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手术治疗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5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单发和多发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53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11.3%。单发肝脏转移患者34例,5年生存率14.7%,明显高于19例多发肝转移患者的0(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浆膜侵犯(P=0.000)、淋巴结转移(P=0.000)、手术根治度(P=0.044)、发生肝转移数目(P=0.000)和肝转移肿瘤直径(P=0.03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其中浆膜侵犯(RR:3。355,P=0.012)和肝转移数目(RR:7.664,P=0.000)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无浆膜侵犯的胃癌单发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肝转移是胃癌根治术后远处复发的主要类型,常因多发性肝内转移或伴有其他脏器转移,使手术治疗概率降低,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如何正确防治肝转移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对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没有显著性地突破.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对其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3.
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我院1996年至2001年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8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分析影响所有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3.6%和0,平均生存时间为(11.3±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原发灶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神经浸润、腹膜转移、转移灶数目、转移灶肝内分布类型及转移灶切除与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预后显著相关。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原发灶部位、Lauren分型、转移灶肝内分布类型和转移灶切除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灶部位、Lauren分型、转移灶肝内分布类型和转移灶切除与否是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患者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生存影响因素及评估不同HCC分期系统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HBsAg阳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COX比例风险模型行生存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评估各HCC分期系统预测能力.结果 本组患者1、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1.3%(165/775),9.4%(73/775),4.9%(38/775)和1.7%(13/775),中位生存4.2个月(0.1 ~148.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程度(B=4.519)、治疗方式(B=4.888)、ALT≥ 2N(B=4.068)、合并门静脉癌栓(B=0.537)、自发性破裂类型(B =5.033)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B=7.049)是HBsAg阳性HCC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各HCC分期系统均有预测能力,但NSMCS评分(North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core,NSMCS)优于其他系统,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为0.801(95% CI0.761 ~0.840),NSMCS≥-2时,灵敏度78.8%,特异度69.3%.不同风险等级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明显(13.6、3.4和1.3个月,x2=467.636,P=0.000,Log-rank检验).结论 HBsAg阳性HCC总体生存影响因素众多,现行HCC分期系统仍需改进以提高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HbsAg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bsAg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 。方法:回顾分析582例结、直肠癌病例,对术前HbsAg进行测定,观察它们与肝转移的关系 。结果:发现HbsAg(+)结、直肠癌病例的同时肝转移率为8.9%、异时肝转移率9.4%,HbsAg(-)病例的同时肝转移率为21.1%、异时肝转移率26.3%,HbsAg(+)结、直肠癌的同时肝转移率、异时肝转移率均明显低于HbsAg(-)的病例(P<0.05) 。结论:结、直肠癌较少转移至感染乙肝的肝脏,非感染乙肝的肝转移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6.
胃癌肝转移是胃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胃癌肝转移多因合并其他非治愈性因素包括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肝内广泛转移等而致肝切除率低,患者预后不佳。胃癌肝转移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原发灶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N3~N4)、分化型癌、髓样型的低分化腺癌和脉管侵袭以及VEGF、P53、c-erbB-2等的过表达等。无论同时性或异时性的胃癌肝转移.肝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1%-42%。如能选择合适的肝切除适应证,或会改善胃癌肝转移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术联合生物免疫疗法对胃癌患者生存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采用生物免疫疗法或放化疗治疗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后采用生物免疫疗法,对照组患者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胃癌患者2年生存率和2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64.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红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为25.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0%(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采用生物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根治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间102例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评价不同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转移H1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44%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肝转移H2的胃癌病例姑息切除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6%、13%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肝转移H3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5%、13%和0,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有或无腹膜转移的病例,其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肝转移H1的胃癌患者,无论伴与不伴腹膜转移,均应尽量行姑息性切除手术。肝转移H2、H3的Ⅳ期胃癌患者行切除性手术无益于预后。  相似文献   

9.
