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微管是一种动态的细丝状细胞骨架蛋白,也是中心粒的主体分子,微管纤维有序的动态变化是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保证。微管抑制剂与微管蛋白结合促进或抑制微管的装配、干扰微管组成纺锤丝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具有干扰细胞有丝分裂、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发挥明确的抗肿瘤效应。靶向微管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已上市或进入临床试验的微管抑制剂类药物有数十种之多,它们的作用位点不尽相同。本文系统介绍了微管抑制剂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并简要介绍紫杉醇、长春碱和秋水仙碱等几类微管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作用机制独特。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作用。多西他赛可与游离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稳定的微管,同时抑制其解聚,导致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微管束的产生和微管的固定,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国外有临床研究证实,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抗肿瘤新药紫杉醇及其注射液的研究和开发方起程,韩锐,陈未名,程青,丁怡等(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作用机理独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它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其解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BP对SACC细胞抗紫杉醇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ACC2转染IBP组和空白对照组各自根据不同紫杉醇浓度分成5组,紫杉醇作用72 h后,MTT法检测在紫杉醇作用下IBP对SAC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微管蛋白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紫杉醇作用前后ACC2细胞微管的变化及IBP与微管的关系。结果 IBP使ACC2细胞对紫杉醇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在5μg/ml的紫杉醇浓度下最为明显;紫杉醇开始作用后,ACC2-C1细胞的微管点状聚集成团,而ACC2-C1/IBP细胞的微管则出现明显的紊乱、断裂,IBP能促进微管的解聚;IBP所发的绿色荧光与微管的红色荧光糅合在一起呈黄色,IBP与微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定位。结论 IBP促进SACC细胞对紫杉醇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BP对SACC细胞抗紫杉醇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ACC2转染IBP组和空白对照组各自根据不同紫杉醇浓度分成5组,紫杉醇作用72h后,MTT法检测在紫杉醇作用下IBP对SAC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微管蛋白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紫杉醇作用前后ACC2细胞微管的变化及IBP与微管的关系.结果 IBP使ACC2细胞对紫杉醇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在5μg/ml的紫杉醇浓度下最为明显;紫杉醇开始作用后,ACC2-C1细胞的微管点状聚集成团,而ACC2-C1/IBP细胞的微管则出现明显的紊乱、断裂,IBP能促进微管的解聚;IBP所发的绿色荧光与微管的红色荧光糅合在一起呈黄色,IBP与微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定位.结论 IBP促进SACC细胞对紫杉醇耐药.  相似文献   

6.
多西紫杉醇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杉类化疗药物是一类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药物,能促使微管蛋白迅速聚集成微管,并结合到微管上抑制微管的解聚,从而使细胞有丝分裂终止,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代表药物为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研究证明多西紫杉醇无论单药或联合用药,在肿瘤的化疗治疗中都显示出突出疗效。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治疗晚期肿瘤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作用原理,它的治疗活性被认为是通过破坏微管蛋白质——微管系统所致,对多数肿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过敏反应、液体潴留、心脏毒性反应和神经肌肉症状等。我科自2002年以来应用紫杉醇联合其它抗肿瘤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现将其治疗及护理作一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8.
何玉琴  董坚  洪敏  巩雅宁  李少逰 《西部医学》2012,24(9):1661-1663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药物IHA-01对猪脑微管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通过在体外对温度进行两次循环调控,应用超速离心机从新鲜猪脑中提取纯化出微管蛋白,体外建立微管蛋白亚单位聚合-解聚平衡系统,在此平衡系统中通过测量其吸光度值的变化来检测药物对微管的作用。结果 IHA-01抑制微管蛋白亚单位聚合过程中吸光光度值升高。结论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可能是天然植物药物IHA-01抗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是一种新一代的抗微管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在肿瘤细胞分裂时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促使细胞中微管稳定和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受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㈣。紫杉醇是近年来在乳腺癌治疗中倍受重视的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我科从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对15例复发或转移的晚期乳腺癌行以紫杉醇为主联合吡喃阿霉素的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是一种新一代的抗微管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在肿瘤细胞分裂时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促使细胞中微管稳定和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受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㈣。紫杉醇是近年来在乳腺癌治疗中倍受重视的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我科从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对15例复发或转移的晚期乳腺癌行以紫杉醇为主联合吡喃阿霉素的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埃坡霉素类化合物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坡霉素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与肿瘤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微管的解聚,使细胞周期停止,最终诱导细胞凋亡。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并可作用于已经产生多药耐药性的肿瘤患者。目前有多个此类化合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埃坡霉素类化合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及其毒性反应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罗晓梅  杨波 《西部医学》2010,22(12):2323-2326
