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肺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ung-RADS)分级、CT征象及联合两种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40例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观察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边界是否光整、有无钙化、胸膜牵拉、毛刺、分叶、支气管截断、支气管充气、空泡、空洞及肿瘤血管征象)并测量大小。按照Lung-RADS分级标准对病灶重新分类,通过对有差异性的各个征象分值累计每个病灶的CT征象计分,对照病理结果,绘制ROC曲线,比较各方法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Lung-RADS分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54.9%、68.9%、57.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8(P<0.05);CT征象分值诊断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81.5%、91.1%、83.3%,AUC为0.910(P<0.001);联合两种方法诊断时,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7.9%、95.6%、97.5%,AUC为0.988(P<0.001)。结论:Lung-RADS分级、CT征象对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均有重要价值,但CT征象评估的诊断效能优于Lung-RADS分级,两者联合应用可为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敏君  占洁  张伟  何玉麟  彭德昌  肖香佐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194-1197
目的:探讨3.0 T MR TSE-17-db-T2-iPAT T2WI序列对周围型肺肿块各种形态学征象的显示能力及对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周围型肺肿块(直径1.5~6.3cm,平均3.47cm)行3.0TMRI,通过与常规CT对照,分析MRI对肿块的形态学征象,包括肿块的大小、形状、毛刺、分叶、内部结构及与支气管的关系等的检出及显示能力;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肿块的性质进行评分,评价CT、MRI诊断肺部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3.0TMR TSE-17-db-iPAT T2WI对显示肿块的大小、形状和分叶能力与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T显示肿块血管集束征(16例)、肿块与支气管关系(12例)比MRI(分别为7和4例)更有优势(P〈0.05);而3.0TMR TSE-17-db—iPAT T2WI显示肿块内部结构(47例)比CT(13例)更有优势(χ2=32.03,P〈0.01);评分大于等于3分(病灶不确定,但可能为恶性)判为癌症,MRI诊断周围型肺肿块的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50.0%;CT诊断周围型肺肿块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55.6%。结论:3.0TMR TSE-17-db-iPAT T2WI序列对显示肺内肿块内部结构比CT更有优势;在周围型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有-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CT多结节聚合征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内球形病灶中多结节聚合CT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了肺内良、恶性球形病灶 12 4例 ,其中恶性 88例 ,良性 36例。病灶大小为 1~ 6cm。经CT平扫后病灶区域薄层重建 ,10例作了HRCT ,8例作了CT增强扫描。结果  88例恶性病灶中发现CT多结节聚合征者 2 9例 ,36例良性病灶中有 3例。其CT征象以病灶大小不同表现不同 ,病灶 <2cm者为花瓣形 ,病灶 >2cm者为桑葚形和葫芦形。结论 CT多结节聚合征对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和肺内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结节或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内结节或肿块患者81例,行CT灌注扫描及常规动态增强扫描,计算病灶感兴趣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以及描绘时间-密度曲线(TDC),比较三组结节或肿块之间的区别.结果 恶性和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的BV及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三组结节或肿块间BF和MTT值无统计学差异.恶性与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之间各灌注值有较明显重叠.三组结节或肿块的(TDC)不同.结论 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肺内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临床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10.0 mm、5.0 mm、2.5 mm、1.25 mm重建.评价不同层厚影像对孤立性肺结节CT征象检出率及薄层CT与常规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效能,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在SPN CT征象检出上,1.25 mm薄层CT优于2.5 mm及常规10.0 mm CT(P<0.05);对肺内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评价方面,1.25 mm薄层CT诊断假阴性率<10.0 mm常规CT (χ2=24.856,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可提高SPN的征象检出率,降低诊断小肺癌诊断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6.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研究(附69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直径小于3cm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SPN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分析经CT扫描、CT导引下肿块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3cm的SPN69例。结果:良性结节15例,恶性结节54例;良性结节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分叶少而浅,结节内钙化多见,边缘多数有长毛刺;恶性结节形态多不规则,分叶多且深,周围以短细毛刺常见,胸膜凹陷征、其内空泡征、血管截断或聚集征较常见。