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骨痂延长术治疗股骨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痂延长术治疗儿童股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导致的大段病理性骨缺损进行双侧、单侧外固定支架或髓内骨痂延长术,术后延长速度2~2.5cm/m。结果:随访时间13~57月,经临床检查与影像学观察显示所有骨缺损均已愈合;骨延长9~31cm,延长率平均49%;延长段愈合指数为30d/cm,骨不连接处愈合时间平均约134d;无骨髓炎复发及再骨折。结论:骨痂延长术治疗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大段骨缺损是一种疗效确切、手术简单、适应性强,可动态调节肢体长度,减少肢体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痂延长术治疗儿童长骨干大段病理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双侧、单侧外固定架与髓内骨痂延长术治疗儿童肱骨、桡骨、股骨及胫骨干化脓性骨髓炎导致的大段病理性骨缺损 6 4例 ,缺损长度3~ 31cm ,平均 10 .3cm。结果 :全部治愈 ,延长的愈合指数为 30d/cm ,原位延长率平均 39%。骨不连接处愈合时间平均约 134d ,无再发化脓性骨髓炎者 ,无再骨折。骨干成角 <12°者 6例 ,长骨发育迟缓者 2 4例 ,膝关节功能较术前受限 <30°者 2 4例 ,无神经、血管损伤者。结论 :骨痂延长术治疗儿童长骨干化脓性骨髓炎导致的大段病理性骨缺损是一种疗效确切、手术简单、适应性强 ,可动态调节肢体长度 ,减少肢体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长管骨骨缺损采取清创,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干及干骺端截骨,保留骨膜,骨搬移方法治疗胫骨骨缺损。结果:每天延长骨缺损1mm,搬移处骨成骨钙化,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其中6例效果理想,2例仍有约1.0~1.6cm肢体短缩。截骨延长平均5.3 cm,所有8例患者截骨骨延长区骨愈合良好,骨缺损区延长后均得到修复。结论:骨搬移术是治疗骨髓炎病灶清除后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Orthofix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科室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采用 Orthofix 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及骨折不连接患者18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0~8.0)cm×(2.0~3.5) cm,骨缺损长度5.0~10.0 cm,平均8.0 cm。闭合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15例。术前根据患肢长度、病灶范围和骨缺损长度设计 Orthofix 外固定支架的安装步骤。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内失活的软组织、增生肉芽及死骨,把 Orthofix 外固定支架安置在小腿内侧,在胫骨相应部位进行穿钉和截骨,术后1周以1.0 mm/d 的速度进行缓慢骨搬移延长。结果本组病例经6~16周(平均10周)骨搬移延长,原胫骨骨缺损断端合拢,所有患者骨搬移延长区新生骨组织形成良好,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停止延长后维持外固定架固定3~12个月(平均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骨搬移延长5.0~10.0 cm,平均8.0 cm。骨痂矿化时间为10~20周,平均11周。疗效按 Johner-Wruhs 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Orthofix 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痂延长术在小腿短缩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自2000年~2005年共收治先天性小腿短缩患者9例,平均年龄24岁(20~27岁),平均短缩5.5 cm(5.0~6.2 cm),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钉进行延长,术中均未进行植骨,术后第5天开始延长,延长速度1 mm/d,频率4~6次/d,并定期复查X片观察延长段骨痂生长情况,延长长度达预定长度后,拆除外固定支架,骨愈合后拆除髓内钉,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探讨并发症的防治,并根据ENNEKING等的下肢功能评价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32~40个月),平均延长5.4 cm(4.8~6.2 cm),平均延长率:23.5%(18.5%~30.0%),骨愈合时间40d/cm,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足下垂、内翻,应用中药熏洗手法推拿按摩治疗后治愈,根据ENNEKING等的下肢功能评价系统进行评价:优6例,良3例,差0例.