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以结肠色素沉着为特征的代谢性而非炎症性疾病。其色素沉着主要与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有关。目前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MC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结肠腺瘤、结肠癌等细胞增殖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现针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MC的新进展作一概述,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最先由Crureilheir于1829年首先描述,1857年Virchow将其定名并一直沿用至今[1]。MC是指结肠粘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吞噬黑褐色素颗粒。除结肠外,尚可累及肝脏、淋巴结、十二指肠及胆囊等。1 流行病学特点文献报道MC发病率国外明显高于国内。国内大宗统计资料显示,MC发病率在0.06%(6/10 000)~5.9%(134/2 283)之间[2,3],差别较大。MC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病变部位以近端结肠多见,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包括阑尾[4],一般不超过回盲瓣。追问病史,发现多数患者有便秘和服用泻剂史。泻剂中蒽类最常见,如番泻叶和波希鼠李皮[5]。其它自觉症状如腹泻、腹部不适等不多见。MC常见与结肠癌、腺瘤和息肉伴发,但是否有因果关系尚无定论。伴发的新生物缺乏色素,外观白色,与周围的MC粘膜对比强烈,易于被发现。2 光镜所见及超微结构改变粘膜上皮细胞大致正常,固有层内云集大量内含大小一致黑褐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这些色素颗粒充满于整个巨噬细胞内,致细胞核被掩盖而不易见。严重者此色素颗粒可存在于细胞外。含有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也可存在于粘膜下或肠系膜的淋巴结内,同时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高倍镜下,粘膜上皮中的凋亡小体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6]。电镜下见粘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体积明显增大。胞浆中所含色素颗粒为巨噬细胞吞噬上皮细胞凋亡小体后所形成的脂褐素[7-9]。在其周围的结缔组织中也有大量脂褐素沉积,可能为巨噬细胞崩解释出。肠壁神经丛的无髓神经纤维附近亦可见含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碎片或弥散的色素颗粒[10]。此外,还发现粘膜上皮中内分泌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胞线粒体内出现小圆形致密深染物质,固有膜内纤维母细胞亦参与色素的吞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与大肠肿瘤是伴发还是因果关系及其转归。方法 1998-01/2001-12在2768例结肠镜检查中发现58例粘膜呈虎皮样改变,作粘膜活检后观察病理组织学上的表现。结果 58例经病理证实为结肠黑变病,其中60岁以上42例,40~60岁16例。随访32例中结肠黑变消失6例,好转19例,无改变7例。结论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疾病,便秘和长期服用泻药是发病原因之一,有息肉及癌变的发生倾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对症治疗可使结肠黑变逆向转归。  相似文献   

4.
结肠黑变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二例河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张亚琳,魏洪臣,赵治国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ei)国内报道较少。我院1990年~1992年2401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发现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80岁,便秘、间断性左下腹隐痛3年余。...  相似文献   

5.
结肠黑变病5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预后以及与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2005-01/2008-1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结肠镜检查发现的57例结肠黑变病患者临床特点.结果:2006-2008年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0.78%<0.92%<1.73%);57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52.6%, 但男性与女性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男性与中年女性发病率高(P <0.005);57例患者均有服用泻剂史,口服蒽醌类泻药(6年以上), 如潘泻叶、芦荟胶囊、麻仁润肠丸、排毒养颜胶囊43例, 果导片(6年以上)12例, 减肥茶(6-12 mo)2例;31例患者有便秘、每周<3次, 粪便干燥, 或呈块状;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21例;腹痛、腹胀2例;肛门坠胀不适者2例;腹泻、便血1例;有1例并发结肠癌;停用泻剂后随访3例6-12 mo, 2例黑变病减轻, 1例治愈, 预后良好.结论:结肠黑变病可能与便秘、长期服用泻药有关;好发于中年女性和老年男性;可能与结肠癌有关.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9岁,因反复便秘20余年,到肛肠科就诊。病人平素排便长期依靠泻药维持。大便形态正常,无便血、粘液便及脓血便。肛检无特殊。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报告(镜号98139)提示:结肠肠腔无狭窄,皱壁规则,粘膜色泽呈棕色,且逐渐加重,表面光滑。回盲部唇形开放可。取回盲部粘膜作病理活检(病理号981203)显示:粘膜层可见色素颗粒。镜检诊断:结肠黑变病。讨论:结肠黑变病临床罕见。1847年Virchow首先采用此名。近20年来,国内报告5例。老年患者罹患本病,年龄40~70岁之间,女性多见。本病是一种以结肠粘膜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色素沉着为特…  相似文献   

7.
结肠黑变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18例陈宗永屠柏强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0020主题词结肠镜检查便秘结肠疾病Subjectheadingscolonicdiseasescolonsopcyconstipation分类号R574.62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  相似文献   