结论:CT是鉴别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的一种理想检查方法,对多数肺结节可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Fisher判别在孤立性肺结节C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isher判别模式对孤立性肺结节CT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CT资料,按病理随访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两大类,对结节主要CT形态学特征进行评价,按良、恶性分组,以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形态学征象为判别指标并行Fisher判别,采用交叉核实法估计误判概率.结果:孤立性肺结节CT征象的Fisher判别公式为Z=-0.251×1+0.563×2-0.319X3+0.261×4+0.492×5-0.101×6+0.326×7+0.329×8,误判率为12.08%,敏感性为89.32%,特异性为84.78%,鉴别诊断的准确率达87.92%.结论:Fisher判别模式能够有效的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常规形态学诊断和CT灌注对鉴别肺部孤立性占位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同时行CT平扫和CT灌注,并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孤立性占位100例,首先将形态学征象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运用CAD中的最大似然判别法,将其各种征象转化为计分值,以分值的大小来判定肺结节所属的类型;然后分析良恶性占位CT灌注参数,评价灌注参数的诊断试验效能,并将CAD、常规形态学诊断和CT灌注的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CAD对肺内孤立性占位的诊断正确率(总符合率)为80%,高于常规形态学诊断正确率(7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6);最能提示为恶性肿瘤的征象依次为空泡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和毛刺征。最能提示为良性占位的征象为钙化。CT灌注对肺内孤立性占位的诊断正确率达91%,明显高于CAD和常规形态学诊断,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和0.007)。结论 CAD对肺内孤立性占位的鉴别诊断正确率与常规形态学诊断法相当,可用于指导日常阅片工作,并可以弥补低年资医师经验的不足;CT肺灌注成像技术能准确地反映肿块内部血管特征,稳定性好,较CAD正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胸腺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CT征象,提高胸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告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 27例(87.1%)位于前中上纵隔,其中,良性胸腺瘤11例,肿块与心脏血管接触面(MCI)呈凸出型8例,平坦型1例,凹陷型2例.恶性胸腺瘤20例,MCI呈灌铸型18例,凹陷型2例;肿块不规则侵犯邻近结构11例,心包积液6例,心包、胸膜多发结节状转移2例,胸腔积液4例,肺内炎症2例,肺内、骨、纵隔淋巴结转移各2例,肝、胰腺转移各1例.结论 CT对胸腺瘤的良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最大似然法用于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分析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高分辨率CT(HRCT)及薄层CT扫描片,采用最大似然法总结对鉴别随机分布结节,淋巴管周围结节及小叶中心结节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方法:对150例肺部HRCT或薄层CT表现有微小结节的病人,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把微小结节的各种征象转化为记分值,判定病人所属结节。结果:最大似然判别法对随机分布结节的诊断正确率为94.0%;对淋巴管周围结节的诊断正确率为76.0%;对小叶中心结节的诊断正确率为90.0%。平均判别正确率为86.7%。结论:HRCT及薄层CT扫描对随机分布,淋巴管周围分布及小叶中心分布结节的鉴别诊断有价值,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有助于鉴别结节类型。对有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患者。应有胸部常规螺旋CT扫描的基础上,行HRCT扫描或薄层CT扫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6例肺继发淋巴瘤的CT征象,其中15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1例为霍奇金病(HD)。本研究采用GE Hispeed CT/i,10例平扫,16例直接增强扫描。结果:CT表现多样:肺内毛玻璃样影(NHL 13vs HD6);单发或多发肿块结节及肿块样实变(NHL 10vs HD8),其中仅HD组肿块中有4例病灶密度不均匀,5例见毛玻璃样晕症;黍粒样结节(NHL1);支气管血管束增粗(NHL 1vs HD1);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NHL 9vs HD8);胸膜侵犯(NHL 5vs HD2);心包累及(NHL 2vs HD1);常为多个征象合并出现(NHL 12vs HD5)。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肺炎肺泡型(NHL 3vs HD1),肿块(结节)型(NHL 2vs HD2),黍粒型(NHL1),混合型(NHL 12vs HD5)。结论:多样性为肺继发性淋巴瘤的特点,不均匀的肿块或伴有病灶周围的毛玻璃样晕症多见于HD,对诊断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在X线、CT检查中的特点。材料与方法:本病2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均经过胸部平片检查及CT检查。结果:胸部X线平片表现为单发的肺内肿块4例,波浪状胸膜肥厚及多发胸膜结节8例。肺内转移及脑转移各1例,胸腔积液6例。结论:胸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中具有相互补充作用。胸部X线平片仍是首选方法。CT在诊断胸部恶性间皮瘤肿瘤侵犯范围方面优干胸部X平片。因此合理的使用CT检查将会使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邱乾德  吴海  林达  余捷  孙宏亮  胡明哲   《放射学实践》2011,26(8):836-84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高度恶性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14个病灶,其中肿块型2例3个肿块,结节型1例3个结节,混合型1例8个病灶;低度恶性小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24个病灶,其中肿块型1例1个肿块,结节型1例2个结节,肺叶实变型3例5个病灶,混合型4例16个病灶。在肿块型3例4个肿块中,支气管充气征3个,伴不规则坏死空洞2个;结节型2例共5个结节,其中结节边缘见磨玻璃征及内见支气管充气征2个;肺叶实变型3例5个病灶,实变区内均见支气管充气征,其中边缘见磨玻璃征2个病灶,支气管腔明显狭窄阻塞1个病灶;混合型5例24个病灶,为多种表现并存,其中支气管充气征10个,磨玻璃征12个。CT增强5例,其中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2例。结论: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形式多样性,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张铁英  严金岗  周海伟  陈志军  王和平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01-1203