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再骨折、骨髓炎、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钉进行骨痂延长术是治疗先天性小腿短缩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术前严密安排,术中谨慎操作,术后严密观察手术并发症及钉道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外固定器”对骨缺损两端进行加压固定,然后利用“针锯”在干骺端潜行截骨,用同一外固定器进行延长,恢复患肢长度。结果:10例患者肢体分别延长3.0~8.5cm,延长所需时间24~72d,平均47d,骨缺损区术后6~12个月愈合;骨延长期术后5~8个月愈合。全部短缩肢体获得预期延长度。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加压固定一潜行截骨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具有安全、可靠,无骨不连.骨萎缩等并发症.无需植骨及内固定.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胫骨骨不连伴骨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24例胫骨骨不连伴骨缺损患者采用单侧双臂外固定架加压固定骨断端,同期行截骨延长术,在骨断端加压固定的同时重建肢体长度.结果 24例胫骨骨不连伴骨缺损患者最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缺损长度延长3~5 cm,平均3.8 cm;骨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8.5个月.结论 应用单侧双臂外固定支架同期行延长与加压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 ,能有效促进感染与骨缺损的愈合,同期行小切口截骨延长不仅有效重建了肢体长度,达到肢体长度的均衡,并且避免了二次手术,大大地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下肢巨大短缩的治疗和康复极为困难。本文报告用股、胫骨同时延长,一期矫正下肢22cm巨大短缩。患者为13岁女孩,右股骨短缩17cm,同时骨不连,右胫骨短缩5cm。作者采用股骨粗隆下截骨与胫骨下端骨骺牵伸、缓慢的逐渐延长,加压外固定治疗骨不连。结果2个月延长胫骨6cm,131天延长股骨16cm,骨不连同期愈合。未发生神经与血管损伤,亦未植骨与内固定。患肢用外固定器固定10个月和单侧石膏裤4个月,术后16月练习患肢负重,19月股骨已重建髓腔,患儿开始扶杖上学。作者认为本例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延长平面选择合理,缓慢的逐渐延长和骨端牢稳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分析该技术最佳适应症.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缺损长度4~7 cm, 平均5.6 cm.均行一期清创、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截骨、骨搬运.记录患肢术后愈合率、并发症及功能等情况, 并采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11~42个月随访, 平均28.4个月.术后定期行X线摄片检查评估骨愈合情况, 愈合时间5~13个月, 平均8.6个月.无胫骨感染复发.7例出现针道感染, 2例延长过程中出现骨端对位不良.肢体长度恢复良好, 邻近关节功能良好.Paley评分, 优7例, 良6例, 优良率86.7%.结论 采取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该技术较适于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骨髓炎及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痂延长术治疗尺桡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单侧双臂外固定器治疗感染后导致的尺桡骨大段病理性骨缺损,共21例。缺损长度3~10cm,平均4.5cm。结果 全部治愈,原位延长率平均29%,延长段的愈合指数为30d/cm,骨不连接处愈合时间平均134d,无再发性化脓性骨髓炎及再发骨折,手腕前臂形态基本正常,神经压迫症状明显改善。肘腕关节功能正常,前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单侧双臂外固定器行骨痂延长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外固定器行骨痂延长术治疗青少年严重的膝外翻畸形合并肢体短缩的疗效及经验,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外固定器对28例青少年膝外翻畸形并肢体短缩行骨痂延长术治疗的资料。男17例,女11例,年龄8~14(平均11.9)岁,双膝外翻者3例,共31个膝。术前患侧肢体短缩3~7(平均4.1) cm;股胫角138°~160° (平均148°),踝间距5~33(平均15.2) cm。结果:全部病人均获随访。随访35~84(平均62)个月,延长范围4.5~10.1(平均6.8) cm。愈合后股胫角169°~175° (平均173°)。所有患者双下肢几乎等长,严重外翻畸形得到纠正。结论:骨外固定器行骨痂延长术是治疗青少年伴有股骨短缩的膝外翻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reatment of extensive post-traumatic composite bon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remains a complicated therapeutic problem and a challenge for surgeons.We investigated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f...  相似文献   

13.
