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缺血再灌脑血管内皮损伤及GPⅢ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 血再灌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细胞粘附 ,已有一些研究[1,2 ] ,但缺血再灌后脑微血管血小板与内皮细胞之间粘附却研究不多 ,特别在脑缺血再灌的情况下 ,血小板粘附分子的表达和在体状态下血小板的粘附行为与粘附分子的表达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尚不十分明确。因此我们在活体状态下观察脑缺血再灌内皮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变化 ,结合组织免疫方法研究细胞粘附与粘附分子表达 ,确切地了解内皮损伤和血小板粘附的关系 ,为脑梗塞、血栓形成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动物为蒙古沙土鼠 ,体重 6 5~ 75 g ,雌雄…  相似文献   

2.
缺血再灌脑血管内皮 损伤及GP Ⅲ 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CD61抗体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血管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上GPIIIa糖蛋白的表达. 方法: 本研究用夹闭沙土鼠一侧颈总动脉、 30 min后再通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由颈动脉注入FITC标记血小板,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活体软脑膜微血管中血小板对内皮细胞的粘附. 结果: 再灌注后即刻, 软脑膜细静脉内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粘附, 呈星点状分布; 再灌注30~60 min, 可观察到小动脉和细静脉内皮形成的空泡. 免疫组化显示缺血再灌注1~6 h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GPⅢa表达增强. 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脑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粘附蛋白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人野生型和突变型血小板糖蛋白Ⅲa(GPⅢa)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DNA3.1(+)Ⅲa和PeDNA3.1(+)ⅢanT1565C.方法 选择人红白血病细胞提取人基因组总RNA,经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后,采用定点诱变技术,通过三轮聚合酶链式反应将第2外显子1565位基因由T置换为C,把最终产物与质粒peDNA...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CD62P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IT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32例ITP患者、17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21例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及20例健康正常人的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CD62P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ITP患者GPⅡb/Ⅲa血小板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但CD62P血小板阳性表达率四组无明显差别(P>0.05),15例无临床症状ITP患者GPⅡb/Ⅲa表达明显高于17例有临床症状ITP患者的表达(P<0.01).结论GPⅡb/Ⅲa作为监测血小板活化指标,对ITP的鉴别诊断及监测病情发展、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ITP患者的GPⅡb/Ⅲa表达明显增高,但CD62P表达并不增高,CD62P并非监测ITP患者循环中活化血小板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RSA)患者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对299名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血浆中HLA抗体和GPⅡb/Ⅲa抗体进行检测,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筛查IgG抗体,Antigen Tray-LATM板检测HLA抗体,GTI公司PAK-PLUS检测试剂盒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GPⅡb/Ⅲa抗体的确证。结果:检测的299例RSA患者中,IgG抗体阳性26例,阳性率8.69%。26例IgG抗体阳性患者中,25例HLA抗体呈阳性。HLA-Ⅰ类抗体阳性占5.02%,HLA-Ⅱ类抗体阳性占1.33%,HLA-Ⅰ+Ⅱ类抗体阳性占2.01%;在26例RSA患者中,GPⅡb/Ⅲa抗体阳性4例(占15.38%),其中GPⅡb/Ⅲa阳性和HLA抗体均阳性3例(占11.54%),GPⅡb/Ⅲa抗体单独阳性1例(占3.85%)。结论:初步探讨了RSA患者HLA抗体和GPⅡb/Ⅲa抗体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全血中CD62p和GPⅡb/Ⅲa表达水平,以探讨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于剖宫产术前(入院后24h内)和术后48h内,检测子痫前期及子痫、正常孕晚期、正常未孕妇女全血中CD62p和GPⅡb/Ⅲa水平。结果分娩前轻度子痫前期组CD62p与正常未孕组、正常孕晚期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前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CD62p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正常孕晚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娩后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分娩后CD62p较分娩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娩前轻度子痫前期组GPⅡb/Ⅲa水平与正常未孕组、正常孕晚期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前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GPⅡb/Ⅲ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正常孕晚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P<0.01);分娩后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分娩后GPⅡb/Ⅲa水平明显降低与分娩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CD62p和GPⅡb/Ⅲa水平,不但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并对该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GPⅡb/Ⅲa和FAK在血小板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PⅡb/Ⅲa是血小板膜上最重要的糖蛋白,不但参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反应,同时介导血小板的信号转导,在维持血小板正常功能中起关键作用.