目的:通过对66例肺微小结节的CT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CT检查所检出的最大直径≤1.5cm的肺微小结节患者66例作为观察对象。结果:本组血管征的总出现率为57.58%(38/66),其中恶性结节血管征出现率为72.09%(31/43),良性结节为30.43%(7/23),两者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01);肺微小结节的血管征分为4型,本组Ⅰ型7例,均为恶性;Ⅱ型9例,其中良性3例;Ⅲ型6例,均为恶性;Ⅳ型16例,良性4例;其它小肺癌CT征象出现率则较低,分析时结合血管征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结论: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血管征表现为Ⅰ型和Ⅲ型时应考虑为恶性,表现为Ⅱ型和Ⅳ型时要结合其它CT征象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节或肿块性病变320排动态容积CT双入口灌注成像与病理基础的关系,研究肺内不同组织学类型病变灌注特点与血流动力学规律。方法:搜集本院2016年8月-2017年2月的50例经手术切除(41例)、穿刺活检(9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内结节或肿块性病变患者,包括肺腺癌12例,肺鳞癌8例,小细胞肺癌6例,急性炎症9例,慢性炎症7例,肺结核8例。所有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扫描,得到相关的灌注参数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内良性与恶性结节或肿块的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灌注指数(P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良性与恶性结节或肿块的肺动脉血流量(PA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最佳阈值为57.65,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66.7%,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85.5%。肺结节或肿块的灌注结果与其病理类型有关。结论:肺结节或肿块的灌注结果与病理类型具有密切的关系,恶性病变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良性病变以肺动脉供血为主。320排动态容积CT肺双入口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在鉴别肺部病变的良恶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目的 分析肺内炎性肿块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征,探讨确定肺内肿块性质的方法,方法 搜集28例肺内炎性肿块和33例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由病理诊断证实。根据形态将病灶大致分为2类:典型肿块和不典型肿块,同时观察病变征象,以征象观察的结果对形态分类结论进行修正,采用操作者特性曲线(ROC)曲线验证本方法。结果 以形态分类为标准,诊断炎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4.3%、72.7%、68.9%。结合征象修正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0%、81.8%、78.7%。经ROC曲线分析,2位医师各自2次阅片的曲线下面积(Az)明显不同,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采用ROC验证表明,应用以形态为基础、以征象为补充的方法判定肺内病灶的性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1—2mm)或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在肺内孤立结节(≤3cm)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0例肺内孤立结节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结果:通过对50例肺内孤立结节的病例采取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可观察到:分叶征、毛刺、棘状突起、小空洞、支气管充气征、CT晕征、胸膜凹陷征、钙化等征象。结论:常规CT扫描由于受结节组织间部分容积效应影响而产生假象,肺内孤立结节均呈软组织密度影较难区分其性质,采取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能够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结果 CT平扫表现为单发肺结节4例,肿块8例,实变3例,多发片状模糊影及网格影3例,伴随征象主要有充气支气管征12例,病变周围晕征(肺间质浸润)16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12例行CT增强检查,10例均匀强化,CT值平均增加40HU,2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PPL的CT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常见的征象为结节或肿块内伴有充气支气管征及病灶周围晕征;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成比例,抗炎治疗随访病灶无缩小趋势,提示PPL的诊断;疾病最终确诊需依赖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9.
肺纹移位在肺内小结节CT定性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纹移位在肺结节CT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随访病理结果或经临床证实直径小于3cm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病灶边缘光整度研究肺纹移位与病灶性质的关系。结果:用肺窗观察到有肺纹移位现象的病灶共30例,占70.4%,肺纹聚拢23例,推移7例,其中肺纹聚拢且病灶边缘光整的共8例全部为炎性病灶。肺纹推移的7例全部为非炎性病灶。结论:肺纹移位现象可以作为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参考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探讨胸部CT对恶性组织细胞病肺部浸润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骨髓和胸水细胞学证实的5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CT资料。结果:CT主要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以及片状、斑片状浸润,伴胸腔积液。结论:CT是检查恶性组织细胞病肺浸润的一种重要方法,典型征象为多发结节、多个结节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