正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处理较棘手的情况。其中,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以从肝脏转移灶切除术中获益,并且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肝脏切除术的适应症不断拓宽。但在胃癌肝转移的患者中,因为肝转移灶通常为多发、散在、左右两叶转移,仅有少数患者适宜行肝脏切除术,目前仅有少数有关胃癌肝转移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71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纯接受手术治疗者34例(手术组),单纯接受化疗者103例(化疗组),接受综合治疗者134例(综合治疗组)。通过随访比较3组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8(3—4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4%、2.9%和0;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7(3-5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1.1%、1.1%和0;综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3—8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5.0%和O.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化疗组比较、手术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以及化疗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程度、治疗方式和肝转移灶是否局部处理是影响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以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改善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切除转移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同时切除肝转移病灶(同期手术组);20例先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二期行肝转移病灶切除(分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结果:同期手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37.5%,18.8%,分期手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0.0%,0.0%。两组比较,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均P<0.05)。结论: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同期手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残胃复发癌4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复发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收治的48例因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而再次接受手术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为胃癌根治术后的残胃复发癌,复发时间为6~36个月,再次行根治性手术28例(58.3%),平均生存40.0个月;非根治性手术20例(41.7%),平均生存14.8个月;全组平均生存期30.6个月,中位生存期28.0个月。病期、病理类型、根治与否、腹膜种植、肝转移等因素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根治性手术及临床分期、腹膜种植是影响残胃复发癌预后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复发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与肝转移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50例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其中25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及肝转移灶切除术(腹腔镜组),另25例在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1、2、3年生存率。 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完全腹腔镜治疗结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疗效相同,同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9月至2002年5月间经手术治疗的43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肝转移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P>0.05)。异时性肝转移行肝切除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预后明显优于同时性肝转移肝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P=0.0233)。同时性肝转移组中,单纯胃切除32例,中位生存时间6.0个月;胃加肝切除7例,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9)。不同肝转移程度姑息性胃切除术后生存时间比较,H1、H2和H33组分别为7.5、6.0和4.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结论异时性胃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良好,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胃癌肝转移患者同期行胃加肝切除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H3肝转移患者姑息性胃切除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ASA分级及手术范围对不同年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首次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根据ASA分级、手术范围、年龄,分别将患者区分为ASA高值(分级≥3)与ASA低值(分级3)患者、胃全切与胃部分切除患者、中青年(60岁)与老年(≥60岁)患者,比较不同因素分组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结果: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SA高值组术后生存时间短于ASA低值组(P0.05);中青年患者中,胃部分切除者生存时间长于全胃切除者(P0.05);老年患者中,胃部分切除者生存时间与全胃切除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高值患者中,胃部份切除者生存时间与全胃切除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SA低值患者中,胃部分切除患者生存时间长于全胃切除患者(P0.05)。结论:ASA分级可作为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对中青年及术前ASA分级低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范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手术。  相似文献   

16.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外周血微转移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是否促进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源性转移。方法:应用RT-PCR检测32例PHC患者RFA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AFPmRNA的表达。结果:32例PHC患者RFA治疗前外周血AFPmRNA表达阳性18例(56.3%),阴性14例(43.7%);治疗后阳性12例(37.5%),阴性20例(62.5%)。RFA治疗前后PHC患者外周血AFPmRNA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RFA治疗肝癌不会促进肿瘤的血源性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胆红素变化的规律及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高胆红素组和胆红素正常组,观察术后胆红素变化特点,分析导致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因素.结果 红素正常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4 d达峰值[(21.5±9.2)μmol/L],术后14 d可降至正常水平;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总胆红素7 d达峰值[(49.2±25.4)μmol/L],术后14 d仍高于正常值2倍[(36.1 ±17.6)μmol/L].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水平,肝功能Child分级,术中肝血流阻断方式,出血量,输血情况以及术后合并低钠血症与术后高胆红素血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独立预测指标(OR=5.406,χ2=11.319,P=0.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是重要的.围手术期对发生商胆红素血症的相关临床因素积极防范并处理,可降低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再次肝切除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再次肝切除术和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内科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再手术组和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1.1%,27.9%和65.7%,20.6%,3.0%(P<0.05或P<0.01).再次肝切除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6%.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脏复发转移灶个数,切缘情况,CE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有肝脏复发转移灶个数和肿瘤大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再次肝切除术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是安全的治疗方案,肿瘤负荷较小(癌直径<5 cm和转移灶<3个)的患者预后较好;再次手术可以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胃基质瘤切除术:附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基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采用腹腔镜方法治疗胃基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1.5~5.5 (平均2.6) cm。手术方式主要为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辅助和手助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术。结果:32例均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中平均出血50mL。术后疼痛轻微,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4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7.5d。术后病理证实25例为良性基质瘤, 7例为低度恶性基质瘤。随访8~3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胃基质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