近几年对GPⅡ b/Ⅲa介导的双向信号转导过程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其中信号转导分子--黏着斑激酶在信号转导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将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特异结合的单克隆抗体SZ-21构建成单链抗体。应用RT-PCR技术,从分泌SZ-2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克隆出VH和VL可变区基因,并构建成SZ-21单链抗体(SZ-21ScFv)。将该单链抗体基因亚克隆到高效表达质粒pET20b,得到pET20b-21ScFv。通过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E coli BL21(DE3)PlysS中表达了功能分子。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1%。经过包涵体的溶解、Ni-NTA树脂亲和吸附纯化和蛋白质的体外重折叠等一系列的变性和复性过程,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高纯度单链抗体片段。ELISA和Western blot证实该融合蛋白保留了与亲本抗体同样的血小板结合特性。SZ-21单链抗体体外能够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抑制能力呈剂量依赖性,在浓度为20mg/L时达到最大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该单链抗体能与内皮细胞反应。该单链抗体有望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 a基因突变与脑血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小板糖蛋白(GP)是一种存在于血小板质膜表面的糖蛋白,在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膜上存在多种糖蛋白,其中GPⅡh/Ⅲa属于整合素家族黏附受体,是血小板膜含量最多的糖蛋白。GPⅡb/Ⅲa是纤维蛋白原的受体,参与血小板的聚集。GPⅡh/Ⅲa受体的基因突变影响血小板表面受体表达的数量与质量,从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因此,GPⅡh/Ⅲa基因的突变与脑血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其基因突变及其与脑血栓的关系将为脑血栓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15只大鼠作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模型,研究了心肌间质缺血再灌损伤和维拉帕米抗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实验分3组:A组(缺血再灌组),B组(维拉帕米组)和C组(假手术组).电镜下见A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缺损,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减少,间隙增宽;B组胶原纤维减少和毛细血管损伤不明显.超微结构立体计量显示,A组胶原纤维线密度降低(P<0.05).羟脯氨酸测定发现,A组含量减少(P<0.05).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再灌可致间质损伤,维拉帕米能减轻间质缺血再灌损伤.  相似文献   

12.
用15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模型,研究了心肌间质缺血再灌损伤和维拉帕米抗血再灌损伤的作用。实验分3组;A组,B组和C组。电镜下见A组胶原维生素纤维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缺损,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减少,简隙增宽;B组胶原纤维减少和毛细血管损伤不明显。结果表明:民主肌缺血再灌可致间质损伤,维拉帕米能减轻间质缺血再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GPⅡb/Ⅲa(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NO(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为临床上减少PTCA术后副作用提供帮助。方法静脉采血 ,采用放免和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PTCA术前后GPⅡb/Ⅲa及血浆NO水平。结果PTCA手术后GPⅡb/Ⅲa水平明显增高 ,术后12h达到高峰 ,48h接近术前水平。血浆NO变化与GPⅡb/Ⅲa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PTCA可能通过增加GPⅡb/Ⅲa表达 ,降低NO合成释放等环节 ,可诱发新血栓形成 ,导致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因此 ,为减少PTCA后急性再梗塞的发生 ,临床上除应用常规的抗凝治疗外 ,加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GPⅡb/Ⅲa(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NO(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为临床上减少PTCA术后副作用发生提供帮助。方法静脉采血,采用放免和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PTCA术前后血小板膜蛋白Ⅱb/Ⅲ a及血浆 NO水平。结果 PTCA手术后 GPⅡb/ Ⅲ a明显增多,术后 12h达到高峰,48h降低接近术前低水平。血浆 NO变化与 GPⅡb/Ⅲ a的变化相反。结论 PTCA可能通过增加GPⅡb/Ⅲ a表达,降低NO合成释放等环节,诱发新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血管闭塞。