.35%(264/274)、97.84%(453/463)、98.88%(264/267)和98.22%(717/730);CTA评估血管狭窄分级共686段与DSA相符,符合率为93.97%(686/730)。结论 256层iCT血管造影检查无创、方便,诊断ASO和评价血管狭窄程度准确率高,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加CT血管成像技术在早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108例发病在6h内临床可疑脑梗死,其中105例进行CT平扫、CT脑灌注和CTA,部分复查CTP的住院患者资料,并对影像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平扫7例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脑沟变浅(6.6%),CT脑灌注83例显示与临床症状对应区域血流灌注异常(79.1%),与对侧比较CBF下降、CBV下降或正常、TTP延长.22例CT灌注未见异常(20.9%).CT血管成像显示53支动脉(39例)有不同密度斑块及管腔狭窄,3例检查未成功.结论 CT脑灌注加CTA成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确定缺血半暗带及病变血管,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脑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6层与128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舒张后期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性分析。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方式,对存在完全型心肌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收集2014~2016年间256层CT 113例,128层CT 151例,共264例,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TA)检出心肌桥279支,其中男149例,女115例,年龄27~87岁,主要通过分析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图像,测量MB厚度及长度,MCA的桥前段、桥下段及桥后段管径,计算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析256层与128层螺旋CT在舒张后期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128层CT与256层CT冠脉造影在心肌桥厚度总体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心肌桥厚度≥3.2 mm组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CT与256层CT在心肌桥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CT与256层CT在舒张后期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3%,两组数据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28层螺旋CT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心肌桥厚度≥3.2 mm和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3%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256层CT与128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层螺旋CT冠脉造影完全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