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糖腹透液(4.25%)对大鼠二代腹膜间皮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几丁糖(chitosan)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第2代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RPMC)(经细胞形态和免疫组化鉴定),随机分为4组(n=4),A组即对照组:DMEM/F12培养基培养;B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4.25%葡萄糖透析液;C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4.25%葡萄糖透析液+几丁糖1.2 mg/L;D组: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4.25%葡萄糖透析液+几丁糖0.4 mg/L.培养24 h收集细胞提取RNA,48 h收集细胞提取蛋白,RT-PCR检测腹膜间皮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RPMC经高糖腹透液(4.25%)刺激后,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升,与0 h比较,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于24、48 h时达到高峰, 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 h时,几丁糖使TGF-β1 mRNA的表达下降明显(P<0.05),B组分别为A组的2.51倍、C组的2.13倍、D组的1.68倍,D组为C组的1.26倍且抑制程度与几丁糖浓度呈正相关(r=0.948, P<0.01).48 h时,几丁糖使TGF-β1的蛋白水平下降明显,B组分别为A组的1.85倍、C组的1.52倍、D组的1.24倍,D组为C组的1.23倍.C、D两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抑制程度与几丁糖浓度呈正相关(r=0.831, P<0.05).结论 ①高糖腹透液可刺激RPMC 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②几丁糖可抑制腹膜纤维化的中枢性因子TGF-β1表达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对高糖腹透液(high-glucose peritoneal dialysate,HGPDS)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MCs,同步化24 h后,分为正常对照组?HGPDS组?HGPDS+Flu组?单纯氟伐他汀组?DMSO对照组,各组分别刺激不同时间后,噻唑蓝(MTT)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RT-PCR检测FN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F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PDS明显抑制细胞活力,HGPDS联合Flu共同培养24?36 h,细胞活力有所恢复,其中,1 × 10-6 mol/L Flu作用24 h,细胞活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PDS明显增加人腹膜间皮细胞FN mRNA及蛋白表达(P < 0.05),并呈时间依赖性,其中FN mRNA于6 h达高峰,FN蛋白于24 h达高峰?Flu 可抑制HGPDS诱导的FN的高表达(P < 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HGPDS诱导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FN表达增加,此作用可被Flu 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未加入丹酚酸B或者TGF-β1;②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度为5 ng/ml);③丹酚酸B+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丹酚酸B和TGF-β1(浓度为5 ng/ml),按丹酚酸B的浓度分为A?B?C?D 4个亚组:丹酚酸B的浓度分别为A组:0.1 μmol/L,B组:1 μmol/L,C组:10 μmol/L,D组:100 μmol/L?72 h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组HK-2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胞浆内大量表达α-SMA,同时E-cadherind的表达明显减少;不同剂量丹酚酸B治疗可减轻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胞浆内α-SMA的表达,同时E-cadherind的表达得到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酚酸B具有阻止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潜能,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阻止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从腹膜透析(PD)流出液中分离、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的方法,并检测上皮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及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方法 从25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PD流出液中分离HPMC,并在体外进行原代培养.根据开始透析的时间分为新开管组(10例)和透析半年以上组(15例).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E-cadherin、claudin-1及α-SMA mRNA表达.结果 22例患者(新开管组10例,半年以上组12例)PD流出液分离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成活,经鉴定均具有HPMC的特征.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半年以上组较新开管组分离的HPMC细胞E-cadherin、claudin-1 mRNA表达降低,α-SMA mRNA表达增高(P<0.05),提示出现了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结论 该研究成功建立了PD流出液分离培养原代HPMC的方法,并证实长期PD患者HPMC存在EMT倾向.该研究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腹膜纤维化(PF)和超滤衰竭(UFF)提供了新的方法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模型,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Smad锚着蛋白(Smad anchor for receptor activation, SAR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紧密连接蛋白(Zona occludens-1, ZO-1)、SARA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30 mmol/L D-葡萄糖刺激后,HK-2细胞vimentin蛋白及其mRNA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而ZO-1蛋白及其mRNA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此变化在高糖刺激48 h时最为显著。同时,SARA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结论:高糖可诱导HK-2细胞发生转分化,SARA可能作为保护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高糖及间歇性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株NRK-52E转分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组(0 mmol/L葡萄糖)、正常葡萄糖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干预组(25 mmol/L葡萄糖)、间歇性高糖干预组(5 mmol/L葡萄糖/25 mmol/L葡萄糖交替)、氯沙坦干预组(10 μmol/L氯沙坦)、氯沙坦高糖干预组(10 μmol/L氯沙坦预处理后再高糖培养)、氯沙坦间歇性高糖干预组(10 μmol/L氯沙坦预处理后再间歇性高糖培养), 根据分组对NRK-52E细胞施加相应因素作用72 h后,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分化标志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2(M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在细胞中的表达, CM2H2DCFDA试剂盒检测细胞ROS含量。