因此,为减少PTCA后急性再梗塞的发生,临床上除应用常规的抗凝治疗外,加用GPⅡ b/Ⅲ a受体拮抗剂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状态以及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Ⅲ (PrxⅢ)、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变化。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参照Kohli 等的方法制造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分离肝蒂,损伤再灌注6h后取血、肝和心。速率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肝和心的形态学改变。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 RT-PCR法测定抗氧化酶PrxⅢ、CAT、SOD的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血清ALT活性、LDH活性和心肌MD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结构受损明显,但心结构未发现明显改变;心肌组织抗氧化酶PrxⅢ、CAT、SOD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虽未引起心结构的改变,但心肌组织已遭受过氧化损伤;抗氧化酶PrxⅢ、CAT、SOD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了抗氧化应激作用,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血小板变化与危重烧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7例危重烧伤患者进行分组,A组(特重烧伤组)选择烧伤总面积〉50%TBSA或(及)Ⅲ度烧伤面积〉20%TBSA的患者;B组(重度烧伤组)为烧伤总面积为30%~49%或(及)Ⅲ度烧伤面积10%~19%的患者,选择伤后3、5、7、14、28天测定两组的PLT、GPⅡb/Ⅲa、CD62p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PLT、GPⅡb/Ⅲa较B组患者的PLT、GPⅡb/Ⅲa显著降低(P〈0.05),A组患者的CD62p较B组患者的CD62p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小板的变化是影响危重烧伤患者病情及预后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水平和功能变化越明显,病情越重,预后越凶险。动态观测血小板(PLT、GPⅡb/Ⅲa、CD62p)的变化对病情的判定及预后的估计有很好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8.
凝集素受体在正常及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变化,应用凝集素亲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在石蜡切片上显示荆豆凝集素(UEA-1)、麦胚凝集素(WGA)和花生凝集素(PNA)受体在正常和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表明,正常大鼠、失血休克和失血再灌注大鼠脑微血管均无UEA-1受体的表达,与文献报道的种属差异性一致,而WGA和PNA受体在正常和损伤时均主要存在于软脑膜血管内皮细胞,仅少数浅层皮质毛细血管阳性,显示了同一器官内不同区域血管的差异性。PNA受体在正常软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为25%,失血休克时增加到75%,短暂的失血再灌注后基本恢复正常。用三种莨菪类药物(解痉灵、樟柳碱和654-2)防治后,除解痉灵外,PNA受体的表达基本恢复正常。WGA受体在正常软脑膜的表达为75%,失血和失血再灌注后表达稍增强为100%,解痉灵和654-2预防未显示明显作用,樟柳碱使其表达下降至50%。上述结果明确显示了(1)脑软膜微血管与脑实质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糖蛋白存在差异,推测与血管的功能、代谢有密切关系;(2)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脑软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PNA和WGA受体表达呈不同程度的上调;(3)部分莨菪类药物对内皮损伤时PNA和W?  相似文献   

19.
肺缺血再灌注中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兔肺缺血再灌注(I-R)中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方法:比较肺I-R和假手术对照组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气、肺水肿指标,分析肺脏超微结构。结果:I-R组血浆NO、ET-1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ET-1与动脉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与肺湿/干重比呈正相关。再灌注期,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肺湿/干重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电镜观察:缺血1h,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基膜增厚,Ⅱ型细胞微绒毛减少,板层小体减少,肺泡隔增厚。再灌注0.5h,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较明显,至再灌注2h结构开始修复。结论:I-R时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其损伤可能在肺功能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能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起拮抗作用,并探讨p53基因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复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模型,利用HE染色,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神经元凋亡百分率及p53基因表达。 结果:缺血预处理(IPC)组的神经元存活数目[(217±9)/0.72 mm2]明显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29±5)/0.72 mm2],P<0.01;IPC组的凋亡百分率(2.07%±0.21%)显著低于IR组(4.26%±0.08%), P<0.01; IPC组p53基因表达显著弱于IR组。 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p53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