8.
结肠黑变病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结肠黑变病的病理探讨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结肠黑变病国外文献报道较多,国内文献很少。我们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5~1990年2283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的黑色病变并取活检经病理证实的134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主要对其中22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大肠病变,与便秘和服用泻药关系不密切。电镜观察见纤维母细胞亦有吞噬色素的现象等。说明对中国人的大肠黑变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结肠黑变病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黑变病6例报道郑丽云,吕愈敏,刘晓红,周丽雅,宫恩聪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以下简称MC)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1]。多发生于老年人及长期便秘和服用泻药的人,有报道认为可与肿瘤伴发[2~4]。国内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逐渐上升。我院于3年来检出全结肠黑变病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经结肠镜、病理学诊断的结肠黑变病患者49例,其中≥60岁者(老年组)37例,60岁者(中青年组)12例,对2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性别、便秘病程、服用便秘药物时间、吸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肠疾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中随访17例,1年内复查电子结肠镜示5例黏膜黑变程度减轻,12例肠黏膜黑变程度未见明显减轻,所有随访患者结肠息肉发生率无明显升高,未发现肿瘤新生物。[结论]结肠黑变病患者好发于老年人,尤其见于长期便秘、服用泻药并吸烟的男性患者,不论有无结肠疾病史,结肠镜检查中注意观察有无结肠黑变病、并长期随访,对结肠病变的早期诊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肠黑变病48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犤1犦,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而诊断。2000年1月至8月,两院1100例结肠镜检查中共发现本病48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00例中检出MC48例,检出率4.36%。其中男23例,女25例,60岁以上31例,60岁以下17例。病史中口服泻药37例,口服排毒养颜胶囊6例,口服胆宁片2例,其他3例。2.累及肠段:色素沉着累及全结肠19例,累及降、横、升结肠20例,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4例,累及降、横结…  相似文献   

14.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又称黑素沉着病,是结肠粘膜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临床不多见。1847年Virchow首先采用此病名,以后有些作者通过乙状结肠镜检查诊断此病。我院通过纤结镜及病理证实本病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例1 男,57岁,便秘5年,间断服用果导、蕃泻叶导泻。2月前因时有便血于1990年2月14日行结肠镜检查。镜下见回盲部、升、横、降及乙状结肠粘膜血管纹理清晰,粘膜下透见散在均匀的小米粒大小黄色斑点,45cm及25cm处各取样做病检,质软,出血不多,内痔。病理:粘膜中大量噬黑色素细胞。诊断“结肠黑变病,内痔”。停用导泻剂半年后复查结肠镜“结肠粘膜无异常”。例2 女,36岁。因便秘3年于1991年4月16日行结肠镜检查。查前2月间断服中药(含蕃泻叶等)导泻。镜下见全结肠粘膜光滑,横结肠及乙状结肠粘膜呈虎皮纹样棕褐色改变,30cm处取样做病检,质软,出血不多。病理,粘膜中含黑色素颗粒细胞。诊断“结肠黑变病”。3月后复查“结肠粘膜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肠道疾病的诊治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总结我院2001年6月至2004年2月肠镜检查的825例中,共发现结肠黑变病(MelanasisColi.MC),21例,其检出率2.68%。在同期资料中有便秘者90例,MC在便秘史病例中的发生率为23.3%,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例1:男,58岁。腹胀、便秘8年,交替服用番泻叶、果导和通便灵等泻药治疗。内窥镜检查:自回盲瓣至直肠粘膜呈弥漫紫黑色,明显充血、水肿、肥厚,血管纹理不清,30cm以下病变较轻。停服泻药1年后复查,色素全部消失。例2:男,56岁。腹胀、便秘5年余,也有长期交替服用上述泻药史。内镜见全结肠粘膜充血、水肿,呈棕红色,盲肠、直肠近黑色。病理光镜所见:两例结肠粘膜呈轻度充血、水  相似文献   

18.
炎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氏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合称炎性肠病(IBD)。在我国,近年来IB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了,但研究显示,IBD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感染(如细菌及毒素、病毒等)、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等关系密切。1IBD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UC主要侵及大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病变由远端向近端连续性发展,少数累及回肠末端;粘膜表面有很多纵行的糜烂、溃疡及炎性息肉,典型的组织学改变是隐窝脓肿。CD在全胃肠道均可发生,以肠道为主,呈跳跃式或节段性分布的全壁层炎性病变,粘膜呈匐行性、裂隙…  相似文献   

19.
结肠黑变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便秘的发病率增加和结肠镜检查率提高,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多与服用泻药和便秘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的深入,会逐步认识结肠黑变这种现象.目前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结肠黑变与结肠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泻剂滥用造成的结肠运动功能的改变的原理;该病与结肠肿瘤、息肉、息肉病等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性.我们综述近年的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发病相关因素、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总结,以期对该病以及相关疾病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结肠黑变病(MC)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3年来诊断的90例全MC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例中,便秘58例,45例长期或间断服用蒽醌类泻药,腹泻8例,并发结肠癌3例,结肠息肉28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结论]全MC的发病与服用蒽醌类泻药及便秘有关,便秘及服泻药时间越长、服药量越大,其MC程度越重。全MC还可能与炎症性肠病及腹泻本身有关。该病是一种良性疾病,与结肠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停用刺激性泻药,纠正习惯性便秘可以逆转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