骨痂牵拉延长治疗下肢短缩2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锐  王晶 《广东医学》1998,19(9):660-661
目的:促进延长段新骨的生长。方法:利用半环式外固定延长支架经胫骨干骺端骨痂牵拉延长,每天1mm的延长速度,在延长过程中,采用延长长度储备,继而主动轴向短缩加压。促进处长段骨痂的生长。结果:21例胫骨延长3 ̄6cm,平均4.6cm,骨愈合时间4 ̄7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骨痂牵拉及轴向短缩加压有效的促进了延长段骨痂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钟明亮 《中外医疗》2012,31(23):82-83
目的探讨下肢骨痂延长术后并发再骨折的发生率,分析再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再骨折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4月—2010年11月,采用镶嵌式单臂骨外固定器行下肢骨痂延长术165例,再骨折16例,评估再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再骨折患者的性别,行骨痂延长术的原因及部位,骨痂延长的长度等因素与再骨折发生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肢行骨痂延长术患者再骨折率为9.6%,所有病人均获得24~58个月随访,平均(32.1±7.3)个月,其中患者性别差异引起的再骨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及骨痂延长的距离引起的再骨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患者病因及延长距离2个变量具有独立危险性。结论利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行骨痂延长术术后并发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患者自身发病原因及骨痂延长距离,治疗关键在于有效地针对再骨折的危险因素,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小腿或足部皮肤缺损,以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受区彻底清创,清除失去活力的组织,再依软组织缺损面积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共修复软组织缺损22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5 cm×10cm,最小8 cm×6 cm,逆行转移时全部开放隧道以保证蒂部的宽松,同时确保皮瓣的筋膜蒂宽度在5 cm以上。结果:应用该方法共处理22例,术后皮瓣21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肉芽生长良好,2期植皮愈合。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逆行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供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耐磨且操作简单,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区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节段缺失弹性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使用钛镍合金牵引器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重建节段性缺失下颌骨的动物建模方法。方法:分别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和12只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手术截除犬一侧下颌骨体部3cm骨段、兔一侧下颌支1.5cm骨段,不同方法安放自制钛镍记忆合金牵引器,术后定期观察,至3月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钛镍合金牵引器的弹性加载张力作用下,采用保留一侧骨膜附着完全骨切开形成的传送骨段可自行移动完成牵引成骨,初步修复了实验动物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结论: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杂种犬及纯种兔可为这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38岁(23~54岁),手术清创后胫骨缺损平均7.7 cm (3.0~21.0 cm ),软组织缺损面积平均7.5 cm2(3.6~18.4 cm2)。应用llizarov技术安装外架及固定针,采用骨缺损端同步延长与加压固定、术中直接加压固定或快速加压固定后逐步延长。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8~36个月的随访(平均16.2个月),全部患者胫骨缺损在7~28个月获得重建,平均12.3个月。4例骨缺损端术后快速加压获得愈合。2例对合端接触后无骨愈合征象,采用“手风琴技术”,1例骨端愈合,另外1例无效后植骨愈合。9例大段骨缺损皮肤软组织卡压于骨搬运端之间,行皮肤修整断端清理,其中6例同期进行松质骨植骨。14例软组织缺损在骨搬移过程中创面逐渐缩小获得愈合,1例特大面积皮肤缺损经游离植皮后愈合。根据Paley评价标准,本组优12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3%。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选择的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1993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患者53例,年龄13~58岁,平均36,5岁,其中大段骨移植45例,异体半关节移植8例,异体骨移植长度9~25cm,平均13cm。钢板固定23例,动力髋(或动力髁)固定12例,交锁髓内钉固定12例,普通髓内钉固定6例。结果随访资料完整者48例,术后随访6~132个月,平均38个月,异体骨愈合45例,不愈合3例。主要并发症:复发3例,骨不连3例,感染2例(后治愈),骨折2例,内固定失败1例。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18例,良15例,中9例,差6例。结论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是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李光旭  杨明贵  杨逊  马健  李德胜  周秩华 《重庆医学》2012,41(23):2377-2378,2380
目的回顾分析双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股骨远端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23例,运用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内侧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加强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78~213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78~526mL,平均237mL;术后伤口2例表浅感染,不影响骨愈合;所有病例获随访12~27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骨愈合4~12个月,平均6.8个月。2例存在前后成角3°~7°,1例短缩1cm,未作特殊处理,无下肢内外旋、接骨板螺钉松动断裂、骨不连、膝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Merchant评分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对于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运用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内侧重建锁定接骨板固定,骨折断端充分植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