目的了解医院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8年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药理分类和用药日均费用等情况统计与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用药金额增长率高于用药总金额的增长率;作用于微管蛋白的药物、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和抗肿瘤辅助药用药金额较高,紫杉醇的销售金额、他莫昔芬的用药日数连续两年位于首位。结论抗肿瘤药用药金额将逐年增长,细胞毒类药物仍将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主要用药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应用管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5,6-二苯基哒嗪-3-酮(5,6-diphenylpyrida-zin-3-one,DPP)的6个衍生物对胞浆微管复合物(cytoplasmic microtubule complex,CMTC)的作用。结果表明,这6个衍生物对胞浆微管复合物的作用活性强弱不同,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PD033对胞浆微管复合物的作用很弱,PD032除对体外微管聚合有较强作用外,对胞浆微管复合物也有较强作用,并且在部分细胞胞浆内形成短束状异常结构,其分布特征与紫杉醇(taxol)引起的胞浆内自由微管的分布特征有某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常见化疗药物对标记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影响。方法: 将干扰药物烷化剂(环磷酰胺),抗代谢药(阿糖胞苷、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地西他滨),抗肿瘤抗生素(依托泊苷),抗肿瘤植物成分药(长春新碱、紫杉醇、多西他赛),其他抗肿瘤药(顺铂、奥沙利铂、卡铂、奈达铂、伊立替康),抗肿瘤靶向药(硼替佐米、郝赛汀、培美曲塞二钠)分别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体系中,用酶标仪测光密度值;同时加入碱性磷酸酶(ALP)+ 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1,2-二氧杂环丁烷(AMPPD)反应体系中,用化学发光仪测相对发光强度值。结果: 在HRP酶标反应体系中,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硼替佐米、多西他赛、紫杉醇、氟尿嘧啶、依托泊苷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干扰(P<0.05或P<0.01),其中,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紫杉醇、氟尿嘧啶、依托泊苷的干扰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在ALP酶标反应体系中,与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多西他赛、紫杉醇、依托泊苷、伊立替康、地西他滨、培美曲塞二钠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干扰(P<0.05或P<0.01),其中,多西他赛、紫杉醇、伊立替康、地西他滨、培美曲塞二钠的干扰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在两种酶反应体系中,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在人体血样药物峰浓度时对HRP和ALP酶活性仍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多西他赛、紫杉醇两种化疗药物对HRP和ALP免疫酶促反应体系存在明显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处理原代培养的家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使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BrdU)掺入法测定内皮细胞增生程度,利用CytoTox-One方法测定内皮细胞活力以反映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极低浓度时,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即能够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而不伴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雷帕霉素的抑制增生作用更强;高浓度时,二种药物几乎完全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并伴有较强的毒性作用,紫杉醇的毒性作用更显著。结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在高浓度时均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的损伤后修复,紫杉醇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而极低浓度的雷帕霉素仍可能会延迟血管损伤后再内皮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紫杉醇、顺铂、康莱特单用及联用对Lewis肺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紫杉醇、顺铂、康莱特单独及联合处理Lewis肺癌细胞株,24小时后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应用金氏公式进行联合用药分析。结果:紫杉醇、顺铂、康莱特对Lewis肺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但当康莱特的浓度增加到20μl/ml时抑制率不再增加,因此联合用药组中康莱特浓度固定为20μl/ml。作用24小时后紫杉醇、顺铂的IC50分别是15.42、2.59。两种或三种药物联用后对Lewis肺癌细胞株的抑制率显著增加,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其中6μg/ml的紫杉醇与15μl/ml的康莱特联用时,其抑制率接近于12μg/ml的紫杉醇单用药;2μg/ml的顺铂与15μl/ml的康莱特联用时,其抑制率接近于4μg/ml的顺铂单用药,但紫杉醇联用顺铂组与三药联用组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能明显抑制Lewis肺癌细胞的增殖,与康莱特联合用药时可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并且能够减少常规化疗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化疗药物对舌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4种化疗药物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舌癌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选择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4种化疗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以不加药物为对照组,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法观察舌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 结果: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对舌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5.3%、37.3%和36.2%,明显高于对照组(2.1%)(P<0.01);顺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组与对照组比较,其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P<0.01)。结论:紫杉醇、丝裂霉素和5-氟尿嘧啶能明显抑制舌癌细胞的生长,临床上应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he role of methylseleninic acid (MSeA), a selenium compound, has been documented in cancer chemoprevention. However,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SeA in combination with paclitaxel, a chemotherapeutic agent used to treat ovarian cancer, is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MSeA and paclitaxel against ovarian cancer cells. Methods:Ovarian cancer cells(A2780)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SeA, paclitaxe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concentrations of drugs that achieved certain cells growth/death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sulforhodamine B(SRB) assay. Drug effects on cell viability were further confirmed using floating cell count and trypan blue exclusion assay. The mean values±standard deviation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reatment groups using unpaired t test.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paclitaxel alone that inhibited 50% of cell growth(IC50) was 0.5μmol/L. Thi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1.2μmol/L when paclitaxel was given in sequential combination with MSeA. The number of dead cells after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ce increase when compared with drug alone. Conclusion:Pretreatment with MSeA did not enhance the paclitaxel effect against A2780 ovarian cancer cell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紫杉醇不同序贯用药方案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作用,以探讨两种药物可能的最佳序贯用药方案.方法 用MTT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不同序贯用药方案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MTY法检测发现先予紫杉醇再予唑来膦酸组对DU14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44.17±5.81)%,作用强于其他两种序贯用药方案(P<0.01).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发现先予紫杉醇再予唑来膦酸组能最大限度的诱导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14.96%)和死亡(14.37%),作用强于其他用药方案(P<0.05).结论 先予紫杉醇再予唑来膦酸作用于DU145细胞可能是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最佳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