结果 高糖干预及间歇性高糖干预组TGF-β1、Ⅰ型胶原、MMP-2、α-SMA和PTHrP表达上调, ROS含量明显上升, 间歇性高糖作用更显著。应用氯沙坦干预后可以部分下调高糖或间歇性高糖诱导的TGF-β1、Ⅰ型胶原、MMP-2、α-SMA以及PTHrP表达, 降低细胞ROS含量。结论 氯沙坦可抑制高糖及间歇性高糖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录活化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HK2)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AP-1阻断组。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的表达,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HK2细胞AP-1的改变,RT—PCR法检测CK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作用48h后,HK2细胞由椭圆形贴壁生长变为长梭形,胞体拉长,透射电镜下,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减少,胞质内粗面内质网丰富,而AP-1阻断组较高糖组明显减轻;EMSA结果分析表明,在高糖刺激下,AP-1结合活力较正常对照组增加79.22%(P〈0.05),而AP-1阻断剂可明显抑制AP—1的活化,较高糖组降低51.19%(P〈0.05);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显示,高糖组和AP-1阻断组CK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P—1阻断组显著高于高糖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显示,高糖组和AP-1阻断组α—SM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AP-1阻断组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结论高糖能够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AP-1活化,诱导其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TGF-β1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一2)经同步培养后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TGF-β1+RGZ组(10μmol/LRGZ)。给予TGF-~I刺激24h后,分别应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上皮细胞转分化相关指标的表达变化;应用Transwellassay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组细胞呈梭形变,E-钙黏素蛋白表达减弱(P〈0.01),波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强(P〈0.01);细胞的迁移能力亦明显增强。②与TGFq31刺激组比较,TGF-β1+RGZ组细胞恢复为多边形或圆形,E-钙黏素蛋白表达增加(P〈0.01),波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减弱(Pd0.01);细胞的迁移能力亦明显减弱。结论:①TGF-β1刺激后HK一2细胞出现表型转化。②RGZ能够减弱TGF-β1刺激下HK一2细胞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对高糖腹透液(high-glucose peritoneal dialysate,HGPDS)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MCs,同步化48 h后,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HGPDS组?HGPDS+Flu组?单纯Flu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RT-PCR法检测各组VEGF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HGPDS作用下,48 h后细胞由铺路石样转变为长梭形,1 × 10-6 mol/L Flu可部分逆转HPMCs的形态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HGPDS作用下,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 0.05),并呈时间依赖性,VEGF mRNA和蛋白分别在HGPDS干预后12 h和48 h达高峰(P < 0.05)?Flu可明显抑制HGPDS诱导的VEGF的表达(P < 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适当浓度的Flu可以抑制HGPDS刺激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0.
11.
腹透液相关浓度葡萄糖对体外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腹透液相关的三种浓度葡萄糖(1.5%、2.5%、4.25%)对体外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及其形态的影响。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从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建立体外培养模型。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体外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膜透析液相关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的凋亡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5%、2.5%、4.25%葡萄糖均能引起明显的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P〈0.05),三种浓度葡萄糖组间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4.25%甘露醇能引起明显的凋亡(P〈0.01),4.25%葡萄糖与4.25%甘露醇比较,前者能引起明显的凋亡(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5%葡萄糖分别作用于腹膜间皮细胞24h、72h、120h,各时间组均出现明显的凋亡(P〈0.05)。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率与葡萄糖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0.7.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4.25%葡萄糖作用72h后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倒伏、脱失;细胞质内出现线粒体空泡样变;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浓缩、边集;出现凋亡小体。结论 腹膜透析液相关的三种浓度葡萄糖和4.25%的甘露醇均能引起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葡萄糖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葡萄糖引起的细胞凋亡不仅与其渗透压有关,还与葡萄糖代谢有关;葡萄糖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有:腹膜间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倒伏、缺失;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出现空泡样变:细胞核内出现染色质浓缩、边集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膜阐皮细胞(PMC)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含量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PMC置于不同糖浓度培养液中;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潮细胞膜上CLUT1的含量。生化分析便检测PMC对葡萄糖的撮入。结果:随着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增加,细胞膜上GLUT1的表达增加。同时伴有PMC对葡萄糖的转运坩加(P〈0.05)。结论:葡萄糖以浓度依赖方式上调PMC细胞膜上CLUT1的蛋白表达夏PMC对葡萄糖转运的增加导致PMC爱损。  相似文献   

13.
