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91-3693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自愿接受X线及螺旋CT检查,X线摄影采用常规X线DF平片以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方案,CT检查则行双侧下肢螺旋CT扫描及三位重建处理,对比所有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与螺旋CT影像学表现,分析X线与螺旋CT在早期诊治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CT检查对糖尿病足患者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软组织改变、血管病变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X线摄影,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血管壁不规则钙化、病理性骨折、骨关节变形、软组织肿胀是糖尿病足的主要X线及CT影像表现,但CT较X线可提供更为清晰的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临床可根据CT或X线影像研究患者病情发展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成软骨细胞瘤患者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X线平片及CT检查4例,确诊3例;X线及MRI检查2例,确诊1例;X线平片,CT及MRI检查5例,确诊4例。X线平片显示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晰,5例病灶呈偏心膨胀性改变,4例病灶内有明显不规则钙化。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晰,可见硬化边,内呈软组织密度影,8例病灶可见斑点状钙化,邻近关节积液3例。MRI检查显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较高信号。结论: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及MRI联合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足病的影像表现、病因及发病机制,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6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MRI表现及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足常侵犯的足骨为跖骨和近端趾骨,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18例,关节旁皮质骨缺损6例,骨端骨质吸收破坏15例,骨干萎缩3例,骨性关节炎2例,神经性骨关节病2例,软组织改变;6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糖尿病足MRI表现:(1)软组织水肿;(2)软组织溃疡;(3)骨髓炎;(4)神经性骨关节病;(5)关节腔积液;(6)关节脱位。结论 X线平片可显示糖尿病足骨及关节较晚的骨质破坏及动脉血管钙化;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显示细微的解剖结构,能显示X线平片难以显示的早期骨髓水肿,对区分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部位、范围明显优于X线平片,具有极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6例均有X线平片,CT扫描12例,MRI检查10例。结果:16例X线片中,14例可以显示骨质破坏,6例可以显示周围硬化边;12例CT均清晰显示病灶骨质破坏、硬化边及钙化;10例MRI检查能清晰显示骨髓水肿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对骶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骶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表现。结果:X线平片更能提供骶骨巨细胞瘤所致骨质改变的全貌,显示较明显的病变;CT能发现早期的病变,并清楚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组织关系。结论:对骶骨巨细胞瘤的诊断,X线平片和CT各有特点。应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得到全面细致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X线摄影和CT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科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30例患者均有X线平片,15例行CT扫描。结果X线检查结果显示30例中28例显示骨质改变,20例显示病灶边界,11例显示骨膜反应,10例显示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15例行CT扫描病例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病灶边界、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5例清晰显示骨膜反应。结论X线平片仍为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较好显示了肿瘤的范围及细微结构,两者相结合有助于骨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对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收集41例明确有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资料,包括腰椎正、侧、斜位及过伸、过屈位片,L3~S1段椎小关节CT横断位及MRI横断、冠状、矢状位扫描图像。结果X线平片对腰椎小关节的显示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改变的观察。CT对椎小关节突骨质、关节面平整度及关节面下骨质、关节间隙、关节囊钙化等改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MRI(均P〈0.05)。MRI在显示关节面软骨、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均P〈0.05)。结论X线平片、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显示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方面各有优缺点,综合应用和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累及75处骨骼骨梗死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X线平片、CT表现无明显异常或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平片及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可诊断早期骨梗死,明确侵及范围,反映不同时期病理学变化,X线平片有助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骨梗死诊断,CT检查较X线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骨痛、贫血、乏力、发热、肝脾肿大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43例患者的X线平片无骨质改变6例(14%),仅表现为骨质疏松5例(11.6%),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广泛的骨质疏松32例(74.4%);脊椎CT检查100%显示有骨质破坏;脊椎MRI检查100%提示有信号改变,多数病变呈长T1、T2信号。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化;典型影像表现为多发性穿凿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及广泛的骨质疏松;X线平片检查,尤其是头颅、脊椎、肋骨及骨盆平片应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初诊的常规检查,CT及MRI检查对早期和不典型多发性骨髓瘤脊椎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0.
椎体血管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椎体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3个椎体血管瘤病灶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X线检查显示10个病灶,骨小梁呈“栅栏状”改变;CT扫描显示12个病灶,横断面表现为蜂窝状或风状结构;MRI扫描显示全部13个病灶,10例显示为短T1、长T2的信号影,3例显示为长T1、长T2的信号影,并且清晰显示了脊髓情况。结论:椎体血管瘤在X线平片、CT及MRI上均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MRI对椎体血管瘤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MRI对椎体血管瘤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