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HPMC体外培养并行免疫组化鉴定,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将不同浓度葡萄糖干预HPMC一定时间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活性氧捕获剂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孵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荧光强度而测得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析不同浓度葡萄糖及不同作用时间对HPMC细胞活力及ROS水平的影响。结果高糖明显抑制HPMC细胞活力(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呈上升趋势。高糖干预HPMC后,细胞内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结论高糖导致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其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与氧自由基生成过多及ROS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生成活性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生成活性氧的影响。[方法]HPMCs体外培养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分别按照不同的实验要求将细胞分组。不同葡萄糖浓度干预组:①空白对照组;②1.5%葡萄糖组;③2.5%葡萄糖组;④4.25%葡萄糖组。不同作用时间组:①空白对照组;②2.5%葡萄糖组。两组细胞分别培养12、24、48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对氧化剂敏感的2.7-二氢二氯荧光素(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CFH)发生氧化所产生的荧光量,从而间接的反映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观察随葡萄糖浓度变化及不同作用时间对人腹膜间皮细胞产生活性氧的影响。[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干预人腹膜间皮细胞后,其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并且随葡萄糖浓度升高而逐渐增高,其中4.25%葡萄糖组最高。(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高糖作用下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培养48h其水平最高。[结论]高糖可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ROS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糖和脂多糖(LPS)对腹膜间皮细胞(PMC)己糖激酶(HK)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行PMC的原代培养及鉴定。首先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10,1.50,2.50,4.25%)分别和不同剂量的LPS(0,0.1,1.0,10.0,50.0,100.0mg/L)加入培养基;其次用含4.25%葡萄糖和10.0mg/LLP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耦联比色法测定HK活性。最后用含10.0mg/LLP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h);测定HK活性和细胞葡萄糖的摄入量,分析HK活性与葡萄糖摄入量的相关性。结果:高糖和LPS对HK的活性具有交互作用(F=423.55,P<0.01)。高糖和LPS以剂量(P<0.01)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HK活性(P<0.01);LPS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PMC葡萄糖净利用(P<0.01)。结论:高糖和LPS对PMC己糖激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在腹膜透析失超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肝素对高糖诱导后的人腹膜间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并用高糖(2.5%葡萄糖溶液)诱导4、8、12和24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QP1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确定表达量达峰值的诱导时间。将不同剂量的肝素添加至人腹膜间皮细胞培养液中,并经2.5%高糖溶液诱导后,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AQ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Q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且在高糖诱导24 h时表达量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具有一致性,均提示AQ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2.5%葡萄糖+1.5×10-2 mg/ml肝素组呈现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2.5%葡萄糖+1.5×10-2 mg/ml肝素组细胞可见胞核及胞浆有空泡样改变。结论  肝素在高糖环境中诱导24 h后可显著增加人腹膜间皮细胞水通道蛋白AQ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大剂量的肝素能使胞浆及胞核出现明显的空泡样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高糖刺激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HPMCs) 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和I型胶原(Col-I)的影响.方法:以高糖刺激培养HPMCs,分别加用浓度为10,5,2.5,1.25,0.625 mg/L的丹参素进行干预,并选取浓度为10 mg/L的丹参素干预0,12,24,48,72 h;应用RT-PCR,EL...  相似文献   

18.
朱士彦  甘平  廖彧  巫建芳  龙贵华 《重庆医学》2016,(27):3770-3772
目的:研究高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探讨腹膜纤维化发生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s),依据加入药物浓度分成5组:2.5%葡萄糖组(n=15,A组);低糖苦参碱组(2.5%葡萄糖,n=15,B组);4.25%葡萄糖组(n=15,C组);高糖苦参碱组(4.25%葡萄糖,n=15,D组);对照组(n=15,E组,仅加不含血清的DM EM‐F12 BM SC培养基),分别于第24、48、72小时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浓度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光镜下的表现。结果光镜下,可见E组和B组腹膜间皮细胞小,呈卵圆形或圆形,生长较为密集。A、C、D组腹膜间皮细胞大、呈梭形或多边形,分布较为稀疏;在A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较E组无明显统计学变化(P>0.05);而在C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TGF‐β1水平较E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和D组中,PMCs分泌TNF‐α和TGF‐β1水平B组较A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能拮抗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TNF‐α和TGF‐β1,从而保护腹膜间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